03335公共管理解决方法学考纲预习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7854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335公共管理解决方法学考纲预习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3335公共管理解决方法学考纲预习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335公共管理解决方法学考纲预习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335公共管理解决方法学考纲预习复习资料.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领会:(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的区别;垄断强制与自由竞争性制衡性与自主性 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2)公共管理能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货给在稳定的扩大 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应用: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政府角色膨胀和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

2、方法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识记:(1)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特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2)公共事务的含义;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3)公共管理的定义和含义;定义: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含义: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单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附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

3、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4)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2系。特点: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介于企业管理和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公共管理不等于

4、“政府管理” ,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3E 经济 效率 效能;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和领域。领会:(1)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资源和手段;环境。(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公共管理的基础内容;公共管理学的前沿专题。(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政策途径;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重视非量化和实物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和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企业管理途径。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的区分;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

5、共刮泥的过程进行管理;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试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规范方法(理想法) ;实证方法(经验方法) ;案例方法;系统方法;比较方法;数理方法。第四节 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应用:公共管理学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公共管理学能有效指导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公共管理学“亲市场”的学科李婵,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第二章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一章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

6、的理论渊源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识记:(1)科学管理思想及其管理主义的开创者;泰勒;思想:通过强调实践和动作以获得人与机器的最高效能,开创了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2)在管理发展史上,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创了对人及其行为研究的新路径;(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特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4)决策学派以赫伯特西蒙为开端,决策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埃佐尼提出了决策的综视模式;(5)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

7、统而得名,20 世纪 60-70 年代,系统学派又发展出两大理论,一是生态理论,二是权变理论;(6)企业再造、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概念;企业再造:味蕾取得业绩的革命性进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虚拟企业:把不同地区的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约束的企业模式,踏实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组织。(7)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规定性:集体性、规则性、非市场性。(8)政府失灵与寻租的概念;政府

8、失灵: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的一些情况。寻租: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4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在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9)交易费用的概念,首先是由科斯于 1937 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交易费用:指所有与制度或组织的建立、变迁和使用有关的费用。领会:(1)科学管理思想及其管理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的启示;基本理论观点:管理就是要通过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9、用一种修改过的几件工作方法去支付工资,高出每日工作测量标准就多付酬。启示:管理作为一种纯手段性的活动具有共通性,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原则,既可用于私营企业,也适用于公共部门。(2)布坎南等人关于导致公共决策失效的原因;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阿罗定理”已经证明了将个人偏好或利益加总为集体偏好或利益的内在困难;即使实现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决策星系的不完全性;选民的“短见效应” ;选民的“理性无知” ;(3)布坎南关于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缺乏竞争性压力;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缺乏监

10、督信息;应用:(1)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启示;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假设来研究政治,并建立一种严谨的、有关政府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学的事业和新的研究途径;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过程的矛盾性、投票制度的虚伪性、少数利益集团对决策过程的操纵性的分析,印发公共管理研究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改善政治首先要改革规则、市场失灵的根源在于现行法律政治规则失灵的分析,也使得公共管理十分重视从规则和制度创新层面进行研究。(2)政府失灵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启迪。西方代议民主制度的某些内在缺陷,尤其是指出了现有的各种投票制度或表决方式

11、的弊端、利益集团的影响力、政治家和官僚的利己主义等因素的存在如何造成公共决策的失误、公共物品童工的抵消以及政府扩张和寻租等政府失灵现象;克服了以往在研究或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问题上所存在的偏差,即注重市场缺陷研究,而忽视非市场缺陷或政府失灵研究的倾向,补充“非市场失灵”论,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研究的空白;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由于公共选择理论及其政府失灵论把政治、制度的因素看作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把政府行为和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中,这就克服了传统经济学把国家、政府或政治因素当作经济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而排斥与经济学体系之外的缺陷,较好地反应了当代社会中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特别是政治对经济的

12、巨大影响以及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相互交织的现实。第二章第二章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历程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历程识记:(1)以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的发表为标志,公共管理研究进入学科前期行政学阶段;(2)公共管理总体上可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期,其中前期又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具体的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3)公共行政时期也可称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时期,历时约 90 年。总体上看,这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两大基本框架之下;(4)官僚制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初,最集中地表现在马克斯韦伯 1992 年出版的社会与经济组织一书中,该理论把组织权

13、力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5)德罗尔的公共政策三部曲。1968 年公共政策制定检讨 、1971 年政策科学构想和政策科学进展领会:(1)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一、公共行政时期(1887-20.80 年代)传统的公共行政(1887-1960)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二、公共管理时期(1980 年至今)(2)新公共行政时期的学科进展。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方面,行政活动中的价值倾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博的官僚制理论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公共行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影响;6这一时期公共政策研究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大有形成独

14、立学科的趋势。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识记:(1)以 1979 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为标志,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年代初,西方国家兴起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代表着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开端;(2)克林顿在 1993 年 3 月成立“全国绩效检评委员会”全面推进政府改革计划。清除官样文章;顾客至上;给下级充分授权以取得实绩;实现建立花费较少而运作较好的政府这一基本目标。领会:(1)英国新右派的政府改革措施及主要特点;措施:发起了反对浪费和低效益的运动,成立一个效率工作组,对政府的有关项目计划和工作机芯效率审计;大力改革公共部门的工会;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对地方政府的预算开始实行总量控制;要求所

15、有的地方兼职和公路建设项目事项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公开竞标。成立专门的半自治性的“执行局”来承担这种职能。特点:视民众为顾客,并强调顾客的选择权;创造市场和准市场的竞争机制;扩大个人及私人部门的活动范围,增加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政府机构则将注意力放在原来被视为不必要、但却是民众真正需要的服务上;将公共物品购买者的角色与供给者的觉得分离开来;对于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与购买者的关系,强调用契约或半契约的方式加以控制;由市场来检测绩效目标;弹性薪酬。(2)美国新治理的内容及特征;内容:清除官样文章;顾客至上;给下级充分授权以取得实绩;实现建立花费较少而运作较好的政府这一基本目标。特征:强调与非盈利

16、组织建立联盟关系,采取与公私部门合作生产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估计民间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吸引并授权公民团体直接参与公共方案的设计,并强调决策过程的分权化;强调公共行动的重点在于任务而非方案,在于实际的绩效而非预算的盲目投入,在于投资而非花费,在于认知顾客的需要而非政府机构自身,同时强调公共服务的品质而不仅仅是服务的效率;在手段上运用企业管理授权、简历工作团队、运用市场机制、信息技术等新的管理方法。(3)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为了解决崩锅的财政问题,各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中大都包括了私有化或带有私有化倾向的措施;为改革政府的传统官僚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引入了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为满

17、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而对行政架构做出调整,主要做法是界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并赋予两者相应的支配权;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角色转变,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 ;通过政府改革和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各国执政者产生了一个共识:要想真正做到精简政府,使之摆脱财政赤字的困扰和琐事的干扰,政府就应该讲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上。(4)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公共选择;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变成了一场重塑政府活动;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政策制定能力的提高和政策执行效率的改善。应用:新

18、公共管理的启示。必须加大政府体制创新的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改变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的局面;充分认识市场机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的一个有效手段,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注意研究借鉴当代企业干礼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实现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呆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第三章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组织的理论公共组织的理论识记:(1)组织的概念;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

19、特定目标而有意识简历起来的人类群体。(2)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资设备) ;精神要素(目标、权责结构、人际关系) 。(3)公共组织的特征;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主动性。(4)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类型;8按业务性质分工按管理程度分工按管理对象分工按地区分工(5)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领会:(1)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利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为基本职能非公共组织: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他们所追求和维护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

20、益。(2)直线制的特点与缺点; 特点:机构简单,职权明确,命令统一,决策迅速,个人负责,适合小规模任务;缺点:等级森严,形式呆板,不利于发挥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职能制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决绝里主管凌达哦对专业指挥的困难;缺点:各职能部门都有指挥权,产生多头领导,不好协调。(4)直线职能制的优点与缺点;优点:保证了统一领导,避免了多头制缺点:容易忽视参谋部门的作用,过分强调领导的指挥权。这种结构横竖分工明确、简单有效,因此被广泛采用。(5)矩阵制的优点与不足。优点:纵横联系,适应性强,机动灵活;不足:缺乏稳定性,不能大规模运用,容易发生双重领导的冲突。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公

21、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识记:(1)政府的概念;指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合法代表者,是主权国家的代理者。(2)政府的主要类型;总统制政府 美国内阁制政府 日本委员会制政府 瑞士(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概念;非政府组织(NGO):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4)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间自治组织领会:公共组织的作用 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支点;公共组织汇集和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力量。第三节 公共组织中的人员识记:(1)领导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领导活动,即指挥、带

22、领、引导、鼓励和影响下属为时间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二是指领导者,即担任某项领导职责、扮演某种领导角色并实施领导过程的个人和集团。(2)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3)领导方式的类型;集权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放任型领导方式;“无为而治”领导方式(4)菲德勒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及其公式表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可能到处都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E=f(L,F,S)领会:(1)公共管理中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领导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2)作为被管理者的社会公众是如何影响公共管理的社会公众的利益是公

23、共组织和公共管理产生与存在的基础;社会公众的意见决定着公共管理的合法性程度;社会公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影响着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社会公众的素质影响着公共管理方式的选择。第四节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识记:(1)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2)韦伯关于权威的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领会:(1)科层制组织的主要特征;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利和责任作为正式职责而使之合法化;各种公职或职位按照权利等级组织起来,组织内层级节制,强调严格的隶属关系,形成一个指挥链或者等级体系;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

24、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所有的成员;组织中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被任命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管理者领取固定的“薪金” ,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组织内成员的报酬、晋级和提薪相对固定,并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表现,与血缘、地位无关。管理者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组织的所有者;10管理者要遵守有关其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这些规则和制约将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而且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2)科层制的主要特征;组织标准化;工作秩序化;管理规范化(3)科层制组织的内在缺陷。科层制管理早就了一种刚性的官僚系统,就像一部机器,没有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只有齿轮之间的被动运转;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忽视人的差

25、异性和多样性;排出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组织成员照章办事、墨守成规,以致造成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组织氛围;依靠条块分隔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应用:(1)对传统科层制理论的评述;基本贡献:为构造科学管理的组织结果及其发展演变奠定了一般的原则基础;提出建立理性组织结构的依据,力图构建高效的等级制组织;倡导“理性化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强调组织的运作应以法律为规范。明显不足:只研究了公共组织的静态结构,而忽视了对组织的动态面的研究;在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时,忽视了对人的主管能动性及多方面的需求的研究,吧人检点视为生产工具与经济动物,忽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26、;只将组织当做一个封闭性的系统来研究,而没有探讨组织与其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2)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及内容。主要动因: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含义和类型公共物品的含义和类型识记:(1) 公共物品的特性;受益的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2) 公共物品的类型。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和公共中间品;全球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区域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领

27、会:公共物品的含义。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孩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识记:(1)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规模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无差异;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非均衡性;(2)混合物品的供给方式。具有排他性和在一定范围内非竞争的准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正外部性的混合物品的供给领会: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趋势。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结构趋向丰富;公共物品供给质量日渐提高第三节第三节 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识记: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政府提供不等

28、于政府直接生产;政府供给的两种方式政府直接生产、政府间接生产;政府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方式:政府与私人签订生产合同;授权经营;出让经营权;政府经济资助;政府参股。应用:如何改革政府公共物品管理中的行为有进有退,合理调整政府的经济活动领域;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物品生产(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应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机制。第五章第五章 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职能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管理职能概述公共管理职能概述识记:(1)公共管理职能的概念;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

29、一体。(2)公共管理程序性职能的种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12(3)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宏观调控职能,微观管理职能)政治职能(民主建设,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社会管理职能(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环境保护)文化职能领会:(1)完整、准确地理解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国家往往要通过宪法和法律的行政赋予他们一定的公共管理权力;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公共管理系统对一国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进行管理的全部事务;公共管理职能也是公共管理组织特定功能作用的一种反映;公共管理职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2)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存在原因。公共管

30、理部门及其职能题词的存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需求;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也是当代各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尤其是其存在状况还与特定社会的自治能力密切相关。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识记:(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特征;其公共管理职能大多数都与谋取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直接相关,主要是进行劳动分工;不存在专门的公共管理组织或职能;其职能的运行方式是习惯化、非强制性的。(2)按照其内在特点,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公共管理职能的特点。自由放任主义阶段公共管理职能的特点:1)

31、政治职能仍然占据中心地位;2)在经济与社会职能方面,奉行放任主义政策,公共部门基本上起着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的“守夜人”角色;3)相对于传统国家,自由主义政府已经意识到,处于对整体利益考虑,公共部门应该向社会提供某些类型的“公共商品” 。国家干预主义阶段特点:1)政府全能体系迅猛扩张, “行政国家”取代“守夜警察”成为各国政府职能体系发展的主流趋势;2)各国公共部门政治职能总体上进一步得到加强;3)在经济与社会职能方面,各国普遍采取了积极干预的职能模式。新古典主义阶段1)政治职能的对内的统治职能尤其是暴力镇压职能相对有所弱化,而民主艰涩职能则得到进一步加强;2)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在各国公共管理职能

32、体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核心政府职能;3)公共管理职能主体的多元化与政府相关职能的不断强化趋势相并存。领会:我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及其基本方向。职能重心的转移;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职能关系的转变第三节第三节 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领会:(1)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确定依据;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2)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基本任务)。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界定和维护财产权

33、,克服外部性;提供公共物品;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调控宏观经济。应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的运行限度。公共决策的复杂性导致政策选择的偏差;(投票决策;利益集团妥协决策;精英决策)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导致政策结果的扭曲;(消耗资源;时滞性;不确定性)14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公共部门系统存在低效率常态。第六章第六章 公共管理的运行公共管理的运行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决策公共决策识记:(1)公共决策的概念;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他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2)公共问题的概念与特征;概念:存在于公共领域之中,具有广泛影响,且

34、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范畴。特征:具有影响的广泛性;公共问题具有影响的不可分性和公共性。(3)公共决策程序的主要步骤。公共问题的界定;决策目标的确立;决策方案的设计;决策效果的预测;决策方案的选择。领会:(1)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公共决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2)公共决策系统的构成。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应用:我国公共决策系统如何优化公共决策科学化;公共决策民主化;公共决策法制化;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政策管理公共政策管理识记:(1)公

35、共政策的概念;各级公共组织在职能范围之内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选择行动方案,通过政治协调和管理,实现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的过程。(2)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性;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时效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和多效性。(3)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公正无偏的原则;自愿集中配置原则;个人受益原则;延续性原则;有预见力的挑战性原则;息完备原则;一致性原则;弹性政策原则。(4)政策评估的概念。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有系统地手机相关信息,对政策过程、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判断的行为。领会: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步骤。确立公共政策目标

36、;估计需要;确定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设计公共政策方案;评估公共政策方案;选定公共政策方案;设计执行。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管理中的执行与控制公共管理中的执行与控制识记:(1)公共管理执行的概念:是指履行公共决策,实现公共目标,完成计划任务,是指达到公共事务间协调发展,实现最大效率的过程。(2) 公共管理执行的模式。自上而下的执行模式;自下而上的执行模式;渐进模式;理性模式。领会:(1)公共管理执行的原则;自觉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相对强制性原则;时效性原则。(2)公共管理的控制过程。确定标准;衡量绩效;采取管理行动。第七章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第一节第一节

37、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识记:(1)企业战略管理发展三个阶段以及代表人物、论著;战略管理思想的萌芽期(20.30 年代末-60 年代末) ;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计划学派” ;战略管理研究框架的成型期(20.70 年代) ;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提成 swot 战略思想,安索夫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管理理论的争鸣期(80 代初-90 代末) ;出现主流派和非主流派,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2)战略管理的概念、特征。16概念: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特

38、征:全面性;长期性;方向性;目的性;统一性;重大性;主动性。(3)战略规划的概念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领会:(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产生的背景;对公共部门的批评和政府角色的调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全球化的影响;科技变革与进步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企业管理理论的成熟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技术方法可一致性的增强;(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建立与组织战略相适应的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克服变革阻力。(3)战略规划的步骤;达成初步共识,组成战略管理团队即战略管理小组;构建组织思想;进行环境分析;确立战略

39、议程;制定备选战略;做出战略抉择。(4)SWOT 分析框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5)战略控制的内容与方法。内容:前提控制,实施控制;战略的调整。方法:预先控制的方法;反馈控制的方法;动态控制的方法。应用:(1)对公共部门的战略发展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被描述得比它的实际情况或所能做到的更具逻辑性和分析性;正式的战略计划过于呆板,因此面对要求做出快速反应的、迅速变化和动荡不定的外部环境时,显得过于迟钝;正式的战略管理过程与创造性和改革观念相违背;公私部门间巨大的差异使得在将企业战略管理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责任问题;目标设定的困难;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短暂任期造成的

40、问题。(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改进。战略管理思维比计划更重要;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间的有效配合;重视战略管理的实施;重视战略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重视组织长期目标的设计。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识记:(1)绩效的概念;是效率和效能的总和,其中效率是对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进行比较,前者适用于一切能将投入和产出量化和货币化的场合,后者则可用于哪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2)绩效管理的概念;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3)衡量公共部门绩效的“4

41、E”要素;经济,效率,效能,公平。(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方法、指标。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时效标准;费用标准。方法:职能测定法;费用测定法;标准比较法;要素分析法。领会:(1)绩效管理的作用;使公共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能较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同要求;现了公共管理的结果导向的精神;满足了评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重要求。(2)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外部因素: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内部因素:组织、人员。(3)组织修炼论的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理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部门目标管理公共部门目标管理识记:(1)目标管理的概念;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

42、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2)目标管理的过程。 设定组织目标;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完成检查和业绩考评。领会:目标管理的优缺点。优点:激励明显;管理有效;任务明确;控制有力;自行管理。缺点:容易注重短期目标;目标设置存在困难;难以权变。18第八章第八章 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识记:(1)公共权力的内涵及其特性;内涵: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行使着是公共管理者;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利是有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予的合法权;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

43、象是公共事务。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特性:社会性;政治性;工具性;独立性;多元性。(2)责任的概念;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主观责任是指忠诚、良知以及认同;客观责任: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包括对某人或某组织负责,也包括对事务或人的管理和实现某一目标负责。(3)公共责任的性质。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公共责任是监控与约束的条件。领会:公共责任的落实。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应全责对等;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的落实必须通过监控方式实现;落实公共责任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公共责任的落实需要兼顾客观责任和主管责任的落实与监控。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权力的监控公共权力的监控识记:(1)对公共权力监控

44、的基本含义; 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控制。1、主体是多元化 2、对象是具有公共权力的所有公共组织和公关管理者 3 监控的内容是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对公共权力监控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广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领会:公共权力的监控方法指导;细小考核;工作汇报;预算与审计;审批与核准;视察与调查;质询;受理申诉和控告。内部和外部监控内部:立法监控,司法监控,政党和社会团体监控,社会监控,舆论监控。外部:结构监控,纪律监控,法律监控。应用:就公共权力监控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

45、法。问题:对被监控着实施监控的问题;对监控者实施监控的问题;政治指导的监控手段缺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分割问题;公共权力的监控成本问题。处理:建立监控机构;完善监控机制;提高监控机构绩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第九章第九章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一节第一节 政府的含义、性质与职能政府的含义、性质与职能识记:(1)政府的概念;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2)政府职能的概念。指政府机关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与功能,包括政府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领会:(1)政府与市场的区别;运行目

46、的(政府运行目的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服务,市场运行的目的是互利) ;运行方式及特点(政府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财政、货币、技术贸易政策来调控市场运行,通过各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规范、约束哥哥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市场行为包括市场主体者行为和市场机制,市场行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运行结果(政府运行的结果可能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或者是资源的浪费。市场运行形成协调的社会秩序或者是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 ;担负的职能(政府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市场通过价格的变动和供求的变化,自发配置资源的过程。 ) ;(2)政府与市场的联系。市场有效,政府也有效,但是两者的结果和目标不同;市场有效,政府失灵;市

47、场失灵,政府有效;市场失灵,政府无效;20第三节第三节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领会:(1)政府与企业的差别;组织性质;运行目的;管理的限制因素;物质基础;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擅长任务。(2)政府与企业的三种模式及其特征。政府规制型美英模式充分鼓励自由竞争;主要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市场;不制定政府经济计划和系统产业政策;对企业依法实施必要而严格的管制。政府引导型欧洲模式(德国、法国)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政府主导型东亚模式(日本、韩国、新加坡)政府用严厉的规制来迫使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有道企业的行为;利用计划和产业政策来

48、引导企业按指定方向发展;通过行政指导来说服企业服从政府的意图。第四节第四节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领会:良好的政社关系的发展目标。领会:良好的政社关系的发展目标。是使政府与社会关系达到良性互动, “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第五节第五节 政府再造政府再造领会: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特征。与行政环境变化相适应;着重于政府如何运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基于美国各级政府尤其是州与地方政府的改革实践;重新探索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用:西方国家政府再造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既应抛弃西方国家的混淆公司经营部门差别、完全实行私有化等错误做法,又应借鉴成功之处,推进我国政府改革;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要求政府在投融资方式上放开管制,改变传统的政府直接投资方式,创建新的投融资制度;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还要求政府积极培育社会力量。第十章第十章 非政府公共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第一节第一节 非政府公共组织概述非政府公共组织概述识记: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