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_1.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 7 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同步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 32 小题)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燃烧一定能放出热量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2 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 B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3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就将木柴架空了些,他这样做主要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柴 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C降低木
2、柴的着火点 D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 4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凉山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共造成 27 名消防人员、3 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在火势蔓延的方向砍出一条隔离带。这种灭火方法依据 2 的灭火原理是()A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清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2019 年 3 月 30 日 18 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发生森林火灾,其中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3 名地方扑火队员壮烈牺牲。下列关于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A用飞机播撒干冰,可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而灭火的目的 B用大量沙子灭火,可达到隔绝空气而灭火的目
3、的 C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可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D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可达到隔离可燃物而灭火的目的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 CO 和 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 H2O,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珍贵档案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
4、火点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8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3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C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看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9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 C用品尝的方法检验实验室里的氯化钠 D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10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
5、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11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燃料的燃烧 B金属的锈蚀 C动植物的腐烂 D塑料的老化 12向以下混合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B C D 4 1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物质发生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14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金属粉尘 B棉絮 C可燃性气体 D大理石粉尘 15乘坐高铁时,易燃易爆品不许携带上车,以防爆炸造成危害,其中包括()蔗糖;饮料;爆竹;汽油;香烟 A
6、B C D 16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加油站、加气站附近严禁烟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水浇灭 C冬季燃煤取暖时,保持有效的通风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 17下列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A B C D 物质 浓 H2SO4 汽油 酒精 KClO3 5 危险警告标签 AA BB CC DD 18下图属贴在油罐车上警示标志的是()A B C D 19下列图标解读错误的是()A当心爆炸 B严禁烟火 C 风能标志 D节能标志 20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6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2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B凡是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C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混合物温度降低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22梳理、归纳、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燃烧能放热,所
8、以放热的反应都是燃烧;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其中正确的数目是()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23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7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 C 元素,所以 CO、CH4、C4H10 均属于有机化合物 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2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 B煤气
9、 C酒精 D汽油 25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天然气 B石油 C煤气 D煤 26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A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 B多种无机物的混合物 C有机化合物 D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 27关于石油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黏稠状的液体 B有特殊气味 C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D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28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石油是一种燃料,会引起大面积燃烧 B石油可溶于水,会溶解在海水中 C石油漂浮在水面上,会造成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 D海鸟沾上石油会失去飞翔能力 29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8 30
10、2018 年 11 月 12 日,我国大型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 10 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 300 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 1 亿度。相比于核裂变,“人造太阳”产生的核聚变可以释放更大的能量,而且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料,属于清洁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B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D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分 3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的结构如图所示,甲烷分子(CH4)被包进水分子构成的“笼子”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弱温室效应 B“笼子”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11、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3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 80热水的烧杯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9 A三支试管中只有 b 试管中有白烟产生 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C对比 a 和 b 两试管说明 CO2不支持燃烧 D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 二填空题(共 12 小题)33为了减少雾霾、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 CO、NOx及 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一定条件下
12、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xNH3+6NOx(2x+3)N2+。随“空/燃比”增大,CO 和 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 。34化石燃料是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燃烧的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粉尘等物质。通过植树等方式吸收 (填写化学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暖的问题。1 0 二氧化硫是引起 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是由 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硫经处理生成 CaSO3可以减少污染,1molCaSO3中约含有 个硫原子。促进燃料充分燃烧也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让煤炭充分燃烧可以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35干粉灭火器是常用的灭火器之一,它利
13、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请回答以下问题:(1)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为 ;(2)火灾都是由燃烧引起的,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3)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因其性质不但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具有 ;(4)专家提醒从火灾中逃生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主要作用 。36利用火箭发射卫星,火箭使用肼(N2H4)作燃料,氧气作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用作溶剂的物质,同时放出巨大能量把火箭送入太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火箭升空过
14、程中的能量转化为 内能 。37合理利用燃料、正确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生产、生活非常重要。(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新型家用干粉自动灭火球。灭火球接触到火焰 35 秒后自动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 。1 1 ACH4 BCO2 CN2 D面粉(4)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4.8gCH4与 xgO2恰好完
15、全反应,生成 4.4gCO2、5.6gCO 和一定质量的 H2O,则 x ;若氧气充足时,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8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所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由此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有 (限举两例);所以我们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3)汽车三元催化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反应,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反应前后的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16、 3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常用燃料完全燃烧可以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提供充足的 都有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2)公共场所常用“84 消毒液”(NaClO 溶液)进行环境杀菌。NaClO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是 。1 2 (3)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常会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4)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 Ca(ClO)2 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5)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
17、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0石油中主要含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可将石油分离成不同的产品,如 、41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是非常重要的。(1)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 ,煤燃烧时排放的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减少酸雨危害的一个措施是 。(2)多数汽车使用的汽油是由 加工的产品,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做燃料除了能减少空气污染之外,还能 。42用如图 1 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并回答问题。(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白磷的着火点为 40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用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口,观察到 A 中现象是 、。(2)对比燃烧匙中白磷和红磷,说明可燃物的燃烧的条件是
18、;对比燃烧匙中白磷与水中白磷,说明可燃物的燃烧的条件是 。(3)停止用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后,A 中液面仍然下降,请解释此现象的原因 。43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 3 (1)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 40、240。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为:a物质要具有可燃性 b c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 2 图标,其中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填字母序号)44化学小组同学测定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获得以下实验数据 H2的体积分数(
19、%)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的体积分数(%)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火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不燃烧(1)阅读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其中的一条 1 4 (2)由此推知所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必须 (3)现提供氢气的发生装置,集气瓶(有容积十等分的刻线)、水槽,如何才能收集到一瓶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 1:1 的混合气体?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 三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45 生活中粉尘使用不当引起爆炸的事故频频发生,希望通过如图面粉爆炸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在生
20、活中能防患于未然。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保证爆炸实验成功,下列因素必须考虑的有(填序号)安全面粉要干燥点燃蜡烛后要及时将面粉吹起(2)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木炭粉尘替代面粉。(3)结论:当 状可燃物在 空间内急速燃烧时,容易引起爆炸。(4)面粉加工厂防火的安全措施应该是 (答一点即可)46如图是本学期学习中接触到的两个化学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5 (1)A 中蜡烛的作用是 面粉厂为了避免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写出一点)(2)B 实验中 C 管里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1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2 小题)1C;2C;3B;4C;
21、5A;6C;7B;8D;9A;10B;11A;12B;13B;14D;15D;16B;17C;18C;19C;20A;21A;22A;23A;24A;25C;26D;27C;28B;29D;30C;31C;32D;二填空题(共 12 小题)336xH2O;氧气含量增大,燃油气充分燃烧;34CO2;酸雨;两;6.021023;将煤炭粉碎、通入足量的空气等;35受热后能产生纯碱、水和二氧化碳;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36N2H4+O2N2+2H2O;化学能;机械能;37石油;隔绝氧气;A、D;16;CH4+2O2CO2+2H2O;38不可
22、再生;酸雨、温室效应;N2;39氧气;+1;分子在不断运动;CO2;混合物;40碳、氢;沸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41天然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石油;保护化石燃料;42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水中白磷和红磷不燃烧;瓶内液面下降,导气管中液 1 7 面上升;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白磷燃烧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43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能达到着火点;使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物质与氧气充分接触;C;44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约为 10%70%;验纯;先装入半瓶水,那么集气瓶中就有1/2 的空气了;再用排水法,通入氢气,将剩余的水排出,这样就收集到了一瓶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 1:1 的混合气体;三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45;能;粉末;有限;严禁烟火;46引爆(或引燃);严禁烟火、通风等;液面上升;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 AB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 C 管中,故 C 管内液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