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试卷分析[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试卷分析[1].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 初一、语文学科期末质量检测分析 时间_2013.2_ 一、班级、学科整体分析:班级 高分率 及格率 一 16%12%二 28%16%三 20%20%四 24%12%五 40%12%六 20%20%二、学科等级分布:等级 A B C D E 等级 分布 人数 分布率 人数 分布率 人数 分布率 人数 分布率 人数 分布率 1 0.6%36 23%55 35.3%38 24.4%26 16.7%三、各学科各小题正确率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率 77.4%92.5%91%82.3%38.3%78
2、.5%85.3%50.8%92.5%16.5%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率 60%45.2%51.8%73%89.4%46.3%76.3%25.2%57.7%48.4%=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率 89.2%四、学科问题分析(一)得分率较高试题情况及原因 1、得分率较高试题为:2、3、4、7、9、15、21。2、(1)2、7、9 题得分率高的原因是平时注意了字词和诗词的默写,强化训练比较多,学生掌握相对较好,得分率高。(2)3、4、15
3、 题得分高的原因是平时注意了做题方法的指导,学生能掌握规律,所以得分率高。(3)21 题得分高的原因是学生基本都能写满,而且书写认真,中心突出。(二)得分率较低试题情况及原因 1、得分率较低试题为:5、10、12、16、18、20.(1)第 5 小题得分较低的原因是学生阅读量少,对成语意思掌握不清,不会正确辨析,平时对这方面的训练也较少,掌握的不好。(2)第 10 小题是考察文言文,学生积累不够,语感欠佳,课外文言句子翻译不恰当。(3)第 12 小题是对现代文中的文学常识进行考查,学生掌握不牢固。(4)第 16 小题得分率低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答题方法不得当,答题不准确,课外阅读领悟能力差。
4、(5)第 20 小题考查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学生课外阅读较少,无法答出相关内容。(三)作文存在缺陷主要有:1、个别学生题目只写了横线上的内容。2、立意方面:出新出奇者较少。3、内容表达:很多同学把大量的笔墨花在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上,而没有将记叙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不少同学还缺少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4、语言表述:虽然大多数文章语句通顺,但语言表达能力上乘者寥寥无几。语句平淡乏味,能自觉运用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同学较少。表明大多数初一学生对语文中语言的精华吸收欠佳,良好的语感尚未培养起来。=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 5、结构层次:很多同学基
5、本上是开篇就直接叙事,叙事时几乎找不到过渡,个别同学甚至不分段,显得平淡乏味,表明初一同学的行文布局能力欠佳,这方面的训练还有待教师今后进一步加强。五、学科整改措施 作为初一语文教师,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汉字拼音和识字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打好语文基础.1在今后的教学中,潜心钻研课标与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作策略的转变,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研究教材,钻研教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本次考试的内容看,可谓题题紧扣教材。从丢分的情况看,“古诗文填空、翻译、课内语段阅读”是训练不够扎实。从中考的
6、角度看,基础不实,必然影响能力的提高,得不偿失。2抓实抓好双基,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夯实文言基础,以课本文言文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正确理解文言句子意思的能力。3、今后更多的阅读理解语段来自课外,个性化试题、探究性试题、研究性学习试题成为热点题型,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现代文阅读方法和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思路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必须建立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4、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书写、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走进文本阅读的习惯等。5实现习作教学生活化。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之路,在作文内容上下大力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努力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