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1/14 J=T 高一地理必修 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 土地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土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 比值。土地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 价水平的差异。下图是高铁站点附近地区空间形态规划图。读图回答 13 题。空间功能 站前开威空间+地标性建筑 商业,公共分 高强度开发 住区 低堀度开发 住区 1.圈层 1 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较大,下列有关此种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圈层 1 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 B.圈层 1 的宗地面积最大 C.圈层 1 的建筑物高差较大 D.圈层 1 含有地标性建
2、筑 2.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交通用地 B.绿化用地 C.商业用地 D.住宅用地 3.圈层 3 的开发强度高于圈层 4 的主要原因是()A.地价高 B.交通便利 C.人口密度高 D.政策支持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提高了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加强了交通枢纽 城地或容积率 Q-6.0 2JO4,0 J.22.4 O.fti.5 圈层朝分 星1 层,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2/14 市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根据高铁班次统计结果,结合我国城 市体系现状,将高铁体系划分为 4 个等级。从等级数量上来看,I 等级的城市有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3、3/14 3 个,II 等级的城市有 11 个,田等级的城市有 20 个,IV 等级的城市有 123 个 下图示意我国基于高铁班次的部分城市等级划分,据此回答 45 题。4.下列属于 I 级城市的是()北京市 天津市 深圳市 大连市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 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B.IV 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C.田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II 等级城市的交通最便利 职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民居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 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 市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下图为我国某特大 城
4、市不同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图。据此回答 68 题。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4/14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所在地的地表环境特点是()千沟万壑 山高谷深 平坦开阔 河网密布 7.图中比值为 00.11 的区域所属的城市功能区是()A.住宅区 8.商业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8 提倡职住平衡最有助于解决城市目前的()A.人口膨胀问题 B.交通拥堵问题 C.就业困难问题 D.住房紧张问题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 910 题。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5/14 80 70 60 50 40 30 20 1一口 年域市化水平 一平均城市
5、化速度 世界 亚洲 非洲 欧洲北美洲 J -9 下列有关四大洲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美洲城市人口数量最多 B.欧洲、北美洲逆城市化现象突出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 D.亚洲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最多 10.下列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同步 B.发达国家大都进人了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C.增加城市数量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唯一措施 D.城市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城市问题 2013 年底,德国人口总数为 8080 万人。据估计,当年德国出生人口为 67.5 万 69.5 万人,死亡人口为 88.5 万一 90.5 万人。专家预测,2060 年德国人口可
6、能不足7000 万人。据此回答 1112 题。11.下列四种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中,最符合德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是()12.目前德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最不可能是(城市化水平件)城市化速度(喇 年龄(岁)40-44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6/14 A.奖励适龄妇女生育 B.增加儿童抚养补贴 C.鼓励本国居民向他国迁移 D.推迟退休年龄 读我国某市 19862011 年外来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回答 1314 题(万人)70。600-500 400.300-2()()100-0(年)1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城市()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B.2000 年左右经济发展水平最闻 C.可能位于
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2005 年后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14.以下时段该城市常住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19861988 年 B.19941996 年 C.20022004 年 D.20062008 年 读浙江省某市某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回答 15-16 题 比重 1001 外来暂住人口散城 人 U 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7/14 如男性迁入人口 口女性迁入人口 15.下列有关该市迁人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男性迁人人口多于女性迁入人口 B.老年迁人人口多于少年儿童迁人人口 C.女性迁入人口多于男性迁入人口 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
8、响 16.关于大量人口迁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河南省是位于我国中部的人口流出大省。下表示意河南省某村 19782016 年间 不同时段流动人口的目的地分布,截至 2016 年年底,全村户籍人口共 333 户,1 356人。据此回答 1718 题。时间段 省内 新解 珠三角 长.二角 其他地区 总数 1978-19X9 年 14 人 16 人 10 人。人 Q 人 30 人 19901999 年 20002(X)9 年 35 人 68 人 35 人 2 人 r.一 13 人 0
9、人 85 人 135 人 74 人 -23 人 23 人 423 人 20102016 年 215 人 180 人 93 A 24 人 27 人 539 人 17.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村(A.外迁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B.外迁人口主要迁往发达地区 C.外迁人口主要迁往城市 D.迁往省外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新疆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8/14 18.人口外迁有利于该村()缓解人地矛盾扩大耕地面积减缓老龄化进程恢复生态环境 A.B.C.D.图瓦卢为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该国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只有少数植物生长,天然资源极少。由于地势极低,随着海水的上涨,这个国家的领土将不复存在,该国居
10、民将逐步撤离,举国迁移至新西兰。据此回答 19 20 题。19.图瓦卢人口合理容量()A.是该国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B.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C.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D.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20.图瓦卢举国迁移至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 B.政治因素的变化 C.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 D.经济因素的变化 热岛比例指数是指某区域热岛发生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城市热岛强度是 指城市气温与郊区气温的温度差,用来反映城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程度。图甲 为北京市部分辖区热岛比例指数统计图,图乙为不同下垫面的热岛强度均值。据 此回答 2122 题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9/14
11、 热岛比例指数 1.0 r 2004 年 甲 热岛强度(T)一 口 2004年g月8日 乙 21.图甲各辖区中,热岛比例指数提高最明显的是()A.朝阳区 B.丰台区 C.门头沟区 D.大兴区 21.北京市热岛比例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水体面积扩大 B.城区面积扩大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10/14 J=T C.林地面积增加 D.裸地开垦为农田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表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回流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 基本情况统计表(注:劳动力数量为调查样本数)1 项目 总计 回流的 劳动力 仍在外就业 劳动力 未曾外出 1 就业劳动力 劳
12、动力数量(人)10 651 一 2 833 4 168 3 650 平均年龄(岁)1529 1 30V5|27.2 f 40.6 i9J 47 J 4740 1 一 一一”1 39.6 1 m工 10.6 一 36.7 4660 333 )3.4 52.7 婚姻技况(%)未婚、离异或丧偶 10.7 32.4 9.5 已皤 81.2 89.3 67.6 90.5 受教育 程度(咻)小学及以下 25.4 24.3 16.3 36.9 初高中或黎高 大专及以上 57.4 17,2 6L8 13.9 1-60.1 51.1 12.0 人力资本 提升状况 i(%)接受过农业培训 164 19.5 13.
13、0 19.0 接受过非农培训 27,6 28.2 I 33.6 20 个人年收入(元)17 068 14 983 22 852 H 562 有父母在农村(明)41.8 44 L0 I 48.8 32.0 有配偶在农村(%)37,6 47.3 12.0 59.5 有孩子在农村(%)18.7 4L6 7.4 25.0 (1)读表,比较回流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的不同(2)从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原因。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11/14 (3)简述劳动力回流对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
14、之一。截至 2017 年年末,上海 市常住人口 2418.33 万人,城镇化率达 81%多年来,上海市的城市空间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扩展,特别是自 1990 年浦东开发 以来,上海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下表为上海市 20052015 年建成区内 部不同建设面积一览表(单位:万平方米)。土地利用类 4!时间 2005 年 2007 年 2(X)9 年 2011 年(2013 年 E015 年 经济功 工业用地 P 521!14 526 16 801 19 223 23 062 25 103 能空间 商场店铺 3 241 4 029 5 089 5 654 6 165 6 773 住宅 37 W
15、43 283 50 211 55 077 58 940 63 007 道路 20 942 22 579 24 566 26 176 27 290 28 567 社会功 能空间 学校用地 2 326!2 562 2 808 3 251 3 127 3 366 Kit-1H564 591 65g 763 595 631 办公用地 4 334 4 972 5 971 _ 6 520 6 545 7 343.生态功 能空间 绿地 28 865 31 795 1 6 929 122 283 124 295 127 332 绿地覆 盖率(%)37 37.6 38I 38.2 38.4 3&5 (1)概括上
16、海市城市化的主要特点。(2)说出上海市社会功能空间用地的变化特征。(3)简析上海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 1.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圈层 1 地块容 积率范围为 0 6.0,圈层内的空间功能以站前开放空间和地标性建筑为主,宗 地面积较小,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小,建筑物的高差较大,因此其地块容积率的变 化幅度较大,A、B 项错误,C 项正确;含有地标性建筑并不是地块容积率变化幅 度大的主要原因,D 项错误。2.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圈层 3 和 圈层 4 均为住宅用地,图示地区住宅用地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图示地区最主要
17、的土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12/14 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D 项正确。3.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差异的原因。圈层3 距高铁站点更近,交通较 便利,地价较高,只有加大开发强度才能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A 项正确。4.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图可知,北京市、上海市、广州 市属于 I 等级城市;天津市、深圳市等属于 II 等级城市;大连市属于田等级城市。综上可知 A 项正确。5.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由上题分析可知,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属于I 等级城市,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I 等级 城市高铁班次最多、服务范围最大、交通通达度
18、最高,A 项正确。6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城市地表环境的特点。从图中城市形态可以看出,该 城市呈团块状。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常形成团块状,而山 区城市往往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7.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由材料可知,比值为 00.11 的 区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占该区域居民数的比重较小,说明该区域城市用地以住宅 用地为主,应为住宅区,A 项正确。8.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提倡职住平衡的作用。职住平衡是指大部分居民可以 就近工作,提倡职住平衡可以缩短人们上下班的路程,减少交通费用的支出,最 有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B 项正确。9.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读
19、图能力。北美洲城市化水平高,但由于人口 总数少,所以不是城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从图中可知,欧洲、北美洲的城市 化速度为正值,说明逆城市化现象并不突出,只是个别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亚洲城市化速度快,且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所以亚洲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最多;城 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不呈负相关。10.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城市化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并不 一定同步;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增加城市数量和扩大现有城 市规模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措施;城市化过程中不是一定会出现城市问 题的。11.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及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由 材料信息可知
20、,德国人口呈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人口年龄结构金 字塔图是顶端相对较宽,底座相对较窄。故 B 项正确。12.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 动力不足,其人口政策应该是吸引外来移民,而不是鼓励本国居民向外迁移。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13/14 13.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 外来人口数量大、占城市总人口比重高(最高时段约占 90%推知该城市可能位 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 项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不出该市人口老龄化状况,排除A 项;20002005 年,该市的外来人口数量整体上仍呈增加趋势,说
21、明该 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在提高,排 B 项;2005 年后,外来人口数量整体呈减少趋 势,但并不能说明该市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排除 D 项。14.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941996 年,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但其所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降幅较大,说明常住人口 增长幅度较大;19861988 年,外来暂住人口呈缓慢增长状态,其所占常住人 口比重却呈大幅度增长状态,可知常住人口变化幅度较小,排除 A 项;20022004 年、2006-2008 年,外来暂住人口数量与其所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变化趋势一致,可知这两个时段,常住人口变化幅度较小,排除 G D 项。15.C
22、【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图可知,该市迁人的人口以 15 一 29 岁为主,且女性迁入人口多于男性迁入人口,可能是因为当地产业结构以 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16.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大量年轻女性劳动力迁入,可扩大联姻的地域范围。17.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表中信息不能反映外迁人口的 年龄结构,A 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村迁移到外省的人口中,以新疆为目 的地的人数始终超过一半,新疆一直是该村 迁往省外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但新 疆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属于发达地区,D 项正确、B 项错误;表中信息不能反映出外迁人口主要迁
23、往城市,C 项错误。18.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口外迁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外迁可减少迁出地的 人口数量,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生态环境恢复,正确;人口外迁使该 村农业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可能造成部分 耕地摞荒,错误;由所学知识可 知,外迁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会加速该村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错误。综 上可知,D 项正确。19.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 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 质量的前提下,一个 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由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可知,人口合理容量总是 小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14/14 于环境
24、承载力。该国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是指人口容量。20.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随着海水的上涨,这个国家 的领土将不复存在”说明举国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C 项正确。21.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中读出选项所给四 个辖区的热岛比例指数,计算可知,大兴区热岛比例指数上升最为显著,D 项正 确。22.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由图乙可知,五种下垫面中,城区 的热岛强度最高,由此可推知北京市热岛比例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城区面积扩 大项正确。23.【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及影响 等知识。第(2)问,
25、依据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表述即可。第(1)问,社 会经济因素具体体现在人均收入高低、就业机会多少、个人发展前景好坏等方面。第(3)问,劳动力回流对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增加农 村地区的劳动力;带回技术、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合 理开发利用等。【参考答案】(1)回流的劳动力中,已婚的比例较高;回流的劳动力中,有配偶 或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回流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较大;回流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较低。(2)个人年收入较少;接受非农培训的比例较低,就业难度较大。(3)满足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多样化;回流的劳 动力可带回乡
26、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乡 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24.【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上海市城市化特点及土地利用存在 问题及影响等相关知识。第(1)问,获取文字和表格信息进行 括即可。如由“上 海市常住人口 2 418.33 万人”可知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大;由“城镇化率达 89.6%”可知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等。第(2)问,获取表中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3)问,对比经济功能空间、社会功能空间、生态功能空间建设面积的变化 即可得出上海市土地利用 存在的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影响也是快速城市化过程 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存在的普遍问题,即“大城市病”,诸如住房紧张、交通拥 堵、就业困难、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状况差等。【参考答案】(1)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展速度 快,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15/14 城市化发展速度快。(2)住宅、道路、学校、医院、办公等用地类型的面积整体呈增长趋势;办公、住宅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较快,医院、道路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较慢。(3)问题:功能用地增长速度较快,生态功能用地和社会功能用地增长速度相 对滞后,城市整体功能失衡。影响:土地供应紧张,房价高涨,住房紧张;交通 拥堵;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受的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