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72413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全册教案.pdf(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化学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技能目标:怎样学习化学?如何学好化学?情感目标:化学为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化学【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实验,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学法。【教学用品】滤纸、酚酞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浓氨水、浓盐酸、集气瓶、玻璃片等用品。【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言】同学们,今天老师首先来给大家“变几个魔术”,严格来说是做几个实验。请看下面的演示。【演示

2、1】将两只预先已分别滴入几滴浓盐酸与浓氨水的集气瓶口对口,抽去玻璃片(如下图所示)。【演示2】预先在两张圆形的滤纸上用酚酞写上化学二字,将两张滤纸贴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上,再贴在黑板上(如下图所示)。教师提问:以上实验用你们现有的知识(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总结:是的,目前我们还无法解释,但在这里我们将这两个实验的原理留给大家思考,谁最先解释出原因的,老师有奖。好了,言归正传,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点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二环节:阅读讨论,开阔视野。教师指导学生用15分时

3、间阅读课题1 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阅读后,学生讨论,同桌、前后桌学生都可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可辩论,包括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提问:有同学知道什么是化学吗?学生回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过渡:化学这门科学是现在才有的吗?有同学知道化学的发展历史吗?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2.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4.纳米技术:标

4、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教师小结:化学的发展史中记载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化学家也很多,如居里夫人、拉瓦锡等。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了解到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提问: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建立起来的化学给人类带来什么?学生讨论。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如何能学好化学呢?第三环节:归

5、纳小结,指导学法。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课堂作业】1.用自己的观点填空,并用3 5 句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化学使世界_。2.附加(由自己决定可做也可不做):查阅资料解答陆老师课前2 个实验的原理。【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后记】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技能目

6、标: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情感目标: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法、活动探究法。【教学用品】烧杯、一根蜡烛、火柴、集气瓶、玻片、导管及有关药品等。【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

7、彩!那么今天,我还要告诉你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下面我们利用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活动探究】(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组织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桌上摆放一支蜡烛及有关实验用品。然后按下列的提示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对探究结果进行填写,认真完成好探究活动报告。【探究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其现象。2、点燃蜡烛时: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

8、的变化,注意观察:火焰由里至外的亮度变化;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产生的物质。3、熄灭蜡烛后,观察现象,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4、将你仔细观察的现象和描述的体验与同学交流。附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小结】化学学习体现三个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4、探究活动完成后,还有一

9、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个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分析过程等写成实验报告形式,才是一个探究活动完整过程。你可以参考书上格式写报告,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报告的形式。【活动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提出问题:问题1:如何收集一瓶你呼出的气体?问题2:如何证明你收集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问题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问题4: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片呼气,与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比较,有何不同?【学生活动】组织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以往自然中所学的知识先进行讨论问题1-4,然后再通过实验即步骤1-步骤4 进行

10、验证,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信息参考】供学生讨论时参考。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点燃时 点燃后 【小结】1、探究活动得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多。2、探究活动得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3、探究活动得出,探究过程不但要尊重事实,还要有严谨的态度,认真动手操作实验,逐步培养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获得有价

11、值结论的能力。【归纳总结】1、从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获得有价值的结论。2、探究活动(实验)完成后,应认真写出实验报告。【课堂练习】(小黑板展示)小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这是蜡烛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取出后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板书设计】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活动探究一:对蜡

12、烛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点燃时 点燃后 活动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后记】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熟悉实验规则,认识部分常用仪器,了解药品的存放规则。技能目标:1、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能进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3、培养学生正确取用药品的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与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能进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取用药品的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与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与引导法。【教学用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常用仪器与药品。

13、【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引言】师:你们已经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你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待着你,期望着你利用它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指导观察】观察本校学生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指导阅读】阅读实验规则、讨论、理解规则。【简介】常见仪器,例如试管、烧杯、水槽、镊子、集气瓶等仪器的基本用途(见附录)讨论下列问题:1、药品使用的“三不”原则是什么?2、药品取用过程应注意哪些事项?3、化学实验称量的药品若是易潮解的、有腐蚀性的,使用时,应注意什么?4、如何正确连接玻璃

14、和橡皮管的操作?(组织学生阅读附录1,根据提出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归纳总结。)第二环节:探究活动(1)【展示】一批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药品及其图标。【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典型的有毒、易燃、有腐蚀性的药品。1、固体药品的取用。【指导实验】引导阅读课本;观察学生的操作,纠正错误之处,正确规范地演示一次。【学生活动】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通过正误对比进一步明确注意事项及原因。然后进行规范地操作练习。【动画展示】错误操作及后果。【讨论】如果药品是液态的,该如何取用呢?2、液体药品的取用。【投影】液体的取用。【指导实验】巡回观察,纠正学生的划漏之处。【学生活动】认识取用液体的仪器观察图示,找出取用

15、液体时的“三个要点”。练习氯化纳溶液的取用。教师演示错误操作,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讨论】要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应该使用什么仪器呢?3、液体的定量取用。【简介】量筒的规格。【演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重点和读数方式。【动画】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的影响。【注意】取用液体时倾倒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学生活动】1、练习50ml的水。2、观看动画,分组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见教材第15页中“讨论”)。3、观察胶头滴管的构造,讨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完成规定的实验,进行操作、观察和实验现象记录练习。5、固、液体的取用小结(用表格形式完成记

16、录练习)。状态 仪器 一般用量 操作要点 操作理由 固体 块状(颗粒)粉末 液体 第三环节【探究活动】(2)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观察】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酒精的使用”示范力,归纳酒精灯使用的几个注意点:【指导实验】指导学生操作 实验1-4。教师可以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究本实验。【讨论】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的火焰加热?2、给物质加热。【指导实验】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一般有3 种方法)进行加热操作,各组记录在不同情况下加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并对结论加以讨论。【小结】给物质加热一般用外焰。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讨论】如何用外焰给物质进行加热呢?(以加热液体药品为例)

17、。【演示】教师演示 实验1-5,并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学生活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找出错误地方;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加热操作练习;结合课本中的讨论题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第四环节:探究活动(3)【板书】洗涤仪器。【阅读】课本中最后自然段,归纳洗涤仪器的正确步骤及如何判断仪器洗涤干净。【演示】教师示范洗涤试管。【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示范方法,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烧杯、量筒等仪器都刷洗干净,并一齐动手整理桌面物品。第五环节:课堂练习 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练习。第六环节:归纳总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1、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

18、要注意安全;2、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例如,固、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使用、物质的加热法、仪器的洗涤等,这是你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饮料吸管以及食盐、冰糖和水等进行固体药品取用、液体倾倒等操作练习。【板书设计】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 三、洗涤仪器【教学后记】第二单元:课题 3:空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初步了空气污染的危

19、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技能目标: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学生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引言】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入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悉,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哦,没有。那么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

20、气的存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提问】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2、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总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二、探究活动 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师边介绍演示新教材 实验2-1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三、归纳总结 师:从实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1、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2、空气中氧气的

21、体积占1/5;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课堂练习【投影】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讨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

22、不易溶于水?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209.9,沸点为-195.8。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继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许多实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五、学生自学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保护空气。【板书设计】课题一: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

23、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三、保护空气【教学后记】课题 2:氧气(第 1 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铝箔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铝箔等物质的燃烧现象。【教学难点】对“氧气不易溶于水”这一结论的探究活动。【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已制备好的氧气、木条、木炭、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等【教学资源】

24、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引言】师:什么是物理性质?(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展示】一瓶已制备好的氧气,正放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氧气的物理性质?生: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师: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如下表:颜色 气味 状态 标况下密度 与空气密度的比较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略大-218-180 不易【演示】教材中 实验2-2。(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2-3,实验2-12,然后填好下表:实验名称

25、 实验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方式 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必须强调硫、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提出质疑】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交流讨论】【现象】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请该生用手触摸集气瓶的外壁,感觉烫。)【结论】铝+氧气点燃氧化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老师与你们一起做过四个实验,这四个实验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告诉了我们: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对吗?师:由于空气中的氧气会计师相对较少,所以物质燃烧的程度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现在你

26、们明白了吗?第二环节:归纳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法探究了氧气一个重要物质性质不易溶于水的气体。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标况下),不易溶于水的气体。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师生的合作实验,探究了氧气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较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1、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生成气味的气体,并且都放热,不同的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2、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并生成一种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7、的气体,该物质是。3、空气中有氧气,用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第四环节:作业布置 1、写出木炭、硫、磷、铁、镁、铝及蜡烛分虽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庆的文字表达式。(用填表格式)2、预习第31-32页的教材内容。3、讨论: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纯氧中剧烈?【板书设计】课题二: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教学后记】课题 2:氧气(第 2 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进一步学习物质

28、的分类。技能目标: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重点】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烧杯、玻璃棒、水【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激发兴趣(1)化学小魔术:不燃的小手帕(2)影片片断欣赏: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二、导入新授 上节课我们做的一些实验和刚才小魔术中酒精的燃烧都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我们能不能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呢?三、探究合作 1、分组讨论:(1)下列反应有哪些共同点?A、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B、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C、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D、铁+氧气点燃

29、四氧化三铁 E、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2)联系实际谈谈氧气有哪些用途?2、师生共同总结:(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四、创新应用 1、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碳 B、铁 C、磷 D、硫 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为什么?四、板书设计 氧气

30、的性质和用途 一、(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教学后记】课题 3:制取氧气(第 1 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

31、法和原理。【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氯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1、纪录片欣赏:中日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2、二、导入新授 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我们需要的氧气包括上节课中用到的氧气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四、究实验 1、实验探究 1)加热纯的氯酸钾并观察。2)加热纯的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放出。3)在热的氯酸钾中迅速撒入二氧化锰并观察。4)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并收集?2

32、、实验总结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 D、收集氧气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四、创新应用 1、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甲烷比空气轻且极难溶于水,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甲烷?2、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

33、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酸钾 2)电解水 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一个?为什么?五、书设计 氧气的制法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 D、收集氧气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排水

34、法(氧气不易溶于水)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教学后记】课题 3:制取氧气(第 2 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氯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a)纪录片欣赏:中日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

35、。b)抢救“非典”病人时为什么要输氧?六、导入新授 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我们需要的氧气包括上节课中用到的氧气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七、探究实验 1、实验探究 1)加热纯的氯酸钾并观察。2)加热纯的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放出。3)在热的氯酸钾中迅速撒入二氧化锰并观察。4)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并收集?2、实验总结 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

36、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 D、收集氧气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四、创新应用 a)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甲烷比空气轻且极难溶于水,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甲烷?b)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酸钾 2)电解水 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一个?为什么?八、板书设计 氧气的制法 1)纯的氯

37、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 D、收集氧气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教学后记】第三单元:课题 1:水的组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的组成。2、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

38、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实验。【教学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水的电解装置、酒精灯、试管、火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这句话道出了“空气”的重要性,那么,“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更加说明了水的重要性。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小结】水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不例外。我们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讨论】同学们,下面一起来填下列一张表:单 质 化

39、合物 由几种元素组成 【小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二、实验探究【探究内容】水的电解实验。见教材图 3-1的实验。【小结】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过程,它的文字表达式为:水电解氧气+氢气(H2O)(O2)(H2)三、归纳总结 师:本节课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了水的组成,证明了水是一种化合物。学完本课题你们应该知道: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等。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

40、成的纯净物。例如铁(Fe)、碳(C)、硫(S)。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1)自然界中的水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是氧化物。(4)冰块与水得到混合物。(5)水的电解过程是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类型。2、将下列物质:空气;氧气;水蒸气;高锰酸钾;铁粉;氮气;稀有气体;铝箔;海水;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化合物;属于单质。【小结】1、实验测定,空气中若混入氢气的体积达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产生爆炸。2、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总结】因为刚检验过纯度

41、的试管内,氢气火焰可能还没有熄灭,如果立刻就用这个试管去收集氢气,氢气火焰可能会点燃氢气,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就使试管内未熄灭的氢气火焰因缺氧气而熄灭。五、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第45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2、课后习题3、4。3、预习课题2。六、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水在4 时密度最大为1g/cm2,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二、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二)验证实验:1、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阴极产生的气体氧气。2、用带火星的木柴棒检验阳极产生的气体氢气。3、水是由

42、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通电氧气+氢气 属于分解反应(H2O)(O2)(H2)混合物 三、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四、氢气的验纯【教学后记】课题 2: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烧杯(250 毫升)、水

43、、品红。烧杯 3 只(50 毫升)、水、酚酞、浓氨水、烧杯(500毫升)1 只。【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引入新授 二、进入新授 1、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入手了解分子的运动及客观存在。A、做实验 3-2 B、引导学生观察图 3-6、3-7,进行爱国主义教育。C、做活动与探究 现 象 解释 探究 1 探究 2 烧杯 A 烧杯 B D、结合物理知识讲解分子的概念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把握这一概念时应注意: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3)“最小不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 8 变,在化学变化中

44、分子改变。5)分子的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隙,有大小、形状和质量。2、引导学生观察图 3-12(有什么发现?)结合图 3-13 引出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特征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3、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类 分子 原子 区 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联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三、布置学

45、生完成家庭小实验 四、做练习 五、板书设计 一、分子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3)“最小不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5)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隙,有大小质量。二、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三、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类 分子 原子 区 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联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

46、子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教学后记】课题 3:水的净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际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教学难点】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烧杯(50毫升)3 只,河水(浑浊)、明矾

47、、玻璃棒;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100毫升)1 只、铁圈;烧杯(100毫升)2 只、肥皂水、硬水、软水、玻璃棒;铁架台(2)、铁圈、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沸石;酒精灯、石棉网、单孔塞、试管、烧杯(100毫升)、铁架台(带铁夹)、沸石;品红、活性炭、氨水、漏试管。【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 哪些是天然水?天然水是怎样摇身一变,成为你随时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的呢?二、进入新授 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A、阅读书上图3-15,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B、做活动与探究 2、观察现象,比较三杯水的清澈程度 现象 结 论 自 然 水

48、加明矾静置的水 加明矾又经过过滤的水 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讨论: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3、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A、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做实验3-3)硬水:加肥皂水无泡沫;软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 B、硬水的坏处 C、硬水的软化处理方法 D、自制蒸馏水(做实验3-4)1)对蒸馏瓶等仪器,不能直接加热,要垫。2)蒸馏瓶内体积为容器容积的之间。3)温度计的位置应在。4)应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目的 。5)冷凝管内冷水应是 口进,口出,使。6)开始蒸馏出的液体,应。E、蒸馏水与水蒸馏前的检验 F、讨论并比较蒸馏和过滤的异同 实验操作 共同点 区别 蒸馏

49、过滤 三、课后完成书上55页的自制简易净水器,试验它的净水效果。四、板书设计 课题 3 水的净化 一、观察现象,比较三杯水的清澈程度 现象 结 论 自 然 水 加明矾静置的水 加明矾又经过过滤的水 二、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讨论: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三、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A、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做实验3-3)硬水:加肥皂水无泡沫;软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 B、硬水的坏处 C、硬水的软化处理方法 D、自制蒸馏水【教学后记】课题 4:爱护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

50、其常规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采用互动性的教学组织方式,使学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教学难点】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 1、为什么地球又称“水球”?地球表面的水很丰富,为什么又常常缺水?2、每年的3 月22日是世界性的什么日子?二、进入新授(一)丰富的水资源 1、丰富的水储量 地球上江、河、湖、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