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量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计量技术.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1 供热计量技术 1.1.1.1 基本规定 1、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必须安装热量计量装置。2、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结算点必须安装热量表。3、设在热量结算点的热量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法的规定检定。4、既有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及节能技术改造应保证室内热舒适要求。5、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优先实行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热源的气候补偿和优化运行等系统节能技术,并通过热量表对节能改造效果加以考核和跟踪。6、热量表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应符合以下要求:(1)热量表应根据公称流量选型,并校核在设计流量下的压降。公称流量可按照设计流量的 80%确定。(2)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的安
2、装位置应符合仪表安装要求,且宜安装在回水管上。(3)热量表安装位置应保证仪表正常工作要求,不应安装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和振动的位置。仪表安装前应将管道内部清扫干净。(4)热量表数据储存宜能够满足当地供暖季供暖天数的日常工作供热量的储存要求,且宜具备功能扩展的能力及数据远传功能。(5)热量表调试时,应设置存储参数和周期,内部时钟应校准一致。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静态水力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等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标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8、管网循环水应根据热量测量装置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要求
3、,采用相应的水处理方式,在非供暖期间,应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满水保养。1.1.1.2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 1.1.1.2.1 计量方法 1、热源和热力站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测量装置加以计量监测。2、水水热力站的热量测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3、热量测量装置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4、热源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均应计量。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算。1.1.1.2.2 调节和控制 1、热量或热力必须安装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2、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应放于通风、遮阳、不受热源干扰的位置。3、变水量系统的一、二次循环水泵,应采用调速水泵。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陡
4、降型。循环水泵调速控制方式宜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性确定。4、对用热规律不同的热用户,在供热系统中宜实行分时分区调节控制。5、新建热力站宜采用小型的热力站或者混水站。6、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宜在热力人口设置混水站或组装式热交换机组。7、热力站宜采用分级水泵调控技术。1.1.1.3 楼栋热计量 1.1.1.3.1 计量方法 1、居住建筑应以楼栋为对象设置热量表。对建筑类型的相同、建设年代相近、围护结构做法相同、用户热分摊方式一致的若干栋建筑,也可确定一个共用的位置设置热量表。2、公共建筑应在热力入口汉热力站设置热量表,并以此作为热量结算点。3、新建建筑的热量表应设置在专用表计小室中;既有建筑的热量表计算
5、器宜就近安装在建筑物内。4、专用表计小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地下室的建筑,宜设置的地下室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不应低于 2.0m,前操作净距离不应小于 0.8m。(2)无地下室的建筑,宜于楼梯间下部设置小室,操作面净高不应低于 1.4m,前操作面净距离不应小于 1.0m。5、楼栋热计量的热量表宜选用超声波或电磁式热量表。1.1.1.3.2 调节和控制 1、集中供热工程设计必须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工程竣工验收必须进行水力平衡检测。2、集中供热系统中,建筑物热力入口应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并应对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调试。3、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变流量系统时,不应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是否设置自力式压
6、差控制阀应通过计算热力入口的压差变化幅度确定。4、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控制阀的规格应按热媒设计流量、工作压力及阀门允许应降等参数经计算确定;其安装位置应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阀门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 5 倍管径,阀门后直管段不应小于 2 倍管径。5、供热系统进行热计量改造时,应对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校核。当热力入口资用压差不能满足既有供暖系统要求时,应采取提高管网循环泵扬程或增设局部加压泵等补偿措施,以满足室内系统资用压差的需要。1.1.1.4 分户热计量 1.1.1.4.1 一般规定 1、在楼栋或者热力站安装热量表作为热量结算点时,分户热计量应采取用户热分摊的方法
7、确定(通断时间面积法);在每户安装户用热量表作为热量结算点时,可直接进行分户热计量。2、应根据建筑类别、室内供暖系统形式、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及供热管理方式,合理地选择计量方法,实施分户热计量。分户热计量可采用楼栋计量用户热分摊的方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对按户分环的室内供暖系统也可采用热量表直接计量的方法。3、同一个热量结算点计量范围点,用户热分摊方式应统一(通断时间面积法),仪表的种类和型号应一致。1.1.1.4.2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 1、散热器热分配计法可用于采暖散热器供暖系统。2、散热器热分配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选用的热分配计应与用户散热器想匹配,其修
8、正系数应在实验室测算得出。3、散热器热分配计水平安装位置应选在散热器水平方向的中心,或最接近中心的位置;其安装高度应根据散热器的种类形式,按照产品标准要求确定。4、散热器热分配计法宜选用双传感器电子式热分配计。当散热器平均热媒设计温度低于 55时,不应采用蒸发式热分配计或单传感器电子式热分配计。5、散热器热分配计法的操作应由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和服务,用户热计量计算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有据可查,计算方法应清楚明了。6、入户安装或更换散热器热分配计及读取数据时,服务人员应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入户读表或者用户恶意破坏热分配计的情况,应提前装备应对措施并告知用户。1.1.1.4.3 户用热
9、量表法 1、户用热量表法可用于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室内供暖系统和地面辐射供暖系统。2、户用热量表应符合热量表CJ128 的规定,户用热量表宜采用电池供电方式。3、户内系统入口装置应由供水管调节阀、置于户用热量表前的过滤器、户用热量表及回水截止阀组成。4、安装户用热量表时,应保证户用热量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户用热量表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 5 倍管径,户用热量表后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 2 倍管径。5、户用热量表法应考虑仪表堵塞或损坏的问题,并提前制定处理方案。1.1.1.4.4 通断时间面积法 1、通断时间面积法可用于各类供暖系统中,进行热量分摊和节能调节。2、通断时间面积法是
10、通过温控装置控制安装在每户供暖系统入口支管上的电动通断阀门,根据阀门的接通时间与每户的建筑面积进行用户热分摊的方式。1.1.1.5 室内供暖系统 1.1.1.5.1 系统配置 1、新建居住建筑的室内供暖系统宜采用垂直双管系统、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循环系统,也可采用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2、既有居住建筑的室内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应改成垂直双管系统或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不宜改造为分户独立循环系统。3、新建公共建筑的室内散热器供暖系统可采用垂直双管或单管跨越式系统;既有公共建筑的室内垂直单管顺流式散热器系统应改成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或垂直双管系统。4、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的垂直层数不宜超过6 层。5、新建建筑
11、散热器选型时,应考虑户间传热对供暖负荷的影响,计算负荷可附加不超过 50%的系数,其建筑供暖总负荷不应附加。6、新建建筑户间楼板和隔墙,不应为减少户间传热而作保温处理。1.1.1.5.2 系统调控 1、新建和改扩建的居住建筑或以散热器为主的公共建筑的室内供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暖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2、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时,应在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安装恒温控制阀。(2)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功能的恒温控制阀。(3)恒温控制阀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质量检测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标应符合产品标准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 的要求。(4)恒温控制阀应具有带水带压清堵或更换阀芯的功能,施工运行人员应掌握专用工具和方法并及时清堵。(5)恒温控制阀的阀头和温包不得被破坏或遮挡。应能够正常感应室温并便于调节。温包内置式恒温控制阀应水平安装,暗装散热器应匹配温包外置式恒温控制阀。(6)工程竣工之前,恒温控制阀应按照设计要求完成阻力预设定和温度限定工作。3、散热器系统不宜安装散热器罩,一定要安装散热器罩时应采用温包外置式散热器恒温控制阀。4、设有恒温控制阀的散热器系统,选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内腔无砂的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