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071808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一、笔记 复习笔记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

2、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2)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3)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3人文地理

3、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2)区域性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

4、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3)综合性 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人文要素的学科联系密切,人文地理学从相关学科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其他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一般是指 19 世纪中叶以前。该阶段基本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1)

5、古希腊地理学的发展 产生渊源 希腊地理学是在地理考察和哲学中产生的。a地理考察 军事扩张以及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不断扩大了地理视野,促使早期的学者对不同地方进行描述和记载;b哲学 哲学对古代人文地理学的解释奠定了基础。代表人物 a荷马 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公元前 9 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b埃拉托色尼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Erathosthenes,约前 273前 192)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 为地球,graphe 为描述。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c

6、其他学者 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著作中,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洪堡和卡尔李特尔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洪堡(17691859)洪堡的成就主要有:a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b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 c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既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也包括人

7、类社会活动。李特尔(17991859)a主要观点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b理论缺陷 第一,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该方法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第二,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9 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近代时期。该阶段,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

8、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1)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拉采尔(18441904)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其主要成就有:a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b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赫特纳(18591941)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地理学方法论著作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施吕特尔(18721952)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感觉景观的整

9、体。区位理论学派 其主要学说有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创立的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的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以及廖什建立的市场区位理论。区位论思想对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方法乃至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白兰士是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建立起来的法国学派主要特色是在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个方面。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18691930)在人地学原理一书中,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即地面上建设事业的不能生产者房屋与道路,动植物的利用事业耕种与畜牧,经济上的破坏事业动植物的滥杀滥伐和矿产

10、的开掘,进一步细化了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3)英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麦金德(18611947)麦金德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索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罗世培(18801947)主张适应论。(4)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源自德国,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森普尔和亨丁顿 在人地关系研究领域,一些学者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森普尔和亨丁顿。a森普尔 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著有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等著作。b

11、亨丁顿 亨丁顿在气候与文明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索尔(18891975)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哈特向(18991992)区域学派代表人物,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个地方之间变异特征的科学。(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 概况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a地理学派 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

12、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b经济学派 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具体部门的布局,着重对生产布局的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影响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分立的局面。这种格局对 1949 年以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现代人文地理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理学吸收了近代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作为理论研究的指导,推动了人文地理学的革新。在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

13、的发展,人类改变地理环境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强化,给当代社会带来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系统论应运而生。在哲学方法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a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大大加强了学科的自然科学基础。b西方人文地理界相继受到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其他社会科学引进一些新观念、方法、技术,大大地丰富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其学术地位。(2)研究方法的革新 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20 世纪 70 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现代地理学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

14、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现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现代地理学的人文化倾向愈益明显,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的主流,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突出特点。人文地理应用方向的多样化。人文地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对人文地理学的需求呈现出愈加迫切的趋势。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跨越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广泛而频繁。三、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1)概况 中国古代不仅人文地理思想与知识极其丰富,而且人文地

15、理记述也很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地理学。(2)主要贡献 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1)概况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引入中国,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被介绍到国内。(2)代表人物 张相文(18661933)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1909 年发起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用来翻译介绍国外的地理学思想。竺可桢(18901974)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早年留学美国,于 1920 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

16、学)创建地理学系,1936 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在该校创办史地系和史地研究所。(3)主要成就 引入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新思想和研究方法。受法国和英美学派影响,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始起步,主要集中于对人地关系、人口地理、农业地理、城市地理和区域综合考察等方面的研究。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19491979 年 概况 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表现 a否定人文科学 地理科学全盘学习苏联的理论与方法,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门独立的学科,对人文地理学则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b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在实践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贡献,出版了大量的区域经济地理著作和经

17、济地理学理论成果,发展了经济地理学。(2)19801990 年 概况 该时期是人文地理学复兴阶段。背景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术思想大为活跃,与国外地理界交流增多。国外人文地理学研究成果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促使中国地理界重新评价人文地理学的地位和作用。表现 1979 年末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大会上,李旭旦先生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的口号。此后,在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等的推动下,在中国地理学会中成立了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工作。(3)1990 年以来 概况 中国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表现 分支学科发展迅速,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

18、有了更多的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使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更具有国际性。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文地理学确实已走上复兴创新的道路,而且逐步向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目标奋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人文地理学向动态研究转变的原因 a人们意识到多元文化的兴起意味着日常生活部分受到文化的本质、永久性的影响。b国外人文地理学的主题和范式得到了中国大陆学者的消化和吸收。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1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1)贡献 为全球、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涵盖了广泛的研究主题,其理论与方法在众多的学科研究前沿得到重视和应用。(3)学科建设任务 人文地理学未来的发

19、展需要注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 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意义在于为实践服务。要把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1)重要性 普及人文地理学的理念和地理知识对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提高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措施 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文地理专业人才。在年青一代中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尤其是在中学阶段。二、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 2002 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

20、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2 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 2010 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

21、,Geo 为地球,graphe 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3 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 2013 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 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 2007 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

22、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5 民族安徽师范大学 2007 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

23、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 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 2010 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

24、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7 现代农业南京大学 2006 年研 答: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8 集中化指数北京师范大学 2007

25、 年研 答:集中化指数是指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与罗伦斯曲线相对应的统计量。其公式:。式中,I 为集中化程度指数,N 为某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整个地区某部门产值,M 为某地区全部产值,A 为整个地区总产值。集中化程度指数取值范围在 0I1 之间。I 值越大,工业在某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I1 时,工业完全集中于一个部门。9 新型城镇化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研 答: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

26、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在于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10 同城效应上海师范大学 2013 年研 答: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同城效应,意思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沪太同城效应,由于上海房价的提升,大量的需求被挤出,所以给处于上海 1 小时的经济圈范围内的太

27、仓楼市带来了新的机遇。11 郊区化南京大学 2006 年研;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研 答: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郊区化一般是指逆都市化,即当代特大城市因人口和各种职能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的过程。12 城市同心圆理论西北师范大学 2006 年研 答:城市同心圆理论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理论之一。由 E.W.伯吉斯提出,根

28、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 5 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13 等级规模法则华南师范大学 2005 年研 答:等级规模法则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

29、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每一规模等级城市数与其上一规模等级城市数相除的商(K 值)来表示,形成城市规模等级法则。14 语言华中师范大学 2003 年研 答: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语法与词汇,是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语音表义系统。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15 旅游目的地华中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旅游目的地是指吸

30、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重点,所以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概念的认识与旅游需求的内容有关,旅游需求的变化导致对目的地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调整,目的地的管理重点和营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16 政治空间结构华南师范大学 2014 年研;西南大学 2013 年研 答:政治空间结构是指由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政治地理单元,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只有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用。因此,政治空

31、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基础,它不仅是各种政治现象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某一政治地理单元谋求安全、权利与财富相对稳定的要素。17 经济全球化西北师范大学 2006 年研;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研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18 消费者行为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研 答:狭义上的消费者行为是指

32、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广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它涉及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也涉及交易的过程。19 维布雷宁消费型湖南师范大学 2010 年研 答:维布雷宁消费型,又称维布雷宁模式,是指由维布雷宁创立的是一种社会心理模式。维氏认为,人类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通常要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他所处的相关群体、社会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维布雷宁模式立足于社会文化环境,探讨了外部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消

33、费者购买行为对外部环境的能动反应。20 绝对成本学说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研 答:绝对成本学说是指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21区域发展战略北京师范大学 2012 年研 答: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是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22绿色 GDP中科院 2006 年研 答:绿色 GDP 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也就是从现行统计的 GDP 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23经济区西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经济区是指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