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孟浩然。生: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PPT 展示,学生诵读)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师: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生:风流潇洒。生:“风流天下闻”,足见他的风流;“白首卧松云”,可以看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惬意。师:马茂元先生在中国文学史里说,在他人眼里,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
2、歌将展示怎样的一个孟浩然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它的神韵。(板书课题)(学生开始自由朗读后,一生朗读。)师:这位同学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我把这首歌稍稍做了改动,请同学们看看这样行不行?(PPT 展示)山寺钟鸣昼已昏,忽到庞公栖隐处,惟有幽人自来去。生:不行。师:为何不行呢?我看挺好的。先看标题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点明时间“夜”,“余亦乘舟归鹿门”指明“归”,最后两句照应“鹿门歌”啊。生:感觉少了点味道。师:什么味道呢?生:诗的味道。师:诗的味道,说得很好。换句话说,被删掉的地方,就是诗歌出味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被删除诗句的诗味。生:“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出了渡头的喧闹
3、。师:为何要这样处理呢?生:为了反衬出山寺的幽静,以动写静。师:为了写环境的静,我们可以正面描摹,如果通过动来写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方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里,难道仅仅是用动来反衬静吗?生:不是。别的我不知道了。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什么地方要重读?生:“喧”。师:为何要这样处理呢?生:一个争字表明了世俗之人的争名夺利,一个“喧”字描写出尘世的喧闹,这样的情形跟山寺的静形成对照,可以隐隐约约地感覺作者那种超脱的情怀。师:那为何“人随沙岸向江村”不能删呢?我们先来读读,什么地方要强调重读?(学生齐读)生:“江村”和“鹿门”,因为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世人回家,而诗人离家去鹿门,
4、两种不同心情对比,表明了作者的隐逸情怀。老师:你读读,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学生范读。师:情感挺充沛的,但那种抑扬顿挫的味不够,“江村”应该如何读?应该用上扬调,有突出且还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意思,“鹿门”要用平直调,声音可以略低,重读不一定要声音大,用虚声,也是一种强调。我们一起朗读这四句,大家争取把它背下来。师:刚才四句表达了作者的隐逸情怀,接下来大家来看被我删掉的句子,他们有什么特点?生(齐声):写景的句子。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是含情的,如果缺了景语诗,诗歌就乏味了。欣赏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发挥联想和想象。“鹿门月照开烟树”是怎样一种景色呢?生:朦胧,月光映衬
5、的美。师:请大家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这种美描述出来。生:朦胧的月色从天空中散落下来,铺展在地上,亦洒在我的心头,静静地、悄悄地,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我独自漫步在这如烟的美景中,享受着月光的洗礼,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师:一落,一铺,一洒,写出了月光的动态之美。生:淡淡的月光从天空流转而下,像薄纱,如薄雾,似轻烟,轻轻地笼罩在树林上,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归隐的地方。师:她是如何写月光的呢?淡淡的,像薄纱,如薄雾,似轻烟,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月光的朦胧,的确很美。刚才她用了一个“陶醉”,有道理吗?生:有。因为后面一个“忽”,说明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因为朦胧的树被朦胧的月光
6、映照得太美了,所以作者陶醉了。师:联系语境来品读诗歌,值得学习。诗歌中“开烟树”为何用一个“开”呢?树如何开啊?生:其实这里是写树像花一样美,朦胧可人一般开放,表现出作者的喜悦之情。师:行文至此,作者流露出一种喜悦与洒脱之情。那么“岩扉松径长寂寥”一句中的“寂寥”如何理解?生:“寂静”的意思,因为这里除作者外,没有人来居住;“寂寥”还有无奈的意思。师:那“自来去”是什么意思呢?生:逍遥自在。师:你前面讲他无奈,后面又说他逍遥自在,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啊?生:他是一个假隐士,其实他没有真正想当隐士。师:作何解释?生:他在 40 岁的时候去过长安,还给张九龄丞相写过一首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
7、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师:写了这首诗就说他是假隐士,理由似乎不太充分吧?刚才你运用了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诗歌,很好;如果我们再联系诗歌来谈谈,就更好了。“寂寥”应该有一种落寞和无奈之情吧。那为何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呢?我们还是结合这首诗歌来谈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 733 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的一首干谒诗,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但最后张并没有赏识他。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话说,孟浩然去了京城长安后,王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一天早上,王维邀请孟浩然去交流诗歌创作,唐玄宗忽然驾临,情急之下,孟浩然便躲到床底下。(王维不敢隐瞒,如实
8、禀告。玄宗笑了一笑说:“我早就听说了这么一个人,出来吧。”于是,孟浩然从床底下爬出来。唐玄宗说:“你带诗来了吗?”孟浩然说不巧没有带来。于是唐玄宗就让孟浩然背诵几诗听听,于是孟浩然就背起“不才明主弃,多病古人疏”唐玄宗皱起眉头,很不高兴地地说:“朕并没有不要人才啊,是你自己不求进取!”(学生笑)结果,孟浩然被打发回家了。当然,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不好判断,不过这首诗的确说明孟浩然有怀才不遇的情节。孟浩然性格孤高狷介,不愿在权贵面前摧眉折腰,但他始终怀抱济世之志,在隐与不隐之间徘徊。所以“寂寥”还掺杂着一种无奈之情。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位无奈的 学生(齐声):隐者。(板书“无奈的隐者”)师
9、:这样的隐者也是古代文人的真实写照,谁不想立功、立德、立言呢?陶渊明欣欣然归园田居,但最后还不是发出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叹?所以古代真隐士少,假隐士多,是隐士就不会留名于世了。隐士可谓各有隐衷。但是文人骨子里流淌的那份耿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师:刚才删掉的两句是写景的,先前删掉的两句是 生(齐声):写人的。师:我记得朱光潜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诗歌中如果有人的活动,诗歌就会更具灵性。比方我们以前学的“最喜小儿无赖 生(齐声):溪头卧剥莲蓬。师:“卧剥”二字写出了田园生活的闲适。师:夕阳西下 生(齐声):“断肠人在天涯”。师:“断肠人”的出现,让诗歌有了动感,凸显出苍凉。那么这首诗歌的味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生:通过尘世中的人来反衬或对比来写自己的隐逸之路,借景物的描写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有隐逸之乐,也有无奈之恨。比您改写的诗歌更具诗歌味。师:说得好,我接受批评。诗歌不是简单的议论和抒情,必须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言志来抒情,欣赏诗歌要知人论世,更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全诗。(师生齐背全诗)师:推荐大家阅读一本书 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这里面有孟浩然的故事,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