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pdf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鱼我所欲也教案 孟子 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把握孟子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方法: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
2、、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 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大家说说下面这几句话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价值取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
3、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二、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作者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指导学生看提示一段。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
4、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本文体现“性善论”。【补充材料:“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3)人
5、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四、解题: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宋代朱熹把孟子和论语 大学 中庸合称为四书。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
6、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五、正音、正句:不为苟得也(wi 动词,做,干)所恶(W动词,厌恶)箪(d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羹(gng 汤)蹴(c 用脚踢)为宫室之美(wi 介词,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 室之美为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六、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七、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教时 一、研读课文内容:分析讨论课文第一段:论证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7、”。提出论点,分析论证。1、串解讨论以下词语在文中用法当“能够”讲,用动词前是助动词 欲能愿动词,喜爱。得兼动词,得到,“兼”是副词状语置后。患事物性名词,祸患。(有时可做动词,患得患失。)甚超过、胜过,动词。(有时用做副词,放动词或形容词前。)是代词,此。贤才能、德行好。(另:善 多,胜 敬称)心思想。2、分析讨论内容层次方法:第一层:提出本文的论点。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
8、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第句: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结论;第句由第句的设喻引出来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层在本段的结构作用,所用论证方法?提出论点:“舍身而取义”。设喻引出:喻:所欲鱼、熊掌取熊掌 引出:生、义取义 归纳: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9、“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第二层: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先从正面辨证分析:所欲 甚于生(义)故不苟得 所恶 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即,为了“义”可以舍“生”)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你认为“所欲”的可以是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的是哪些事情?“所欲”的是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的解放、为四化建设、为他人的安危、为捍卫和平等。“所恶”的指不正义的、不和法的、不道德的,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纵火杀人等。)“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再从反面假设分析: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
10、)何不为(不择手段求生)所恶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用(不择手段避祸)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最后因果分析:由是则生不用(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由是避患不为 甚于死者 第三层:用层进法,使中心论点升华,为本段得出结论:递进论说:非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义”字本就是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是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
11、不想做,而是做不到。)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孟子认为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首位。“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心”指什么?孟子为什么说“人皆有之”?是心指廉耻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本心。)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鱼我所欲也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