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财大考研真题大题解析.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069253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财大考研真题大题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财大考研真题大题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财大考研真题大题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财大考研真题大题解析.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1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财大考研真题大题解析 一、重点问答题解析 美国为什么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暨南大学 2015 研 答:美国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这一现象可以用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1)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循环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按照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

2、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时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第四阶段是在创新国开始进口竞争时期。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如图 1-2所示。图 1-2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创新国(美国)企业发明并制造出新产品。这时的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由于它垄断了制造技术,因而美国厂商就垄断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新产品开始只能在创新国生产,一般比较昂贵,产品首先会出口到其他发达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的厂商开始生产原来从创新国进口的新产品。无需花费创新国必需的大量科技开发费用以及无需支付国际运费及关税,使发达国家生产成本降

3、低。这一阶段,产品由技术-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资本密集型。原进口国生产了这种产品并占领了国内市场,创新国的新产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减少甚至停止。在第三阶段,创新国以外的国家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参加与创新国的出口竞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从事生产。产品已经变为资本密集型或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了。随着这些国家出口的扩大,创新国逐渐丧失了国外市场。第四阶段,新产品仿制国的厂商由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有条件进行大批量生产,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品成本,以致可以把产品打进创新国市场。创新国成了该产品的净进口国。(2)对美国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

4、去比较优势现象的解释 钢铁、汽车和飞机虽然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且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近几十年来,前两种产品的世界需求增长很快,产量有很大的提高,规模经济导致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钢铁和汽车已走到技术扩散期,即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能生产汽车和钢铁,美国逐渐失去这些产品的垄断地位;相反,飞机由于其制造成本及所提供的服务价 格较为高昂,所以整个世界的需求增长不是很大,其他国家很难利用规模经济大量制造飞机,致使该行业的进入门槛很高,目前美国的波音公司仍然是主要的飞机制造商。25 31 怎样理解要素禀赋论的几点假定?答:要素禀赋论的假定与其理解如下:

5、(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该假定条件主要是为了理论分析的简化和几何图示的便利,这一假定被放松后,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2)两国在同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不同产品的生产函数不同。该假定条件排除了各国之间的技术差异,便于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去考察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生;两种商品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有利于区分两种不同的商品。(3)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该假定条件意味着随着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加,产量将会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比例增加。(4)在两个国家里,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且各国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的总量不变。

6、该假定条件意味着两个国家不存在闲置的生产要素,任何一个国家要扩大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从另外一个产业部门中吸收资源,造成后一个部门产量的相对和绝对下降。(5)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该假定条件排除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形,是为了消除生产每一种产品的厂商在面临不同的要素价格比率时,出现的依据要素密集度进行的商品分类的不确定性。(6)在一国市场范围内,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该假定意味着所有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同时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也同样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7)生产要素在国内完全自由流动,但在国家之间不发生要素流动。该假定一方面意味着劳动和资本能够毫无阻碍地从

7、收益较低的部门流向收益较高的部门,另一方面意味着两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可持续下去。(8)两国在两种产品上的专业化都是不完全的,贸易后两国仍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该假定条件对要素禀赋理论的一些重要结论的成立是至关重要的。国际贸易发生之后,国际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形成都有赖于这一假定条件。(9)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相同。该假定条件省却了对复杂的需求因素的考虑,以便集中考察要素供给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0)没有运输成本,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没有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该假定忽略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给模型分析增加的复杂性。这一假定条件保证了在国际贸易发生后,两国的专

8、业化程度能达到正好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实现均等的水平。(11)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该假定条件隐含在要素禀赋理论模型之中,它要求贸易参加国的进口价值与出口价值相等,实际上是一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预算约束。32 假设 A 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给定 A 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1)A 国会出口什么产品?(2)A 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3)假设突然有大批移民进入 A 国,对该国的生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4)如果 A 国是个大国,上述 3 题的结论还会一样吗?答

9、:“小国”指的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大国”则是指那些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大,其进出口的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升跌。(1)因为 A 国是劳动力充裕国家,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可知 A 国应出口在劳动力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由题可知服装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故 A 国应出口服装。(2)A 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后会选择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玉米,从而导致国内服装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下降。A 国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来生产服装并出口,此

10、时国际市场的服装的价格高于 A 国国内市场价格,因此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 A 国国内服装价格会随国际市场价相应的上升。A 国同时在玉米的这种资本密集型产品上没有优势,在进行自由贸易时,A 国选择进口玉米,本国国内市场由于资本稀缺,国内玉米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玉米的价格,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国外进口的玉米,因 此会导致国内玉米价格向进口玉米价格靠拢,价格会进一步降低,对于国内的玉米生产来讲,玉米市场价格降低。(3)雷布钦斯基分析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国要素数量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即当商品价格不变时,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导致需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出量以更大比例增加,同时会减少其他产品的产出。由

11、雷布津斯基定理可知,A 国涌入大量移民,会使原本劳动力丰裕的 A 国加大该国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服装的生产,同时促使原本资本就处于劣势的玉米生产量的下降,原本 A 国就选择进口玉米,出口服装,在进口条件未改变的情况下,增加出口商品的生产,进而使得贸易量的扩大,因此社会总体的福利也会扩大。(4)如果 A 国是大国,则前两问结论不变。在第三问里,由于 A 国是大国因此A 国的进出口量会影响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变化。原本第三问的结论是会扩大社会的总体福利,现在若 A 国是大国且增加服装产品的出口,存在一种在小国中不会出现情况:由于出口贸易量的迅速增加,国际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进而导致国际市场服装价格的下

12、降,促使大国贸易条件恶化,原本产生的福利效应有可能被大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而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需弹性。因此在大国突然涌入大量劳动力时会产生于小国的福利增加效应。33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该理论?答: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在 1961 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因作出分析。(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内容 企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不是成本而是需求和市场。一种新产品的发明或者创新思想的出现,首先需要精确考虑的是市场对其的需要,然后进行研制,不断改进,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只有当一种产品与市场紧紧地

13、联系时,它才能被发明和生产。出口市场形成是因为与国内市场有着相似优势。需求不但决定国内的生产,同时也决定一些新产品的出口。这些新产品的出口,是因为国外市场能够接纳这些产品,也就是出口市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与出口国具有相似的优势和特征,消费者才有条件消费这些产品。因此,发生贸易的决定性因素,是这些国家的需求和市场。人均收入水平决定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而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又决定贸易关系。一种产品首先应是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然后才具有出口的可能性,即国内的需求偏好决定产品出口的可能性。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越相似,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贸易交往的可能性

14、就越大。进口国通常会成为下一个出口国。一般说来,一种新产品的进口国常常成为下一个出口国。随着新产品的进口,进口国的一些厂商逐渐进行模仿,生产新的产品,在本国生产和销售,替代进口产品。本国政府也会对这些新产品加以保护,限制进口,从而使本国企业在竞争中创造比较优势,成为新的出口国。(2)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评价 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发达国家的现象做出了说明和解释。然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他的理论很难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特别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一国企业的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的这种观点已经 受到当代理论界的挑战,国内消费

15、需求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已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内市场更加开放而正在弱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因为跨国公司的许多产品从开始设计时就是为国外市场设计的,直接考虑的是满足国外市场需求,甚至没有考虑国内市场需求。第二,林德的理论观点暗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一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往往具有许多共同特征,而传统理论观点以及对各种比较优势理论的总结显示,一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往往具有许多相反的特征。34“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通过改变哪些假定条件,使其能够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答: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出现,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

16、法尔维等人建立的“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做了如下改变:(1)“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每个产业生产质量不同的差异产品“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每个产业不再是生产单一的同质产品,而是生产质量不同的差异产品,且产品的质量是连续的,每种质量的产品都由许多企业生产。(2)“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存量资本不同质,劳动同质“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存量资本也是不同质的,它由不同部门的特定资本设备构成,资本因其特定性不能在不同部门间流动,但可以在同一部门不同质量的产品生产之间流动;劳动是同质的,可以在不同部门流动。(3)“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不同质量商品的需求取决于

17、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消费者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在受到收入约束的条件下,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购买低质量产品;在收入水平较高时,消费者会消费较多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较少的低质量产品。“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通过改变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条件,得出两国各自都有对质量高的产品和质量低的产品的需求,使两国间发生产业内的贸易。五、计算题 1 假定本国与外国均生产和消费以下 4 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如下:(1)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生产优势最低?(2)假如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 8 倍,本国将生产哪些产品?外国将生产哪些产品?(3)说明专业化生产及由此

18、产生的贸易是怎样使两国获益的?(4)假如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 6 倍,专业化模式与贸易模式是否会改变?新的模式是怎样的?(5)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专业化分工并不完全像题(2)的答案那样进行?复旦大学 2011 研 解:(1)在 A 产品的生产中,本国与外国的劳动投入比为 1:12;在 B 产品的生产中,本国与外国的劳动投入比为2:18,即 1:9;在 C 产品的生产中,本国与外国的劳动投入比为4:24,即 1:6;在 D 产品的生产中,本国与外国的劳动投入比为15:30,即 1:2。由于 1/121/91/61/2,所以,本国在 A 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 D产品上拥有的生产优势最低。(2

19、)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 8 倍,268912,因此,本国在 A、B产品上仍有比较优势,所以本国将专业化生产 A、B 产品。外国在 C、D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所以外国将专业化生产 C、D 产品。(3)各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使得本国生产比较劣势的产品成本变小。例如,对本国来说,生产 1 单位 C 商品需要 4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则需要 24 单位劳动,但本国工资率是外国工资率的 8 倍,将其转换成本国劳动即相当于 3 单位劳动,这样通过专业化生产,本国可以用 3 单位劳动来获取原来需要 4 单位劳动生产的 1 单位 C 产品。(4)专业化生产模式、贸易模式都会改变。因为假如本国

20、工资变成外国工资的6 倍,266912,所以本国在 A、B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 A、B 产品,外国在 D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 D 产品,两国在 C 产品上所用的劳动成本一样,所以两国可以同时生产 C 产品。(5)在实际生活中,多种因素的存在减弱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比如说,运输费用的存在使一些国家不得不在某些部门实现自给自足,即使国外生产某类产品的价格较低,但是加上运费,价格也许会变高。另外,有的国家为了发展本国产业,虽然该国生产该类产品成本较高,但仍然坚持国内生产,因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专业化分工并不如理论中设想的那样进行。2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 1 单位计算机

21、和 1 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 660 小时,中国总劳动为900 小时。(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 18 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暨南大学 2012研 解:(1)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因此,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放弃生产小麦的最大价

22、值,即为 900/5180 单位小麦。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 660/4165 单位小麦。(2)由于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小于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因此,加拿大在生产计算机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3)加拿大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只需要 60 小时,生产 18 单位的小麦需要 18472 小时,因此,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726012 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需要100小时,生产18单位的小麦只需 18590小时,因此,中国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1009010 小时的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

23、专业化分工,即加拿大专业生产计算机,中国专业生产小麦。计算机的生产数量660/6011 单位;小麦的生产数量900/5180 单位。3 假设越南(V 国)和马来西亚(M 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V1.5QN,PM2.22QM 供给曲线分别为:PV0.1QN,PM0.62QM 请计算:(1)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的均衡产量和价格;(2)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3)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解:(1)自给自足情形下,两国大米市场达到均衡必须使得市场供需相等。分别联立 V 国和 M 国的需求和供给方程:QVDQ

24、VS;QMDQMS,可解得自给自足时 V 国大米价格为 0.8,产量为 0.7,M 国大米价格为 1.4,产量为 0.4。(2)自由贸易下,两国总需求为:QTDQVDQMD(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给为:QTSQVSQMS(P0.1)(0.5P0.3)1.5P0.4 令 QTDQTS得,QVD0.5,QVS0.9,所以 V 国出口量 QVSQVD0.4,也等于 M 国的进口量。(3)如图 1-5 所示:V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为:1/20.7(0.71/20.4)(1.00.8)0.12;生产者剩余变化为:1/20.7(0.71/20.4)(1.00.8)0.16;净

25、收益为:1/20.20.40.04。M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为:1/20.4(0.41/20.4)(1.41.0)0.20;生产者剩余变化为:1/20.4(0.41/20.4)(1.41.0)0.12;净收益为:1/20.40.40.08;世界总收益V 国净收益M 国净收益0.040.080.12。图 1-5 自由贸易的影响 六、论述题 1 试解释和说明比较优势原理,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存在比较优势陷阱吗?试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天津商业大学2012 研 答:(1)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存在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

26、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2)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服务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性贸易壁垒严

27、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我国有 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利的影响。(3)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服务贸易方面。国家应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建立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政

28、府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对外贸易摩擦方面。我国政府充分利用 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企业应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产量;企业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当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使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2 结合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现状,试分析“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效应结构。中国海洋大学

29、 2011 研 答:“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逊、诺克斯。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益主要有:(1)进出口能力的提高。资本货物的进口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使得我国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节约了社会劳动,增加了产量;另一方面,资本货物尤其是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可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2)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内的投资流向发生变化,资本会越来越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我国的制造业,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专业化生产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3)规模经济效益。我国服装、鞋类、玩具出口扩大使得该类

30、商品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由此获得规模经济,提高利润率,增强我国在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出口扩大还会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一点对像中国这样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的国家尤其重要。出口扩大,增强需求,不但会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而且会大大促进国内经济一体化。(5)出口的不断扩大会鼓励外国资本的流人。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大量外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内的投资不足,促进了我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6)世界市场上进行激烈的斗争,会使国内出口产业以及相关行业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如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的服

31、装等制造业必须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质量和效率,从而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2 试从国际贸易的起因、贸易的格局和对一国的福利影响等几个角度比较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之间的异同。中央财经大学 2012 研 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新贸易理论是指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新现象,用市场结构中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化等概念和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分析产业内贸

32、易的基础的一种理论。(1)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的新倾向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新贸易理论是在传统贸易理论基础上的发展,继承了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等思想。新贸易理论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贸易模式、贸易对各方福利的影响等国际贸易研究的主要问题。(2)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点 国际贸易的起因方面:新贸易理论从供给、需求、技术差距论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起因,尤其是引入了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起因是劳动生产率

33、差异。在贸易的格局方面: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在理论基础方面:新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比较优势理论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在产品差异性假设方面: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在研究角度方面: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在对一国的福利影响方面:新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参加贸易不一定总能得到收益;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对各国都有利益,而贸易利益来源于专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政策主张方面:新贸易

34、理论主张一国政府可通过关税、补贴等措施对本国战略性产业加以保护;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实行自由贸易。23 解释罗伯津斯基定理(The Rybczynski Theorem)的主要内容。并分别说明如果一国要素积累导致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和偏向进口部门后,对该国的福利以及比较优势会产生哪些影响?中央财经大学 2011 研 答:(1)罗伯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 英籍波兰经济学家罗伯津斯基于 1955 年在要素禀赋与相对商品价格一文中提出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

35、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减少。(2)要素增长的影响 进口替代型增长 a小国 第一,小国进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并不影响其贸易条件。第二,小国进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会使进口部门生产扩大,替代部分进口,从而进口量减少;出口部门生产减少,也会使出口量减少,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第三,经济增长的结果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这种福利的增长既来自于要素增长而产生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贸易量虽然减少了,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不是人为扭曲的结果。生产要素的使用在商品自由贸易下及时得到了调整,

36、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b大国 第一,大国进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会减少进口量,造成国际市场上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因此大国的贸易条件改善。第二,进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不确定。进口产品价格下降会使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上升,因此出口部门的生产会增加。这样,总贸易量由于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而不确定了。第三,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会比小国更大。这是因为,大国不仅得到了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得到国际贸易条件改善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收益来看,在生产和贸易大国中发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显然比小国有更大的好处。出口扩张型增长 a小国 第一,小国出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

37、并不影响其贸易条件。第二,小国出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会使出口部门生产增加,进口部门生产减少,从而出口量和进口量均增加,整个贸易量增加。第三,小国出口扩张型增长会使其福利水平改善,这种福利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了小国出口部门的比较优势这一因素。b大国 第一,大国出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会增加出口量,造成国际市场上对该种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因此大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第二,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一方面,出口部门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增加出口;另一方面,贸易条件变坏和可能出现的国内生产的增加会减少对进口品的进口。第三,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扩张型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会被贸易条件变坏所抵消。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