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2021.03正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CG-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2021.03正式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1 年会期间发布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范乐思(Lars Faeste)、陈白平、何大勇、刘冰冰、施惠俊2021 年3 月目 录综述11. 气候变化亟需各界通力协作,中国肩负净零重任31.1气候变化事关人类存亡,世界尚未采取足够有效行动31.2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为加快减排行动带来了契机31.3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中国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41.4积极减排将在三大方面让中国获益51.5实现宏伟减碳目标,需要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通力协作52. 中国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加速关键行业的转型72.1中国碳排放来源以能源与
2、工业为主,自 2013 年以来已进入平台期72.2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须继续加大关键板块的转型力度72.3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是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93. 实体企业应抓住减排机遇,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并打造可持续供应链133.1对企业碳排放现状的评估133.2目标指定与减排举措评估143.3技术推动的能源结构转型是关键153.4企业打造可持续采购和供应链的五大举措163.5制定减排成本曲线和完整的绿色发展战略174. 金融机构应建立绿色金融发展能力,通过专业化运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20总结22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综述气候变化让人类站在了事关自身命运存亡的历史关头。如果
3、不加以积极干预,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以上,粮食将减产50%,75% 的物种将面临灭绝。为遏制全球变暖的严峻趋势,作为高速发展的碳排放大国,中国承诺争取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坚持沿着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框架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 2050 年之前实现75-85% 的碳减排。除履行大国责任外,中国对减排目标的积极追求将为其在可持续发展、直接经济促进和国家能源安全上带来切实利益。为实现上述宏大减排目标,中国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加速关键行业的绿色转型。实体企业应当抓住减排机遇,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并打造可持续供应链,拥抱绿色未来。金融机构
4、应建立绿色金融发展能力,通过专业化运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中国碳排放来源以能源与工业为主,自2013年以来已进入平台期。为实现碳中和承诺,中国需要沿着1.5减排路径不懈努力,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与土地利用等五大部门均需推进减排。截至2050 年,我们预计完成减排目标各项举措所需累计投资为90-100 万亿人民币,约占2020-2050 年累计GDP 的2%。其中,由于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交通部门所需投资最大,主要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倡导公共交通出行。能源部门次之,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以及碳捕获与储存技术(CCS)的研发与应用拓展驱动。除此以外,工业部门的工艺流程创新、
5、建筑部门的热泵技术、农业与土地利用部门的垃圾焚烧处理也将占据较大的投资份额。 政府:中国的大力低碳转型应以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为关键抓手。在绿色能源方面,中国需要在需求与供给两端同时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在绿色金融方面,中国需要由政府从监管、激励政策和基础设施三方面进行主导和推动减排。 企业:企业是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已经在积极开展绿色探索和实践。我们建议,企业可以通过现状评估、目标制定与减排举措评估来实现更为高远的减碳目标。2021年3月波士顿咨询公司2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目前企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与燃料消耗。企业自身的主要减排举措可多达200 余项,包括能
6、源结构转型、模式升级、能效提升以及碳捕获等。企业应综合多方因素,制定减排成本曲线,选择成本效益高且可行的减排路径,并赋能组织确保绿色转型落地。 金融机构:作为减排合作中的关键一环,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致力于提升绿色价值创造,助力实体产业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实现绿色战略愿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明确绿色发展重点支持领域,并推动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以及打造运营支撑来强化绿色金融的专业化运营能力。中国既是碳排放大国,也是绿色能源技术发展和土地绿化的表率。在未来,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减排举措的实施,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每个相关部门、企业与个人,都应持续关注低碳减排这一重大课题,并通力合
7、作采取行动。波士顿咨询公司2021年3月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31. 气候变化亟需各界通力协作,中国肩负净零重任1.1 气候变化事关人类存亡,世界尚未采取足够有效行动近年来,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2500 万年以来的最高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于 2018 年9 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讲话时指出:“气候变化让人类站在事关存亡的十字路口。”若不加以积极干预,到2100 年全球温度预计将上升5,对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打击:75%的物种将濒临灭绝,粮食产量可能下降50%,由此带来的饥荒、移民和冲突在人类历史上曾无数次引爆战争甚至文明崩塌。为减缓气温上升速度,全
8、球196 个国家在2015 年的巴黎协定中承诺,将共同努力把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之内。这意味着全球将在本世纪末实现净零排放,大气碳浓度控制在430480ppm,海平面上升控制在0.6 米以下。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国家尚未采取有效行动兑现2015 年签署的巴黎协定。1.2 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为加快减排行动带来了契机据欧洲环境署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统计(参阅图1),疫情期间,由于各国在图 1 | 本次新冠疫情期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51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降幅,为加快减排行动带来契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目前轨迹1700新冠疫情苏联解体-5-10%600-2%巴黎
9、协定承诺2500400第二次世界大战300-7%08-09美国金融危机200大萧条第二次-1%2.0控温路径3-13%100石油危机-4%01.5控温路径4192519501975200020252050来源:EEA;EDGAR 5.0;EC;IEA;FAO;PRIMAP-hist v2.1;全球碳项目;IPC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排放差距报告;WRI;Nature (2020年 5 月);BCG 分析。注:这些数据不包括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变更以及森林的排放。1 假设2020年至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水平保持不变,增长率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9排放差距报告中目前政策场景下的水平(年复合增
10、长率为1.1%)。2 新公布的排放路径,反映了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和阿根廷等国的“净零”目标。3 2.0控温路径假设到2030 年减排25%,到2070 年实现“净零”。4 1.5控温路径假设到2030 年减排50%,到2050 年实现“净零”。2021年3月波士顿咨询公司4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新冠疫情期间实行封锁和限制行动,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5-1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降幅,创下了历史纪录。2020 年全球预计减少24 亿吨碳排放量,远大于以往的年度减排纪录,如二战结束时的9 亿吨或2009 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5 亿吨。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
11、bon Project)在其2020 年度评估中表示,美国(下降12%)和欧盟(下降11%)因疫情的减排最为明显。然而由于中国超强的经济复苏,2020 年中国碳排放量可能仅下降约1.7%。1.3 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中国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2020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各国应携手推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绿色复苏。中国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与巴黎协定的1.5升温控制目标高度一致。该承诺体现了中国携手世界努力遏制气候变暖、控制全
12、球升温幅度的长久愿景,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将为此愿景积极投入的无悔决心。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如果要在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须立刻开始行动并沿着1.5路径不懈努力,力争在2050 年前实现 75-85% 的温室气体减排(参阅图2)。在这一路径下,中国需要在当前减碳计划的基础上大幅加大投入,不断拓宽技术可行性边界,并提高社会对减碳的认可度。图2 | 中国须即刻起坚持1.5发展之路,并在2050 年前实现7585% 碳减排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亿吨二氧化碳当量)150碳减排(2050年与现状对比1)10010 基准情景:-1020%505.3 2情景:-5060%2.81.5情景:-7585%
13、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2060碳中和2:可行性更高的备用计划考虑到技术和经济不确定性较大、难以贯彻1.5 减排路径时,可采用2减排路径1.5: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硬性要求”,需不断拓宽技术可行性边界并提高社会认可度来源:BCG 模型预测。1 2019 年。波士顿咨询公司2021年3月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51.4 积极减排将在三大方面让中国获益除履行大国责任外,中国追求积极的减排目标还能在发展的可持续性、直接经济促进和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收获切实利益。 发展的可持续性:更高的减碳目标能帮助中国减少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改善人们的
14、生活品质。如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在目前趋势下,天灾、疾病和资源匮乏等恶果将越来越频发。例如,国内热浪的持续时间至2050 年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0 倍,一年中将长达12 天。与此同时,洪水的频发将对中国沿海、沿江等经济发达与人口密集地区造成进一步影响,预计2050 年将造成2 万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 直接的经济促进:对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将能够直接提升中国中长期GDP 和就业率。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向碳中和目标行进的过程中,在1.5目标下,绿色技术投资至 2050 年将贡献2-3% 的中国GDP。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预测,仅在2路径下绿色经济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等行业至
15、2030 年也能够为中国带来约 0.3% 的就业率提升。 国家能源安全:通过进一步发展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中国能够大幅减少对进口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对于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在风能和光伏方面的投资名列世界前茅,并且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可再生能源专利,但仍需再接再厉。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向1.5目标行进的过程中,到2050 年中国对化石能耗需求将降低约80%。1.5 实现宏伟减碳目标,需要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通力协作首先,中国政府将以发展绿色经济和科技为重点。“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绿色产业成为主旋律,加速推动能源和工业等关键产业的转型。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碳减排
16、,中国还应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的结构转型与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公司配置,进而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其二,虽然目前面临诸多困境,但企业也应积极与政府携手,把握疫情期间碳排放下降的契机,实现“绿色复苏”。电力/ 热力等相关重点排放企业须积极布局发展绿色能源,其他企业也应该在政府激励政策助力下,主动采用绿色能源。此外,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号召,企业还应该积极打造绿色供应链,从上游出发,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其三,绿色金融指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建筑领域的投融资、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务。
17、金融机构需系统化打造绿色金融战略,优化资源配置,进2021年3月波士顿咨询公司6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一步服务绿色环保产业和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机构还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的业务模式创新,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和绿色发展基金等金融工具,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波士顿咨询公司2021年3月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72. 中国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加速关键行业的转型2.1 中国碳排放来源以能源与工业为主,自2013 年以来已进入平台期过去的20 多年既见证了中国经济的
18、快速发展,也是中国成为碳排放大国的历程。2013年之前,中国碳排放增长率长期维持在约8% 的水平。2013 年后,随着经济增长趋缓,以及节能减排措施力度的加大,碳排量进入平台期。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利用五大部门。其中能源和工业部门占比最大,合计贡献了超过 80% 的碳排放。2013 年后,这两大部门的碳排放增长也进入平台期,甚至出现负增长(参阅图3)。而在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利用等占比较小的领域,碳排放的增速也趋缓至3%左右。全球来看,尽管增速趋缓,但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碳排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碳排放比例超过20%。因此,中国在减碳方面潜力很大。图3 | 中
19、国碳排放来源以能源与工业为主,自2013 年以来已进入平台期2000-2019年估1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自2013年起进入平台期0%+8%108111 116 116116116 116 117 1174345485461697581849098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估2018估2019估BCG模型测算00-1313-19年均增速年均增速能源8%0%工业10%-1%交通9%5%建筑4%4%农业和1%2%土地利用年均增速5% 年均增速15% 年均增速1%来源
20、:CAIT;世界资源研究所(WRI);BCG 分析。1 CAIT 数据更新至2016 年,2017 年及之后数据基于BCG 模型测算。尽管无官方统一数据,但普遍公认中国碳排放现今仍然处于平台期。2.2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须继续加大关键板块的转型力度中国须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与土地利用五大关键板块加大转型力度,减少碳排放。以实现1.5路径下的减排目标为基准,建筑和农业与土地利用板块需要减排幅度最大,在100% 以上。其次是工业板块,减排幅度为80-85% 左右,而能源和交通板块需要的减排幅度在65-70% 左右(参阅图4)。2021年3月波士顿咨询公司8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
21、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图4 | 为实现2060 年碳中和目标,中国需加大转型力度目标2060年前碳中和/ 1.5情景2050年前实现7585%温室气体减排(备用:2情景2050年前实现5060%温室气体减排)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与土地利用基准:-15%基准:-4550%基准:+2530%基准:+1015%基准:+1015%2:-4550%2:-6570%2:-4045%2:-3540%2:-8085%1.5:-6570%1.5:-8085%1.5:-6570%1.5:-100%1.5:-100105%抓手可再生能源工业自有发电/新能源汽车能耗需求降低沼气工程和应用推广产热脱碳渗透率提高化肥产业改
22、革核能应用推广工艺流程优化飞机采用氢燃料供热脱碳加强垃圾处理管理和创新先进能源技术设备能效提升强化公共交通和炊事和热水器脱碳造林和再造林(如碳捕获与储存)非机动车出行体系 电网灵活性 监管和标准制定 新能源汽车政策 绿色建筑标准制定 加强沼气项目的建 能源体系改革 精准监测和能源扶持 精准监测和能源管后管理支柱 碳定价管理 电池技术理 打造推广先进施肥 工业园综合治理 基础设施和V2G 区域规划顶层设计的机制支撑要素 转变思维模式注:所有比例均是2050 年与2019 年现状相比。为实现碳中和承诺,中国需要沿着1.5减排路径不懈努力,在各项举措上力争做到极致: 能源部门:更加积极地推动发电侧能
23、源转型,扩大可再生能源(如陆地或离岸风能发电、集中或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的发电比例;在核能发电上持续推进成本节降、安全提升与社会认可;除发电外,加强天然气的补充能源作用的同时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促进CCS 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去碳捕获能力提升,将渗透率提升至90% 以上;在能源产品制造的过程中(如炼焦、炼油、采矿)持续探索先进技术和去碳空间。基础设施方面,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积极推动特高压技术(UHV)、电化学储能等方面的研究和规模应用;机制方面,努力探索适合于本国国情的碳定价机制,如碳贸易与碳税,以期积极促进能源转型的发展。 工业部门:与能源部门类似,推动清洁能源发电、热电联产以及碳捕获与储存技术
24、的大规模应用,从根本上降低工业自有发电、产热领域的碳排放;在此基础上,在化工和钢铁等产业的工艺流程中持续创新(如钢铁领域的短流程炼钢与节能技术改造、化工领域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并提升设备能效(如先进熔炉、高效电机),以进一步释放去碳潜能。政策方面,积极推动更完善的节能减排标准,并通过经济与税收手段促进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绿色转型;同时,应利用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基础,推动生态工业园与综合环境治理,释放工业园区在系统性节能减排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波士顿咨询公司2021年3月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9 交通部门:迅猛发展公共交通、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电动化,通过提升电池技术和扩张充电
25、基础设施实现新能源车总拥有成本的降低、里程焦虑的消除以及驾驶体验的升级,以持续加强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力;针对燃油车,在大规模禁止传统燃油车而仅留下少部分(小于10%)低油耗车型的同时,提升燃油车能效。同时,加速氢燃料飞机的研发,力争在2040 年前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建筑部门:在建筑领域,进一步提升技术和公众认知以加强执行建筑节能改造(如热力管网改造、加强墙体隔热);在供暖领域,需积极推进热泵的应用拓展,提升在极寒地区亟待解决的供暖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推动取暖的去碳化(如推进电能、工业低品位余热代替燃煤供暖);太阳能热水器也需突破现今主要应用在远郊地区、价格低廉、质量参差不齐的瓶颈,争取更大的
26、市场渗透率。炊事电气化将是建筑部门节能减排贡献最大、却比较难以实现的举措,需提升公众对电炊具的接受度,并扩大居民建筑电网容量。 农业与土地利用部门:推动生物沼气池规模化发展并逐步提升后市场运维服务的成熟度;化肥的过度利用是农业温室气体(如一氧化二氮)排放的始作俑者,化肥产业革新将有效推动肥料结构的优化,并加速科学施肥方法的普及;在垃圾处理方面,推进垃圾焚烧处理的研发和应用的渗透率,进而破解现有技术与成本方面的难题,取缔对填埋处理方式的依靠,让焚烧处理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达到80% 的水平;持续挖掘碳汇增长的潜力,进一步推进造林与再造林工程,增强温室气体吸收能力,为负排放贡献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27、截至2050 年,我们预计完成减排目标各项举措所需累计投资为90-100 万亿人民币,约占 2020-2050 年累计GDP 的2%(参阅图5)。其中,由于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交通部门所需投资最大,主要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倡导公共交通出行。能源部门次之,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以及CCS 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拓展驱动。除此以外,工业部门的工艺流程创新、建筑部门的热泵技术、农业与土地利用部门的垃圾焚烧处理也将占据较大的投资份额。2.3 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是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在清洁能源推广方面,中国需要积极在需求与供给两端同时推动清洁能源应用。根据我们的分析,在1.5路径下,终端需求
28、中的化石能源占比须限制在25-30% 的比例内;用于发电的化石能源占比应保持在20% 以内(参阅图6)。中国在绿色金融上虽然发展迅速,规模全球领先,但绿色金融生态体系仍有待完善。 2019 年,中国21 家主要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 万亿元,大幅领先其他国家。同年,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年发行量超过3,800 亿元,占全球债券发行总规模的20%,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当前绿色投融资未满足需求约4-5万亿元 ,仍以每年约1万亿元的速度在持续拓宽。2021年3月波士顿咨询公司10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图 5 | 在2050 年前累计投入90-100 万亿人民币2020-2050
29、年达成2和1.5目标所需累计投资额和主要投资领域(万亿元)1.5情景2情景90-100推广光伏、推广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和氢燃料,倡导公共交通出行50-60累计GDP的1%推广核能 工艺创新 推广商用 居民生活 垃圾处理和碳捕获 和工业自 新能源汽 全面电气 和造林与储存技 有发电/ 车和氢燃 化和热泵术产热脱碳料应用累计GDP的2%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与2目标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与 1.5目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来源:BCG 模型测算。图6 | 中国需要积极地在需求与供给两端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1.5情景:终端需求中的化石能源占1.5情景:用于发电的化石能源占比比须限制在25-30%应保持在20%
30、以内终端能源需求(百万吨标准煤)发电用能分布(%)4,0001003,000502,0001,0000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302040205020202020煤炭天然气电力热力煤电石油发电太阳能发电水电1焦炭石油氢能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核电来源:BCG 分析。1 虽然1.5情景的水电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电力需求总体增长,水电发电量的绝对数值仍持续增加。波士顿咨询公司2021年3月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11然而,由于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存在差异,导致国际上认可度欠佳。在2019 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中,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比例高达4
31、3.9%。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参阅图7),需要由政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主导和推动:图 7 | 中国需要由政府主导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政府主导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监管法规 产业监督 出台限制性环保法规,督促企业减少碳和污染物排放 建立绿色数据披露机制,要求企业披露绿色数据 金融机构规范:要求金融机构对宏观环境进行审慎评估 资金端引导:建立专业配置标准并引导激励政策 产业端激励:通过扶持政策(如贴息等),降低绿色产业/企业的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端激励:通过扶持政策(如资本要求、自持和风险计提要求)降低绿色金融业务的资金成本,鼓励产品创新 资金端激励:鼓励保险资管和社保基金积极参与,引导境内外投资者
32、向绿色金融机构进行有效配置基础设施 绿色资产交易:绿色资产(包括碳排放权)交易通道和绿色金融资产流通平台 绿色标准:制定与国际统一/互认的绿色行业和绿色资产标准和定义 绿色评级:推动绿色认证和评级 绿色数据:推动金融科技与数据技术的应用,整合各数据源指引与赋能金融机构 资产投资:系统化构建绿色金融业务能力,满足不同规模与行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资金吸纳: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探索新业务模式,通过专业化运作引导资金的配置 监管法规方面:产业端应出台限制性环保法规,督促企业减少碳/ 污染物排放,并建立披露机制来督促企业披露绿色数据。政府还应对金融机构进行规范,要求其对宏观环境进行审慎评估
33、,同时在资金端建立专业配置标准并进行引导。 激励政策方面:在产业端,通过贴息等扶持政策降低绿色产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在金融机构端,通过资本要求、自持和风险计提等扶持政策来降低绿色金融业务的资金成本,鼓励产品创新;在资金端,应鼓励保险资管和社保基金积极参与,引导境内外投资者向绿色金融机构进行有效配置。 基础设施方面:制定绿色资产交易通道和绿色金融资产流通平台(参阅图8);与国际统一/ 互认绿色行业和绿色资产标准;推动绿色认证和评级以及金融科技与数据技术的应用。2021年3月波士顿咨询公司12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戮力同心,共筑绿色未来图8 | 全球已有67 个行政区域制定了碳价格,中国也应积极推行碳交易等绿色资产交易机制全球已经有67个行政区域以各种形式对碳排放制定了价格西北地区 马尼托巴省冰岛加拿大亚伯达省魁北克省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欧盟 乌克兰韩国英属哥伦比亚省华盛顿州安大略省爱德华王子岛哈萨克斯坦新斯科舍省俄勒冈州马萨诸塞州日本新不伦瑞克省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