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规范大全》JGJT347-2023 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规范大全》JGJT347-2023 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347-2014P 备案号 J 1891-2014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Standard of test methods f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building2014-07-31 发布 2015-04-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Standard of test methods f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buildingJGJ/T 347-2 014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2、0 1 5年4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1 4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S tandard of test methods f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JGJ/T 347-2 01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环球印刷(北京)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X1168毫 米1/3 2印张:1%字数:36千字 2015年1月第一版 2015年1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0.00元 统一书号:15112 26288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3、(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building,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50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的公告现 批 准 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T 347-2014,自2015年 4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 7 月 31日3前 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 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
4、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 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 定;4.测试方法;5.数据处理;6.测试报告。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华南理工大学负责 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南 理 工 大 学(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 节能研究中心,邮编:510640)。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华南理工大学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
5、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孟 庆 林 张 宇 峰 林 海 燕 冯 雅 赵 立 华 许 锦 峰 刘 月 莉 张 磊 刘 艳 峰 杨 柳 任 俊 杨 仕 超4方修 睦 戴 自 祝 任鹏李琼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路 宾 刘 明 明 丁力行林波荣 冀 兆 良 陈 祖 铭战 俊虹 百 世 李 由金鹏楠定鸣跃 建惟俊 张李龙刘刘5次1总 则.2术 语.3 基本规定.3.1基本测试参数与仪器性能3.2测 点 布 置.3.3测 试 条 件 与 时 间.4测试 方 法.4.1空气干球温度的测试4.2空气相对湿度的测
6、试4.3空 气 流 速 的 测 试.4.4黑 球 温 度 的 测 试.4.5定 向 辐 射 热 的 测 试4.6表 面 温 度 的 测 试.5数据处理.5.1基本测试参数.5.2导 出 参 数.6测试报告.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6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2 Terms.3 Basic R equirements.3.1 Basic Quantities and Instruments R equirements 3.2 Measuring Positions.3.3 T esting Conditions and Time.4 T est
7、 Methods.4.1 Air T emperature.4.2 Air R elative Humidity.4.3 Air Velocity.4.4 Global T emperature._4.5 R adiant Heat of Fixed Direction.4.6 S urface T emperature.5 Data Analysis.5.1 Basic Quantities.5.2 Derived Quantities.6 R eport.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 his Code.List of Quoted Standards.Additi
8、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0.1 为规范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方法,为室内热环境评价提 供测试依据,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与工业辅助性建筑的室内热环境 测试。1.0.3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 黑球温度 globe temperature黑色薄壁球体在环境中达热平衡时,球内中心处的空气干球 温度。2.0.2 定向辐射热 radiant heat of fixed direction某一小平面单元接收到的来自某一方向的半球辐射热流量。2.0.3 平均辐射温度 mean radia
9、nt temperature假想的黑色包围体均匀表面的温度,人在该包围体中的辐射 换热量与在实际非均勻空间的换热量相同。2.0.4 平面福射温度 plane radiant temperature包围体的均匀温度,在该包围体中某一小平面单元一侧的入 射辐射热流量与实际环境中的相同。2.0.5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测试值接近待测值90%的时间,可通过时间常数计算得到。2.0.6 素流强度 turbulence intensity空气流速的标准偏差与平均值之比,以百分比形式表示。2.0.7 头脚垂直空气温差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he
10、ad and feet人体头部与脚部空气干球温度之差。2.0.8 不对称辐射温度 radiant temperature asymmetry 某一小平面单元两侧平面辐射温度的差异。23基 本 规 定3.1 基本测试参数与仪器性能3.1.1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基本测试参数应包括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黑球温度、定向辐射热和表面温度。3.1.2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仪器性能的本要求应符合表3.1.2 的规定。表3.1.2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仪器性能的基本要求测试参数量程测试精度空气干球温度-1CTC 50 C士 0.5 C空气相对湿度10%100%5%空气流速0m/s5m/s士(0.05+5
11、%读数)m/s黑球温度0 C 60。士 0.5 C定向辐射热 2kW,/m2 2kW/m25%表面温度-10X:60。rc注:空气流速的测试精度应确保在任意风向下满足规定要求,且 0.9倍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5s。3.1.3 仪器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进行检定校准,并应在检定 校准有效期内使用。3.2 测 点 布 置3.2.1 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黑球温度和 定向辐射热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被测对象为四边形平面房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房间面积小于16m2时,应在房间平面对角线交点处 布点;32)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16m2但小于30m2时,应取房间 平面最长的对角
12、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其3 等分 点 处 布 点(图 3.2.la);XT(b)四边形平面房间2 条对角线上布点图 3.2.1 房间平面的测点布置 1 一房间平面;2 布点定位线;3 等分点:4一最大内接圆5圆心3)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30m2但小于60m2时,应取房间 平面最长的对角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其4 等分 点处布点;4)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60m2时,应取房间平面的2 条对 角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其交点和3 等分点处布 点(图 3.2.lb)。当被测对象为异形平面房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房间面积小于16m2时,应在房间平面的最大内接圆 圆心处布点;2)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1
13、6m2但小于30m2时,应取房间 平面最大内接圆圆心与房间角部连线中最长的且夹角 不小于90的 2条连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该圆心4及 2条定位线的2等分点处布点(图 3.2.lc);3)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30m2时,应取房间平面最大内接 圆圆心与房间角部连线中最长的且夹角不小于90的 2 条连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该圆心及2 条定位线 的 3等分点处布点。3.2.2空气干球温度和空气流速的测点布置高度应按表3.2.2 选取。表3.2.2空气干球温度和空气流速的测点布置高度(m)坐姿站姿对应人体部位1.101.70头部0.601.10腹部0.100.10脚踝注:坐姿和站姿指测点处人员的主要
14、活动情况。3.2.3空气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定向辐射热的测点布置高度,坐姿应取0.6m,站姿应取1.lm。3.2.4表面温度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测试地板的表面温度时,应取按本标准第3.2.1条规 定测点在地板的垂直投影点为测点,当测点处的地板有覆盖物 时,测点应布置在覆盖物的表面;2当测试屋顶的表面温度时,应取按本标准第3.2.1条规 定测点在屋顶的垂直投影点为测点,当测点处的屋顶有吊棚时,测点应布置在吊棚的表面;3当测试墙体的表面温度时,应在墙体的主要传热部位选 择代表性的点为测点;4当测试门窗和天窗的表面温度时,应在门窗或天窗中心 区域的透明部位布置测点,当测点处的门窗或天窗室内
15、侧有遮阳 装置时,测点应布置在遮阳装置的表面。3.3测试条件与时间3.3.1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应在被测环境的主动和被动热环境调节手段、室内人员和主要发热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 进行。3.3.2当对采暖状态下的建筑热环境进行工程评价测试时,应 在设计设定的天气条件,或在室内外温差不小于设计温差的 50%且多云或少云天气条件下进行。3.3.3当对空调状态下的建筑热环境进行工程评价测试时,应 在设计设定的天气条件,或在室内外温差和相对湿度差不小于设 计温差和设计湿度差的50%且晴或少云天气条件下进行。3.3.4当对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状态下的建筑热环境测试时,应在典型天气条件下进行。3.3.5每次测
16、试的测试时段不应少于被测环境的典型使用时段,数据记录时刻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in。4测 试 方 法4.1空气干球温度的测试4.1.1空气干球温度宜采用热电偶、销电阻、热敏电阻的数字 式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进行测试。4.1.2温度计的测头应设置辐射热防护罩,辐射热防护罩应符 合下列规定:1辐射热防护罩应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圆筒的内径尺寸应 满足当圆筒内置入测头时的通风过流面积不小于圆筒内径面积的 50%,圆筒长度应为其内径的(24)倍;2辐射热防护罩内、外表面应采用半球发射率不大于0.04 且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不大于0.15的光面金属箔。4.1.3测试时,应将测头置于辐射热防护罩中部,辐射热防护
17、罩的开口不得朝向房间的冷热源。4.1.4当采用水银温度计测试时,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3 的有关规定。4.2空气相对湿度的测试4.2.1空气相对湿度宜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露点湿度计或 电子式湿度计进行测试。4.2.2当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气象用湿球纱布QX/T 35 要求的纱布完全包裹测头并固定,纱布包裹层数应为(23)层,纱布下端应浸人蒸馏水水壶,测头至壶口的距离应为30mm 50mm;2测头应设置辐射热防护罩,辐射热防护罩应符合本标准7第 4.1.2条的规定;3辐射热防护罩
18、内应设置强制通风装置,罩内过流风速不 应低于2.5m/s;4测试时,辐射热防护罩的开口不得朝向房间的冷热源。4.2.3当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试时,辐射防护罩的强制通 风不得对附近的空气流速测试产生干扰。4.2.4当采用露点湿度计或电子式湿度计测试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湿度测量方法GB/T 11605的有关规定。4.3空气流速的测试4.3.1空气流速宜采用热电风速计进行测试。4.3.2当使用有方向性的风速计时,应保证测头正对来流方向。4.3.3测试时,每次数据记录应连续读数3min,读数的时间间 隔不应大于0.5s。4.3.4测试应避免人员或其他测试仪器对测点附近的气流产生 干扰。4.4黑
19、球温度的测试4.4.1黑球温度应采用黑球温度计进行测试。4.4.2当测点处有太阳直射时,应采用球体外表面太阳辐射吸 收系数为0.650.75且直径为40mm50mm的黑球温度计。4.4.3测试时,应避免测点附近人员或其他测试仪器产生的风 速或辐射热干扰。4.5定向辐射热的测试4.5.1定向辐射热应采用辐射热计进行测试。4.5.2每处测点应测试上下、前后、左右共6个方向的定向辐 射热,各方向的定向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确定上下方向时,应将辐射热计水平放置,并应以测 头面向上者为“上”,测头面向下者为“下”;82当确定前后或左右方向时,应将辐射热计竖直放置,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每隔15读取辐射热
20、值,应将辐射热值的绝对 值最大者对应的方向定为“前”,其相反的方向定为“后”,其逆 时针旋转90的方向定为“左”,其顺时针旋转90 的方向定为“右”。4.5.3测试时,应避免测点附近人员或其他测试仪器产生的辐 射热干扰。4.6表面温度的测试4.6.1表面温度宜采用热电偶、钼电阻或热敏电阻的数字式温 度计进行测试。4.6.2当测试非透明表面的表面温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对测头及其引出的80mm100mm长导线做绝缘 处理;2应将测头及其引出的80mm100mm长导k埋入或贴附 于被测表面,当采用埋入做法时,埋入深度不应大于1.0mm并 应保证测头和导线与表面紧密接触,当采用贴附做法时,应确
21、保 测头和导线与被测表面粘贴密实,粘贴面不应残留气泡;3应对布置测头和导线的部位做表面处理,应使该表面的 发射率与被测表面的发射率相差不大于10%。4.6.3当测试透明表面温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热电偶测试,测头直径不应大于1.0mm,引出导 线直径不应大于0.3mm;2应对热电偶测头及其引出的80mm100mm长导线做绝 缘处理;3应采用透明材料将测头和导线与被测表面粘贴密实,粘 贴面不应残留气泡。95数 据 处 理5.1基本测试参数5.1.1空气干球温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某测点的逐时刻空气干球温度应取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 各时刻的记录数据;2某测点的空气干球温度应为该测点在
22、测试时段上逐时刻 空气干球温度平均值;3房间某测试高度的空气干球温度应为该测试高度上各测 点的空气干球温度平均值;4房间的空气干球温度应为房间各测试高度的空气干球温 度平均值。5.1.2空气相对湿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卞列规定:1某测点逐时刻空气相对湿度应取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各 时刻的记录数据;2当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试时,某测点逐时刻相对湿 度应按下列公式if算:(P=p O-A(t,-O B x 100yQ (5.L 2_x)Pq,bCO=EX PPq,b“a)5800.2206+1.3914993 0.04860239ta +273(ta +273)+0.41764768 X 10-4 (
23、ta +273)2 -0.14452093 X 1(T 7 (ta +273)3 +6.5459673ln(a +273)(5.1.2-2)10(tJ=EX P5800.2206+1.3914993-0.04860239rs +273(ts +273)+0.41764763 X 10 4 (ts +273)2 0.14452093 X 10 7 (ts +273)3 +6.5459673ln(s +273)(5.1.2-3)式中:-某测点的逐时刻空气相对湿度();该测点某时刻的空气干球温度(c);ts 该测点某时刻的空气湿球温度(C);Pq,b(0-对应于ta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a);Pq,h
24、(ts)对应于ts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a);A温度计系数,取 0.000677;B测试时大气压(Pa)。3某测点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刻 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4房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房间各测点的空气相对湿度平 均值。5.1.3空气流速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某测点的逐时刻空气流速应按下式计算:1 穴Vsi(5.1.3)式中:某测点的逐时刻空气流速(m/s);该测点某时刻的第i 个空气流速的读数(m/s);-该测点某时刻的连续读数的个数。2某测点的空气流速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刻空气 流速的平均值。3房间某测试高度的空气流速应为该测试高度上各测点的 空气流速平均值。11
25、4房间的空气流速应为房间各测试高度的空气流速平均值。5.1.4某测点的逐时刻黑球温度应取测试时段上该测点各时刻 的黑球温度记录值。5.1.5某测点某方向的逐时刻定向辐射热应取测试时段上该测 点该方向的各时刻的定向辐射热记录值。5.1.6表面温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地板表面温度、屋顶表面温度、墙体表面温度、门 窗或天窗表面温度分别进行数据处理;2某表面某测点的逐时刻表面温度应取测试时段上各时刻 的表面温度记录数据;3某表面某测点的表面温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 刻表面温度的平均值;4房间某表面的表面温度应为房间该表面各测点的表面温 度平均值。5.2导 出 参 数5.2.1房间的头
26、脚垂直空气温差应按下式计算:A,a,v 玄a,h 广a,f式中:A a,v房间的头脚垂直空气温差(C);4,h房间头部测试高度的空气干球温度 本标准第5.1.1条 第3款确定;t&,i房间脚踝测试高度的空气干球温度 本标准第5.1.1条第3款确定。5.2.2紊流强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某测点的逐时刻紊流强度应按下式计算:7 2 -A)2TU=y-X 100%式中:TU一某测点的逐时刻紊流强度();该测点某时刻的空气流速(m/s),应按本标准第(5.2.1)(C),应按(C),应按(5.2.2)125.1.3条第 1款确定;该测点某时刻的第i 个空气流速的读数(m/s);该测点某时刻的连
27、续读数的个数。2某测点的紊流强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刻紊流 强度的平均值;3房间某测试高度的紊流强度应为该测试高度上各测点的 紊流强度平均值;4房间的紊流强度应为房间各测试高度的紊流强度平均值。5.2.3平均辐射温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某测点逐时刻平均辐射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I =(+273)4 +0.25X 1 Q 8 (1 ts ta L)V 4 X273(自然对流)(5.2.3-1)I=ag +273”+1.=二X,;6(u r273(强制对流)(5.2.3-2)式中:L 某测点的逐时刻平均辐射温度(C);ts该 测 点 某 时 刻 的 黑 球 温 度(C),应按本标准第
28、5.1.4条确定;ta该测点某时刻的空气干球温度(C),应按本标准 第 5.1.1条 第 1款确定;eg黑球的发射率;D黑 球 直 径(m)。2某测点的平均辐射温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刻 平均辐射温度的平均值;3房间的平均辐射温度应为房间各测点的平均辐射温度平 均值。5.2.4某测点某方向的逐时刻平面辐射温度应按下式计算:-VT|1/4tp r =+(c 273)4 273(5.2.4)13式中:V 某测点某方向的逐时刻平面辐射温度(C);E该测点该方向的某时刻定向辐射热(W/m2),应 按本标准第5.1.5条确定;(J斯蒂芬-玻尔 兹曼 常 数(W/(m2 K4),取 5.67 X 1
29、CT 8 W/(m2 K4);tc 该测点该时刻该方向的辐射热传感器温度(C)。5.2.5 不对称辐射温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某测点某方向的逐时刻不对称辐射温度应为测试时段上 该测点该方向的逐时刻平面辐射温度与该测点相反方向的逐时刻 平面辐射温度之差的绝对值,某测点某方向的逐时刻平面辐射温 度应按本标准第5.2.4条确定;2某测点某方向的不对称辐射温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 上各时刻该方向的不对称辐射温度平均值;3房间某方向的不对称辐射温度应为房间各测点该方向的 不对称辐射温度平均值。146测 试 报 告6.0.1测试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信息:1报告的名称、编号及页码、委托单位名称和地址;
30、2被测建筑物名称和地址;3被测房间在建筑物中的位置;4测试目的及依据;5测试单位名称及地址;6测试人、审核人和批准人。6.0.2 测试报告应包括下列状态条件内容:1围护结构可调节部位的使用状态;2环境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3室内人员和主要发热设备的工作状况;4测试日的天气状况。6.0.3 测试报告应包括下列测试信息:1测试方法;2仪器名称、型号、测试量程、精度及响应时间;3测点平面、剖面布置图,测点高度或定位方向,测点数;4测试仪器的安装方法;5测试起止时间及记录时间间隔。6.0.4测试报告应包括基本测试参数和导出参数的数据处理过 程及计算公式等。6.0.5 测试结果应包括基本测试参数和导出参数
31、。6.0.6 测试报告宜包括被测室内环境、仪器及测点布置等情况 图片。15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 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6引用标准名录 湿度测量方法 GB/T 11605 公共场
32、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3 气象用湿球纱布QX/T 3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JGJ/T 347-2 014条 文 说 明制 订 说 明 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 JGJ/T 347-2014,经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2014年 7月 31日以第505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 国家现行标准 室内热环境条件 GB/T 5701、民用建筑热湿环 境评价标准GB/T 50785和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 规程 JGJ/T 260等应用的实际经验,同时参考了 Ergonomics of thermal envir
33、onment-Analyticaldeterm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rmal comfort using calculation of the PMV and PPD indices and local thermal comfortcriteriaISO 7730-2005、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 ASHRAE Standard 55-2004等国外先进技术标准,通过对热环境进行实际测试 验证,确定了本标准的测试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院校
34、等单位的有关人员 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热环境测试 方法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 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 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20次細.22术语.23基本规定.243.1基本测试参数与仪器性能.243.2测 点 布 置.273.3测试条件与时间.29测试方法.304.1空气干球温度的测试.304.2空气相对湿度的测试.304.3 空气流速的测试.314.4黑球温度的测试.314.5定向辐射热的测试.324.6表面温度的测试.33数据处理.3
35、45.1基本测试参数.345.2导 出 参 数.34测试报告.36211总 则1.0.1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测试方法以及与室内热 环境测试有关的室外天气条件。1.0.2 本标准以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人体舒适性为出发点,适用 于人员使用和活动为主的舒适性建筑,即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性 建筑。222术 语2.0.12.0.4建筑室内各表面的热辐射影响人体舒适性。黑球 温度和定向辐射热是辐射影响的测试参数,平均辐射温度和平面 辐射温度是辐射影响的表征参数。以上术语在已发布的标准中较 为分散或不全,在本标准中统一规定。黑 球 温 度 术 语 参 考 Hot environments-Estimati
36、on of the heat stress on working man,based on the WBGT-index(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IS O 7243-1989;定向辐射热术语参 考现行国家标准 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平均辐射温度和 平面辐射温度术语参考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热环境条件GB/T 5701。2.0.5、2.0.6因自然通风和风扇的普遍性,建筑室内热环境的 气流变化较为丰富。空气流速的动态变化可影响人体舒适性。响 应时间为测试空气流速变化的仪器要求,紊流强度为表征空气流 速变化影响的指标,在本标准中加以说明。术语参考现行国家标 准
37、室内热环境条件GB/T 5701。2.0.7、2.0.8头脚垂直空气温差和不对称辐射温度是计算局部 不适指标的必要参数。术语参考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热环境条 件GB/T 5701。233基 本 规 定3.1基本测试参数与仪器性能3.1.1本标准依据国内外现行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和相关 的测试标准,结合我国目前工程检测与评价现状,确定建筑室内 热环境测试的6个基本测试参数。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 由黑球温度导出的平均辐射温度是用于计算全身热舒适指标 PMV、PPD的必要参数;空气干球温度、空气流速及其导出量 紊流强度是计算冷吹风感不满意百分比的必要参数;头脚部空气
38、干球温度是计算垂直温差不满意百分比的必要参数;由定向辐射 热导出的平面辐射温度是计算各种不对称辐射不满意百分比的必 要参数;地板的表面温度是计算冷暖地板不满意百分比的必要 参数。本标准在确定基本测试参数时,也考虑到了国内建设行业检 测机构对建筑热环境测试的经验和习惯,例如,与空气绝对湿度 相比,空气相对湿度的应用更广,测试仪器更为多见和普遍,也 与热舒适评价指标关系密切,因此以空气相对湿度作为本标准的 基本测试参数;平均辐射温度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基本参数,但 目前国内还没有直接可测的仪器,而测试黑球温度是获取平均辐 射温度的方法之一,因其测试方法成熟、应用普及,故将黑球温 度作为基本测试参数。
39、同理,选择定向辐射热作为面向平面辐射 温度的基本测试参数。表面温度作为基本测试参数的意义在于:其一,因冷热地板 弓 I起的局部不适只能由地板表面温度计算得到,其他参数无法替 代;其二,平均辐射温度和平面辐射温度可由房间各表面的温度 计算得到;其三,表面温度测试可提供辐射较强表面或部位的详24细信息。3.1.2 参考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仪器标准 Ergonomics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physical quanti-tiesISO 7726-1998(中文名称:热环境工效学一物理量测试 仪器)(以下简称ISO
40、7726),结合我国各地气候条件和建筑室 内热环境现状,以及我国相关测试仪器的市场和使用现状,确定 测试仪器的基本性能要求。IS O 7726在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基础上,提出面向舒适性 评价的测试仪器性能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表1 IS O 7726面向舒适性评价的测试仪器性能基本要求测试参数量程测试精度空气干球温度10 C 40 Co.5r空气绝对湿度0.5kPa3.OkPa士 0.15kPa空气流速0.05m/slm/s土(0.05+5%读数)m/s平均辐射温度10 C 40 C20 C定向辐射热 35W/m2 35W/m2士 5W/m2表面温度0o C 50o C士 1 C在仪器精度方面,
41、考虑到国际标准IS O 7726的规定有较多 研究和实践积累,较为成熟可靠,且可与国内相关标准顺利衔 接,目前普遍使用的仪器也易实现,故主要参照IS O 7726确定 仪器的精度要求。其中,空气绝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在本标准 中替换为空气相对湿度和黑球温度,精度要求作相应调整;定向 辐射热考虑到与国内广泛执行的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辐射热 测定方法GB/T 18204.17衔接,作相应调整。在仪器量程方面,因 IS O 7726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业已 广泛普及的采暖空调建筑,而我国目前的空调采暖普及率不及发 达国家,南北方还普遍存在自然通风建筑,.故在广泛调研我国自 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
42、的基础上,对量程要求作相应调整。通过科技期刊文献搜索,查阅近年来我国南北方不同气候地25区在自然通风建筑所做的室内热环境研究,获得以下参考信息(表 2 和表3):表2我国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冬季测试结果热工分区城市测试时间 及地点空气干球 温度范围空气相对 湿度范围空气流速 范围平均辐射 温度范围严寒地区哈尔滨2000 及 2001 年 冬季,住宅(12 25.6)C22%53%(0.01 0.22)m/s(12.2 34.4)X:寒冷地区北京2008.12-2009.3,农宅(6.1 22.3)C20%78%(0.021.09)m/s寒冷地区北京2011.11-12,住宅(16.2 23
43、.1)C19%63%约 0.05m/s夏热冬冷地区上海2011.11 12,住宅(12.6 21.6)C53%84%约 0.05m/s夏热冬冷地区武汉2007.10 2008.1,教室(8.9 23.1)V36%88%夏热冬冷地区重庆2006.1,教室(8.8 15.3)C77%95%(0.01 0.16)m/s表3我国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夏季测试结果热工诚市测试时间空气干球 空气相对空气流速平均辐射分区-WIN及地点温度范围 湿度范围范围温度范围寒冷地区北京1998.7,住宅(26 3DX:53%88%(0.02 1.5)m/s夏热冬冷地区重庆2006.7,教室(29.7 38.1)C4
44、2%89%(0.16 0.53)m/s夏热冬广州2008.5-10,(25.449%0(26.7暖地区教室及宿舍34.4)C82%2.8m/s35.7)V综合表2 和表3可知,我国自然通风建筑的室内空气干球温 度范围约为040C。考虑严寒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不采暖的个26别情况及常见的仪器性能,温度量程下限调整为一 10C,考虑夏 热冬暖地区夏季非空调的个别情况及常见的仪器性能,温度上限 调整至50C。相应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约为10%100%,现有仪器设 备容易实现,故以此作为量程要求。空气流速范围约为(03)m/s,考虑以上研究的局限性和风扇在夏季的普遍使用,以及瞬 时风速较大的情况,空气流
45、速测试仪器的量程上限调整为5m/s。由较为有限的平均辐射温度测试结果可推知,黑球温度可高 于空气干球温度。结合目前黑球温度计的测试性能,确定黑球温 度测试仪器的基本量程为0C60C。定向辐射热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辐射热测定方法 GB/T 18204.17确定量程要求,并对冷辐射加以考虑。表面温 度测试仪器的量程要求参照空气干球温度确定,并适当提高 上限。建筑物的室内气流受各种因素(开窗、风扇和空调送回风 等)影响作用,较温湿度和辐射而言,更为活跃,无论是大小还 是方向,均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标准从全身舒适性和局部吹风 不适感两个角度出发,提出方向性和响应时间两个空气流速测试 仪器的额外要
46、求。因人体可感知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且对风速 向量的绝对值敏感,故要求空气流速的测试精度在任意风向下满 足。有研究表明,人体对频率1Hz以下的气流动态变化敏感,故要求仪器0.9倍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5s(0.9倍的响应时间 在数值上等于2.3倍的时间常数)。使用集成式仪器,如热舒适仪和WBGT指数仪时,应分别 查看其各项基本参数的测试量程、精度及相关要求是否满足本条 规定。3.2测 点 布 置3.2.1 建筑室内热环境为人所感受,服务于人,建筑室内热环 境测试时应主要在人员使用和活动位置布置测点。但事实上,人27员的位置或固定(办公室)或 活 动(商场),或 已 知(既有建筑)或 未 知(新
47、建建筑),或 多(大型会议室和体育场馆)或 少(住 宅),同时,受采暖空调和围护结构设计等影响,各位置处的热 环境或相近(同一空调送风区域),或 相 异(临近大玻璃、门 口),如果要求在多数或典型的人员使用和活动位置处布置测点,实际中很难操作。因此,本标准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 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和 公共场所空气干球温度测定 方法GB/T 18204.13等提出了测点布置要求,其中,考虑到 建筑平面设计的多样化,尤其在公共建筑中容易出现有别于四边 形的异形房间,对异形平面房间的测点布置做出了相应规定,提 出了采用异形平面房间最大内接圆定位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把测 点确定在异
48、形房间中人员使用和活动的主要区域,可以避免现场 测试布点的随意性。3.2.2空气干球温度对人体舒适性影响最为显著,且在建筑室 内热环境中容易因局部热源、温差或气流等因素作用出现分布不 均。空气流速变动丰富,受门窗、风扇和空调气流组织等影响,也易出现分布不均。有研究表明,人体不同部位的热感觉对全身 热感觉及舒适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头脸部的影响较大,胸腹部 次之,下半身较小。此外,现行标准规定对建筑室内热环境作垂 直温差方面的考察和评价,这要求测试头脚处的空气干球温度。因此,本标准参照IS O 7726,规定测点应设置在头部、腹部和 脚踝对应的三个高度上。3.2.3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定向辐射热对
49、人体舒适性的影响 相对较弱,且在不同高度上的分布较为均匀。0.6m和 1.1m分 别对应坐姿和站姿人体的腹部位置。本条文亦参照IS O 7726。3.2.4铺设在地板的覆盖物、吊设在屋顶下的吊棚和门窗室内 侧的遮阳装置,是与人体发生实际换热的表面,测试应在其表面 进行。283.3 测试条件与时间3.3.1 本条文规定了建筑方面的测试条件。正常工作状态是指 门窗、风扇等被动调节手段状态正常,采暖、空调、机械通风等 主动调节手段正常运行,室内人员正常活动,室内主要发热设备 运转正常。3.3.2、3.3.3 本条文针对安装和使用采暧或空调设备的建筑,为其采暖或空调设计评价提供参考,部分内容也参照现行
50、国家标 准 室内热环境条件GB/T 5701第 7.4条。3.3.4 本条文针对建筑处于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情况。典型 天气是指历年中较为常见的天气。3.3.5 由于测试目的不同测试周期的长短也不同,本标准规定 以典型使用时段为最低限,强调测试应起码涵盖人员使用建筑环 境的一个完整周期,如办公室应测试8h。考虑仪器的响应时间 和连续测试的必要性,规定测试时间间隔不超过30min。294测 试 方 法4.1空气干球温度的测试4.1.2、4.1.3当温度探头与热源相邻时,测得的温度不是实际 的空气干球温度,而是介于空气干球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之间的 温度,此时应注意保护温度探头不受辐射的影响。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