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规范大全》JGJT317-2023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规范大全》JGJT317-2023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10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3 17-2014 备案号 J17 4 0-2014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 ication f 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rack on buil ding engineering,014 -02-28 发布 2014 -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 ication f 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rack on buil ding engineerin
2、gJGJ/T 3 17-2014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4年1 0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4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r a c k o n b u i l d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JGJ/T 3 17-201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
3、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环球印刷(北京)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X 1168毫 米1/3 2印张:3%字数:8 8千 字 2014年6月第一版 2014年6月第一次印刷 定 价:17.0 0元 统一书号:15 112 23 9 08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 t t p:/w w w.c a b p.c o m.c n 网上书店:h t t p:/w w w.c h i n a-b u i l d i n g,c o m.c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告第3 2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4、的公告现 批 准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T 3 17-2014,自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年 2 月 2 8 日根据原建设部 关 于 印 发 2006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 标【2006】7 7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 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 定;4地基变形裂缝控制;5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6砌
5、体结构 裂缝控制;7轻质隔墙裂缝控制;8外墙外保温工程裂缝控制;9装修工程裂缝控制;10裂缝的判断与处理。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 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 0号,邮政 编码:100013)。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
6、人员:邸 小 坛 贾 洪 马 骥 马 晓 儒 冯 金 秋 关 淑 君 刘 加 平 刘 刚何星华李德荣李彦昌陈新杰张大煦张晋勋张淑莉郑秀娟赵彦兵徐有邻徐 彦高连玉顾祥林阎培渝滕晓敏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钱稼茹周炳章白生翔金 睿汪道金张振栓高小旺高永强唐岱新魏立国蔡永太滕延京百次总 则.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符号.基本 规 定.3.1 一般规定.3.2设计.3.3材料与制品.3.4 施工.3.5竣 工 后 的 措 施 地基变形裂缝控制 4.1 一般规定.4.2勘察与气象资料_ _ 4.3地基变形控制 4.4建筑与结构措施4.5 施工.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5.1 一般规定.5.2设计.5.3
7、混凝土材料.5.4 施 工.砌体结构裂缝控制6.1 一般规定.6.2 材 料.6.3设 计.6.4施 工.67 轻质隔墙裂缝控制.237.1 般规定.237.2轻质条板隔墙.237.3骨架覆面板隔墙.248 外墙外保温工程裂缝控制.279 装修工程裂缝控制.299.1 一般规定.299.2材 料.299.3 墙面装修工程.3 09.4室内地面装修工程.3 19.5吊顶装修工程.3 31 0 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 410.1 一般 规 定.3 410.2装修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 410.3外墙外保温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 61 0.4轻质隔墙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 610.5砌体结构裂缝的判断与处理
8、.3 710.6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判断与处理.3 81 0.7地基变形裂缝的判断与处理.4 0附录A混凝土热物理性能测试与估算.4 2附录B 混凝土收缩特性的测试与估算.4 5附录C 混凝土徐变的测试与估算.4 6附录D 胶凝材料及外加剂相容性试验.4 7附录E 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平板试验.4 9附录F 砌筑墙体抗裂构造措施.5 2附录G抹灰砂浆抗裂性能圆环试验.5 3附录H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5 5本规程用词说明.5 7引用标准名录.5 8附:条文说明.6 1Cont e nt s1 Ge n e r a l P r o v i s i o n s .2 T e r m s a n d S y
9、m b o l s .2.1 Terms.2.2 Symbol s.3 B a s i c R e qu i r e m e n t s .3.1 General Requirements.3.2 Design.3.3 Material s and Products.3.4 Construction.3.5 M e a s u r e s a f t e r C o m p l e t e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4 D e f o r m a t i o n C r a c k s C o n t r o l o f F o u n d a t i o n4.1
10、 General Requirements.4.2 Survey and Meteorol ogical Data.4.3 Ground Def ormation Control .4.4 Buil ding and Structural Measures.4.5 Construction.5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a l C r a c k s C o n t r o l.5.1 General Requirements.5.2 Design.5.3 Concrete Material s.5.4 Construction.6 C r a c k s
11、 C o n t r o l o n M a s o n r y S t r u c t u r e s.6.1 General Requirements.6.2 Material s.6.3 Design6.4 Construction Measures.197 C r a c k s C o n t r o l o n L i g h t P a r t i t i o n s .237.1 General Requirements.237.2 Light Broad Partitions.237.3 Light Partitions Form Steel Sk el etons and
12、Sheets.248 C r a c k s C o n t r o l o f E x t e r n a l T h e r m a l I n s u l a t i o n o nW a l l s .279 C r a c k s C o n t r o l o n B u i l d i n g D e c o r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299.1 General Requirements.299.2 Material s.299.3 Wal l Decoration Engineering.3 09.4 Ground Decoratio
13、n Engineering.3 19.5 Ceil 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3 310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s o f C r a c k s .3 410.1 General Requirements.3 410.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Decoration Probl ems.3 410.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External Thermal Insul ation onWal l s.3 610.4 Diagnosis a
14、nd Treatments of Light Partitions Crack s.3 610.5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Masonry Structures Crack s 3 7 10.6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Crack s 3 810.7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Def ormation in Foundation.40A p p e n d i x A C o n c r e t e T h e r m o p h y s i c a l T e
15、 s t a n dE s t i m a t i o n .4 2A p p e n d i x B C o n c r e t e S h r i n k a g e T e s t a n d E s t i m a t i o n .4 5A p p e n d i x C C o n c r e t e C r e e p T e s t a n d E s t i m a t i o n .4 6A p p e n d i x D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o f C e m e n t i n g M a t e r i a l sa n
16、 d A d d i t i v e s .4 7A p p e n d i x E P l a t e T e s t f o r C o n c r e t e C r a c k R e s i s t a n c eP e r f o r m a n c e .4 9A p p e n d i x F M e a s u r e s f o r C r a c k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M a s o n r yW a l l s .5 2A p p e n d i x G R i n g T e s t f o r C r a c k R e s i s t
17、 a n c e o f P l a s t e r i n gM o r t a r.5 3A p p e n d i x H T r e a t m e n t s f o r C o n c r e t e C r a c k s.5 5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 o r d i n g i n T h i s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5 7L i s t o 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5 8A d d i t i o n: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r o v
18、i s i o n s .6 1101总 则1.0.1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裂缝的控制,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裂缝的预防和裂缝的治理。本规 程不适用于偶然作用引起裂缝的防治。1.0.3建筑工程裂缝的防治,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术语和符号2.1术 语2.1.1 裂缝 c r a c k s建筑构配件或构配件之间产生可见窄长间隙的缺陷。2.1.2 受力裂缝 l o a d e d c r a c k作用在建筑上的力或荷载在构件中产生内力或应力引起的裂 缝,也可 称为“荷载裂缝”或“直接裂缝”。2.1.3 变形
19、裂缝 d e f o r m a t i o n c r a c k由于温度变化、体积胀缩、不均匀沉降等间接作用导致构件 中产生强迫位移或约束变形而引起的裂缝,也 可 称“非受力裂 缝”或“间接裂缝”。2.1.4 结构缝 s t r u c t u r a l j o i n t为减小不利因素的影响,主动设置缝隙用以将建筑结构分割 为若干独立单元的间隔。包括伸缩缝、沉降缝、体型缝和抗震 缝等。2.1.5 裂缝控制 c r a c k c o n t r o l通过设计、材料使用、施工、维护、管理等措施,防止建筑 工程中产生裂缝或将裂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的技术活动。2.1.6 裂缝处理 c r a
20、 c k t r e a t m e n t对建筑中已产生的裂缝采取遮掩、修补、封闭、加固等措 施,以消除其不利影响的技术活动。2.1.7 不均匀沉降 n o n-u n i f o r m s e t t l e m e n t基础底面各点下沉量不相等的沉降,或相邻基础的沉降差。2.1.8 体积稳定性 v o l u m e s t a b i l i t y 材料或制品的体积变化情况。2.1.9 空鼓 h o l l o w i n g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结构层结合面出现的分离或局部鼓起的缺陷。2.1.10 表面裂缝 s u r f a c e c r a c k 装修面层的裂缝。2.2符
21、号2.2.1 作用效应、变形及承载力 R d 构件承载力的设计值;Sd 荷载作用效应的设计值(7 0 在 t0 时刻施加的应力。2.2.2 材料性能c-比热;E c.28 龄期为28 d 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c U,28 龄期为28 d 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A e 实测材料强度特征值的推定值;Q 水化热;a c 线膨胀系数;P 混凝土的表面放热系数;c p徐变系数;A 导热系数;p-密度。2.2.3 计算参数A f c u)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y m 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R d 构件抗力模型不确定性分项系数。3基 本 规 定3.1 一 般 规 定3.1.1建筑工程裂缝的控制应采取预防为
22、主的原则。3.1.2建筑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应根据建筑的特点确定并实施。3.1.3 建筑工程裂缝的治理,应先判明开裂原因,对造成影响 开裂的因素进行处置后,再进行裂缝处理。3.2 设 计3.2.1设计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降低荷载作用和间接作用;2释放作用效应;3 提出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体积稳定性和变形能力的要求;4 提高建筑构配件及其连接或材料抗裂性能。3.2.2 结构设计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关于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的设计规定执行外,尚应对特定情况和特殊因素影响下地基和 结构的变形实施控制。3.2.3 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时,不宜增大国家现行结构设计标 准限定的伸缩缝设置的间
23、距。当建筑情况复杂时,应根据体型特 征、地基情况、建造过程的先后次序等设置结构缝,并宜做到一 缝多用。3.2.4 在选用新材料或制品时,应根据工程应用情况,其对环 境的适应情况、体积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等进行确认。3.3材料与制品3.3.1建筑材料或制品除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合格要求 4外,尚应满足建筑设计或施工企业提出的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 的要求。3.3.2 进场材料应有性能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书及绿色环保 检测报告。3.3.3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使用应符合有关施工工艺的要求,并 应正确堆放、运输和保护。3.4 施 工3.4.1 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对裂缝 问题应采取预
24、防措施。3.4.2 建筑工程的施工应有施工工期和施工工序安排。3.4.3 验收前,对建筑施工时出现的裂缝应进行有效的处理。3.5竣工后的措施3.5.1 建筑工程竣工后,应清除建筑周边的堆积物。3.5.2 对大跨度的屋面工程,应采取下列防裂或损伤的措施:1降雪后,应及时清除屋面的积冰或积雪;2对带女儿墙的屋面,在雨季到来前,应疏通屋面的排 水口。3.5.3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冬季,宜向已竣工的工程供暖,对于 地面采暖的房屋,应采取下列预防楼板或墙体出现裂缝的措施:1启用地热采暖系统时,应缓慢升温;2关闭地热采暖系统时,应缓慢降温。54地基变形裂缝控制4.1 一 般 规 定4.1.1 建筑设计应在分
25、析和利用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 基础上,综合采取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和地基处理措施,控制地 基不均匀变形。4.1.2 建筑施工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 季节因素,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安排,制定冬雨期施工措 施等。4.2 勘察与气象资料4.2.1堆基变形计算时应对下列条件进行认定:1场地成因及地基土应力历史;2岩土层及其均匀性;3 土的压缩性指标的应力条件与建筑物地基土实际受力 条件;4 经验性变形计算参数与地区经验的符合性。4.2.2 建筑物的基础及管线的埋置深度宜大于该地区的场地冻 结深度,并应采用基侧填砂、斜面基础、基础保温等防冻害措 施;室外散水下的土层应进行防冻胀处
26、理。4.3地基变形控制4.3.1 地基变形计算值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G B 5 0007 的允许值。4.3.2 地基处理应在了解当地经验与施工条件的基础上,根据 地基土质特性以及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选择基础形 式和地基处理方法,减少地基变形和不均匀变形。4.3.3复杂条件下的建筑物抗浮设计,应进行专项论证确定抗 浮设防水位。4.3.4在同一结构单元内宜采用相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可采 取下列减少地基不均匀变形的措施:1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按沉降控制的要求调整基础底面积或基桩的位置、数量、桩径和桩长等。4.4建筑与结构措施4.4.1砌体结构建筑宜采用下列结构措施
27、:1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结构单元的长高比L/H宜小 于或等于2.5;2当结构单元的长高比为2.5 L/H 3.0 时,纵墙宜连 续贯通,并应控制其内横墙间距;3在士0.000m标高处,应在纵横向内外墙处设置贯通的 钢筋混凝土地圈梁;4应采用整体性好的基础形式。4.4.2当结构单元之间存在沉降差时,沉降量较大的结构单元 各结构层的标高,宜根据预估沉降量予以提髙。4.4.3建筑物与管沟之间,应留有净空。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 时,应预留孔洞,或采用柔性的管道接头。4.5 施 工4.5.1建筑物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结果异常时应分 析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4.5.2地基基础施工应采取下列防止地基土
28、扰动的措施:1基槽开挖时,可在基底保留2 0 0 m m 厚度的原土,待基 础施工开始时,采用人工清除;2雨期施工时,应防止雨水浸泡扰动地基土;3冬期施工时,应采取基底的防冻措施;回填土方时不应将冻土、冻块填入基底;4 当地基土已被扰动时,应将扰动土挖除,换填后再压实。4.5.3 当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有差异时,埋置较深的部分应先 施工;建筑物高度较大的部分应先施工。4.5.4 对于荷载存在差异的结构单元,宜设置施工后浇带。4.5.5地基基础施工期间,应采取防止基坑灌水以及地下水位 突然升高造成基础底板上浮产生裂缝的措施。4.5.6深基坑毗邻既有建筑物时,应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全面鉴 定,并应采取支
29、护措施,确保毗邻建筑物及地下设施不受到 损伤。5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5.1 一 般 规 定5.1.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2.1条的规定 外,尚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 5 0010 等关于裂缝控制的规定,并在构件容易开裂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构 造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5.1.2 结构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 应保证其体积稳定性。5.1.3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压面、养护和拆模应符合现行国 家 标 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 5 06 6 6 的规定;2对容易出现裂缝的结构或构件宜采取避免开裂的措施。5.2
30、设 计I 控制间接作用效应的措施5.2.1 对体量大或外形和刚度变化的混凝土结构,宜设置伸缩 缝或设置适量的后浇带。5.2.2 对表面尺寸大的墙体、楼板等面状混凝土结构构件,可 设置引导开裂的控制缝(图 5.2.2)。控制缝应设置在不影响观 感、不易渗漏或后续施工能掩盖的部位。5.2.3对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和刚度较大的室外构件,宜设置允 许位移的支座。n 防裂构造措施5.2.4 在混凝土结构下列受到约束的部位,应配置构造钢筋或(a)墙体中的控制缝(b)楼板中的控制缝图 5.2.2混凝土结构的控制缝 1 一引导缝;2预留缺口;3掩饰或装修线条;4一预埋止水带;5预留缺口或插片;6后浇墙体采取相应的
31、防裂构造措施:1按简支构件设计,但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板、预制板 或梁的端部;2按铰接端设计而实际为约束连接的混凝土墙或柱的端部;3 按铰接梁设计但实际与墙或柱浇筑成一体的梁端及墙、柱连接部位;4 预制构件的拼接部位;5 预制板的板侧拼缝;6 混凝土结构与其他类型构件的连接部位;7 按受压设计,而实际可能承受拉力的构件;8 大跨度构件的支撑部位;9 大跨度楼板的角部区域;1 0 结构单元楼板的角部区域。5.2.5在混凝土结构下列形状、刚度突变的部位,宜配置防止 应力集中裂缝的构造钢筋或采用圆角、折角等防裂构造措施:1构件的凹角部位;2结构中部有局部凹进的部位;3 楼板、墙体厚度变化的部位;4
32、门、窗、设备、管道、施工洞口的角部;105结构体量、外形、质量、刚度突变的部位。5.2.6在混凝土构件容易引起收缩变形积累的下列部位,宜增 加抵抗收缩变形的构造配筋或钢筋网片:1现浇混凝土板面的板芯部位;2板边、板角部位;3墙面水平部位;4梁类构件侧面;5混凝土保护层中。D I间接作用的控制措施5.2.7大体积混凝土或表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宜选用强度 较低的混凝土。当采用高强混凝土时,宜延长其达到规定强度的 龄期。5.2.8对容易开裂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应采取下列控制间接作 用的防护措施:1混凝土结构的屋面应设置保温层和隔热层;2直接暴露在室外空气中的阳台、雨罩、檐口板、女儿墙 等构件或配件应
33、减小伸缩缝间距;应设置保温层;易受阳光曝晒 的部位应做成浅色;3对采用地板采暖的楼盖,采暖设施与楼板之间宜设置隔 热层。5.2.9对于裂缝控制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可通过分析估 算间接作用的效应,确定结构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性能。分析估算 所需的混凝土热物理性能参数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取值;混凝土收缩的规律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确定;混凝土徐变 的规律可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确定。5.3混凝土材料5.3.1混凝土的生产方应根据设计和施工方对混凝土性能提出 的要求和原材料性能实际检验结果,按现行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11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 5 的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 有较高抗裂要求的混
34、凝土,可使粗骨料的紧密堆积密度达到最大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抗裂优化设计。5.3.2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指标应按有关标准进行 检验。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等相容性试验可按本规程附录D进行。5.3.3进行施工混凝土试配时,宜进行下列同条件养护试验: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2混凝土收缩量和收缩速率;3混凝土抗裂性能;4混凝土微膨胀性能。5.3.4对板类构件的混凝土宜按本规程附录E 进行混凝土抗裂 性能试验。5.3.5对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控制水化热的措施:1宜采用低热水泥;2可按设计允许的延迟龄期要求使用粉煤灰和缓凝剂,调 节胶凝材料水化速度;3在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与浇筑过程中,应进行温度控制。5
35、.4 施 工5.4.1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针对板类构件的混凝土和大 体积混凝土采取专门的预防裂缝的措施。5.4.2 后浇带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后 浇 带 的 间 距 不 宜 大 于 3 0m,后 浇 带 宽 度 不 宜 小 于 8 00m m;2后浇带宜在混凝土干缩速率明显下降后浇筑;混凝土的 干缩速率可通过现场同条件养护试件测定。5.4.3后浇带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前应清除后浇带两侧松散的混凝土;2当后浇带的主筋切断时,可采用搭接或机械连接形式 连接;123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构件提高一个等级;4当采用补偿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时,应对其补偿收缩或 微膨胀的性能进
36、行检验;5 后浇带施工后,保湿养护不宜少于14 d。5.4.4 对于板类构件,除采取规定的养护措施外,应采取下列 附加处理措施:1在混凝土初凝前,应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2终凝前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压;3掺加粉煤灰、缓凝剂的混凝土应增加养护时间。5.4.5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宜采用分片浇筑、分层或分段浇筑的 施工措施,其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1分片、分层或分段浇筑的最小块材尺寸及时间间隔,宜 以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C、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C 为 控制目标;2当通过分片、分层或分段界面处的钢筋较少时,应增设 通过界面表层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 0m m,钢筋深人界面内
37、的长度和外露长度宜大于15 0m m;3对有防水要求的构件应在连接处放置止水带;4跳仓法施工或分段浇筑的构件,宜经7 d 以上养护后,再 将各段连成整体,其跳仓接缝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5.4.6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宜进行内外温差和环境温度的监 测。早期养护不宜用冷水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当环境温度较低 时,宜采取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快速降低的技术措施。5.4.7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控制,宜按本规程第5.4.5条 第 1、2 款的规定执行。136砌体结构裂缝控制6.1 一 般 规 定6.1.1砌体结构应按承重墙体和非承重墙体分别采取裂缝控制。6.1.2 砌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采取措施,预防太阳
38、辐射热、环境温度、局部作用、材料体积稳定性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 造成的裂缝。6.2 材 料6.2.1 砌体结构块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 B 5 05 7 4 的规定。6.2.2砌体结构不应采用免蒸压硅酸盐砖或砌块。6.2.3砌体结构块材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砌 体结构设计规范G B 5 0003 的规定,自承重墙块材的最小强度 等级应符合表6.2.3的规定。表6.2.3 自承重墙块材的最小强度等级块材类型最小强度等级备 注轻集料混凝土 空心砌块M U 3.5M U 3.5 的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粗骨料应为烧结陶粒,砌块密度等级为 7 0
39、0k g/m 3 8 00k g/m 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 2.5外墙不低于A 3.5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石音砌块M U 3.5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 U 5.0注:防潮层以下宜采用实心砖或预先将孔灌实的多孔砖。6.2.4 承重墙块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孔砖宜为半盲孔,孔洞率不应大于3 5%,中肋及边肋 厚度不宜小于18 m m;2多孔砖孔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应大于2,孔的圆角半径14不应小于2 0 m m;砌块肋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 5 m m,壁的最小 厚度不应小于3 0m m;3 块材的折压比不应小于表6.2.4的最小限值要求:表 6.2.4块材的折压比最小限值块材种
40、类块材高度(m m)块材强度等级M U 3 0M U 25M U 20M U 15M U 10肝压比限值蒸压实心砖5 30.160.180.200.250.3 0多孔砖9 0.0.210.230.240.270.3 2注:1折压比为块体材料抗折强度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2蒸压实心砖包括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3 多孔砖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混凝土多孔砖。6.2.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得有未切割面,切割面不得残留 切割渣屑,其劈压比不应小于表6.2.5 规定的劈压比最小限值。表 6.2.5蒸压加气混凝土劈压比最小限值强度等级A 3.5A 5.0A 7.5劈压比0.160.120.10注:劈压比为蒸
41、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劈拉强度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6.2.6 块材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燥收缩率和吸水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材料标准的 规定;2碳化系数不应小于0.8 5;3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 5;4非烧结块材材料的抗冻性能应符合表6.2.6的规定。.表 6.2.6非烧结块材材料的抗冻性能使用条件抗冻等级质量损失.()强度损失()非采暖地区F 25 5 25寒冷地区F 3 5严寒地区F 5 0注:非采暖地区指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的地区;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划分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 017 6 的规定执行。156.2.7非烧结块材不得用于长期受200C 以上或急热
42、急冷的建 筑部位和有酸性介质的建筑部位。6.2.8 砌筑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筑砂浆的制备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 5;3 士0.000以下及潮湿环境砌体的砂浆应为水泥砂浆或特 种砂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 10;4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宜采用粘结性好的专用砂桨;5夹心复合墙的外叶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 5;6 砂浆的引气量应小于20%。6.2.9 当采用掺有微沫剂的砌筑砂浆时,应具有长期可靠性能 检验报告。6.2.1 0 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块材混凝土的强度等 级,用于无筋砌块砌体时,其
43、坍落度不宜小于18 0m m;用于配 筋砌块砌体时,其坍落度不宜小于25 0m m,并应具有良好的粘 结性。有抗冻性要求的墙体,灌孔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不应低于块 材的抗冻等级。6.2.1 1 其他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面抹灰砂浆宜为防裂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弹性模量应与墙体块材相近;2嵌缝腻子、硅酮密封及防水材料应有耐候性指标要求;3用于墙体增强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应具有耐碱性能;4尼龙胀钉应符合锚固强度及耐久性指标要求,不得应用 再生材料制品。6.3设 计6.3.1砌体结构外墙的现浇圈梁和构造柱等混凝土构件不应外 露,当其外侧没有砌体覆盖时,应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外露的 屋面挑檐、梁板式外
44、廊和女儿墙压顶等现浇混凝土构件应设置分16隔缝,分隔缝的间距宜为12m 20m。6.3.2 混凝土屋面的保温层和隔热层,应能有效消除太阳辐射 热对屋面构件体积膨胀的影响。6.3.3 屋面的构造设计应采取下列措施:1混凝土屋面板上应设置隔汽层;2当采用预制混凝土屋面板时,应在板缝处粘贴玻璃纤维 加强带;3 在屋面上宜设置能排除保温层内水分的排汽孔。6.3.4 屋面的设计应采取下列防裂措施:1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等应进行分格,分格的间距不宜大于6 m;2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等与女儿墙、突出屋顶的水箱间和楼梯间等墙体之间应设置分隔缝;3 分格和分隔缝的宽度宜为25 m
45、 m 3 0 m m,并应填塞弹性 防水嵌缝膏料;4 屋面保温层应延长至挑檐板的尽端。6.3.5 顶层墙体的结构设计应采取下列措施:1顶层墙体砌筑砂浆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2沿顶层内外纵横墙宜设置拉通的现浇混凝土圈梁;3 顶层山墙和端部两开间范围的内外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 抗裂构造柱;温差较大的地区,顶层端部两开间的外墙门窗洞口 两侧应设置抗裂构造柱;4 顶层山墙和端部两开间范围内的内外墙体宜按本规程附 录 F的规定设计成水平配筋墙体;5 顶层墙体门窗洞口宜按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设计成抗裂 洞口。6.3.6女儿墙应设置与钢筋混凝土压顶相连的构造柱或芯柱,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 m,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
46、分格缝内应嵌 填耐久性好的柔性防水材料。当采用外墙外保温时,保温层应延 伸至女儿墙。176.3.7 在窗台下安放散热器的窗肚墙处,宜在砌体水平灰缝中 每隔 5 0 0 m m 设置直径4 _ 焊接钢筋网片或2 根直径6mm拉结 钢筋。非外保温墙体,尚应在窗肚墙与散热器间隙部位放置挤塑 聚苯铝箔复合或岩棉铝箔复合的保温辐射板等。6.3.8 楼面或屋面梁放置在承重墙体上时应采取下列构造措施:1对跨度大于4.8m的梁,应在梁下设置梁垫,且梁垫应 与圈梁浇成整体;2对厚度不大于2 4 0 m m 的墙,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应 增设壁柱;3对跨度不大于4.8m 的梁,应放置在混凝土圈梁上;4对跨度大于
47、4.8m 的梁,应远离门窗洞G,当距门窗洞 口的距离不足1.5 m 时,应在其下的墙体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柱,门窗洞口宜为抗裂洞口;5 当跨度小于4.8 m 的梁与门窗洞口的距离小于6 00m m 时,门窗洞口应为抗裂洞口。6.3.9 当非烧结砖(块)墙长度大于5m 时,宜在墙体半高处 设 置 2 道 3 道焊接钢筋网片或3 根直径6mm的通长水平钢筋。6.3.1 0 填充墙和隔墙宜放置在楼面梁或基础之上,并应与周边 构件可靠连接。6.3.1 1 无地下室时,首层内墙门窗洞口宜为抗裂洞口,外墙窗 洞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碰撞部位应有防冲击措施;2对普通砖砌体结构房屋,底层窗台下墙体2 道 3道灰
48、缝内应设置钢筋网片或3根直径6mm的钢筋,并应伸人两边窗 间墙内不小于6 00m m;3承重墙底层外墙窗台板下应通长设置水平钢筋或钢筋混 凝土现浇带;4当采用预制窗台板时,块材高度大于5 3 m m 的墙体,预 制窗台板不得嵌入墙内。6.3.1 2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单层工业厂房,当承重构件为钢筋 18混凝土柱,围护结构为砖或砌块时,不应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 基础。6.4 施工6.4.1 砌体结构的施工方应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现场自然条件 和墙体材料特点,编制墙体防裂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应的工法。施 工方案应重点解决基础不均匀沉降、局部应力集中等问题。6.4.2 块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块材在储藏、运输
49、及施工过程中,不应遭水浸冻;2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时产品 龄期不应小于28 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砖、蒸压 灰砂砖等砌筑时,自出釜之日起的龄期不应小于28 d;3对体积稳定性存在疑问的块材,应实测其体积变化的 情况。6.4.3砌块砌筑前应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试排块,排块应符 合下列规定:1窗洞口的下边角处不得有竖向灰缝;2承重单排孔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块型应满足其砌筑时上下 皮砌块的孔与孔相对;3自承重空心砲块宜采用半盲孔块型,并应将半盲孔面作 为铺浆面。6.4.4 砂浆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种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50、2冬期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含冻结块时,应融化后使用;3砂浆中掺有外加剂时,其外加剂及掺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的规定;4砂浆中掺用的粉煤灰等级及其掺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 的规定;5预拌专用砂浆应按相应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搅拌。196.4.5 砌块砌体结构不宜设置脚手眼,其他砌体结构不应在下 列部位设置脚手眼:1过梁上与过梁成6 0 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1/2的高度 范围内;2宽度小于lm的窗间墙;3砖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 0 0 m m 和转角处4 5 0 m m 范围内;4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 0 0 m m 范围内;5其他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