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保护到保护性开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以广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被动保护到保护性开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以广州.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SSUE3JUN.2013/JOURNALOFHUMANSETTLEMENTSINWESTCHINA/062从被动保护到保护性开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Shifting from Passive Protection to Protective Development Taking Guangzhou Panyu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as an Example乔欣 杨威 QIAOXin,YANGWei摘 要 城市生态廊道处于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间能量交换的前沿
2、,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对于生态廊道用地空间传统的被动保护无法保证生态廊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为此,立足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保护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策略,并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实践为例,从廊道空间架构、保护性开发土地利用分级与控制、生态保护优先的产业布局及具较强可操作性的廊道生态用地空间导引等方面探讨了规划思路。关键词 城市生态廊道;积极保护;保护性开发Abstract:Urbanecologicalcorridorisintheforefrontoftheenergyexchangebetweentheecologicallanda
3、ndconstructionland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maintenanceoftheurbanecosystem.Withtherapidexpansionoftheurbanareas,thetraditionalpassiveprotectionoflandforecologicalcorridorspacecouldnotguaranteethesystemstabilityandintegrityoftheecologicalcorridor.Basedon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urbanecosystem,itp
4、roposedtheprotectivedevelopmentpolicyofurbanecologicalcorridorplanninganddiscussedtheplanningideasintermsofestablishmentofthecorridorspace,classificationandcontroloflanduse,industriallayoutofecologicalconservationprioritiesandstrongoperationalguideofcorridorlandspacebytakingGuangzhouPanyuecologicalc
5、orridorplanningasanexample.Keywords:UrbanEcologicalCorridor;ActiveProtection;ProtectiveDevelopment1 城市生态廊道概述及被动保护困境1.1 城市生态廊道概述199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将孤立保护区串联起来“从岛屿式到网络式”的规划方法,生态廊道的概念正式出现,并逐步融入景观生态学和城乡规划领域的研究1。景观生态学认为,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连结,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证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城市生态廊道是指处于城市区域内,不同于城
6、市高强度开发建设区域,能够保证城市内部自然生态物质能量流通和生物扩散迁徙,维持城市区域整体生态平衡并能够对有害物质扩散进行阻隔的带状原生自然或人工区域。这些带状空间呈网络化格局,对城市经济、文化、环境质量、城市美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及人口分布。中图分类号TU984;Q1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181(2013)03-0062-07作者简介乔 欣: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乡生态规划与技术科学团队,博士研究生,杨 威: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讲师*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2012ZX07307-001)2013年第3期/西部人居环
7、境学刊/0631.2 现状城市生态廊道被动保护的困境1.2.1 重视不足导致侵占蚕食城市管理者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光仅聚焦于城市建设区的发展。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快速膨胀,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逐步加强,片面追求短期、单一的发展目标,忽视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良性发展的贡献,导致了自然生境空间不断被蚕食,自然景观破碎化严重。1.2.2 被动保护导致功能缺失被动的保护方式将自然生态区域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区域的发展割裂看待,认为自然生态区域的保护没有产出,与城市建设发展相比缺乏经济价值。而城市生态廊道的保护和建设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当被视为只有投入、没
8、有产出,其往往成为纸上谈兵,能够最终落实并发挥生态功能的少之又少。1.2.3 管理缺失导致管控失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各类建设用地有详细的编制导则和管理依据,但是对于大部分城市生态廊道所归属的非建设用地则缺乏相应的编制和管理办法。虽然很多城市对非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非建设用地规划未取得相应的法定地位,处于管理的真空,因此在规划管理上显得苍白无力,导致城市生态廊道内土地被无序、粗放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屡遭破坏,“纯保护”已等同于“无保护”3。处于发展困境中的城市生态廊道系统无法形成有效的网络构架,无法给城市生态空间提供有力的支撑,无法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这一切都与城市生态
9、廊道规划的初衷背道而驰。2 从被动保护到保护性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衰退、水资源逐渐匮乏、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绿色休闲场所消失、人类亲近自然的愿望难以满足等等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用地的重要性。如何构筑有效的廊道系统,给城市生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如何协调廊道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廊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1 对城市生态廊道的再认识城市生态廊道处于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间能量交换的前沿,是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背景之间生态能量流动的通道和桥梁,能够整合城市建设区与生态资源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2.1.1 城
10、市生态廊道的多元尺度根据不同的空间尺度和保护对象,生态廊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宏观尺度、区域尺度的大廊道或者可称为生境廊道,主要起连接大型保护区及重点保护区域的作用;第二种是微观尺度的,称为小廊道,是指连接小面积保护区和较小规模生态斑块的保留带及滨河保护带等宽度相对较小的廊道4。不同尺度的生态廊道对数目、构成、连续性、宽度等要素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因此,判断城镇范围内生态廊道的空间尺度是生态廊道规划的基础和前提5。区域尺度的生态廊道可能包含城市尺度的“斑块廊道斑块”系统,因此城市生态廊道规划不应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生态环境中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的生态空间,应将城市内部的“斑块廊道斑块”作为整体统一构建,
11、并与外部区域大尺度生态廊道衔接,构筑多尺度、多等级的生态网络系统,保证廊道的连通性。2.1.2 城市生态廊道的复合功能城市生态廊道作为城市内部与外部生态系统沟通的桥梁,具有多种复合功能,是城市发展的生态支撑。首要功能是它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栖息地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生态重建;提供物质传输通道,促进城市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间生态流的流通,保证城市正常的新陈代谢;为城市供给“源”和“汇”,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生产氧气、吸纳降解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过滤或抑制不良生态要素流动,支撑城市防灾系统,限制城市的无序蔓延等。其次是游憩、教育功能:构筑丰富的自然空间并联通分散的游憩空间,提供给人们亲
12、近自然的机会,扩展活动空间,提供绿色健康的休闲游憩场所,营造良好的景观及人居环境。再次是经济功能:促进旅游业、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廊道周边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生态廊道的多种复合功能对于廊道的规划设计目标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廊道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其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等。2.1.3 城市生态廊道与建设用地间的“边缘效应”“由于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6。“异质地域(含地质、地貌等自然属性与用地性
13、质、权属、活动方式等社会属性的区别)间交界的公共边缘区处,由于生态因子的互补性汇聚,产生超越各地域组分单独功能叠加之和的生态关联增殖效益,赋予边缘区相邻腹地、乃至整个区域综合生态效益的现象,称之为城市地域中的边缘效应”7。生态廊道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相容性,边缘效应强烈,割裂两者的关系、忽视两者间的边缘效应,可能导致生态廊道建设被动,相邻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不高;将生态廊道建设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掘和强化两者间的边ISSUE3JUN.2013/JOURNALOFHUMANSETTLEMENTSINWESTCHINA/064缘区和边缘正效应,引导边缘区经济效益增值,
14、形成两者互惠互利的良性发展模式。2.2 基于积极保护的保护性开发美国生态学家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生态规划是在有利于利用的全部或多数因子的集合,并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的条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确定其最适宜的地区”8。基于积极保护的保护性开发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目标定位于:明确生态廊道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构建满足城市发展生态需求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制定积极有效的管控机制,提高以生态廊道为载体的环境区生态服务功能,使其发挥最佳的复合功能,保证正常运转,使得城市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2.2.1 保护性开发释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护和开发通常被看作是一对悖论
15、,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大发展往往将“开发”作为主角,在单纯追求短期效益的推动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被搁置一边,认为“保护”会限制“开发”。在这种片面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城市内部生态安全频频亮起红灯,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人们不得不反思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开发的关系,传统的以“开发”为主角的发展思路需要调整。保护性开发将“保护”与“开发”视为一个相互促进的整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开发的首要原则和生态支撑,以城市开发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支持,两者相互作用,开发过程前后联系、有机循环。2.2.2 从被动保护到保护性开发城市生态廊道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消极的
16、死守式被动保护干扰因素多,实施困难,操作性差,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要切实保护生态廊道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必须对廊道相邻空间的开发建设提出限制性要求,明确控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对廊道内部提倡积极主动的人工生态修复,提升廊道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服务功能。保护性开发的限制性前提是保护生态资源及其环境,是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的开发,在强度上的控制性开发,在方式上的选择性开发,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性。2.2.3 廊道空间与城市发展优化互动“保护”不仅应该注意环境意识和法规保障,还应注意保护的动力。自觉行为总是由其内在的动力驱动,保护行为也如
17、此,保护动力往往与保护者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也就是说,保护者的切身利益是其自觉保护行为的动机9。保护环境是为了利用,利用了便可更好地保护10。生态廊道的建设与保护可促进城市环境的良性发展和城市用地价值的提升,这也正是城市廊道生态效益的一种物化表现;城市用地价值的提升也为城市生态廊道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经济支持,两者间优化互动,协同发展。3 保护性开发导向下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研究以保护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内容主要包含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空间架构、保护性开发土地利用分级与控制、生态保护优先的产业布局、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性开发用地空间导引等内容,本文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进行研究。研
18、究范围位于广州市番禺片区,是广州城市发展确定的以山城田海为基础构筑生态友好的山水空间格局中“城的南部、田的主体、海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研究范围涉及番禺片区总面积约1314km2,其中陆地约852km2,河涌及外围水域约462km2,规划进行控制的生态廊道控制区面积约598km2。番禺区域是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生境被蚕食,造成区域范围的生态破坏,削弱了城乡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物保护体系。针对于此,本次研究试图通过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来重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3.1 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空间架构城市生态廊道作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
19、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自然生态演进功能的同时对城市发展起到生态支撑的作用,给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服务,保证城市内部环境的动态良性运转。因此廊道空间结构应与城市建设区空间结构相匹配,充分发掘廊道对城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使其相互支撑,彼此获益。3.1.1 自然生态资源辨析与敏感性评价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自然生态因子进行识别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精度的遥感数据资料进行解析,结合生态调查基础上收集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生物、土地利用、旅游文化资源等资料,在RS、GIS平台基础上,形成包含各类生态景观数量信息、质量信息、空间分布信息的区域生态基础信息库,在信息库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各类生
20、态要素的生态健康水平、生态服务能力、生态服务的关键因子,判别出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的生态要素及其分布区域11(图1)。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通过将资源信息分类分层叠合的方式进行景观研究,提出应根据生态价值和景观生态敏感度来进行规划。选取对城市发展最敏感的自然生态因素,注重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对每个单项因子逐一评价,编制单项生态因子图,根据生态敏感性标准对各因子赋值评分,根据各因子在规划区的权重,2013年第3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65采用综合叠加评价得到生态敏感性分区图,将自然生态资源划分为高敏感区、较敏感区和敏感区。3.1.2 多尺度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以生态敏感性分区为基础,对区域
21、城镇建设进行分析,探索区域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基本规模与性质、基本空间方向,分析区域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所需的生态支持能力。构筑多尺度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一是宏观尺度,满足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宽度控制要求,沟通城市内外部生态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起到支撑作用,并对城市扩张起到限制和引导作用的区域性生态廊道,同时也连接大型保护区及重点保护区域;二是微观尺度,以带状或楔状深入城市内部,连接小规模生态斑块,宽度相对较小的带状公园及滨河保护带等。以规划区内空间领域相对完整、生态服务功能较强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功能单元为基础,自然山系、基本农田、水系和城市绿廊为依托,按照“斑块廊道”的基本模式建构开放
22、性网络型空间结构。通过“主廊道次廊道支廊道”,将生态要素融入城市空间体系,最大限度地延伸廊道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宏观尺度上,构建广州市域的“三纵四横”、多功能、网络化生态廊道结构体系;在微观尺度上,番禺片区划定14个重要的复合性生态功能区“斑块”(由7类城市生态功能单元组合形成)和5条重要的“结构性廊道”,串缀成番禺地区整个联通型的生态廊道系统,形成三横三纵的“用”字形空间形态。14个斑块和5条廊道各有不同分工,同时又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最大的生态收益(图2)。3.2 保护性开发的土地利用分级与控制3.2.1 以保护为前提的土地利用分级及空间界定以保护为前提,对具有不同生态重
23、要性及敏感性的区域进行分级:一方面在维护其肌体健康、保证其系统良性运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相应生态服务功能,以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平衡;另一方面通过分级控制,引导不同区域进行限定类型、限定强度的开发,在有效防止城市建设对基本生态用地侵蚀的同时,积极促进生态廊道用地发挥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强化对生态用地的主动保护意识,促使城市生态用地渗入成片城市建设区并连接成有机网络。综合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敏感性分区及城市建设发展的生态需求等,将生态廊道网络化构架落到具体用地空间上,明确城市内部生态廊道用地范围。依据生态敏感性强弱、生态区位重要性,将廊道空间划分为一级核心保护区、二级生态缓冲区和三级
24、建设协调区,划定各分区控制线,核定各分区用地总量,分级控制,提出不同的保护要求。其中,一级核心保护区作为城市生态保护用地的底线,必须明确界定其边界和总量,予以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建设(图3-4)。番禺片区生态廊道一级核心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突出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景观特色,现状人工干扰和破坏较少,对维护城市生态系统良性运转和形成廊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二级生态缓冲区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生态服务功能较强,具有一定生态和景观特色,现状存在一些人工干扰和破坏,对城市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效率提高和形成廊道结构具有特殊意义。三级建设协调区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特色,对生态廊道整体生态服务的完善有重要意
25、义,但是现状人工干扰较大,已有相当建设规模和建设 强度。3.2.2 保护性开发土地利用控制在廊道控制区内,并非所有的用地都不能进行任何性质的开发建设,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不影响生态功能、不降低景观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在严格控制政策的引导下对“廊道”控制区内的部分用地进行生态保护性开发建设以对土地生态、景观价值维护、保育、修整为主,在发挥景观价值、自然价值的同时直接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以保护促进开发建设效益的增值。图1 番禺片区土地利用综合现状图Fig.1 comprehensivelandusemapofPanyuarea图2 廊道控制区生态功能结构图Fig.2 ecologicalfunctio
26、nalstructurediagramofcorridorcontrolareaISSUE3JUN.2013/JOURNALOFHUMANSETTLEMENTSINWESTCHINA/066对廊道控制区内可用于开发建设的用地进行可开发度分区,划定不同分区用地边界,对不同开发度分区进行开发强度、土地适用类型、建设要求等的规定。土地利用性质须与土地自然特性相容不损失土地自然生态功能的同时可满足相应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从而形成特有的绿色城市景观及村镇景观(图5)。番禺生态廊道鱼窝头河口节点处于鱼窝头地区河口地带,鱼窝头地区是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生态“绿心”,也是广州市“田”地景观的突出体现;地貌
27、类型以水网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水网纵横,生态脆弱,对于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有重要的作用。在对自然生态用地进行保护的同时,与城市建设区相连接的部分规划为城郊公园,协调生态廊道与建设区的关系;并依托服务设施用地发展规划观光旅游业,带动廊道用地发展建设的同时,提高相邻建设用地环境品质,促进建设用地的土地升值(图6)。3.3 生态保护优先的产业布局廊道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图4 土地利用控制分级Fig.4 classificationoflandusecontrol图5 廊道控制区土地利用规划图Fig.5 landuseplanningmapofcorridorcontrolarea图6 鱼窝头节点
28、土地利用规划Fig.6 landuseplanningofYuwotounode图3 廊道控制区用地范围图Fig.3 landuserangemapofcorridorcontrolarea2013年第3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67保护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是生态“廊道”建设的关键问题。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单纯牺牲了生活在“廊道”区域内的居民的发展权,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对生态环境不加保护地无限度发展则会损害整个区域的发展潜力。因此,市场经济规律选择与环境友善的适当产业,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发展,才是基于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综合平衡的必然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建设生态廊道。以产业化的发
29、展思路进行生态廊道地区的建设,设置生态保护优先的产业准入门槛,通过无污染、不破坏生态与景观质量的绿色产业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根据原生自然生态资源特点,确定各主干廊道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廊道空间的建设发展,如钟村莲花山生态廊道的产业规划主要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科普公园、野生动物园和农业观光园,与大夫山森林公园和莲花山风景名胜区形成森林公园群。公园周边可以进行适度的高档低密度别墅区建设,建成区周边纳入到城市绿地范围与城市统一建设,同时可以保留一定的花卉苗圃产业;可适当考虑体育文化产业,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硬质地面控制在5%以下。3.4 保护性开发用地空
30、间导引生态廊道规划的非法定性决定了其在规划管理层面上的操作性较差,这也直接导致了生态用地保护和建设面临难以落实的问题。规划突破以往对生态用地被动保护的方法,强调对生态用地的积极保护与建设12,编制区别于建设用地控制的生态廊道用地空间导引及分地块控制图则。建设导引包括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生态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廊道生态用地分地块控制图则控制性指标中对山体、水体、滨河绿带、林地、河道、果园、农田及辅助用地、不吸水地面面积进行分项指标控制,在指导性指标中提出人口容量、辅助用地可相容性等内容,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生态廊道建设管理依据。廊道控制区土地利用在任何情
31、况下都必须服从于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在保证维护特殊生态用地自然生态原真性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建设作用和维育功能的相关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廊道的生态要求进行开发模式、强度乃至具体空间格局的管理和控制(图7)。4 结语随着生态廊道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逐渐被认知并强化,服务于城市未来发展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将生态廊道和城市建设用地视为相辅相成的整体,从被动保护到保护性开发,从失衡扩展到平衡发展,从单一目标到多目标协同,从短视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多学科融合探寻更加优化和操作性强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保护和建设技术与方法将是未来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注释:广州
32、市生态区政策指引与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由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建设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获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007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参考文献:1 左莉娜,毕凌岚.国内外生态廊道的理论发展动态及建设实践探讨J.四川建筑,2012(05):17-18,22.2 Forman R T T.Corridors in a land-scape:their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J.Ekologia(Czechoslovakia C
33、SSR),1983(02):375-378.3 钟卫华,何苏明,厉华笑,等.城市生态图7 廊道控制区分地块控制图则Fig.7 blockcontrolchartofcorridorcontrolareaISSUE3JUN.2013/JOURNALOFHUMANSETTLEMENTSINWESTCHINA/068廊道的保护与利用以台州市“心海绿廊”规划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2010(S1):83-86.4 官卫华,何流,姚士谋,等.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1(01):51.5 王纪武,李王鸣,刘吉平.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以浙江湖州市埭溪镇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
34、0(03):75-79.6 赵志模,郭依泉.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重庆:科学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7 邢忠.边缘效应与生态规划J.城市规划,2001(06):44.8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 杨桂华,王跃华.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J.经济地理,2000(01):88-92.10 邢忠.边缘区与边缘效应一个广阔的城乡生态规划视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0-126.11 闫水玉,赵柯,邢忠.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0(06):24-29.12 邢忠,黄光宇,颜文涛.将强制性保护引向自觉维护城镇非建设性用地的规划与控制J.城市规划学刊,2006(01):39-43.图片来源:图1-7:广州市生态区政策指引与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成果收稿日期:2013-04-21(责任编辑:卢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