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桥规范大全》GB50911-2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058924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191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路桥规范大全》GB50911-2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交通路桥规范大全》GB50911-2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路桥规范大全》GB50911-2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路桥规范大全》GB50911-2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pdf(1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隱 P G B 5 0 9 1 1-2 0 1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Code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2 0 1 3-0 9-0 6 发布 2 0 1 4-0 5-0 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IC o d e f o r m o n it o r in g m ea s u r em en t o f u r b a n r a

2、 il t r a n s it en g in eer in gGB 50911-201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4年5月1日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2 0 1 3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Code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GB 5091 1 -201 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铕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刷厂

3、印刷*开本:850X1168毫 米 1/3 2 印张:6字数:158千字 2014年2月第一版 2014年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30.00元 统一书号:1 51 1 2 23806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w w 网上书店:http:/w w w.china-building,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告第 1 4 1 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 批 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 B 50 9 11-20 13,自 20 14年 5 月 1 日起实

4、施。其中,第 3.1.1、9.1.1、9.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 13年 9 月 6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20 10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 20 10 43号)的要求,规范编 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监测项目及要求;5.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 布设;6.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7.监测方法及技术要

5、求;8.监 测频率;9.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10.线路结构变形监测;11.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城建勘测设计 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六号;邮编:10 0 10 1)。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安捷

6、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市快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集团技术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金 淮张建全徐祯祥张成满贺少辉刘 军吕培印张晓沪鲁卫东林志兀刘观标孙河川罗富荣焦 莹张晋勋马雪梅黄伏莲马海志彭友君李治国任 干褚伟洪胡 波吴锋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贺长俊沈小克刘俊岩徐张建杨秀仁曹伍富刘永中潘国荣万姜林目 次細.1术语和符号.221 雜.22.2 符号.3基本规定.53.1基本要求.53.2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

7、.73.3工程监测等级划分.8监测项目及要求.114.1 一般规定.114.2仪器监测.114.3现场巡查.164.4远程视频监控.18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195.1 一般规定.195.2 明挖法和盖挖法.195.3 盾构法.235.4 矿山法.25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286.1 一般规定.286.2建(构)筑物.286.3 觀.296.4 地下管线.306.5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306.6既有轨道交通.317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327.1-舰定.327.2 水平位移监测.337.3 竖向位移监测.357.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367.5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377.6 倾斜

8、监测.387.7 裂缝监测.397.8 净空收敛监测.-.397.9 爆破振动监测.417.1 0孔隙水压力监测.417.11地下水位监测.427.12岩土压力监测.437.13锚杆和土钉拉力监测.447.1 4 结构应力监测.447.15现场巡査.447.16 远程视频监控.458 监测频率.468.1 一般规定.468.2 监测频率要求.479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509.1 舰定.509.2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519.3 周边环境.551 0线路结构变形监测.5910.1 一般规定.5910.2线路结构监测要求.591 1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6 1附录A监测项目代号和图例.6 4

9、附录B 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6 8附录C 现场巡查报表.7 6附录D监测日报表.8 0本规范用词说明.8 4引用标准名录.8 5附:条文说明.8 78ContentsGen er a l P r o v is io n s .1T er m s a n d S y m b o l s .22.1 Technical Terms.22.2 Symbols.3B a s ic R eq u ir em en t s .53.1 General Requirements.53.2 Influenced Zone due to 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Measureme

10、nt Range.73.3 M o n it o r in g M ea s u r em en t G r a d e.8M o n it o r in g I t em s a n d R eq u ir em en t s .114.1 General Requirements.1 14.2 Instrument Monitoring.1 14.3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Contents.1 64.4 Remote Video Contents.1 8M o n it o r in g P o in t A r r a n g em en t o f S

11、u p p o r t in g S t r u c t u r e,S u r r o u n d in g R o c k a n d S o il .195.1 General Requirements.1 95.2 Cut and Cover Method.1 95.3 S h iel d M et h o d .235.4 Mining Method.25M o n it o r in g P o in t A r r a n g em en t o f A r o u n dEn v ir o n m en t .286.1 General Requirements.286.2 B

12、 u il d in g a n d S t r u c t u r e.286.3 Bridge.296.4 U n d er g r o u n d P ip el in e.306.5 Expressway and City Road.306.6 Existing Railway.317 M o n it o r in g M et h o d s a n d T ec h n ic a l R eq u ir em en t s .327.1 General Requirements.327.2 Horizontal Displacement.337.3 V er t ic a l D

13、is p l a c em en t .357.4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in Deep Stratum.367.5 Vertical Displacement in Different Stratum.377.6 Inclination.387.7 C r a c k.397.8 S ec t io n C o n v er g en c e.397.9 B l a s t in g V ib r a t io n .417.1 0 Pore Water Pressure.417.11 W a t er T a b l e.427.1 2 Surrounding R

14、ock and Soil Pressure.437.1 3 Tensile Force in Anchor Rod,Anchor Cable andSoil Nail.447.1 4 Stress in Supporting.447.15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447.16 R em o t e V id eo .458 M o n it o r in g Fr eq u en c y .468.1 General Requirements.468.2 Monitoring Measurement Requirements of Frequency.479 C

15、o n t r o l l ed V a l u e in M o n it o r in g .509.1 Gen er a l R eq u ir em en t s .509.2 S u p p o r t in g S t r u c t u r e,S u r r o u n d in g R o c k a n d S o il .519.3 Around Environment.5510 Def o r m a t io n M o n it o r in g o f Lin e S t r u c t u r e.5910.1 Gen er a l R eq u ir em e

16、n t s .591 01 0.2 Monitoring Measurement Requirements of Line Structure 5911 M o n it o r in g A c h iev em en t a n d I n f o r m a t io n Feed b a c k.6 1A p p en d ix A M o n it o r in g I t em s N u m b er a n d Gr a p h icEx a m p l e.6 4A p p en d ix B R ef er en c e P o in t s a n d Ob s er v

17、 a t io n P o in tDia g r a m .6 8A p p en d ix C I n s p ec t io n a n d Ex a m in a t io n R ep o r t .7 6A p p en d ix D M o n it o r in g Da il y R ep o r t .8 0Ex p l a n a t io n o f W o r d in g in T h is C o d e.8 4Lis t o f Q u o t ed S t a n d a r d s .8 5A d d it io n:Ex p l a n a t io n

18、o f P r o v is io n s .8 7111.0.1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成果可靠,保证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工 程运行维护的监测工作。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应编制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 织和实施监测,为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和安全运营及时提供准 确、可靠的监测成果。1.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 语2.1.1 监测 m o n it o r in g m ea s u r em en

19、t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査或远程视频监控等手段和方法,长 期、连续地采集和收集反映工程施工、运营线路结构以及周边环 境对象的安全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并进行分 析、反馈的活动。2.1.2 周边环境 a r o u n d en v ir o n m en t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既有轨道交通设施、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髙速公路、道路、河流、湖泊等 环境对象的统称。2.1.3 支护结构 s u p p o r t in g s t r u c t u r e基坑支护结构和隧道支护结构的统称。基坑支护结构是指为 保证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进

20、行临时支挡、加固使基坑侧壁岩土体基本稳定的结构,包括支护 桩(墙)和 支 撑(或锚杆)等结构;隧道支护结构是指隧道开挖 过程中及时施作的能够使围岩基本稳定的结构,包括超前支护、临时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等结构。2.1.4 周围岩土体 s u r r o u n d in g r o c k a n d s o il城市轨道交通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体、土 体、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统称。2.1.5 工程影响分区 in f l u en c ed z o n e d u e t o c o n s t r u c t io n根据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受工程施工影响程度的大小

21、而进 行的区域划分。2.1.6 风险 r is k不利事件或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其损失的组合。2.1.7 工程监测等级 m o n it o r in g m ea s u r em en t g r a d e根据基坑、隧道工程自身、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的风险大 小,对工程监测进行的等级划分。2.1.8 变形监测 d ef o r m a t io n m o n it o r in g对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等监测对象的竖向、水 平、彳质斜等变化所进行的量测工作。2.1.9 力学监测 m ec h a n ic a l m o n it o r in g对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和周

22、围岩土体等监测对象所承受的拉 力、压力及变化等所进行的量测工作。2.1.10 明挖法 c u t a n d c o v er m et h o d 由地面开挖岩土修筑基坑的施工方法。2.1.11 盖挖法 c o v er a n d c u t m et h o d由地面开挖岩土修筑结构顶板及其竖向支撑结构,然后在顶 板下面开挖岩土修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盖挖顺筑法和盖挖逆 筑法。2.1.12 盾构法 s h iel d m et h o d在岩土体内采用盾构开挖岩土修筑隧道的施工方法。2.1.13 矿山法 m in in g m et h o d在岩土体内采用人工、机械或钻眼爆破等开挖岩土

23、修筑隧道 的施工方法。2.1.1 4 监测点 o b s er v a t io n p o in t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反映监测对象力学或变 形特征的观测点。2.1.15 监测项目控制值 c o n t r o l l ed v a l u e f o r m o n it o r in g为满足工程支护结构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控制监测对象的 状态变化,针对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 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值。2.2符 号B矿山法隧道或导洞开挖宽度;D盾构法隧道开挖直径;D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控制值;/构件的承载能力设计值;fy支撑、锚杆的预应力设计值;H基坑设计深度;

24、i隧道地表沉降曲线P ec k计算公式中的沉降槽宽度系 数;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相邻基础的中心距离;L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Lg地下管线管节长度;U沿隧道轴向两监测点间距;U沿铁路走向两监测点间距;S一 竖向位移累计变化量控制值;9内摩擦角;如水丰位移变化速率控制值;vs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控制值。43基 本 规 定3.1 基 本 要 求3.1.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应在施工阶段对支护结构、周围 岩土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3.1.2 地下工程施工期间的工程监测应为验证设计、施工及环 境保护等方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和施工参数,分析和 预测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

25、态及其发展趋势,实施信息化 施工等提供资料。3.1.3工程监测应遵循下列工作流程:1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现场踏勘;2编制和审查监测方案;3埋设、验收与保护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4校验仪器设备,标定元器件,测定监测点初始值;5采集监测信息;6 处理和分析监测信息;7 提交监测日报、警情快报、阶段性监测报告等;8 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应的成果 资料。3.1.4 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前应收集并分析水文气象资料、岩土 工程勘察报告、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设计文 件及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3.1.5 工程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在分析研究工程 风险及影响工

26、程安全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 地进行编制。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建设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5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范围和工程监测等级;5监测对象及项目;6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与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图;7 监测方法和精度;8 监测频率;9 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 措施;1 0监测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要求;1 1 监测信息反馈制度;1 2 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1 3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3.1.6 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反映工程结构和周边环 境安全状态的要求。3.1.7 监测点

27、的埋设位置应便于观测,不应影响和妨碍监测对 象的正常受力和使用。监测点应埋设稳固,标识清晰,并应采取 有效的保护措施。3.1.8 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等多种 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对穿越既有轨道交通、重 要 建(构)筑物等安全风险较大的周边环境,宜采用远程自动化 实时监测。3.1.9 监测信息采集的频率和监测期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方 法、施工进度、监测对象特点、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综合确 定,并应满足反映监测对象变化过程的要求。3.1.1 0 监测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和反馈,发现影响工程 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3.1.1 1 当工程遇

28、到下列情况时,应编制专项监测方案:1穿越或邻近既有轨道交通设施;2穿越重要的建(构)筑物、高速公路、桥梁、机场跑道等;3穿越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4穿越岩溶、断裂带、地裂缝等不良地质条件;5采用新工艺、新工法或有其他特殊要求。3.1.1 2 突发风险事件时的应急抢险监测应在原有监测工作的基 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密监测点、提髙监测频率或增加监测项目,并 宜进行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测。3.1.1 3 城市轨道交通应在运营期间对线路中的隧道、高架桥梁 和路基结构及重要附属结构等的变形进行监测。3.2 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3.2.1 工程影响分区应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 扰动和周边环境影响的程度

29、及范围划分,可分为主要、次要和可 能等三个工程影响分区。3.2.2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宜按表3.2.2的规定进行划分。表3.2.2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基坑工程影响区范 围主要影响区(I)基坑周边0.7 H或H t a n (4 5 炉/2)范围内次要影响区(n)基坑周边0.7H(2.03.0)H或H t a n(4 5 供/2)(2.03.0)H范围内可能影响区(in)基坑周边(2.03.0)H范围外注:1 H 基坑设计深度(m),/2)的较大值。3.2.3 土质隧道工程影响分区宜按表3.2.3的规定进行划分。隧道穿越基岩时,应根据覆盖土层特征、岩石坚硬程度、风化程 度及岩体结构与构造等地质条件,综合

30、确定工程影响分区界线。表3.2.3 土质隧道工程影响分区隧道工程影响区范 围主要影响区(I )隧道正上方及沉降曲线反弯点范围内次要影响区(I I)隧道沉降曲线反弯点至沉降曲线边缘2.5 处可能影响区(in)隧道沉降曲线边缘2.外注:i隧道地表沉降曲线Pe ck计算公式中的沉降槽宽度系数(m)。3.2.4 工程影响分区的划分界线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及 措施特点,结合当地的工程经验进行调整。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1隧道、基坑周边土体以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 土为主时,应增大工程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2隧道穿越或基坑处于断裂破碎带、岩溶、土洞、强风化 岩、全风化岩或残

31、积土等不良地质体或特殊性岩土发育区域,应 根据其分布和对工程的危害程度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3采用锚杆支护、注浆加固、高压旋喷等工程措施时,应根据其对岩土体的扰动程度和影响范围调整工程影响分区 界线;4采用施工降水措施时,应根据降水影响范围和预计的地 面沉降大小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5施工期间出现严重的涌砂、涌土或管涌以及较严重渗漏 水、支护结构过大变形、周 边 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严重变形 等异常情况时,宜根据工程际情况增大工程主要影响区和次要 影响区。3.2.5 监测范围应根据基坑设计深度、隧道埋深和断面尺寸、施工工法、支护结构形式、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等综合确 定,并应包括主要影响区

32、和次要影响区。3.2.6 采用爆破开挖岩土体的地下工程,爆破振动的监测范围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爆破试验确定。3.3 工程监测等级划分3.3.1 工程监测等级宜根据基坑、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划分。3.3.2 基坑、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宜根据支护结构发生变 形或破坏、岩土体失稳等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工程 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基坑设计深度、隧道埋深和断面 尺寸等按表3.3.2 划分。表3.3.2基坑、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工程自身 风险等级等级划分标准基坑工程一级设计深度大于或等于2 0m的基坑二级设计深度大于或等于1 0m且小于2

33、0m的基坑三级设计深度小于1 0m的基坑隧道工程一级超浅埋隧道;超大断面隧道二级浅埋隧道;近距离并行或交叠的隧道;盾构始发与接收 区段;大断面隧道三级深埋隧道;一般断面隧道注:1超大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大于1 00m2的隧道;大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 在5 0m21 00m2的隧道;一般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在1 0m25 0m2 的 隧道;2近距离隧道是指两隧道间距在一倍开挖宽度(或直径)范围以内;3隧道深埋、浅埋和超浅埋的划分根据施工工法、围岩等级、險道覆土厚度 与开挖宽度(或直径),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3.3.3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宜根据周边环境发生变形或破坏的可 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采

34、用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也可根 据周边环境的类型、重要性、与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对工程的 危害性按表3.3.3 划分。表3.3.3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等级划分标准一级主要影响区内存在既有轨道交通设施、重要建(构)筑 物、重要桥梁与隧道、河流或湖泊二级主要影响区内存在一般建(构)筑物、一般桥梁与隧道、高速公路或重要地下管线 次要影响区内存在既有轨道交通设施、重要建(构)筑 物、重要桥梁与隧道、河流或湖泊 隧道工程上穿既有轨道交通设施续表3.3.3周边环境风险等级等级划分标准三级主要影响区内存在城市重要道路、一般地下管线或一般 市政设施次要影响区内存在一般建(构)筑物、一般桥梁与隧道

35、、高速公路或重要地下管线四级次要影响区内存在城市重要道路、一般地下管线或一般 市政设施3.3.4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 和水文地质条件按表3.3.4 划分。表3.3.4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地质条件 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复杂地形地貌复杂;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特殊性岩土需要专门处 理;地基、围岩和边坡的岩土性质较差;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较大需 要进行专门研究和治理中等地形地貌较复杂;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特殊性岩土不需要专门 处理;地基、围岩和边坡的岩土性质一般;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较小简单地形地貌简单;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地基、围岩和边坡的岩土性 质较好;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注

36、:符合条件之一即为对应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从复杂开始,向中等、简单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3.3.5工程监测等级可按表3.3.5 划分,并应根据当地经验结 合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调整。表3.3.5工程监测等级周边环境测 等 级 风 险 等 级工程自身风险等级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一级二级三级三级104监测项目及要求4.1 般 规 定4.1.1工程监测对象的选择应在满足工程支护结构安全和周边 环境保护要求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根据支护结构设 计方案、周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条件综合确定。监测对象宜包括 下列内容:1基坑工程中的支护桩(墙)、立柱、支撑、锚杆

37、、土钉等 结构,矿山法隧道工程中的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二次衬砌及盾 构法隧道工程中的管片等支护结构;2工程周围岩体、土体、地下水及地表;3工程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高速公路、城市道 路、桥梁、既有轨道交通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等环境。4.1.2 工程监测项目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工程监测等级、工程影响分区、设计及施工的要求合理确定,并应反映监测对象 的变化特征和安全状态。4.1.3 各监测对象和项目应相互配套,满足设计、施工方案的 要求,并形成有效、完整的监测体系。4.2 仪 器 监 测4.2.1 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应 根据表4.2.1选择。表4.2.1明挖法和盖

38、挖法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支 护 桩(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11续表4.2.1序号监测项目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2支 护 桩(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V3支 护 桩(墙)体水平位移-V4支 护 桩(墙)结构应力5立柱结构竖向位移V6立柱结构水平位移V7立柱结构应力8支撑轴力9顶板应力10锚杆拉力V11土钉拉力12地表沉降V713竖井井壁支护结构净空收敛VV14土体深层水平位移15土体分层竖向位移16坑 底 隆 起(回弹)17支 护 桩(墙)侧向土压力18地下水位19孔隙水压力注:V应测项目,选测项目。4.2.2 盾构法隧道管片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

39、项目应根据表4.2.2 选择。表 4.2.2盾构法隧道管片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管片结构竖向位移V2管片结构水平位移V3管片结构净空收敛V4管片结构应力12续表4.2.2序号监测项目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5管片连接螺栓应力6地表沉降7土体深层水平位移8土体分层竖向位移9管片围岩压力、10孔隙水压力注:V应测项目,选测项目。4.2.3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3 选择。表 4.2.3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初期支护结构拱顶沉降V2初期支护结构底板竖向位移V3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

40、敛V4隧道拱脚竖向位移5中柱结构竖向位移6中柱结构倾斜7中柱结构应力8初期支护结构、二次衬砌应力9地表沉降410土体深层水平位移11土体分层竖向位移12围岩压力13地下水位VV注:应测项目,选测项目。134.2.4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对工程周围岩土体进行监测:1基坑深度较大、基底土质软弱或基底下存在承压水且对 工程影响较大时,应进行坑底隆起(回弹)监测;2基坑侧壁、隧道围岩的地质条件复杂,岩土体易产生较 大变形、空洞、坍塌的部位或区域,应进行土体分层竖向位移或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3在软土地区,基坑或隧道邻近对沉降敏感的建(构)筑 物等环境时,应进行孔隙水压力、土体分层竖向位移或深层水平 位移

41、监测;4工程邻近或穿越岩溶、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条件,或施工 扰动引起周围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发生较大变化,并对支护结 构、周边环境或施工可能造成危害时,应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岩土 体监测项目。4.2.5 周边环境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5 选择。当主要影响区 存在高层、高 耸 建(构)筑物时,应进行倾斜监测。既有城市轨 道交通高架线和地面线的监测项目可按照桥梁和既有铁路的监测 项目选择。表 4.2.S 周边环境邋测项目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工程影响分区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建(构)筑物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裂缝V地下管线竖向位移V水平位移差异沉降14续表4.2.5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工程影响分区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

42、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路基竖向位移V挡墙竖向位移V挡墙倾斜V桥梁墩台竖向位移VV墩台差异沉降VV墩柱倾斜VV梁板应力裂缝V既有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竖向位移7隧道结构水平位移V隧道结构净空收敛隧道结构变形缝差异沉降V轨 道 结 构(道床)竖向位移V 7轨道静态几何形位(轨距、轨向、高低、水平)VV隧道、轨道结构裂缝V既 有 铁 路(包括城市轨 道交通地面线)路基竖向位移7V轨道静态几何形位(轨距、轨向、高低、水平)VV注:V应测项目,选测项目。4.2.6 当工程周边存在既有轨道交通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共同 确定。4.2.7 采用钻爆法施工时,

43、应对爆破振动影响范围内的建(构)15筑物、桥梁等高风险环境进行振动速度或加速度监测。4.2.8仪器监测项目的代号和图例应规范、统一,并宜按本规 范附录A执行。4.3现 场 巡 查4.3.1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施工现场巡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工况:1)开挖长度、分层高度及坡度,开挖面暴露时间;2)开挖面岩土体的类型、特征、自稳性,渗漏水量大小 及发展情况;3)降水或回灌等地下水控制效果及设施运转情况;4)基坑侧壁及周边地表截、排水措施及效果,坑边或基 底积水情况;5)支 护 桩(墙)后土体裂缝、沉陷,基坑侧壁或基底的 涌土、流砂、管涌情况;6)基坑周边的超载情况;7)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位移、坡面

44、开裂情况。2支护结构:1)支 护 桩(墙)的裂缝、侵限情况;2)冠梁、围檩的连续性,围檩与桩(墙)之间的密贴性,围檩与支撑的防坠落措施;3)冠梁、围檩、支撑的变形或裂缝情况;4)支撑架设情况;5)盖挖法顶板的变形和开裂,顶板与立柱、墙体的连接 情况;6)锚杆、土钉垫板的变形、松动情况;7)止水帷幕的开裂、渗漏水情况。4.3.2盾构法隧道施工现场巡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盾构始发端、接收端土体加固情况;2盾构掘进位置(环号);163盾构停机、开仓等的时间和位置;4管片破损、开裂、错台、渗漏水情况;5联络通道开洞口情况。4.3.3 矿山法隧道施工现场巡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工况:1)开挖步序、步长、

45、核心土尺寸等情况;2)开挖面岩土体的类型、特征、自稳性,地下水渗漏及 发展情况;3)开挖面岩土体的坍塌位置、规模;4)降水或止水等地下水控制效果及降水设施运转情况。2支护结构:1)超前支护施作情况及效果、钢拱架架设、挂网及喷射 混凝土的及时性、连接板的连接及锁脚锚杆的打设 情况;2)初期支护结构渗漏水情况;3)初期支护结构开裂、剥离、掉块情况;4)临时支撑结构的变位情况;5)二衬结构施作时临时支撑结构分段拆除情况;6)初期支护结构背后回填注浆的及时性。4.3.4周边环境现场巡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建(构)筑物、桥梁墩台或梁体、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等 的裂缝位置、数量和宽度,混凝土剥落位置、大小和数量

46、,设施 的使用状况;2地下构筑物积水及渗水情况,地下管线的漏水、漏气 情况;3周边路面或地表的裂缝、沉陷、隆起、冒浆的位置、范 围等情况;4河流湖泊的水位变化情况,水面出现漩涡、气泡及其位 置、范围,堤坡裂缝宽度、深度、数量及发展趋势等;5工程周边开挖、堆载、打桩等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生产17活动。4.3.5 基准点、监测点、监测元器件的完好状况、保护情况应 定期巡视检查。4.4 远程视频监控4.4.1 对工程施工中风险较大的部位宜进行远程视频监控,且 远程视频监控现场应有适当的照明条件,当无照明条件时可采用 红外设备进行监控。4.4.2 下列部位宜进行远程视频监控:1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工程的岩

47、土体开挖面、支护结构、周边环境等;2盾构法隧道工程的始发、接收井与联络通道;3矿山法隧道工程的岩土体开挖面;4施工竖井、洞口、通道、提升设备等重点部位。185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5.1 一 般 规 定5.1.1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 施工工法、工程监测等级、地质条件及监测方法的要求等综合确 定,并应满足反映监测对象实际状态、位移和内力变化规律,及 分析监测对象安全状态的要求。5.1.2 支护结构监测应在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位移与内力最大 部位、位移与内力变化最大部位及反映工程安全状态的关键部位 等布设监测点。5.1.3 监测点布设时应设置监测断面,且监测断面

48、的布设应反 映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监测对象之间的内在变化规 律。监测断面的位置和数量宜根据工程条件及规模进行确定。5.2明挖法和盖挖法5.2.1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支护桩(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和竖 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设,且监测等级为一级、二级时,布设间距宜为10 m 2 0 m;监测等级为三级时,布设间距宜为 20 m 30 m;2基坑各边中间部位、阳角部位、深度变化部位、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重要环境部位、地质条件复杂部位等,应布设监测点;3对于出入口、风井等附属工程的基坑,每侧的监测点不应少于1 个;4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

49、应布设在支 护 桩(墙)顶或基坑坡顶上。195.2.2明挖法和盖挖法的支护粧(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 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的桩(墙)体布设,且监测等级为 一级、二级时,布设间距宜为20 m 40 m,监测等级为三级时,布设间距宜为40 m 50 m;2基坑各边中间部位、阳角部位及其他代表性部位的桩(墙)体应布设监测点;3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宜与支护桩(墙)顶部水平位移和竖 向位移监测点处于同一监测断面。5.2.3明挖法和盖挖法的支护桩(墙)结构应力监测断面及监 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坑各边中间部位、深度变化部位、桩(墙)体背后水 土压力较大部位、地面荷载较大或其他变形较大部

50、位、受力条件 复杂部位等,应布设竖向监测断面;2监测断面的布设位置与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点 宜共同组成监测断面;3监测点的竖向间距应根据桩(墙)体的弯矩大小及土层 分布情况确定,且监测点竖向间距不宜大于5 m,在弯矩最大处 应布设监测点。5.2.4明挖法和盖挖法的立柱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结构 应力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的监测数量不应少于立柱总数量的 5%,且不应少于3 根;当基底受承压水影响较大或采用逆作法 施工时,应增加监测数量;2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宜选择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 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拄;3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设在便于观测和保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