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PMS进行数据分析考后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APMS进行数据分析考后分析.ppt(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利用利用APMS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武乡中学武乡中学武乡中学武乡中学校校校校我以教育为本,我以教育为本,教育有我更强!教育有我更强!梁峻铭梁峻铭山西金冠博教育山西金冠博教育15525000033 1839226114415525000033 18392261144说明说明v1、利用APMS网上阅卷后导出的数据非常多,指标就有30多项,由这些指标组合成的报表加起来就有20多个种类。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所有内容讲完,因此,我们只能抽取一些重要的、共性的内容来讲解。v2、APMS的指标报表体系是根据教育测量学、教学统计学、教育评价学为依据研发的,是非常科学的分析方法,任何的分析都要以了解实际
2、情况为基础,了解历史为基础。脱离了实际情况的分析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这里重在讲解方法,实际应用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目录一目录一 教育测量概念教育测量概念1 指指 标标 体体 系系2 报报 表表 体体 系系34 统计参数设置统计参数设置一、教育测量学一、教育测量学241.21.2、何谓教育测量?、何谓教育测量?1、何谓教育测量?、何谓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对教育活动中的某一教育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对教育活动中的某一现象给予数量化的描述。现象给予数量化的描述。理论基础理论基础:(:(1 1)凡物的存在必有其数量(桑代克)凡物的存在必有其数量(桑代克)(2 2)凡有数
3、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麦柯尔)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麦柯尔)2、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测量的特点 (1)测量)测量对象对象的的复杂性复杂性和和模糊性模糊性 (2)测量)测量目的目的的的针对性针对性 (3)测量)测量结果结果的的间接性间接性和和推断性推断性 (4)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的相对性相对性1.31.3、何谓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何谓教育统计、教育评价?1、何谓教育统计?教育统计就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教育统计就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科学领域数量关系,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科学领域数量关系,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2、何谓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
4、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收集信息资料和和分析整理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的过程。1.4、教育测量、统计、评价的关系、教育测量、统计、评价的关系1v“测量测量”与与“统计统计”都是开展都是开展“评价评价”不可或缺的环节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是“评价评价”获得评价信息的获得评价信息的必要手段必要手段和和有力工具有力工具。v“测量测量”侧重于为侧重于为“评价评价”提供反映事物本质状态的提供反映事物本质
5、状态的原始原始数据数据。v“统计统计”着力于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着力于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描述与整理、分析、描述与推断推断,从而提供反映事物本质状态的,从而提供反映事物本质状态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v依据依据“测量测量”与与“统计统计”获得的数据,获得的数据,“评价评价”才能作出才能作出科学、客观、准确的科学、客观、准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教育统计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教育测量1.4、教育测量、统计、评价的关系、教育测量、统计、评价的关系2命命题题考考试试阅阅卷卷统统计计导出导出报表报表成绩成绩分析分析评价评价决策决策教学活动教学活动v没有无目的的测,也没有无依据的评,所以教育
6、测量、教没有无目的的测,也没有无依据的评,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通常是一对不可拆分的组合。育统计与教育评价通常是一对不可拆分的组合。v 分析模型分析模型科目分虚拟小题分题组班级数据教师数据学校数据教育局数据年级教育局学生教师班级学校指标体系整体报表学校报表班级报表分析报表分析报表学科报告整体报告学校报告班级报告个人报告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二、指标体系二、指标体系1 1、教育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的指标的指标2 2、教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的指标的指标3 3、其他理论和民间的指标其他理论和民间的指标2.1、教育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的指标的指标v难度难度 (P)试题试题或或试卷试卷的的难易难易程度程度v区
7、分度区分度(D)试题试题或或试卷试卷对考生水平高低的对考生水平高低的区分区分程度程度v信度信度 (R)考试考试的的可信(稳定)可信(稳定)程度程度v效度效度 (E)考试考试的的有效(准确)有效(准确)程度程度同一题目或同一试卷,在不同的对象、同一题目或同一试卷,在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得到的不同的环境,得到的难度难度/区分度区分度/信度信度/效度效度的值是不同的的值是不同的2.1.1、难度、难度1v难度的涵义简单理解:试题或试卷的简单理解:试题或试卷的难易难易程度程度v难度的计算(用P表示)客观题难度客观题难度:P=答对的数目答对的数目/总的数目总的数目 无法考虑多选题的不完全得分情况无法考
8、虑多选题的不完全得分情况主观题难度主观题难度:P=(高分段的得分率(高分段的得分率+低分段的得低分段的得分率)分率)/2高分段指前高分段指前27%的人,低分段指后的人,低分段指后27%的人的人通用的难度:通用的难度:P=得分率得分率 (试题、试卷都用这个试题、试卷都用这个计算计算)2.1.1、难度、难度2v衡量难度的标准学校的考试,一般难度控制在学校的考试,一般难度控制在0.7-0.8相当于相当于100分满分,平均分分满分,平均分70-80分分有利于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有利于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有利于区分学生的好中差有利于区分学生的好中差 难度难度难度难度0.4不可行(相当于泄题)不可行(相当于泄题)
9、复本信度复本信度同时做两道接近的题同时做两道接近的题不可行(试题难找)不可行(试题难找)折半信度(分半信度)折半信度(分半信度)一次考试分成两半来计算一次考试分成两半来计算不可行(不好拆分)不可行(不好拆分)系数信度(克龙巴赫)克龙巴赫公式克龙巴赫公式可行且有效可行且有效:信度系数:信度系数:测验题目数:测验题目数:某试题分数方差:某试题分数方差:测验总分方差:测验总分方差2.1.3、信度、信度3v衡量信度的标准(用R表示)没有明确标准,根据考试目的和目标而定没有明确标准,根据考试目的和目标而定对于对于学校阶段性考试学校阶段性考试来说:来说:大于大于0.9,优秀,优秀0.7-0.9,较好,较好
10、小于小于0.7,不合格,不合格主观性强主观性强的科目(语文),的科目(语文),信度相对低信度相对低一点一点主观性强的科目,评分尺度不稳定,相当于结果不稳定主观性强的科目,评分尺度不稳定,相当于结果不稳定网上阅卷的多评误差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信度网上阅卷的多评误差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信度v信度涉及的对象度涉及的对象考试科目考试科目2.1.3、信度、信度4v影响信度的因素考生的状态、情绪、态度等考生的状态、情绪、态度等命题(试卷的难度、题型、题量、内容)命题(试卷的难度、题型、题量、内容)实施测验的情境(测验的组织、环境等)实施测验的情境(测验的组织、环境等)施测时间间隔施测时间间隔v提高信度的方
11、法提高信度的方法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测验的难度要适中测验的难度要适中测验的程序应统一测验的程序应统一测验的时间要充分测验的时间要充分测验的评分要尽量做到客观化,减少评分误差测验的评分要尽量做到客观化,减少评分误差2.1.4、效度、效度1v效度的涵义简单理解:考试的简单理解:考试的有效有效程度,衡量程度,衡量准确准确性性v理解效度的一个例子某人称体重某人称体重实际这个人的体重是实际这个人的体重是50公斤;公斤;如果对于如果对于A称,称,称出了称出了60公斤,则公斤,则与实际值相差太大,即结与实际值相差太大,即结果不准确果不准确,认为这个,认为这个A称称缺乏效度缺乏效度;如果如果对
12、于对于B称,称出了称,称出了51公斤,则公斤,则与实际值非常接近,即结与实际值非常接近,即结果比较准确果比较准确,认为这个,认为这个B称是称是有效度有效度的;的;衡量一个称是否有效度,主要看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衡量一个称是否有效度,主要看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v对于教育测量来说,所谓的真实值,一般是指某一对于教育测量来说,所谓的真实值,一般是指某一公认权威的考试结果。公认权威的考试结果。2.1.4、效度、效度2v效度的分类和计算方法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没有定量的计算方法没有定量的计算方法专家评估专家评估结构效度结构效度没有定量的计算方法没有定量的计算方法专家评估专家评估校标关联效度(统计效度
13、、经验效度)校标关联效度(统计效度、经验效度)把一次权威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比较本次测试数把一次权威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比较本次测试数据与权威数据之间的接近程度。据与权威数据之间的接近程度。可行,但是需要校标考试作为参照(多次考试)可行,但是需要校标考试作为参照(多次考试)APMS(单次考试)无法计算,但(单次考试)无法计算,但MEQS(多次(多次考试)可以计算考试)可以计算2.1.4、效度、效度3v衡量效度的标准(用E表示)效度效度E的数值越接近的数值越接近1,其考试和试卷的,其考试和试卷的有效性就越高有效性就越高一般地一般地大于大于0.7,优秀试卷,优秀试卷0.4-0.7,较好试卷,较好试卷小
14、于小于0.4,不合格试卷,不合格试卷v效度涉及的对象度涉及的对象考试科目考试科目2.1.4、效度、效度4v影响效度的因素测验的构成(难度及分布、试卷长度、编排方式、试测验的构成(难度及分布、试卷长度、编排方式、试题内容)题内容)被试者主观状态被试者主观状态测验的实施过程测验的实施过程效标考试的选择效标考试的选择v提高效度的方法提高效度的方法适当增加测验长度适当增加测验长度妥善地组织测验妥善地组织测验科学控制测验误差科学控制测验误差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2.2教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的指标的指标v数据整理数据整理v人数、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排名、最高分、最低分、
15、人数、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排名、最高分、最低分、v分数段、名次段、成绩等级分数段、名次段、成绩等级v集中量集中量v平均分、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平均分、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v差异量差异量v标准差、差异系数标准差、差异系数v相对量相对量v百分等级、百分等级、Z分数、分数、T分数、标准分分数、标准分v相关量相关量v相关系数、回归分析(变量)相关系数、回归分析(变量)2.2.1、数据整理、数据整理1 人数(群体、试题)参加人数、全体人数 最高分(群体、考试、试题、题组)附加分的情况 最低分(群体、考试、试题、题组)移除0分(忽略缺考)排名(学生、群体、题组)班排名、校排名、考试排名
16、 同分同名(90 88 88 87)(1 2 2 4)等值排名(90 88 88 87)(1 2.5 2.5 4)2.2.1、数据整理、数据整理2 优秀率(群体、考试)按分数转换:120 按人数比例转换:10%按名次转换:50#默认80%的分数 良好率(群体、考试)按分数转换:105 按人数比例转换:25%按名次转换:200#默认按70%的分数 及格率(群体、考试)按分数转换:90 按人数比例转换:40%按名次转换:400#默认按60%的分数 低分率(群体、考试)按分数转换:60 按人数比例转换:80%按名次转换:800#默认按40%的分数2.2.1、差异量、差异量1v差异量的含义差异量是描述
17、数据间差异量是描述数据间彼此差异彼此差异程度的统计程度的统计量量v差异量的分类绝对差异全距:最大和最小间的差值全距:最大和最小间的差值平均差:各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平均差:各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平均差异标准差标准差:最灵敏、最简单:最灵敏、最简单应用最广应用最广相对差异差异系数差异系数:标准差的差异程度:标准差的差异程度2.2.2、差异量、差异量2(标准差)(标准差)v标准差简单理解:群体中各人之间简单理解:群体中各人之间水平的差异水平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程度(离散程度)v衡量标准差的标准(用S表示)各人与整体平均分的差距各人与整体平均分的差距S值越大值越大,表示考生成绩与平均分差距大,即:
18、,表示考生成绩与平均分差距大,即:分数分布较广分数分布较广S值越小值越小,表示考生成绩越接近平均分,即:,表示考生成绩越接近平均分,即:分数分布集中分数分布集中一个例子:一个例子:1班语文科的标准差是班语文科的标准差是10,2班语文科的标准差是班语文科的标准差是15说明:说明:1班的学生水平差异比班的学生水平差异比2班的小,相对来说班的小,相对来说1班学生的班学生的 水平比较接近平均分水平比较接近平均分S S:标准差:标准差X X:各考生在某题所得原始分数:各考生在某题所得原始分数 :该试题原始分的平均数:该试题原始分的平均数N N:参试人数:参试人数2.2.3、差异量、差异量3(差异系数)(
19、差异系数)v差异系数同一群体,要比较他们不同科目成绩的离散程度的大同一群体,要比较他们不同科目成绩的离散程度的大小小因为各科目的难度甚至满分值都不一样,不能直接用各因为各科目的难度甚至满分值都不一样,不能直接用各科目的标准差进行比较;科目的标准差进行比较;各科目的标准差,除以各科目的平均分的百分比。各科目的标准差,除以各科目的平均分的百分比。一个例子一个例子某班语文科目的差异系数为某班语文科目的差异系数为20%,数学科目的差异系数为,数学科目的差异系数为25%说明该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相对比较接近均衡,而数学能力水平说明该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相对比较接近均衡,而数学能力水平相对差异偏大相对差异
20、偏大 CV=*100%2.2.3、差异量、差异量4(标准差、差异系数)(标准差、差异系数)v标准差不同班级,同一科目,比较不同班级,同一科目,比较离散程度离散程度的大小的大小v差异系数同一班级,不同科目,比较同一班级,不同科目,比较离散程度离散程度的大小的大小v衡量差异的方式差异小差异小水平能力接近水平能力接近便于实施教学便于实施教学水平集中,用一种教学方法即可水平集中,用一种教学方法即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用多种教学方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用多种教学方法差异过大的,不能简单说不好差异过大的,不能简单说不好,需要找出其中原因,具体应对,需要找出其中原因,具体应对如果是差生比较多,则补差如果是差生比
21、较多,则补差如果存在不少尖子生,则无需过多干预如果存在不少尖子生,则无需过多干预2.2.4、相对量、相对量1v相对量的含义相对量就是描述个体在团体中所占的地位的量数相对量就是描述个体在团体中所占的地位的量数 v相对量的分类百分等级Z分数T分数正态化的标准分2.2.4、相对量、相对量2v原始分存在的问题无明确的意思无明确的意思单位不等值单位不等值分数不具可比性分数不具可比性分数没有可加性分数没有可加性v百分等级相对地位量数计算方法:把考生各科的原始分在全体考生中从高到低排序;算出每一个原始分以下的考生占全体考生总数的百分比。例子:总共1000人,第1名的人百分等级为999/1000=0.9992
22、.2.4、相对量、相对量3v标准分简单理解:原始分转换而成的排位分简单理解:原始分转换而成的排位分分数本身就可以体现排名分数本身就可以体现排名排位原则体现:正态分布排位原则体现:正态分布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样本足够多样本足够多2.2.4、相对量、相对量4v标准分的计算方法Z分假设符合大自然正态化的规律(假设符合大自然正态化的规律(被动方式的正态分布被动方式的正态分布)样本足够多,题目难度适中(太难或太易都会有偏差)样本足够多,题目难度适中(太难或太易都会有偏差)T分T=500+100*Z (范围:(范围:100分分-900分)分)便于查看比较便于查看比较正态化标准分(查表标
23、准分)百分等级百分等级 查表查表 对应对应 标准分值(高考常用的)标准分值(高考常用的)强制对应到正态分布强制对应到正态分布总分的标准分总分的标准分:各科标准分加起来,再算标准分:各科标准分加起来,再算标准分 Z Z:Z Z分数分数 X X:原始分数:原始分数 :原始分的平均数:原始分的平均数 S S:原始分的标准差:原始分的标准差2.3.2、达标平均分、达标贡献值、达标平均分、达标贡献值本本A上线分数(理科)上线分数(理科)557分分语文语文理数理数英语英语理基理基物理物理109104991381070.530.510.480.690.52难度难度达标平均分达标平均分102108102135
24、104某考生成绩某考生成绩-743-3-3达标贡献值达标贡献值2.3.3、超均率、比均率、综合水平、超均率、比均率、综合水平v超均率体现:超出平均水平的程度体现:超出平均水平的程度正值为高于平均,负值为低于平均正值为高于平均,负值为低于平均超过平均分的百分比:超过平均分的百分比:=(分值(分值-平均分)平均分)/平均分平均分*100%v比均率体现:与平均水平的比值体现:与平均水平的比值大于大于100%为高于平均,小于为高于平均,小于100%为低于平均为低于平均占平均分的百分比:占平均分的百分比:=分值分值/平均分平均分*100%返回返回 综合水平(群体)平均分平均分*1+1+优秀率优秀率*2
25、2 +良好率良好率*1.51.5 +及格率及格率*1 1 -低分率低分率*1 13.1、报表的分类、报表的分类v统计报表 根据分析对象生成的,体现该对象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情况的综合报告。有PDF与MHT两种格式选择。PDF格式,方便打印 MHT格式,用于网上查询 根据分析目的与使用用途划分的Excel电子报表,除了可以满足各个层面分析的需要,也可作为学校个性化分析的原始数据材料。v分析报表分析报表3.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v全区报表全区报表1、整体(根目录):、整体(根目录):学生成绩学生成绩 学生分组分析学生分组分析 平均分对比平均分对比 各科综合各科综合 学科分析学科分析 上线情况上线情况
26、2、学科(学科根目录):、学科(学科根目录):小题分小题分 小题分析小题分析 小题分平均分对比小题分平均分对比 小题掌握情况小题掌握情况 题组分析题组分析 分数段分数段 综合指标综合指标 分数段对比分数段对比 名次段分布名次段分布 基本指标基本指标v学校报表学校报表1、整体(学校根目录):、整体(学校根目录):学生成绩学生成绩 各科综合各科综合2、学科(学校中的学科目录):、学科(学校中的学科目录):小题分小题分 小题分析小题分析 学生题组分析学生题组分析 学科题组分析学科题组分析 分数段分数段 分数段对比分数段对比v班级报表班级报表1、整体(班级根目录):、整体(班级根目录):学生成绩学生成
27、绩 各科综合各科综合2、学科(班级中的学科目录):、学科(班级中的学科目录):小题分小题分 小题分析小题分析 分数段分数段3.3、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学生学生分析报告学校01班班级分析报告学科分析报告总体分析报告考考考考 试试试试 情情情情 况况况况全全 局局 分分 析析班班班班 级级级级 分分分分 析析析析1243Http:/利用利用利用利用APMSAPMS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目目 录录学学 校校 分分 析析5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 分分分分 析析析析第一部分:考试情况第一部分:考试情况第一部分:考试情况第一部分:考试情况1.1、考试情况、考试情况1总人数总人数参加人数
28、参加人数参考率参考率文理比例文理比例全省文理比例全省文理比例文科文科6008594299.39%54.352.5理科理科5063503298.90%45.747.5一、考生人数二、填涂情况 (1)考号填涂错误:(样例)语文84人,文数39人,理数30人,英语72人,文综31人,理综39 人,共计295人。(2)选择题留空:(样例)1501人次*0.25几率*3.8分=14261426分分 (3)选做题未填涂:(样例)语文217人*15分*0.5得分率=1627.51627.5分分1.2、考试情况、考试情况2三、书写情况 (1)字间距小(样例)(2)笔迹太轻(样例)(3)字体太小(样例)(4)字
29、迹潦草(样例)建议:选好合适的笔,书写工整,字体大小、间隔要适中,尽量少涂改。(样例)1.1、考试情况、考试情况32、统计指标与报表 (1)统计指标 常规常规平均分、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差、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人数、排名、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人数、排名、分数段分数段良好率、得分率、最高分、最低分、名次段、成绩等级、良好率、得分率、最高分、最低分、名次段、成绩等级、百百分等级分等级、Z分数、分数、标准分标准分扩展扩展达标平均分、达标贡献值、超均率、比均率、综合水平、虚达标平均分、达标贡献值、超均率、比均率、综合水平、虚拟科目、上线率、双上线率、命中率拟科目、上线率、双上线率、命中率难度、区
30、分度、信度、效度、小题指标、选择率、题组分析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小题指标、选择率、题组分析指标、注意系数指标、注意系数1.1、考试情况、考试情况5(2)统计报表(样例)根据分析目的与使用用途划分的Excel电子报表,除了可以满足各个层面分析的需要,也可作为学校个性化分析的原始数据材料。共导出1919类,71387138份统计报表。1、小题分报表2、学生成绩报表3、分数段报表4、基本指标报表5、学科分析报表6、小题分析报表7、各科综合报表8、综合指标报表9、平均分对比10、分数段对比11、名次段对比12、学科分组分析13、学生学科分组分析14、各科前10名15、小题平均分对比16、小题掌握
31、情况分析17、总分上线情况18、命中率分析19、临界生报表1.1、考试情况、考试情况6(3)分析报告(样例)根据分析对象生成的,体现该对象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情况的综合报告。有PDF与MHT两种格式选择。共导出 5 5 类,1123711237份分析报告。分析分析报告报告学生学生1、学生分析报告、学生小题对照表、学生分析报告、学生小题对照表班级班级2、班级分析报告、班级分析报告学校学校3、学校分析报告、学校分析报告学科学科4、学科分析报告、学科分析报告整体整体5、考试分析报告、考试分析报告第二部分:全局分析第二部分:全局分析第二部分:全局分析第二部分:全局分析全局分析全局分析-考试质量考试质量v
32、有效的测量是确保结果正确的保证有效的测量是确保结果正确的保证v衡量教育测量质量的四个指标难度难度难易程度难易程度区分度区分度对水平高低的区分程度对水平高低的区分程度信度信度可信的程度,稳定性可信的程度,稳定性效度效度有效的程度,准确性有效的程度,准确性针对某个题目也针对整个科目仅针对整个科目2.1、全局分析、全局分析-考试质量考试质量 试卷质量试卷质量一、试卷质量2.2、全局分析、全局分析 考试质量考试质量 试题质量试题质量二、试题质量(举例:文科数学)2.3、全局分析、全局分析 整体情况整体情况 常模标杆常模标杆一、常模标杆(各科综合)2.4、全局分析、全局分析 整体情况整体情况 上线情况上
33、线情况二、上线情况2.5、全局分析、全局分析 整体情况整体情况-其他其他一、分数段分布情况二、名次段分布情况三、总分前10名四、学科前10名五、优秀学生(前27%)情况、后进生(后27%)情况六、临界生情况七、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等八、学科分组分析(知识点)第三部分:学校分析第三部分:学校分析第三部分:学校分析第三部分:学校分析3.1、学校分析、学校分析 学科对比(举例:均安中学)学科对比(举例:均安中学)另外:还可以对比分数段、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等等 也可以抽取几所目标学校进行对比。3.2、学校分析、学校分析 知识点对比(举例:均安知识点对比(举例:均安-文数)文数)另
34、外:还可以进一步比较每个小题的得分情况。也可以抽取几所目标学校进行对比。3.3、学校分析、学校分析 学科配合学科配合问题:在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中两种不良倾向:(1)、个别学科“投入不足”,一科低分拖累总分上线,即“单科滞后”(2)、个别学科“投入过度”,一科高分拖累总分上线,即“单科冒进”实际上,录取最终看总分上线与否,“单科滞后”、“单科冒进”两种不良倾向都会影响总分提高。怎样能做到“总分优先”,使各学科“形成合力”?我们选择了“学科上线有效分”和“学科上线命中率”两项指标,反映各学科的单科成绩对考生总分上线的匹配与贡献程度。3.4、学校分析、学校分析 上线有效分上线有效分学科上线有效分学科上
35、线有效分 根据划定的总分分数线,将各学科分数进行正态化等值处理,再权衡各学科的难度因素,最终确定各学科的“上线有效分”。总分达到总分分数线,称为:总分上线;单科成绩达到该学科“上线有效分”,称为:单科上线;总分和单科同时上线,称为:双上线3.3、学校分析、学校分析-命中率命中率1学科上线命中率学科上线命中率(1)双上线单科上线 命中率1 M1=M1=(双上线人数(双上线人数 /单科上线人数)单科上线人数)*100%100%(2)双上线总分上线 命中率2 M2=M2=(双上线人数(双上线人数 /总分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100%100%运用命中率进行评价的建议:运用命中率进行评价的建议:(1
36、)M1应该=35%,M1越大,则单科与总分的配合程度较好。(2)M2应该=50%,M2越大,则单科对总分的贡献程度越大。(3)不同学校(班级)纵向可比较全体(或目标学校、班级)的M1、M2值差异,横向可比较本单位内各学科之间M1、M2的数值差异,以便发现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改进。3.4、学校分析、学校分析-命中率命中率2M1M2 说明说明小小小小单科对总分贡献小,双上线人数较少,单科对总分贡献小,双上线人数较少,单科与总分配合不好单科与总分配合不好小小大大单科对总分贡献大,但单科上线人数较多,单科对总分贡献大,但单科上线人数较多,有单科冒进嫌疑有单科冒进嫌疑大大小小单科对总分贡献小,单科上线人数
37、较少,单科对总分贡献小,单科上线人数较少,属于科目滞后属于科目滞后大大大大单科对总分贡献大,单科对总分贡献大,单科与总分配合较好单科与总分配合较好 运用命中率的步骤:运用命中率的步骤:n 如果M2大(大于50%),则说明单科对总分贡献大。这时还要分两种情况:(1)若M1较大(大于35%),则单科与总分的配合较好。(2)若M1较小(小于35%),则单科上线过多,有单科冒进的嫌疑。n 如果M2值较小,则说明双上线人数较少,无论M1大或小,单科对总分贡献都小。M1M1、M2M2相互匹配的情况:相互匹配的情况:3.5、学校分析、学校分析-命中率应用示例命中率应用示例(1)、容校二本B的上线率低于全体的
38、上线率。(2)、罗校二本A的上线率低于华校的上线率。总分上线情况(理科):总分上线情况(理科):3.6、学校分析、学校分析-命中率应用示例命中率应用示例(1 1)语文与英语)语文与英语M2M2远低于全体均值,说明远低于全体均值,说明语文与总分配合不好语文与总分配合不好,应考虑改善。,应考虑改善。(2 2)理数与理综)理数与理综M2M2虽然较大,对总分贡献大,但虽然较大,对总分贡献大,但M1M1较小,较小,有冒进嫌疑有冒进嫌疑。(1 1)生物与物理)生物与物理M2M2虽然较大,但虽然较大,但M1M1较小,较小,有冒进嫌疑有冒进嫌疑。2.11、学校分析、学校分析-命中率应用示例命中率应用示例(1
39、1)、罗校的语文、理数、理综)、罗校的语文、理数、理综M2M2值都大于华校,但值都大于华校,但M1M1值都较低,偏科现象普遍。值都较低,偏科现象普遍。(2 2)、罗校的英语)、罗校的英语M2M2较低,应考虑改善。较低,应考虑改善。(1 1)、罗校生物、化学)、罗校生物、化学M2M2值都大于华校,但值都大于华校,但M1M1值都较低,偏科现象普遍。值都较低,偏科现象普遍。第四部分:班级分析第四部分:班级分析第四部分:班级分析第四部分:班级分析4.1、班级分析、班级分析 学科对比(举例:郑裕彤中学学科对比(举例:郑裕彤中学1班)班)另外:还可以对比分数段、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等等 也可以抽
40、取几个目标班级进行对比。4.2、班级分析、班级分析 知识点对比(举例:郑裕彤中学知识点对比(举例:郑裕彤中学1班)班)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比较每个小题的得分情况。也可以抽取几个目标班级进行对比。4.3、班级分析、班级分析 异常分析异常分析4.4、班级分析、班级分析 S-P表分析理论表分析理论lS-P表分析理论为日本学者佐藤隆博1970年所创lS-P表分析理论作用:判断学生或试题是否有异常现象。l学生警告系数:l问题警告系数:S-P表分析理论(学生问题分析理论)(Student-Problem Chart Analysis Theory)S线左边为“0”的问题的答对人数之和-S线右边为“1”的问题
41、的答对人数之和S线左边各题正答数之和 第Si学生的正答率*全体学生得分总和CSCSi i =P线上方为“0”的学生的得分总数之和-P线下方为“1”的学生的得分总数之和P线上方各学生的得分总数之和 第Pi问题的正答率*全体学生得分总和CPCPi i =4.5、班级分析、班级分析 S-P表的编制表的编制 P S试题号码试题号码总分P2P3P7P4P9P1P6P5P10P8学生编号S07111111111110S0511111111109S0911111011018S0411111110007S1011101010106S0211011011006S1411110100005S01111010001
42、05S1311010010015S0610010101105S1501110100004S1110000101014S0310101000003S0800100100002S1201000000001答对人数4.6、班级分析、班级分析 S-P表分析理论评价学生表分析理论评价学生A A学习良好稳定性高A A粗心大意,不细心造成错误B B学习尚稳定,需要再用功一点B偶尔粗心,准备不充分,需要再努力C C学历不足,学习不够充分,需要更加努力用功C C学习很不稳定,对考试内容没有准备00.51.050%75%100%得分率学生警告系数第五部分:学生分析第五部分:学生分析第五部分:学生分析第五部分:学生分析5.2、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学科比较(临界生学科比较(临界生 二本二本A)5.3、学生分析、学生分析-知识点比较知识点比较我以教育为本,教育有我更强!返回考号漏填涂考号漏填涂返回客观题漏填涂客观题漏填涂返回选做题漏填涂选做题漏填涂返回字间距小字间距小笔迹太轻笔迹太轻返回字体太小字体太小返回字迹潦草字迹潦草返回书写清晰书写清晰返回Excel报表样例报表样例返回分析报告样例分析报告样例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