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丘陵地貌大学校园规划探析_南昌师范新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生态理念的丘陵地貌大学校园规划探析_南昌师范新校.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要通过对南昌师范新校园总体规划方案的创作,引发了我们对丘陵地区大学校园应运用生态设计理念,即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尽量保护自然生态,因地制宜,从场地环境、节地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把握设计的思考,从而构建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大学校园空间。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生态观念,场地环境设计,校园建筑AbstractWith the analysis of master planning for new campus of 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it led to our thinking that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should be used
2、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in mound regions.That is,proper use should be made of geograghy and trying to preserve the natural ecosystem,measuring suitable for the local situation,carrying out the design from space environment、economy of land and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tc,to esta
3、blish an university campus space full of mound region features.Keywords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ecological concepts,space environment design,campus architecture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32(2009)02-0044-04作者简介1&2&3&4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2&3&4&5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基于生态理念的丘陵地貌大学校园
4、规划探析南昌师范新校园总体规划的创作随笔An Analytical Study on Hilly Topography 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Based on Ecological Concept:An Essay on the Creation Thought of Master Planning for New Campus of 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苏茜茜1刘 烁2杨思近3王世媛4肖大威5Su Xixi Liu Shuo Yang Sijing Wang Shiyuan Xiao Dawei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
5、史的高校,根据发展需要决定在南昌市红谷滩区进行新校园建设,规模8000人。新校园面积约42ha(图1),基地形态呈多边形,属丘陵地貌,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南、东南面有水塘和水渠,西侧靠近红线内外有数条高压线穿过。北部山体植被良好,丘陵地貌,环境优美(图2)。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1hm2。1.规划设计理念丘陵地区的校园规划遵循因地就势的原则,尊重环境,保留原始地景,让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巧妙地利用基地丰富多变的地形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是规划能否成功的关键。故我们用“尊重环境、生态和谐”的设计理念来指导规划,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控制保
6、护植被良好的山岗,建筑不占用山体,保护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敏感区,尽量让原生态环境作为校园景观的主体与背景,创造生态景观意义的空间。(2)利用水渠、池塘在合适的地方创造具有生态意义的景观湖面,以提升校园的生态景观质量,山水相映。(3)界面处理时,在校园建筑临城市一面,退缩红线20m,并以植被相间形成绿色屏障,隔音减噪。(4)借鉴园林设计手法,在入口主轴线上采用了逐步抬高、收放结合的广场形式,增强了主轴线的严谨气势,同时在主广场利用对景的手法,让人们从湖岸欣赏到近景图书馆,中景体育馆,远景运动场、学生生活区的图画,自然展开。(5)采用场地环境优先的设计方法,将优美、好用的地段作为人们的活动场所,把景
7、观欠佳、地形复杂的地段用以建造楼房,使建造与美化统一起来。(6)节约用地与尊重自然环境相结合,建筑布局疏密有序,组团布置在满足间距要求的条件下,相对紧凑排布,并留有发展空间,同时也适当利用地下空间,让环境、建筑、景观与人的活动保持平衡和谐。2.结合丘陵地形、有机发展的总体布局2.1 理性与浪漫交织的规划结构丘陵校园的空间结构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活泼的有机生长的态势,体现在规划布局上是对所处地域环境的尊重与利用。树立校内与校外协调、校园自身整体以及建造活动与环境保护相联系的生态观,在对现状条件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本方案采用“不对称的平衡”手法,根据城市高压线等因素,将主轴线置于基地偏东,并
8、把教学建筑布置在主轴线南边和东侧,围合主教学楼前的主广场,主广场西边向湖面开敞,同时在广场西南角临湖布置的图书馆、湖西岸布置的体育馆等建筑在体量和位置上平衡了整体构图,保持了广场湖面空间的“围合”完整,又有山水相映的生动景观,体现出丘陵地形自由变化的特点,加强了空间的联系。由于地形的变化,有时不能过分强调空间轴线的平直和两翼的对称,常常要根据形势作出退让和起伏变化。我们采用纵向实轴与横向虚轴相互交替的方式,形成层次丰富、通透、活泼的空间秩序(图3)。2.2 与自然生态有机共融的规划布局丘陵地区大学校园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一般来说,应尽量保留基地中的主要山体,特别是基地周边的山体,它们
9、能成为44教育建筑 Education Architecutre /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09.2 2009.2 South Architecture/南方建筑/Education Architecture 教育建筑45校园的绿色屏障,阻挡外界的干扰,使校园建筑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校园的标志性建筑通常布置在校园主轴线上,依山而建,控制空间。丘陵山岗应留作景观元素,利用山体之间的谷地和山坡下的台地布置各功能组团建筑,这使各功能区之间以绿色空间的形式过渡,模糊了界限,改善了局部小气候,同时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休憩场所(图4)。规划中把校园教学区布置在基
10、地中原有植被少、坡度较缓、空间视野开阔的台地上,有利于营造生态、积极的校园主体公共空间;学生生活区因功能单元面积小,结构比较规律,常结合复杂地形进行灵活布置,设置在朝向好的坡面;体育馆、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兼具为社会服务的项目,以及办公楼等对外联系较多的项目,通常临近城市干道布置,并与校园主入口有便捷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体育运动区需要较大面积平地,对校园的布局影响较大,通常宜布置在地势平坦的低洼地,既可减少填挖土方,还可以减少对其他功能区的干扰,满足视线通透的需求。2.3 与山地形态有机结合的外部交往空间建筑的外部空间是构成环境的主体,在总体规划时应把相对平坦、起伏小、环境视野好的丘陵作为
11、人们活动的场地;建筑设在起伏大、山体植被已被破坏或不易形成整体景观的方位,建设时配合环境设计体量与形式,修复和美化环境。这种场地环境优先设计的理念在丘陵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但可以节约土方,实现对环境的尊重,而且建筑又成为环境中的景点,建设的过程转变成美化环境的过程。广场通常在校园中占核心位置,根据场地环境优先设计理论,“占核心位置的场地空间形态和尺度设计要恰当,与周围建筑呼应成1 现状分析2 坡度分析3 规划结构图4 功能分区图44教育建筑 Education Architecutre /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09.2 2009.2 South Architec
12、ture/南方建筑/Education Architecture 教育建筑45 1 2 3 4趣,给人美感和激情。”1)方案中,我们首先确定从校园主入口指向后山的主轴线,在主轴线上设计了入口交通集散空间、过渡空间和中心广场三个逐级抬升的广场,中心广场是主景,面积较大,地段最好。其次采用界面特色新颖的手法,将中心广场东面以公共教学组团围合,西面以图书馆与景观湖围合,水系园林弱化了广场西面的边界,并与其自然顺畅地连成一体。在广场上凭湖而眺,视野开阔,建筑与生态丘陵尽收眼底(图5,图6)。水可以让校园空间景观充满灵气,设计时应先根据基地现状水系进行汇聚和放大形成湖面,因为湖水不仅可以美化校园景观,还
13、可以作为雨水调蓄器、防洪蓄水池和消防水体,并利用橡胶坝来调节水量。2.4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大学校园应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规划应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能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校园今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都预留一定的用地,以满足学校未来的发展(图4)。3.顺应地形坡度,灵活组合的交通系统3.1 结合地形、人车分流的道路骨架丘陵地区大学校园的道路蜿蜒弯曲,正体现了校园独特的个性,给行人一种独特的体验。规划中,校园主干道成环状设置,尽量顺应山体等高线,平缓而经济。由于校园人流量大,各种不同形式道路往往相互融汇,因此
14、“人车分流”尤为重要。通常是在校园的核心景观区与主建筑群区考虑步行优先,主要机动车交通安排在外围,减少与步行者交叉,营造人车互不干扰的校园环境(图7)。方案中,我们在教学核心区的外围设置环形机动车道,将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串联起来,各组团、各建筑之间采用步行道联系为主,让学生能安全、便捷地往返于各功能区。建筑组团内部的庭院应完全步行化,车辆绕组团外围行驶,既满足消防的需要,又避免对组团中心的穿越。还可以根据地形,通过廊道、坡道、广场、台阶等多种形式衔接车行道与步行道,便于行走、骑自行车和休息交往。3.2 形式多样的步行系统为了实现校园步行系统与公共空间的有机共生,应该提供步行空间的多样性:首先,可
15、以通过建筑首层架空的方式将室内外步行系统有机交融,这有利于自然景观的渗透,取得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对视觉通廊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将学生宿舍与部分教学楼底层架空,使之与中心广场两侧的生态步行林荫道、文化广场和滨水景观步行带渗透,共同构成生态、安全的主要步行线路(图8);其次,建筑中的一部分,如廊道、骑楼等,可以解决地形高差问题,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并达到框景的效果。方案中,公共教学组团与学生宿舍组团就是通过廊道来解决室内外高差,使用者可以通过室内直接到达另一个标高区域,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廊上廊下与主要步行系统相互渗透的多层交往空间;此外,步行系统还可以与绿地景观、小品、标志物等对景,形
16、成良好的休憩空间和文化氛围。4.融入自然的绿地景观系统校园绿地景观系统是由自然和人工复合而成的环境风貌,关键在于建筑与自然的整体艺术效果,既要注重建筑空间形态的创造,又要综合考虑自然、场地环境等因素,创造建筑与环境对话、呼应,室内外渗透的绿地景观视廊和庭院。规划中,我们通过四个层次来构建绿地景观系统,即:建筑庭院空间建筑组群绿化空间山水广场相映衬的核心绿色空间校园与城市的过渡空间。建筑庭院空间是由建筑围合而成,是校园中最常见的场所,其景观的设计应亲切,通常在园林景观的基础上适当配置一些休息椅、小路等;建筑组群绿化空间是各种不同功能建筑的外部体系,通过建筑首46教育建筑 Education Ar
17、chitecutre /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09.2 2009.2 South Architecture/南方建筑/Education Architecture 教育建筑47 5 6 7 8 9层架空和建筑间的廊道,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与庭院空间相互渗透,连续地围合成一个生态环;山水广场相映衬的核心绿色空间是校园整体绿地系统的统帅,应以自然、生态为基调,保持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校园绿地景观系统的稳定性,使校园更近似自然,这种以中部自然植被大块区为中心,向四周契入的放射环状绿化系统,对丘陵地区大学校园比较有利,不仅有利于保护原生态环境,提高校园的生态质量,而且使
18、校园成为学生认识自然的教育基地,对提高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有重要的作用;校园与城市的过渡空间是对周围环境的叙述和延伸,通常以山体为过渡,使校园建筑与城市保持一定的退让距离,并使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有机共融(图9)。自然驳岸、广场与湖水直接,加大了中心开敞空间,显山露水,取得了从广场纵深立体观赏校园景色学生的学习、运动、生活的良好效果。5.与环境协调的建筑体形5.1建筑群体组合依山就势场地环境优先设计决定了建筑单体所处地形的复杂性与用地的局限性。为了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相融共构,建筑群体组合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建筑有合宜的体量分散组合,紧凑有序,与场地有良好呼应;二是建筑应有良好的朝向;三是“节地
19、、节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丘陵环境中,建筑体量适度合宜尤为重要,尺度过大会缺乏亲切感和人情味,因此建筑体量应合宜,对标志性建筑可适度放大。由于场地环境的优先设计,让建筑应顺应场地形态作出回应,场地围合界面的建筑立面应连续、完整,过渡自然。方案中中心广场东界面的教学楼之间、以及与广场北侧的教学主楼之间通过廊道连接,形成完成连续的界面,与广场形成良好的呼应。从风水的角度来说,应充分利用丘陵地区得天独厚的山水格局,使建筑取得背山面水的优良风水之势。但切忌随意转变建筑的朝向来获得图面的美观,采用正确的朝向、合理的平面布置,将有利于建筑的采光与通风,可以节约空调用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地质
20、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校园的广场、运动场、集中绿地等地下资源进行开发,将一些附属用房,如:停车场、超市、餐厅、娱乐设施、污水处理厂等,尽可能建于地下。开发地下空间不仅可以节地,而且可以改善室内微气候,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防震、防灾,并保持校园土地的完整性。5.2建筑形态与丘陵环境相协调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丘陵地区大学校园的建筑往往不可能完全置于平地上,其形态与地形密切相关。在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环境来设计建筑,把“经济实用”放在首位,创造出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建筑形态(图10、11、12、13)。方案中,为了突出教学主楼的标志性,我们利用高差,采用室外台阶与花坛相结合的形式,突出主体建
21、筑的气势,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公共教学组团则采用中国古代书院典型的院落式空间结构,为了亲近自然,平面规模相对较小。建筑单体还可以采用坡屋顶或跌落的形式,并作层台状的绿化处理,使建筑整体形态融入到自然环境中。用地紧张的校园,可以将建筑设计成部分掩埋于地表之下的覆土建筑,使其能向上下左右发展,没有太多限制,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原有地貌,而且扩展了周边的休闲活动场地,使屋顶空地真正成为充满绿化的界面空间。宿舍等体型较小的条形板式建筑,可以划分为几段,以首层架空、层层退台的方式爬上坡地,有效地减少了建筑基面与山地地形的对接。在建设中提倡就地取材,在建筑立面造型上,可采用一些设计手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由
22、于南昌夏季炎热,我们采取建筑外墙出檐遮阳及屋顶棚架等方式,既能达到节约能源、调节室内外温度平衡的目的,还能形成建筑的统一风格。结语丘陵地貌对大学布局而言,既是规划的制约因素又是创作的源泉,当前我国校园建设所面临的土地资源匮乏、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生态设计理念使得丘陵地区大学校园建设更趋多元化、个性化。它强调在满足大学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必须结合自然环境,从总体布局、交通、景观、建筑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规划设计,注重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和经济性结合,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校园。注:参加本次规划的主要人员还有:陶金、聂明魁、任栋、谢松武、曾啸华。注释1)肖大威,谭玉菩,许吉航.场地环境设计法初探J.新建筑
23、,1999(3).参考文献1 肖大威,谭玉菩,许吉航.场地环境设计法初探J.新建筑,1999(3).2 肖大威,陈军,王璐,许吉航.理性与浪漫的交织古镇中心广场方案创作方法思考J.建筑学报,2002(9).3 何镜堂,涂慧君,邓剑虹.共享交融有机生长浅淡浙江大学新校园(基拙部)概念性规划中标方案的创作思想J.建筑学报,2001(5).4 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02(5).5 陈沧杰,刘晖.源于环境,源于内涵大庆石油学院新校园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2001(8).5 总平面6 鸟瞰图7 车行系统规划8 步行系统规划9 绿地景观系统分析10 教学主楼11 图书馆12 艺术楼13 行政楼46教育建筑 Education Architecutre /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09.2 2009.2 South Architecture/南方建筑/Education Architecture 教育建筑47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