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同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同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眩晕(xun) 骤然(zhu) 蜷卧(jun) 晶莹连绵(yng)B蠕动(r) 皱褶(zh) 腈纶(qng) 大煞风景(sh)C演绎(y) 棱角(lng) 熠熠(y)接踵而至(zhng)D黧黑(l) 虔诚(qin) 酝酿(yn ning) 气喘吁吁(chu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赋予湛蓝拙劣挑拔离间B舆论徜若协商误入歧途C襁褓堕落干予狂风骤雨D狡辩枷锁祈祷阳奉阴违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纹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B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
3、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D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一马当先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后生们的
4、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_地搏击着,_地搏击着。它_着你,_着你,_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_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_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_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_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5、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3)便扶向路()(4)处处志之()2将下列句子
6、翻译成现代汉语。(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
7、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
8、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
9、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
10、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3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作者认为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西江月(北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
11、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琼瑶:美玉。1下列对两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词借“缺月”“疏桐”“漏断”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B甲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写“幽人”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写出了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词人形象。C乙词首句中“照野”二字,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D乙词下片词人进一步抒写对月色的迷恋和珍惜,运用象征手法,用美玉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营造了一个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境界,感情真挚,令人神往。2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中国书信文化,从远古走来,绵延至今。见字如面,书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为吸引更多的同学去阅读书信类作品,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1)傅雷家书(傅雷)(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七、作文(共40分)在距今大约两亿七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霸主,它们是恐龙请你自选角度,发挥想象力,写一个关于克隆恐龙的片段。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