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试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tio)俨然(yn)篆章(zhun)翕忽(x)B悄怆(chung)垂髫(tio)壬戌(x)寤寐(mi)C二黍(sh)罔不(wng)蒹葭(ji)邑人(y)D清洌(li)俶尔(sh)阡陌(m)间隔(jin)2、下列各项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落弟托词宽恕颔首低眉B奥秘滞留犀利不修边副C遨游褪尽广漠冥思暇想D拨弄胆怯心靡海誓山盟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
3、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C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D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4、流水人家,_。_,相伴过年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欲上青天揽明月。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_,_”。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两篇短文及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
5、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然开朗。土地平旷,屋含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材料一】杨氏入山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
6、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枭”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注释】陶冶:快乐的样子。丝纩(kung)、麻:丝绵、麻线。【材料二】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语出孟子梁惠王上)1下面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力恶其不出于己身也皆出酒食与老人同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选贤与能遂与外人间隔与众共之与民由之C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属予作文以记之作亭者谁D力恶其不出
7、于身也不可取食于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取之于民2根据两篇短文及所给材料,判断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翻译:所以人们不只亲近自己的亲人,不只爱护自己的孩子理解:这句话是对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大同社会中社会成员关系和睦特点的具体构想。【乙】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翻译:于是那个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招待他。理解:桃花源人用好饭菜来招待渔人,作者借此表现出这里的生活富足,和平安定。【丙】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
8、必说魏晋了。理解:这体现了桃源人与外界隔绝,不通消息,和后文的“皆叹惋”一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3根据两篇短文及【材料一】,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三篇文章都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大穴中人物资共有,耕者有其田,正是大同社会_的特征的具体体现。关于劳动,大道之行也中“_”一句提倡人尽其力,为全社会劳作,杨氏入山中“_”一句则提倡人人自食其力。桃花源记和杨氏入山都通过对_的描写来侧面托生活的和平安宁。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灯笼朱成玉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逢
9、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
10、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
11、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那是留着
12、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
13、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1本文以“灯笼”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1) 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2) 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4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1)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_(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_(3)下列对诗
14、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两句中存在语病,第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一一加以改正。太阳太热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这几年国外,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请以“岁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