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济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南省济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测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朴刀(p)逞能(chng)撮弄不省人事B聒噪(gu)发怔(zhng)做揖顿开茅塞C剜肉(wn)桑梓(z)侥幸箪食壶浆D拜谒(ji)鄙贱(b)促狭经世奇才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查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B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我的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C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
3、墨守成规,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D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仍然根深蒂固。B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就自然不言而喻了。C几十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是全国劳动模范周家荣取得累累硕果的法宝。D面对美国的芯片断供政策,走自主研发之路是我国芯片摆脱封锁的行之有效的办法。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
4、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高处不胜寒,_。(苏轼水调歌头)(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_,_。(4)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_,_”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
5、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
6、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雷锋: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惠因涧:山润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湖中人鸟声俱绝()濯足于惠因涧()谒辨才于朝音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濯足于惠因涧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酌泉据石而饮之先天下之忧而忧C朝而往,暮而归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下列对选文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
7、】【乙】两文中,作者游览的时间都是在晚上。B【乙】【乙】两文描绘的环境都很幽寂。C【甲】文表现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情感和淡淡的愁绪。D【乙】文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又透露出想要隐居避世的思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是夕,天字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5【乙】文的作者为什么会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文段中划线处内容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3“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4“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8、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古诗词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从苏诗的词前小序和
9、杜诗之诗题可以看出两诗的主题都表现了_之情。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是月夜感怀的名句,历来被后人所称道,请简析其表达的艺术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根据要求完成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崇文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以“借双减东风,为成长赋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回答“不敢减负”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结合亲身经历和感受给家长写一封信,谈谈减负的意义,打消家长心中对减负的顾虑。(200字左右)七、作文(共40分)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