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一章中医学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一章中医学绪论.ppt(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础中医学基础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王倩王倩 Question提到中医提到中医大家想到什么?大家想到什么?第一章第一章 导导 论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 1 1、明确中医学的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明确中医学的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2 2、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源流、形成和发展。、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源流、形成和发展。3 3、掌握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治、恒动观念。4 4、了解基础中医学所包括的内容。、了解基础中医学所包括的内容。一、中医学的概念与学科属性一、中医学的概念与学科属性 (一)概念(一)概念
2、什么是中医学?什么是中医学?(一)概念(一)概念 中医学(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具有康、疾病的科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科学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知识体系。体,与人文科学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知识体系。(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
3、的特点,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1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和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的主要探讨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等,因
4、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规律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2 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物)的属性,还具有社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物)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引由此引发发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问题。社会环境的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问题。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中医
5、学具有明显的社会心健康常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科学属性。3 3、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深刻、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深刻影响影响 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其中,以儒、道、佛为突出代表,又以其中,以儒、道、佛为突出代表,又以儒学儒学居主居主导地位。导地位。哲学的影响哲学的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共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受当时开哲学
6、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生命、健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独特的医学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理论体系。4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地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生物学植物学植物学中医学中医学军事学军事学农农 学学数数 学学酿酒术酿酒术冶炼术冶炼术天文学天文学气象学气象学矿物学矿
7、物学物候学物候学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中中 华华医医 学学四四 大大经经 典典八八十十一一难难经经伤伤寒寒杂杂病病论论黄黄帝帝内内经经神神农农本本草草经经(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医学在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8、建立,促进了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与实践方面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进步,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学在中医学在汉代以后汉代以后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1 1、魏晋隋唐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分化、融合和临床发中医学分化、融合和临床发展阶段展阶段 特点:特点:(1 1)分支理论学科在分化中日趋成熟,如)分支理论学科在分化中日趋成熟,如脉脉学学、病因病机学;病因病机学;(2 2)临床各科蓬勃发展,如)临床各科蓬勃发展,如针灸学针灸学、妇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儿科学、外伤科学外伤科学等
9、;等;(3 3)唐朝国力大增,文化繁荣,中医学融合)唐朝国力大增,文化繁荣,中医学融合来自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成为当时的世来自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成为当时的世界医学中心。界医学中心。2.2.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学派涌现、理论创新学派涌现、理论创新阶段阶段 特点:特点:1 1、各临床专科日趋成熟,、各临床专科日趋成熟,专科专科体系相继建立;体系相继建立;2 2、学派不断涌现、学术氛围活跃;理论研究取得突、学派不断涌现、学术氛围活跃;理论研究取得突破;破;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寒凉派:攻下派:攻下派:补土派:补土派:养阴派:养阴派:3.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稳步发展、日见迟缓稳步
10、发展、日见迟缓特点:特点:1 1、出现了大批集成性医学著作,如医、出现了大批集成性医学著作,如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学纲目、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医宗金鉴等;2 2、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深化发展的趋势,、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深化发展的趋势,如如“温病学派温病学派”,“命门学说命门学说”“”“瘀血理论瘀血理论”等;等;4.4.近代与现代近代与现代坎坷进步中孕育着新的腾坎坷进步中孕育着新的腾飞飞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废止旧医案;国民党政府废止旧医案;建国以来: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四诊客观化研究;四诊客观化研究;医教研机构已成规模
11、;医教研机构已成规模;不少学术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少学术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现代化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思考题思考题v1.1.1.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v2.2.2.2.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有何指导意义?有何指导意义?有何指导意义?v3.3.3.3.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v4.4.4.4.病、症、证的含义病、症、证的含义病、症、证的含义病、症、证的含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v5.5.5.5.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v6.6.6.6.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