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专题09 诗歌鉴赏-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解析版)58.docx

上传人:邓** 文档编号:8044938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出炉)专题09 诗歌鉴赏-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解析版)5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出炉)专题09 诗歌鉴赏-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解析版)5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出炉)专题09 诗歌鉴赏-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解析版)5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专题09 诗歌鉴赏-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解析版)58.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9 诗歌鉴赏5年中考【2020年】1【2020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答案】D【解析】D赏析有误,尾联并不是忧伤的笔调,也并

2、非直抒胸臆。诗人比较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由此可知,这两句表现的是对山村迷人景色、淳朴民风的赞美,没有表现“失意与孤独”。【2020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

3、象。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3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2D3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解析】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描写;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视觉描写,“不知何处吹芦管”运用听觉描写,故第二首诗只有视觉和听觉描写。故D错误,选D。3本题考查诗歌赏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

4、,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伴随着友人,表达了作者友人的思念和牵挂。(2)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成霜,把沙子比成雪,渲染悲凉的氛围,突出了边塞的苦寒。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从听觉角度,正面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2020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5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答案】4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拿起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5诗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榨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解析】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解释其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描述时要忠实于原句。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

6、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根据这些词的理解描述,如,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5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结合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作品情境。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

7、,只有眼前这个时代。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前两句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2020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

8、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6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的悲惨故事。7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答案】7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8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解析】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

9、806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诗歌写一个卖炭老人辛苦烧炭得到千余斤的炭,本想着趁着天寒卖个好价钱,以便换来口中食身上衣,没想到却被宫使蛮横掠夺一空的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8考查对诗句作用的理解。“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意思是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把”“敕”“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蛮横掠夺;卖炭翁辛辛苦苦得来的炭就这样被宫使残暴的掠夺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显得那么的无奈和无助;在至尊的皇帝的“文书”面前,卖炭翁艰难的劳

10、动、心中的希望、运输的艰辛,全部化为乌有,表现作者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深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019年】1【2019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

11、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答案】D【解析】诗人在尾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所以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故答案为D。【2019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2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

12、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答案】2A3

13、B【解析】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两诗确实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故选A。3此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赏析。B:甲诗中“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不是“反衬”。故选B。【2019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

14、情“狂”态?请简要概括。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答案】4“牵黄”“擎苍”的行为。“锦帽貂裘”的装束。“千骑”狂奔的场面。自比孙权的语气。5示例一: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示例二: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解析】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作者心态、举止、胸怀、气概等方面考虑。例如,从出猎时的装束气派“锦帽貂裘”和“倾城随太守”的庞大气势以及“亲射虎,看孙郎”的雄心壮志,都是“少年狂”的具体表现。5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

15、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句中的“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挽弓射箭要冲锋陷阵,可以看都以为爱国英雄的形象。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可以从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修辞手法三个角度加以说明。【2019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16、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7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答案】6C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2)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

17、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解析】6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C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故选C7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18、“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2018年】【2018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

19、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济源:地名,今属河南。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

20、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D2D【解析】1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 2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

21、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3【2018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答案】B【解析】B项“流露

22、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欣赏不正确。“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作者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2018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3、【答案】4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任选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5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言之成理即可。)【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注意要求,任选一个角度,可以从标点符合的角度。如: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24、可以从句式的角度: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可以从诗歌情感的角度: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句含义分析所用的环境。本句翻译为:“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故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2018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茅屋为秋风

25、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

26、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7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答案】6D7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解析】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D项表述错误,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7

27、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句诗中“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组动词,使诗句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2017年】【2017年中考河南卷】诗歌鉴赏。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 酒一杯家万

28、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答案】1抒发了将士们戍边难归的无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思念家乡亲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2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

29、产生。“燕然未勒”这个典故委婉的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浊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归家遥遥无期。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边声”,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2017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

30、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4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3A4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达自我振奋精神的决心。【解析】3从诗歌的题目看,这首诗歌是在扬州的酒宴上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

31、品,不是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4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歌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长”意为振作,“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为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的不是忧愤不平之情,而是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2016年】【2016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注释)沈佺(qun)期:唐代诗人。

32、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案】1住宿(住)、过夜2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意思对即可)3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失意);对故乡的依恋。【解析】1此题考查的诗中字词的意思。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事件。根据“七盘岭”一词为地点,即可理解“宿”为“住宿;过夜”的意思。2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阅读诗歌,根据其中描写的景象,发挥想象,从声、色、形等方面描摹诗中所写景色,可运用修辞手法对景物的状态加以形容修饰。本题围绕“山月近得

33、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注意抓住诗中关键词语,“独游”,说明独自一人,“子规啼”“ 闻曙鸡”等意象,再著一“空”,就将诗人内心的“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失意),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4【2016年中考宁夏卷】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所称道,其中“直”和“圆”两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答案】“直”写出了孤烟的形态,间接写出了烟之浓,烟之密,侧面写出了大漠无风的状态;“圆”写出了落日的形态,写出了落日之低,落日之大,落日之美;一“直”一“圆”,交相辉映,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景。【解析】

34、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根据诗歌的情境分析诗句所描写的景物,评析“直”“圆”两字在表现景物特点上的作用。1年模拟【2020年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模拟】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注释:帝里:京都。茗:茶。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这种诗体,要求_、_两联必须对仗。2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诗中的哪两句点染出了这种境界?并对这两句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答案】1五言律诗 颔联 颈联 2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声色

35、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首诗一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所以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种诗体要求第二联和第三联一定要对仗工整,也就是颔联和颈联。2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及写作手法的理解。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车声上路合”是动景,写声音;“柳色东城翠”是静景,写色彩,作

36、者采用动静结合,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点睛】译文: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7、?青衫湿!3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满江红,是词牌名,作者秋瑾别号鉴湖女侠,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她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后不幸被捕,英勇就义。B“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一句交代了地点和时间,本应是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美好时光,但作者对此并没有感到欢喜。C“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前半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后半句流露出作者对幸福美满婚姻生活的回味,以及对故乡的思念。D“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写出作者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4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答案】3C4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

38、泪下的孤寂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后来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句话的意思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后半句并未流露出作者对幸福美满婚姻生活

39、的回味,而是表达渴望冲破封建婚姻的束缚,与丈夫决裂,走向革命道路的决心。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来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从中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青衫湿”引用了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点睛】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 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40、。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2020年6月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中考语文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香雪意云垂野。(注释)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

41、州。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5词中两处写“霜”,但表达作用却不同。上片的“霜”突出了_,下片的“霜”突出了_。6本词题为“密州上元”,上片却写的都是钱塘上元之景,这样写有何意图?【答案】5月光之白(皎洁)。 天气之寒(人之寂寞、伤感等)。 6写钱塘上元的繁华热闹。反衬(衬托)出密州上元的清冷寂寞,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的意思是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这是虚写,用比喻的修辞,以霜的白喻月光的皎洁。“火冷灯稀霜露下”的意思是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这是对霜的实写,通过写“霜露下”,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也衬托了作者的寂寞伤感之情。6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