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七年级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后练习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七年级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后练习题.ppt(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2016版)同步练习版)同步练习ABAB卷卷 第第2424课课 河中石兽河中石兽制作人:金丽虹A卷卷 基基础篇篇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如是再啮()(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倒塌年拖埋没讲馆教书侵蚀,冲刷颠倒,错乱依照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译文:,(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3)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沧州南/一寺/临河干C.果得/于/数里外D.然则/天下之事【解析】选C。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果/得于/数里外。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二石兽并沉焉B.以为顺流下矣C.阅十
3、余岁D.尔辈不能究物理【解析】选B。A项“并”古今义分别是“一起/并列”;C项“阅”古今义分别是“经过/阅读”;D项“物理”古今义分别是“事物的道理、规律/物理学”;而B项“以为”是“认为”的意思。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解析】选D。只有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7.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它是一部记述_、奇特见闻为主的以_
4、形式写成的_。作者_,字_,_代_家。阅微草堂笔记狐鬼故事笔记志怪小说纪昀晓岚清文学 B B卷卷 提升篇提升篇8.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
5、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实词。山门圮于河()湮于沙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倒塌埋没介词,在代词,指代二石兽(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译文:(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样理解其中的意味?答: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而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践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答:_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因为题目要求用原句回答,就要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短小的文言文,主旨一般都包含在作者发表的议论中。而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就是“故事+道理”的模式,所以,文章最后的议论句就是文章的主旨句,包含了作者所要讲的道理。教教师寄寄语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