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讲稿地质地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讲稿地质地貌.ppt(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 貌 学地 貌 学地 貌 学地 貌 学地 貌 学地 貌 学地 貌 学地 貌 学地 貌 学n n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如流水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如流水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但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主要是在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等,但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主要是在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下形成的。n n1 1、内外力作用、内外力作用、内外力作用、内外力作用n n 在地表长期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无论在在地表长期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无论在数量上或者是在强度上,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两者趋数量上或者是在强度上,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两者趋于动态平衡。就如今的全球构造
2、面貌而言,仍然保持着一于动态平衡。就如今的全球构造面貌而言,仍然保持着一个大致均衡的椭球体,即时说明内外力作用总的接近平衡。个大致均衡的椭球体,即时说明内外力作用总的接近平衡。地貌学地貌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变化趋势的科学。育规律的、变化趋势的科学。地表:地表:地表:地表:包括陆地和海底表面。包括陆地和海底表面。n n 但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具体地区,这两种作用力总是不平衡的,在某一时期和某一地区,一种营力占据主导地位,但另一时期、另一地区,可能是另一营力占优势,从地貌
3、的长期发展史看,内力作用在地表变化过程中通常起着构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的作用,或者隆起成为高山高原,或者下沉成为海洋盆地;而外力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使高地削蚀,低地填平,并且在此过程中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外力地貌。n n2、地表的组成物质、地表的组成物质n n 指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会出现各种构造地貌,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等,穹隆盆地,地垒,地堑等。而岩石由于岩性差异,对于外力作用有着不同程度的抵抗力,故在同一外力作用的地区,由于岩性不同,地貌形态千差万别。n n3、内外力作用的时间、内外力作用的时间n n 当其他条件相同,但作用时间长短不同则形成的地貌
4、形态也有差别,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n n 由此可见,地貌发育受到内外力的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岩性以及作用时间三个方面的影响,故地貌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于揭示地表形态在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下的发生发展规律的。n n 地貌学在经济建设和改造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地貌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基本因素。n n 在农业方面: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农业规划,防止水土流失。n n 在工程建设方面: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坝址的选择,港口工程的选址等,河口整治利用等。n n 在找寻矿产资源方面:在找寻矿产资源方面:某些矿产与特定的地貌类型有关,如砂金矿等。n n 在军事方面:在军事方面:地貌的静态因素或者
5、是动态因素的影响。n n 构造地貌是构造地貌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由于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故也称为内营力地貌。n n 按照构造运动的规模,按照构造运动的规模,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等级:n n一级:全球构造地貌,一级:全球构造地貌,指大陆与洋底。n n二级:大地构造地貌,二级:大地构造地貌,指大陆上的褶皱山脉、高原,海洋中的洋中脊,海岭等。n n三级:地质构造地貌,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指由褶皱、断裂、火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n n 地貌学地貌学-第二章第二章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n n三级构造地貌之间的联系:三级构造地貌之间的联系:同一级别和不同等级的构造地貌在体系上和成因上是相互联系
6、的,低一级的构造地貌是从属于高一级的构造地貌,构成了有规律的构造地貌体系,弄清一个大型构造地貌的成因,是阐述这个地区大型构造地貌的基本依据,而对大型构造地貌成因的认识,又是分析局部小型构造地貌的理论依据。n n1 1、洋底:、洋底:、洋底:、洋底:指水深超过指水深超过30003000米的大洋底部,全球洋底平米的大洋底部,全球洋底平均深度达到均深度达到38003800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5555。洋壳厚。洋壳厚度很薄,度很薄,5 57 7公里不等,主要是玄武岩质,洋壳表面公里不等,主要是玄武岩质,洋壳表面有很薄的深海沉积物,密度有很薄的深海沉积物,密度2.92.9。n n2
7、2、陆地:、陆地:、陆地:、陆地:占地表的占地表的2929,平均密度,平均密度2.72.7,平均高度,平均高度850850,陆壳相对较厚,约,陆壳相对较厚,约3535公里,主要是花岗岩。公里,主要是花岗岩。n n3 3、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指陆地周围水深小于指陆地周围水深小于30003000米的海底,成米的海底,成带状围绕在大陆的周围,面积占地表的带状围绕在大陆的周围,面积占地表的1616,其地壳,其地壳具有过渡性。具有过渡性。n n 在地史发育的过程中,对目前地貌形态影响最大的在地史发育的过程中,对目前地貌形态影响最大的就是新生代的岩石圈运动,因为它不仅直接造成一系
8、列就是新生代的岩石圈运动,因为它不仅直接造成一系列构造地貌现象,而且还影响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构造地貌现象,而且还影响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强度。用的强度。n n(一)全球构造地貌的特点(一)全球构造地貌的特点(一)全球构造地貌的特点(一)全球构造地貌的特点n n1 1、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n nA A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带 n nB B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n nC C大洋中脊裂谷带大洋中脊裂谷带n n 其共同的特点史:地形高差悬殊,新生代岩层发生其共同的特点史:地形高差悬殊,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变形错位,火
9、山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著变质,频显著变形错位,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著变质,频繁的地震活动。繁的地震活动。n n2、相对稳定区、相对稳定区n n 位于新生代强烈活动区之间,这里地形起伏较缓,岩层变形错位不强,很少有新生代的火山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这种稳定区内最稳定的是洋底深海平原区,和大陆上由古老的地盾构成的高原和平原区。n n 但在稳定区内还穿插一些新生代构造运动比较明显的山脉,特别是大陆的内部,这种山脉常是在古、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带。n n(二)成因(二)成因n n 板块运动理论认为:板块之间的边界活动带形成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板块内部形成相对稳定区。n n洋底上覆盖深海沉积层很
10、薄,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构造洋底上覆盖深海沉积层很薄,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构造地貌特征,地貌特征,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两个部分。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两个部分。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两个部分。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两个部分。n n(一)大洋中脊(一)大洋中脊(一)大洋中脊(一)大洋中脊n n 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最长的山脉,纵贯各个大洋洋底,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最长的山脉,纵贯各个大洋洋底,全长约达全长约达8 8万公里,洋脊顶部平均海深在万公里,洋脊顶部平均海深在2000200030003000米之间,宽在米之间,宽在1000100015001500米;洋脊两侧坡度平缓,与米;洋脊两侧坡
11、度平缓,与大洋盆地无明显界限,通常位于大洋中部,但东侧的太大洋盆地无明显界限,通常位于大洋中部,但东侧的太平洋洋隆在东侧。洋脊的顶部为大洋裂谷,它是地壳拉平洋洋隆在东侧。洋脊的顶部为大洋裂谷,它是地壳拉张作用的产物,裂谷带并不是完全连续的,而是被转换张作用的产物,裂谷带并不是完全连续的,而是被转换断层分开的。断层分开的。n n 海底地貌可以分为洋底和大陆边缘两个部分,其中海底地貌可以分为洋底和大陆边缘两个部分,其中海底地貌可以分为洋底和大陆边缘两个部分,其中海底地貌可以分为洋底和大陆边缘两个部分,其中洋底又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洋底又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洋底又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大
12、洋盆地。洋底又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n n(二)大洋盆地(二)大洋盆地(二)大洋盆地(二)大洋盆地n n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的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盆地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的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盆地与洋脊呈过渡性质,但与大陆边缘连接处坡度往往较大,性质也与洋脊呈过渡性质,但与大陆边缘连接处坡度往往较大,性质也有明显的不同,大洋盆地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有明显的不同,大洋盆地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这里岩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从整体上看构造比较宁静。这里岩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从整体上看构造比较宁静。n n 大洋盆地内部由海岭和深海平原组成。大洋盆
13、地内部由海岭和深海平原组成。n n1 1、海岭:、海岭:、海岭:、海岭:是大洋内部的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含大洋中脊。是大洋内部的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含大洋中脊。n n 海岭成因类型多样,由火山海岭、断层海岭等海岭成因类型多样,由火山海岭、断层海岭等n n2 2、深海平原:、深海平原:、深海平原:、深海平原:是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其沉积物厚是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其沉积物厚度较薄,基底仍为原是状态,地形平坦,坡度较小。度较薄,基底仍为原是状态,地形平坦,坡度较小。n n 在靠近大陆的一侧有较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若无海沟隔开,在靠近大陆的一侧有较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若无海沟隔开,
14、往往由于浊流还可以形成深海扇形地。往往由于浊流还可以形成深海扇形地。n n3 3、海沟:、海沟:、海沟:、海沟:是地表最低的地方,成狭长槽状洼地,深度达是地表最低的地方,成狭长槽状洼地,深度达8 81010公里。公里。n n 海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大陆边缘相接的地方,并在大陆海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大陆边缘相接的地方,并在大陆边缘伴生一条与海沟相平行的岛弧或者是沿岸山脉,海沟是洋壳边缘伴生一条与海沟相平行的岛弧或者是沿岸山脉,海沟是洋壳与陆壳相碰撞的产物。与陆壳相碰撞的产物。n n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深度为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深度为0 03 3公里,公里,由
15、于靠近大陆的边缘,往往有较厚的陆源沉积物,并掩盖下部的由于靠近大陆的边缘,往往有较厚的陆源沉积物,并掩盖下部的许多地貌特征,使之呈现为由平坦的浅海大陆架和外缘坡度较大许多地貌特征,使之呈现为由平坦的浅海大陆架和外缘坡度较大的大陆坡组成的大陆台阶形态。的大陆坡组成的大陆台阶形态。n n 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构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构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构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构造相对平静的稳定型的和构造强烈活动型的两类。造相对平静的稳定型的和构造强烈活动型的两类。造相对平静的稳定型
16、的和构造强烈活动型的两类。造相对平静的稳定型的和构造强烈活动型的两类。n n(一)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边缘。(一)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边缘。(一)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边缘。(一)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边缘。n n 稳定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欧洲、非洲大陆边缘较稳定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欧洲、非洲大陆边缘较为典型,此外,也广泛出现在印度洋和北冰洋周围。为典型,此外,也广泛出现在印度洋和北冰洋周围。n n 这种大陆边缘有较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宽阔的大陆架,这种大陆边缘有较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宽阔的大陆架,大陆架坡度小;其特点是没有火山活动,
17、也极少有地震,反映了大陆架坡度小;其特点是没有火山活动,也极少有地震,反映了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对平静的特点,但在中新生代沉积下面的基底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对平静的特点,但在中新生代沉积下面的基底往往具有复杂的断块构造,表明这里过去曾经是强烈构造活动带。往往具有复杂的断块构造,表明这里过去曾经是强烈构造活动带。n n(二)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的大陆边缘(二)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的大陆边缘n n 在太平洋周围广泛分布着活动大陆边缘,它是构造活动最强烈的板块边界,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的主要集中地带,这里集中了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深源地震,还有中浅源地震。n n 太平洋型的大陆边缘又可以分为二类:一是太平洋型
18、的大陆边缘又可以分为二类:一是由海沟和陆源山脉组成的安第斯型的大陆边缘,由海沟和陆源山脉组成的安第斯型的大陆边缘,另一是由海沟、火山岛弧、弧后盆地组成的东亚另一是由海沟、火山岛弧、弧后盆地组成的东亚型的。型的。n n 根据新生代的板块运动特点,陆地上的大型构造地貌可以分为:n nA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 n nB板块内部相对构造活动带 n nC板块内部稳定区。n n 陆地构造地貌的形成除受到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制约外,也受到古老构造格局的影响,此外还受到复杂多样的外力作用的破坏和改造,即具有即具有新生性、继承性、改造性。新生性、继承性、改造性。n n(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上的构造地貌(一)板块边界构
19、造活动带上的构造地貌n n1、新生代褶皱山带、新生代褶皱山带n n 欧亚板块与非洲、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n n2、大陆裂谷带、大陆裂谷带n n位于非洲东部高原的大陆裂谷代表着陆壳拉张作用正在发展为新的板块的边界构造活动带。n n(二)板块内部相对构造活动带上的构造地貌(二)板块内部相对构造活动带上的构造地貌(二)板块内部相对构造活动带上的构造地貌(二)板块内部相对构造活动带上的构造地貌n n1 1、褶皱断块山脉、褶皱断块山脉、褶皱断块山脉、褶皱断块山脉n n 陆地上许多巨大的山系常常属于褶皱构造地貌,如陆地上许多巨大的山系常常属于褶皱构造地貌,如天山、秦岭、祁连
20、山、乌拉尔山、阿帕拉契亚山脉等。天山、秦岭、祁连山、乌拉尔山、阿帕拉契亚山脉等。这些山脉曾经是古生代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因为板这些山脉曾经是古生代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因为板块碰撞遭受到强烈的挤压褶皱运动;中生代后期,特别块碰撞遭受到强烈的挤压褶皱运动;中生代后期,特别是新生代后期又成为板块内部以断块运动为主的伴有褶是新生代后期又成为板块内部以断块运动为主的伴有褶皱的强烈构造活动带,形成现代山脉。皱的强烈构造活动带,形成现代山脉。n n 由于这些山脉经历了古生代的以褶皱为主的板块碰由于这些山脉经历了古生代的以褶皱为主的板块碰撞阶段,新生代的板块内部块断活动阶段,故称为褶皱撞阶段,新生代的板块
21、内部块断活动阶段,故称为褶皱块断山脉。块断山脉。n n2 2、断块山和断陷谷、断块山和断陷谷、断块山和断陷谷、断块山和断陷谷n n 在古生代的板块内部稳定区,由于新生代的块断运在古生代的板块内部稳定区,由于新生代的块断运动,形成有些以断块山为主,有些以断陷谷为主的块断动,形成有些以断块山为主,有些以断陷谷为主的块断构造地貌。构造地貌。n n 断块山地:断块山地:断块山地:断块山地:华北太行山、贺兰山、鲁西山地、江西华北太行山、贺兰山、鲁西山地、江西庐山等。庐山等。n n 断陷谷地:断陷谷地:断陷谷地:断陷谷地:汾渭盆地等。汾渭盆地等。n n(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
22、造地貌n n 板块内部的稳定区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生代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的拱起和凹陷。n n1、大面积的拱起区内缺少构造运动的差异活动,经过长期侵蚀形成高原或者是低山丘陵。形态单一,起伏不大。n n2、若大面积的拱起内存在着构造差异活动,则地形起伏复杂。n n 按照成因,陆地构造地貌有:山地、平原、按照成因,陆地构造地貌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类型。高原、盆地等类型。n n(一)山地(一)山地n n山地和山脉是指高于周围的平地,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n n山脉是指限于带状延伸的山地;山地起伏小于200米,称为丘陵。n n(二)平原、高原(二)平原、高原n n 平原、高原地形平坦,
23、或者是略有起伏。n n 两者海拔高度不同,但没有明显的指标,一般将平原限于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的,高原限于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的;高原是大面积构造抬升过程中因外力侵蚀切割微弱的结果,而平原一般属于堆积性质,即在构造沉降过程中不断有大量碎屑物从外围搬运堆积而成。n n(三)盆地(三)盆地n n 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相对负向地形,它和周围的山地是同一构造成因的产物。n n常见的有:断裂、褶皱和火山作用的地貌。常见的有:断裂、褶皱和火山作用的地貌。常见的有:断裂、褶皱和火山作用的地貌。常见的有:断裂、褶皱和火山作用的地貌。n n(一)断裂地貌(一)断裂地貌(一)断裂地貌(一)断裂地貌n n1 1、断
24、层崖:断层崖:2 2、断层谷:断层谷:n n(二)褶皱地貌(二)褶皱地貌(二)褶皱地貌(二)褶皱地貌n n1 1、单斜地貌:、单斜地貌:、单斜地貌:、单斜地貌: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n n坚硬岩石形成单斜山;软弱岩层形成单斜谷。坚硬岩石形成单斜山;软弱岩层形成单斜谷。n n若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若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404545,两侧均较陡,两侧均较陡猪背猪背山。山。n n若褶皱区局部岩层呈水平状态构成山体若褶皱区局部岩层呈水平状态构成山体方山。方山。n n2、背斜、向斜地貌、背斜、向斜地貌n n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n n负地形:背斜成
25、谷,向斜成山。n n3、穹隆山地地貌、穹隆山地地貌n n 是指地下岩浆和塑性岩盐向上挤入盖层,以及其他原因使得盖层拱起而成的穹隆构造与短轴背斜构造上发育的地貌形态。n n(三)火山熔岩地貌(三)火山熔岩地貌n n1、火山口 n n2、火山锥 n n3、火山熔岩丘 熔岩垄岗 n n4、熔岩台地和高原 这一部分的内容已经在地质学基础的课程中讲过,这里只是在一些回顾:地貌学地貌学-第三章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n n(一)崩塌概念(一)崩塌概念n n 含义:在陡峭的山坡上,巨大的岩石、土体或者是碎屑层,主要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的急剧倾倒、崩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倒
26、石锥。坡地重力地貌是指坡地重力地貌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的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的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者是整体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的独特的地貌,如崩塌、滑坡等。n n(二)崩塌的原因(二)崩塌的原因n n1、崩塌的条件:其基本条件有:地貌、地质、气候条件等。n n2、崩塌的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冰雪融化、爆破、地震以及人工开挖坡脚等都是触发因素。n n(三)崩塌的堆积地貌:倒石锥(三)崩塌的堆积地貌:倒石锥n n 倒石锥是一种倾倒式的急剧堆积,它的结构多呈松散杂乱,多空隙,大小混杂,无层理。n n 坡面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者是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
27、力和水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n n(一)滑坡的地貌组合(一)滑坡的地貌组合n n(二)滑坡的成因(二)滑坡的成因n n1、滑坡形成原因、滑坡形成原因n nA斜坡的地貌特征:地貌特征决定了斜坡内部的应力分布状态,以及地表水流特征,特别是斜坡的高度、陡度以及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的主要原因。n nB斜坡物质组成与地质构造:不同的土体、岩体的工程理学性质特征不同,它们的抗风化、抗剪切、抗软化等能力也不同,发生滑坡的频率也不一样。n nC地下水作用:地下水浸湿斜坡上的物质,显著降低其抗剪切的强度。n n2、促使滑坡产生的原因、促使滑坡产生的原因n nA斜坡形态的改变n nB大气降
28、水以及地下水的变化。n nC震动的影响。n n(三)滑坡发展阶段(三)滑坡发展阶段n n1、蠕动变形阶段:n n2、剧烈变形阶段:n n3、渐趋稳定阶段:n n(四)滑坡整治(四)滑坡整治n n 对潜在的滑坡必须详细调查,采取预防,抓住主要矛盾,综合治理。n n(一)坡面径流含义与特点(一)坡面径流含义与特点n n1、含义:在重力作用下,水体沿倾斜地面向下流动,形成面状水流。n n2、特点:水层薄、流路广、作用时间和流程短。n n(二)坡面径流的作用(二)坡面径流的作用n n 作用方式有:冲刷、搬运和堆积。其作用强度大小取决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及组成物质和植被。地貌学地貌学-第四章第四章 流水
29、地貌流水地貌n n根据径流同一坡面上侵蚀与堆积强度的变化,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n n1、不明显冲刷带:、不明显冲刷带:以浅凹沟危代表。位于坡地的上部,指沟缘的浅平洼地。n n2、冲刷带:、冲刷带:以侵蚀纹沟为主。n n3、淤积带:、淤积带:坡积裙。在坡麓地带,由于坡度平缓,径流量、流速减小,物质堆积,围绕着坡地下部呈现片状覆盖,形如裙边。n n 沟谷水流地貌可以分为两类:沟谷水流地貌可以分为两类:沟谷水流地貌可以分为两类:沟谷水流地貌可以分为两类:沟谷流水侵蚀地貌、沟沟谷流水侵蚀地貌、沟谷流水堆积地貌。谷流水堆积地貌。n n 根据侵蚀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化过程,可以根据侵蚀沟谷的
30、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n n1 1切沟:切沟:切沟:切沟:n n2 2冲沟:冲沟:冲沟:冲沟:n n3 3坳沟:坳沟:坳沟:坳沟:沟谷水流由面状水流发展而成,属于暂时性的线状水沟谷水流由面状水流发展而成,属于暂时性的线状水流,它具有水流量变化大的特点。沟谷水流在干旱和半流,它具有水流量变化大的特点。沟谷水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草原或者山麓地带尤其广泛分布。干旱地区的草原或者山麓地带尤其广泛分布。n n 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现象,是由于大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现象,是由于大量土、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体组成的一直特殊性的洪量土、沙、石块
31、等固体物质与水体组成的一直特殊性的洪流。流。n n 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n n1 1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2 2暴雨和洪水;暴雨和洪水;3 3陡峭的沟谷。陡峭的沟谷。分为两类:分为两类:分为两类:分为两类:冲出锥:规模较小,形态呈锥形冲出锥:规模较小,形态呈锥形 洪积扇:规模较大,形态呈扇形。洪积扇:规模较大,形态呈扇形。洪积扇:在干旱的半干旱的地区的山麓地带,每当洪积扇:在干旱的半干旱的地区的山麓地带,每当暴雨或者是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山口,迅暴雨或者是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山口,迅速展开成辐射状
32、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透进入地下,坡速展开成辐射状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透进入地下,坡度降低,水流的搬运能力大大降低,大量的泥沙、砾石度降低,水流的搬运能力大大降低,大量的泥沙、砾石发生堆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形堆积体。发生堆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形堆积体。n n河流地貌形态特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道内部水流运河流地貌形态特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道内部水流运动特征,其中紊流、环流、旋涡流对河流地貌影响最为密动特征,其中紊流、环流、旋涡流对河流地貌影响最为密切。切。n n(一)层流(一)层流(一)层流(一)层流n n 水质点彼此平行的流动,并保持恒定的流向流速。水质点彼此平行
33、的流动,并保持恒定的流向流速。n n 层流在河道中分布极少,只存在表层水体,对河流地层流在河道中分布极少,只存在表层水体,对河流地貌的形成作用不大。貌的形成作用不大。n n(二)紊流(二)紊流(二)紊流(二)紊流n n 水质点呈不规则的运动,并不断地改变运动的方向和水质点呈不规则的运动,并不断地改变运动的方向和速度。速度。n n 紊流在改变方向的过程中产生垂直向上的上升流,此紊流在改变方向的过程中产生垂直向上的上升流,此作用力可以掀起河床底部的泥沙,形成侵蚀、搬运。作用力可以掀起河床底部的泥沙,形成侵蚀、搬运。n n(三)环流(三)环流(三)环流(三)环流n n 指垂直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
34、的横向水流与底层指垂直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的横向水流与底层横向水流的方向相反。环流若与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就成横向水流的方向相反。环流若与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就成为螺旋流。为螺旋流。n n1 1、弯道部位的环流、弯道部位的环流、弯道部位的环流、弯道部位的环流n n 在弯道离心力的作用下,凸岸表层的水体向凹岸汇聚,在弯道离心力的作用下,凸岸表层的水体向凹岸汇聚,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n n2 2、顺直河段的环流、顺直河段的环流、顺直河段的环流、顺直河段的环流n n 涨水时候,河床中间部分水面高,两边低;退水时候,涨水时候,河床中间部分
35、水面高,两边低;退水时候,河床中间部分水面低,两边高。在这两者情况下均可以产河床中间部分水面低,两边高。在这两者情况下均可以产生横比降,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环流。生横比降,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环流。n n其结果是:浅滩:洪淤枯冲;深槽:洪冲枯淤。其结果是:浅滩:洪淤枯冲;深槽:洪冲枯淤。n n 洪水:滩淤槽冲;枯水:滩冲槽淤。洪水:滩淤槽冲;枯水:滩冲槽淤。n n(四)旋涡流(四)旋涡流(四)旋涡流(四)旋涡流n n 指当水流绕过河床中水下的各种障碍物时候,如岩坎、指当水流绕过河床中水下的各种障碍物时候,如岩坎、河床沙坡等,水流的流速和流态发生急速变化,形成的水河床沙坡等,水流的流速和流态发生急速
36、变化,形成的水流状态。流状态。n n 河流的作用有三种:侵蚀、搬运、堆积。河流的作用有三种:侵蚀、搬运、堆积。河流的作用有三种:侵蚀、搬运、堆积。河流的作用有三种:侵蚀、搬运、堆积。n n(一)水流的侵蚀作用(一)水流的侵蚀作用(一)水流的侵蚀作用(一)水流的侵蚀作用n n 水流的侵蚀作用除本身的冲蚀作用外,并通过其所带水流的侵蚀作用除本身的冲蚀作用外,并通过其所带的碎屑物作为工具对河床进行撞击和磨蚀。的碎屑物作为工具对河床进行撞击和磨蚀。n n 流水的侵蚀作用按其作用方向可分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按其作用方向可分为:n n1 1、下蚀:、下蚀:、下蚀:、下蚀:流水加深河床和河谷的作用。流水加深河
37、床和河谷的作用。n n 其下蚀强度取决于水流动能,含沙量以及河床组成物其下蚀强度取决于水流动能,含沙量以及河床组成物质抗冲强度。质抗冲强度。n n2 2、侧蚀:、侧蚀:、侧蚀:、侧蚀:水流拓宽河床和河谷的作用。水流拓宽河床和河谷的作用。n n 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由于主流线迫近凹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由于主流线迫近凹岸和横向环流作用,导致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的侧岸和横向环流作用,导致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的侧蚀作用使得河床发生侧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蚀作用使得河床发生侧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n n(二)河流的搬运(二)河流的搬运n n 河流携带泥沙及溶解物质,并
38、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n n1推移:推移:沿着河床底部滚动、滑动或者是跳跃运动。n n2悬移:悬移:较细小的泥沙物质呈悬浮状态的运动。n n3溶解:溶解:可以溶解的物质以溶解质形式进行搬运。n n(三)河流的沉积(三)河流的沉积n n 当河流的能量降低,不再有足够的能力来搬运其原来的泥沙时候,就可以产生泥沙的沉积。沉积的次序按照体积、重量、大小依次沉积。n n 河谷最基本的形态可以分为谷坡和谷底两个部分。河谷最基本的形态可以分为谷坡和谷底两个部分。河谷最基本的形态可以分为谷坡和谷底两个部分。河谷最基本的形态可以分为谷坡和谷底两个部分。n n谷底:比较平坦,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谷底:比较平坦,由河
39、床和河漫滩组成。n n谷坡:分布在谷底两侧,常常有阶地发育。谷坡:分布在谷底两侧,常常有阶地发育。n n 河谷形态按照横剖面形态可以分为三种:河谷形态按照横剖面形态可以分为三种:河谷形态按照横剖面形态可以分为三种:河谷形态按照横剖面形态可以分为三种:n nAA隘谷:隘谷:隘谷:隘谷:谷底狭窄,全为河床占据,谷坡直立,属于下谷底狭窄,全为河床占据,谷坡直立,属于下切作用的产物。切作用的产物。n nB VB V形谷:形谷:形谷:形谷:谷底较开阔,两侧为倾斜的谷坡。谷底较开阔,两侧为倾斜的谷坡。n nC UC U形谷:形谷:形谷:形谷:谷底开阔平坦,谷坡宽缓。谷底开阔平坦,谷坡宽缓。n n 从隘谷从
40、隘谷V V形谷形谷U U形谷,是一个谷坡不断侧蚀后退形谷,是一个谷坡不断侧蚀后退的过程。的过程。n n(一)河床纵剖面(一)河床纵剖面(一)河床纵剖面(一)河床纵剖面n n1 1、河床:、河床:、河床:、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所占据的谷底部分。河流平水期河水所占据的谷底部分。n n2 2、河床纵剖面:、河床纵剖面:、河床纵剖面:、河床纵剖面:从河源至河口最低点所做的剖面。从河源至河口最低点所做的剖面。n n3 3、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水平面,可以分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水平面,可以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局部侵蚀基准面。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局部侵蚀基
41、准面。n n 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导致河流的重新塑造,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导致河流的重新塑造,基准面上升时候,水流侵蚀减弱,发生堆积;基准面下降,水流上升时候,水流侵蚀减弱,发生堆积;基准面下降,水流侵蚀增强,导致溯源侵蚀。侵蚀增强,导致溯源侵蚀。n n4 4、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溯源侵蚀n n 当基准面下降,主支流上流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当基准面下降,主支流上流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向上游后退侵蚀等。蚀,河流上各个跌水向上游后退侵蚀等。n n5 5、均衡剖面、均衡剖面、均衡剖面、均衡剖面n n 当河床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当河床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即
42、冲淤平衡状即冲淤平衡状态的时候,所出现的河床纵剖面,它是一个圆滑均匀的凹态的时候,所出现的河床纵剖面,它是一个圆滑均匀的凹形剖面。形剖面。n n(二)浅滩和深槽(二)浅滩和深槽(二)浅滩和深槽(二)浅滩和深槽n n 在冲积河床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泥沙堆积体,其高程在冲积河床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泥沙堆积体,其高程在平水位以下者称为浅滩;浅滩之间的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在平水位以下者称为浅滩;浅滩之间的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称深槽。分,称深槽。n n浅滩的形态可以分为两种:浅滩的形态可以分为两种:n n1 1、边滩:、边滩:、边滩:、边滩:主要分布在宽浅的岸边、展宽河段两侧的回主要分布在宽浅的岸边、展宽河段两
43、侧的回流区,弯曲河段的凸岸等。流区,弯曲河段的凸岸等。n n2 2、心滩:、心滩:、心滩:、心滩:主要分布在束窄河段上游、展宽河段下游中主要分布在束窄河段上游、展宽河段下游中央、主支流会合处。如果洪水期大量的泥沙沉积,使其淤央、主支流会合处。如果洪水期大量的泥沙沉积,使其淤高从而在平水期时候能够露出水面,称为高从而在平水期时候能够露出水面,称为江心洲江心洲江心洲江心洲。n n(三)岩坎和壶穴(三)岩坎和壶穴(三)岩坎和壶穴(三)岩坎和壶穴n n 山区河流侵蚀性的河床地貌。山区河流侵蚀性的河床地貌。n n1 1、岩坎:、岩坎:、岩坎:、岩坎:横亘于河床底部的坚硬基岩。它与下游河床横亘于河床底部的
44、坚硬基岩。它与下游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常形成跌水或者瀑布。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常形成跌水或者瀑布。n n2 2、壶穴:、壶穴:、壶穴:、壶穴:基岩河床被河流冲磨的深潭。基岩河床被河流冲磨的深潭。n n河漫滩:河漫滩:河漫滩:河漫滩: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n n(一)河漫滩的形成(一)河漫滩的形成(一)河漫滩的形成(一)河漫滩的形成n n 在通常情况下,在通常情况下,V V形谷的谷底几乎全部为河床所占据,形谷的谷底几乎全部为河床所占据,粗粒沉积物有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粗粒沉积物有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n n 随着曲流的发
45、展,浅滩不断展宽加宽加高,以至于在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宽加高,以至于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这时因河谷还是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这时因河谷还是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故,雏形河漫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故,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质仍被带往下游。质仍被带往下游。n n 河谷再继续展宽,宽浅的滩上水流流速更加变小,即河谷再继续展宽,宽浅的滩上水流流速更加变小,即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经不能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经不能被带上滩
46、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便形成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便形成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积。n n(二)河漫滩的结构(二)河漫滩的结构n n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在河谷发展过程中,河床沿河谷谷底侧向移动与洪水加积造成的。上覆上覆的细粒沉积物为河漫滩相;下伏的粗粒沉积物为的细粒沉积物为河漫滩相;下伏的粗粒沉积物为河床相。河床相。n n 当河曲进一步发展时,由于河曲的裁弯取直,河曲的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形成牛轭湖,在这些静水环境中,沉积了比河漫滩相沉积物更加细的淤泥,富含腐殖质,故在河漫滩剖面中可见河床相、河漫滩相和牛轭湖相。牛轭湖相。n n(一)阶地(一)阶地(一)阶
47、地(一)阶地n n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者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者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原来的谷底下切,原来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称为近它原来的谷底下切,原来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称为近于阶梯状地形。于阶梯状地形。n n(二)河流阶地的成因(二)河流阶地的成因(二)河流阶地的成因(二)河流阶地的成因n n 形成阶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形成阶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形成阶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形成阶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n n1 1、首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长期侧蚀。、首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长期侧蚀。n n2 2、河流向下侵蚀:下蚀的原因很多:、河流向下侵蚀:下蚀的原因
48、很多:n nA A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n nB B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中的水量和含沙量。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中的水量和含沙量。n nC C侵蚀基准面变化:侵蚀基准面变化:n n n n除构造运动上升引起基准面下降以外,海水体积本身的变化,如海洋在冰期大幅度的下降,也会基准面的下降。n n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侵蚀基准面变化陆动型。n n 海面变化引起的侵蚀基准面的变化水动型。n n 总的来说,河流阶地成因很复杂,而且是多种因素叠加。n n(三)河流阶地类型(三)河流阶地类型n n 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成作用的性质,可将阶地分为:n n1、侵蚀阶地、侵蚀阶地n
49、 n 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者残余零星的河流沉积物。侵蚀阶地多见于构造抬升的河谷中。n n2、堆积阶地、堆积阶地n n 在河谷的中下游最为常见,其形成过程为:河谷侧蚀形成宽广的谷地,然后沉积物加积,最后河流下蚀形成阶地(宽谷沉积下蚀)。n n 根据阶地间接触关系,以及河流下切深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n nA上迭阶地:上迭阶地:形成后期阶地的时候,河流下切深度较前期阶地下切深度小,河谷底部仍保留早期沉积物,故每一个较新阶地的组成物质就迭置于较老阶地的组成物质之上。n nB内迭阶地:内迭阶地:形成后期阶地的时候,河流下切深度达到发育前期阶地的谷底,年青阶地的坡脚触及到基岩,新老阶地呈内迭相接。
50、n nC基底阶地:基底阶地:以基岩为基底,基岩顶面覆盖有河流冲积物,基底阶地的形成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来河谷的底部。n nD埋藏阶地:埋藏阶地: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河流冲积物掩埋,形成埋藏阶地;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下降或者是基准面抬升,河流发生堆积形成的。n n河谷的横剖面常常不对称,形成河谷不对称的原因很多:河谷的横剖面常常不对称,形成河谷不对称的原因很多:n n1 1、地形总倾斜方向的影响、地形总倾斜方向的影响、地形总倾斜方向的影响、地形总倾斜方向的影响n n 当河流横切倾斜的坡面,那么顺地形总倾斜方向一当河流横切倾斜的坡面,那么顺地形总倾斜方向一侧的坡面,因集水面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