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忧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节日的忧思.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统节日的忧思传统节日的忧思嘉定二中嘉定二中 高一(高一(6)班)班 赵学文赵学文在热闹喧嚣的大众文化狂欢面前,我们常在热闹喧嚣的大众文化狂欢面前,我们常常感到我们民族血液中蕴藏的文化延续能常感到我们民族血液中蕴藏的文化延续能力正在消失,我们正在失去对民族人文传力正在消失,我们正在失去对民族人文传统的历史记忆统的历史记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去哪里寻觅华夏的根,民族的魂?在这里,去哪里寻觅华夏的根,民族的魂?在这里,你将发现很多新鲜有趣的历史生活场景,你将发现很多新鲜有趣的历史生活场景,在这里,你也将面对许多尖锐的思考和争在这里,你也将面对许多尖锐的思考和争论论清明时节雨纷纷
2、,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清明节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上巳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故而得名。春秋时期,晋献公专宠嫔妃骊姬,意将君位传给骊姬之子奚齐,遂将太子申生杀害。其弟重耳闻讯出逃,久经磨难,众叛亲离,仅剩介子推等数人忠
3、心不渝。在逃之中重耳饥寒交迫,介子推偷偷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给重耳煮而食之。重耳带着介子推等人流亡国外十九年,后得秦穆公帮助,打败其弟,立为晋文公。晋文公登基,跟他一起流亡的人都论功封官,唯独忘了忠心耿耿、曾割自己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充饥的介子推。介子推没有争功,却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后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到处查访不遇。得知介子推躲进绵山,即令放火烧山,本想逼出介子推。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无人出,进山察看,只见介子推与其母抱着一棵大柳树,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非常惋惜,将介子推与其母葬于绵山之下,立子推祠堂,改绵山为介山。后又把界休县名改为介休。晋文公伐下介子推所抱柳树作屐,每日穿着木鞋叹
4、道:“悲乎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的尊称,据说是来源于此。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后人为纪念这位“士甘焚死不诸侯”的贤者,不动烟火,只吃冷食,喝凉水,因此谓之寒食。咏寒食咏寒食唐唐.卢象卢象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习俗禁烟冷食寒食秋千 寒食插柳拜扫祭祖还有寒食蹴球、咏诗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寒食踏青 上巳节上巳节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
5、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赌博形式吸引买主,这种赌博称为关扑。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
6、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
7、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诗句,可见当时踏青之风。宋代在清明时踏青,吴惟信的踏青日期南北不同:月令广义说蜀地正月初三踏青,闽粤在二月初二日,北方则到三月或四五月方可见青。内宴冷餐内宴冷餐 御赐冷食满宫楼,鱼龙御赐冷食满宫楼,鱼龙彩旗四面稠。千官尽醉犹教彩旗四面稠。千官尽醉犹教坐,归来月上金殿头。坐,归来月上金殿头。唐张籍寒食内宴:唐张籍寒食内宴: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所谓冷
8、食,即问来由。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因在寒食节推饼、馓子等。因在寒食节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会。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9、。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这后来也成了清明节的重要活动上巳的名称首上巳的名称首见于于汉代的古籍,名称大概定于代的古籍,名称大概定于汉代。代。汉书 礼礼仪志:志:“三月上巳,官民皆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除去宿垢痰为大大洁。”佩兰祓禊,曲水流觞佩兰祓禊,曲水流觞上巳节的风物与节俗招魂解神祓禊驱灾曲水流觞上巳杂俗招魂续魄、解神还愿的内容大概是祓禊仪式的附属。韩诗注诗经郑风溱洧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三月上巳之辰,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
10、除不祥。”人们在野外或水边招唤亲人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苏醒。还有在河边“解神”的活动。解神,即还愿谢神。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世间善治宅舍,凿地掘土,功成作解谢土神,名曰谢神。”束晳答晋武帝曲水之问提到的“周公卜筮定东都,建成后流水泛杯而饮”的故事,也是一种得福于天的欢欣与酬谢;北朝周人虞信还有春赋:“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
11、杯曲水之饮。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集序。1.戴荠菜花、挑荠菜 这 天,人 们 把 荠 菜 花 铺 在 灶 上 以 及 坐、睡 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2.听蛙鸣清顾禄清嘉录三月田鸡报:“三日,农民听蛙声于午前后,以卜丰稔,谓之田鸡报。谚曰:“田鸡叫拉午时前,大年在高田;田鸡叫拉午时后,低田弗要愁。”3.有吃“亮眼糕”“或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云能明目,谓之亮眼糕。”4.在四川温江地区的武阳一带,有“抢童子”的习俗。城隍庙台子坝在做过法事后,将祭过神的木雕
12、童子从台上丢下来,围观的青壮年顿时如海水般翻腾,激烈争抢。抢着后,晚间备齐鼓吹之具,由一男童抱着木雕童子,骑马送与事先约定的有钱而无子的人家,主人办酒席以作酬答。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曲曲 水水 流流 觞觞上巳节活动 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非常接近,习俗又有相通,在历史的整合中,寒食与上巳逐渐萎缩,部分习俗残余,被和并到了清明。例如,清明的踏青的习惯,正是上巳三大节俗之一。清明的“插柳、戴柳圈”的习俗,也源自上巳,出现于唐代,据唐代的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中宗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带之可免虿毒。”唐书李适传也有“细柳圈辟病”的记载。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清明中说:“至清明戴柳青,乃唐高宗三月
13、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节日融合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清 明明 节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一旦韩国的端午祭申报成功,下一个,恐怕就是日本申报三月三了2005年11月巴黎时间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
14、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争了那么久,端午这个传统文化终于还是花落别家,对此,很多人都会觉得伤感,因为端午说不重视其实也是很重视的,说到端午就想起了屈原、粽子和龙舟,能够成为世界遗产,说明端午对世界文化都是有很深的影响的,正是基于这个因素,端午被韩国申请成功,这让我们这些屈原的后代感到悲哀。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儿节,五大节日之一,又名“雏祭”或“桃花节”。这一天举目尽是身着和服的妇女。象一朵朵桃花开在街头,仿佛在提醒匆忙的行人春天已经来临。神社里这一天通常都有祓禊除厄的活动,有女儿的家庭,也会
15、在一个特备的各层台架上摆起“偶人坛”,并制作一些特殊的节日食品,来为自家的千金祝贺节日。很明显,日本女儿节源自中国,古代的日本人不仅在这一天和中国人一样禊祓除邪,而且仿效晋人一样设“曲水之宴”。前面提到的续齐谐记对日本有直接的影响,束皙的周公洛邑说,多在日本古籍中提及。续本朝文粹载大江匡房羽觞随波赋,称:“昔周公之卜城也,瞻彼东洛,建我西周。开翠罇于岸上,滥羽觞于波头原夫豫游择地,欢宴传风。其说闻于束氏,其义起自周公”。日本以三月三为女儿节,大概正是因为挚虞所主张的“徐肇传说”与女儿有关吧?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进,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很多传统节日已经离我们而去,这是不可更改的。历史的脚步在向
16、前,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不是永远向后望,躺在祖先的怀里高喊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奇迹,财富应该由我们来继承,应该由我们来发扬。中华民族是悠久的,文化是丰富的。从刚才的韩国端午祭、日本女儿节,可以看出是如此。不过现在的我们呢?曾经,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被好多人锁进了“落后”的抽屉,打上了“保守”的标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人们收入增加的同时,精神追求也在进一步加大;在“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在部分人中红红火火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充满浓浓亲情、友情的中国传统节日更使人渴望。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如何能更加公平和正义,如何才能遏制道德滑坡?其实,好多人都在思考,思考我们的精神前进方向,思考有什么样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支撑我们在民族崛起的路上勇敢前行。这种在潜意识中的思考,让传统文化以其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再度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如今传统文化的衰微,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古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外国文化大举进军我国时,我们该做什么?作为祖国的后备军;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不担当,谁来担当?让我们用睁开眼睛,挺起胸膛,秉着一颗热心,来复兴中华!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