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潇洒人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享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潇洒人生.ppt(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潇洒人生一、一、“身重于物身重于物”与与“淡泊名利淡泊名利”二、二、“少私寡欲少私寡欲”与与“知足长乐知足长乐”三、三、“齐生死齐生死”与与“以死为乐以死为乐”四、四、“上德若谷上德若谷”与与“宽宏大度宽宏大度”一、“身重于物身重于物”与与“淡泊名利淡泊名利”企业家只有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才能构建自己的潇洒人生。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一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一道关是道关是“名利关名利关”。必须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牢固树立“身重于物”的生命理念,真正做到不为“外物”(名、利)所累,方可在人间“潇洒走一回”。1、名、利与身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1)
2、“物重于身”:名、利重于生命。(2)道家提出了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身重于物”的理念。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十三章杨朱:“贵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庄子:“身贵于利”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庄子田子方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祀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狐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
3、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吕氏春秋本生 人们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而创造了物质文明,但是物质文明反过来又成为损害人、妨碍人进步发展的异己力量;人类为了追求美名,不惜扭曲自己的本性,损害自己的身体,以致牺牲生命。这种重名利轻生命的现象,道家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贡献。2、管理者的潇洒人生从道家“身重于物”的哲学思想中,企业家和管理者可以悟出许多潇洒人生的真谛。企业家和管理者要想“潇洒走一回”,必须努力做到:(1)树立树立“身外之物身外之物”的观念。的观念。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候。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清金缨格言联璧:
4、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即四肢百骸。亦躯壳耳。(2)淡化名利观念。淡化名利观念。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汉书扬雄传上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宋苏轼不管是“为官所累”,还是“为利所累”,都是“为外物所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九章3、从“名利之累”中解脱出来如何解脱“名利之累”呢?凡外物皆“平淡视之”,一淡便能潇洒起来。邹韬奋:一个人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二、“少私寡欲”与“知足常乐”企
5、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二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二道关是道关是“情欲关情欲关”。道家“少私寡欲”思想的体现: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六十四章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1、无限地追求名利无益(1)就个人养生来说,“益生曰祥”(老子五十五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十二章 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庄子天地 (2)从个人道德来说,过分地追求名利财货,不但无益于贵生,反而会行商得坏,身败名裂。难得之
6、货,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3)从人性复归上,老子认为“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 庄子徐无鬼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马蹄 (4)从治国来说,老子认为,社会混乱,国家难治,是统治者贪得无厌的结果。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老子五十三章 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令人为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 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不美则不令人多,不多则不令人败。明吕坤呻吟语 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
7、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清金缨 格言联璧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庄子庚桑楚2、罪恶与纷争源于不知足在老子看来,社会上的一切罪恶和灾祸,人间的一切矛盾和纷争,都源于“不知足”。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 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清金缨 格言联璧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清金缨 格言联璧道家根据“少私寡欲”提出的“知足常乐”原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具
8、有片面性。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把“知足”与“不知足”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调节人的生活节奏,维持人的心理平衡,获取人的精神愉悦。这是一种高超的生活艺术。3、“功遂身退”是一个重要的人生信条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九章成功而弗居老子二章成功而不有老子三十四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十七章范蠡与文种的事例。张良与韩信的事例。屠羊说与楚昭王的事例。秦相范雎与蔡泽。4、企业家要学会放弃权力如何处理好高层权力的交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首先,老总们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交班的重要性。其次,交班也要讲究时机。唐高祖李渊在交班上的所犯的错误。最后,一定要选准接班人。中国科龙集团创始人潘宁的成功之处。三
9、、“齐生死”与“以死为乐”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三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三道关是道关是“生死关生死关”。中国儒家以“三不朽”之说来超越生死,虽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但仍未把生死放在宇宙大化流行中来考察。道家为了解脱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改变人的“悦生恶死”的忧伤心态,以博大的宇宙情怀,展开了对生死之道的冷静思考,以一种洒脱的宁静心态直面人的寿夭和生死。这就是道家的“外生死”(“齐生死”)思想的真谛。1、“归根复命”道家为了超越宗教神学和儒家的“三不朽”之说,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人的生死放在宇宙大化流行中去考察,将人对生死的恐惧与忧伤理性地转化为对宇宙大化流行的观照。2、“死生存亡之一体”庄子全
10、面地继承与发挥了老子的“出生入死”的生命观,从气学的新视角为构建潇洒人生提供了更加深刻的哲学理论。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大宗师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3、生死寿夭如昼夜交替庄子根据“死生存亡之一体”的生死观,认为人的生死寿夭如昼夜交替一样,完全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大宗师 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庄子盗跖4、以死为归庄子根
11、据道家“死生存亡之一体”的生死观,进一步提出了“以死为息”、“以死为归”的思想。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刻意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庄子大宗师5、以死为乐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庄子齐物论道家通过各种寓言形象地论述了“以死为乐”的观点。(1)庄子妻死。(2)庄子见髑髅。(3)弟子为庄子葬。道家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平静地走向死亡,在死亡面前,他们是何等洒脱!何等逍遥!这是一种经过道家理性净化了的人生境界。四、“上德若谷”
12、与“宽宏大度”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四企业家和管理者要通过的第四道关是道关是“气度关气度关”。企业家要想“潇洒走一回”,具有“上德若谷”的品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1、道乃空虚不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老子四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四十五章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五章 既然道体是空虚不实的,那么体道的圣人也应当“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2、待人接物要“无弃”正因为圣人具有“上德若谷”的品德,所以老子在待人接物上采取“无弃”的态度。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二十七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
13、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见人之善,则对人称扬不已;闻人之过,则绝口不对人言。明杨继盛 人之胜似你,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父椒山谕应尾应箕两儿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清金缨3、用人应不拘小节企业家和管理者在用人上应根据“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原则,不要过于计较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夫夏代后氏之璜,不能无瑕;明月之珠,不能无秽;然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恶妨大美;今志人之所短,忘人之所长,而欲求贤于天下,即难矣。上义明代思想家刘伯温郁离子捕鼠一文中的故事。世界著名企业IBM公司在用人上奉行的原则:
14、不承认自己有缺点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君子攻人,不尽其过,须含蓄以养人之愧惧,令其自新 呻吟语伦理4、“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败莫败于不自知吕氏春秋洼则盈老子二十二章松下幸之助的“70分的人”原理5、“抱怨以德”正因为圣人具有“上德若谷”的胸怀,所以在恩怨问题上,老子主张“抱怨以德”(老子六十三章)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则即时丢过。人有向你说,某人感你之恩,则云他有恩于吾,吾无恩于他;则感恩者闻之,其感益深;有人向你说,某人恼你谤你,则云彼与吾平日最相好,岂有恼我谤我之理,则恼吾者闻之,其怨即解。(明杨继盛父椒山谕应尾应箕两儿)能容小人,是大人。一念容忍,不
15、但是无量德器,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清金缨格言联璧晋文公容忍仇人的事例。在待人接物中,道家主张采取“无辩”,“不争”的宽容态度,这种宽容的态度虽然也是一种化解矛盾的方法,但这种“以德报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6、“宠辱不惊”正因为圣人具有“上德若谷”的胸怀,所以老子在荣辱观上提倡“宠辱不惊”。楚国宰相孙叔敖“爵禄不入于心”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警世通言中“拗相公饮恨半山堂”的故事。“上德若谷”的思想已凝聚于中国人的心灵之中,成为一种传统美德。道家的人生哲学智慧具有超前性和普遍性,是道家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