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优秀3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优秀3篇)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 篇一 【文本解读】 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素养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3.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探究诗歌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国的历
2、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平生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3、。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2.相关背景 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诗人政治预见的正确。 3.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
4、。 4.了解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主要是指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引、吟等体裁。蜀道难就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噫吁嚱(yxx)凫(f)栈(zhn)猱(no) 扪参(mnshn)峥嵘(zhnrn)巉(chn)湍(tun) 咨嗟(zji)豗(hu)砯(pn)崔嵬(cuwi) 2.解释下列词语 何:多么。 当:对着,向着。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扪:用手摸
5、。 膺:胸。 坐:徒,空。 但见:只听见。 喧豗: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崖:水撞石之声。 胡为:为什么。 9322;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9323;咨嗟:叹息。 三、文本研究 【思考1】梳理脉络 明确第一段:先总写蜀道之难,然后写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最后写蜀道的高危。 第二段:蜀道之险。 第三段:蜀中战祸之烈。 【思考2】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思考3】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之难(雄奇险峻)的?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侧面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
6、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悲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 【思考4】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表明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冲突? 明确不冲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而是慨叹,它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思考5】
7、主旨句三次出现,所在位置和具体内容都有变化,体会这三句话的具体作用。 明确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再次强调蜀道之难行,把诗歌推向高峰。 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思考6】“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心理感受,李白却描绘得非常动人。那么,你认为李白是如何把这一难述感受描绘得如此生动的呢?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示例)(1)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诗中描写的事物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2)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
8、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 (3)诗歌句式灵活,形式多变。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思考7】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观点一:此诗即事成篇,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关心。 观点二:表面写蜀道的艰难,实则写仕途坎坷,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9、。 观点三:写蜀道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思考8】对比与思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问题: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
10、艰险。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四、明晰主旨 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五、拓展阅读 李白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他是它的朋友。也可以说李白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他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这种感觉又因贺知章对他的称呼(谪仙人)而强化了,这种气魄和感觉,以及由此形成的境界是前人的诗里从未有过的,当屈原以其九歌对诸神顶礼膜拜的时候,他不过是匍匐于地上的一个微小的生灵。当曹操“
11、东临碣石”,歌咏那吞吐日月之大海时,他不过是宇宙的礼赞者。至于南朝以山水诗著称的“二谢”,他们笔下就只有山容水态而已。隋唐以来出现了王维、孟浩然这样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他们的境界不过是清远静谧。只有李白才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即宇宙境界。 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他往往是从大处把握对象,得其神气略其形色,李白似乎常常是站在高处鸟瞰世界,能看到大景观,得到大气象,其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就正好说明了他自己常取的视角。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些诗句都是因宏观的视角而形成宏伟的境界。如果以杜甫
12、、孟浩然与李白比较,李白的这个特点就更显然了。杜甫以体贴入微笔触细腻而见长,他能刻画别人看不到的景物内层的涟漪,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细微波动。孟浩然的特点是淡。他的心情是淡的,他的笔墨也是淡的,“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他的诗如一杯清茶、一缕清烟、一片月光、一丝云影。对他们我不想有所轩轾,只是想指出,孟浩然的境界是世外境界,杜甫的境界是人生境界,而李白的境界则是宇宙境界。 其次,李白处理人事的态度往往是极其洒脱的,对其所爱的人他有火一般热烈的感情,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家庭、妻子、儿女、父母、
13、兄弟,在他的诗里几乎没有地位。李白看重友谊,他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赠友诗,其中有的诗句足以永远暖人心房,诸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但他的诗集里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杜甫有十一首诗赠他或怀念他,但他只有一首调侃诗给杜甫。他比杜甫年长十一岁,杜甫近乎他的后辈,这也许有点关系,可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那洒脱的气质。对于一个自视可与宇宙等量的人,这情形并不奇怪。 第三,最重要的是李白既然感到自己与宇宙等量,遂亦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我就是我,既不必为某种现实的目的而取媚于人,也不必因某种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李白既然可与宇宙等量,当然也就可与帝王齐观,而视权贵
14、如草芥了。李白虽欲跻身于庙堂,但并不肯为此而折腰。他虽曾因玄宗的幸遇而自鸣得意,也曾偶尔写过几首干谒之作,但总的看来他是坚持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李白目无权贵,但对苍生百姓却是亲切的。且看宿五松山下媪家,“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对五松山下这位荀老太太,李白是何等谦逊、何等体贴。而这与笑傲王侯的那个人正是同一个李白!李白的伟大与可爱于此可见,这首诗的境界看似平凡,其实是极其宏伟的。倘若没有一个宽广的胸襟,怎能写出这样的诗歌?这首诗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李白的不凡境界。 (选自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节) 六、素材积累李白名句 1.一水牵愁万里长。 2.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
15、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4.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9.绵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1.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七、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 2.了解七言诗、乐府诗、歌行题等文体常识。 3.领会诗歌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4.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背诵全诗。 5.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
16、重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意境、风格、章法、气象和基调等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对诗歌主旨及寓意的理解、探讨、评析。 【教学方法】 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诗歌大家酒会想到唐诗,说到唐诗大家就会想到李白。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背诵高二学过的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通篇记述梦境中的山水。作者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中,李白抖去凡世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下黄泉。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畅游。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蜀道上的奇丽险峻的山水,感受作
17、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简介蜀道,图片、音乐欣赏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三、听录音朗读 听其声、悟其情 四、诗题解说: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18、。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的意图很可能是严防野心家发难。 五、字词 噫吁嚱yxx,鱼凫f,石栈zhn,猿猱no,扪参mnshn 抚膺yng,巉chn,岩号ho,古木飞湍tun,喧豗hu 砯Png,崖峥嵘zhngrng,吮shn,血崔巍cuwi,咨嗟zji 六、赏析课文 (一)诵读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
19、哉?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指出字的意义。 1.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2.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上屋骑危屋脊 3.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三)指出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
20、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四)整体把握 1.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一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便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诗歌主要在咏叹什么?请找出诗歌的主旨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此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含义有什么不同?作用如何?
21、一叹蜀道高而难行去之难 二叹蜀道险而可畏境之凄清险恶 三叹蜀道战祸之烈(防)居之难 以夸张的语调点出主题,奠定雄放的基调;内容层层深入,有一唱三叹之效 (五)诗歌解读: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蜀道的来历长期闭塞、重山叠岭、五丁开山历史悠久 表现人与自然间的斗争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2)开辟蜀道的艰难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1)点面结合。“上有”四句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是“点”
22、,即青泥岭的情况,是细节描写。 (2)想象和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以虚衬实,夸张地写出了蜀道之高危;“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象,说蜀道的高危难行。 3.诗人给这个蜀道“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读第2段) (1)“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气氛,写出了旅途的孤寂可怕。 (2)“连峰去日不盈尺万壑雷“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由静而动,写蜀道山水险恶,让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4.诗歌最后一段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联系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1)极言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 (2)杀人如麻的残酷现象。 (3)劝友人早还家。 意图:要
23、严防野心家据此造反(发难),搞地方割据。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六)全诗的结构总结 七、诗歌小结 1.一个主旋律:
2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两处用典: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语出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语出晋代张载的剑阁铭) 3.三种主要情感: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表达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4.四种主要的写作手法: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开辟之难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度越之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夸张渲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
25、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安居之难 八、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
26、寓意。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教学重点】 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欣赏散文化诗句。 【教学难点】 诗歌内容的鉴赏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学生朗读,指出作者。 李白 2.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简介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
27、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4.教师补充: “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
28、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 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礴,后人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已经学过的诗句中感悟到,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寄托于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 板书:蜀道难 李白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先让一个同学朗读。 教师指导以下几点。 1.正音。给
29、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噫吁嚱 yxx 鱼凫 f 石栈 zhn 猿猱 no 萦岩峦 yng 扪参 mnshn 抚膺 yng 巉岩 chn 飞湍 tun 喧豗 hu 凋朱颜 dio 砯崖 png 崔嵬 cuwi 咨嗟 zji 2.再请一个同学朗读。 从李白豪迈磅礴的写作气势上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文章主要是运用多种手法,从多个角度突出蜀道的难,这个“难”指行走艰难,出入不便,应该在诗句中已经反复表达出了作者着这“难”的感叹,大家说,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情?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指导朗读
30、。 这三句话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蜀道之难的感叹之情。但是这三次感叹对蜀道艰难的表达角度(特点)却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句感叹蜀道的“高危”,在全诗的开头,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调,也领起下面四句神话传说。所以要读得很有声势,特别是“噫吁唏”三个感叹词重叠,更加重的惊异之感,所以要读得高亢。 教师读: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学生读(反复读): 第二句感叹蜀道的“惊险”。“使人听此凋朱颜”,听了这些内容后,不禁使人
31、红润的容颜都为之凋伤憔损,它总结前面7句,要读得慢而伤感,要低调。 教师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学生反复读: 特别是:尚不得、愁攀援、何盘盘、坐长叹、何时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第三句感叹蜀道的“凶险”。它总结了上面8句,要读得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 教师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
32、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学生读: 4.听课文录音朗读。 5.学生齐读。 三。小结。 诗人袭用乐府古题,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诗人表面写了蜀道的艰难,其实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诗风气势磅礴,风格豪放,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朗读时应读出这样的气势。 第二课时 主要是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并体会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夸张渲染等恣肆的手法。同时感悟诗歌寓
33、意。 一。 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初步感受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等手法描述了蜀道之难,感悟了诗人一叹三咏(又称反复)的艺术手法。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大家来看,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副句“噫吁嘻!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惊险”,不可轻易前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副句“侧身西
34、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 诗人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 二。探索作者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作者这种独特的“大气”。 1.我们先看第一节(朗读):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
35、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节里,诗人主要是运用丰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么,他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呢?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两个神话传说写出了蜀道悠远的历史和神奇的来历。写出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2.再看第二节(朗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一节里,诗人虚实相映,通过摹写神情、
36、动作以及感觉突出了蜀道的惊险。那么诗人又是用什么有映衬?摹写了怎样的神情、动作和感觉?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摹写感觉: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3.再看第三节(朗读):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37、。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一节中作者再运用了夸张和联想,突出了蜀道的凶险。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夸张和联想呢?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运用联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极言蜀道的凶险。 4.学生朗读,再体会李白这种恣肆汪洋的写法。 5.教师小结: 李白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他或夸张或想象,虚虚实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这就是李白,一个“大气”的李白! 三。简单探索诗歌的寓意。 结合之前讲过的背景: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