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027834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赤壁赋》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教学实录师:大自然是一本能抚慰心灵、开阔胸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百科全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情怀”单元,跟随苏轼的脚步沐清风白露,赏赤壁江月。首先,请大家齐读一下学习目标:诵读、沉浸,领略文章的景物美,整饬美;研讨、交流,体会文章情景理的和谐统一;体验、展示,汲取经典营养,获得人生启迪。生:诵读、沉浸,领略文章的景物美,整饬美;研讨、交流,体会文章情景理的和谐统一;体验、展示,汲取经典营养,获得人生启迪。师:请看今天的情境任务:“抖音文化奇妙夜”即将开展“赓续经典、国风涌动”的主题活动,现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征求活动案例。在前期讨论的时候,我们一致认为苏轼在一个

2、秋夜泛舟夜游,沉浸自然,叩问人生,获得了治愈与救赎。所以,我们准备以“苏子赤壁江月夜”为主题展开活动。首先,让我们深入文本,挖掘经典内涵。请这一排同学依次回答。生1:“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师: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学习提示”的第四段:古诗文当中,纪年的方式经常用到的有两种,一种是干支纪年法,一种是年号纪年法。“壬戌”它就是干支纪年法的一种。生2:“既望”通常是农历十六。生3:“冯虚御风”,“冯”通“凭”,临空驾风而行。生4:“渺渺”:优雅的样子。生5:“悄然”:容色改变的样子。生6:“下江陵”:攻占江陵。师:“下”是动词,攻占。生7:“盈虚”:满和缺。生8:(翻译了句子)师:请判断一下

3、句式。生9:状语后置。师:你来分析一下,怎么状语后置的。生9:因为翻译是苏轼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把赤壁之下移到了泛舟游览后面。师:非常好,最后一个句子。你试着把这个句子翻译一下。生10:苏轼和客人吹着竹箫。师:“客有吹洞箫者”,稍微好一点,是不是,好,请坐。你来试一下。生11:客人中有吹洞箫的。师:或者说再换一种方式。生11:有会吹洞箫的客人。师:哎,真好。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或者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所以它是什么句式?生11:定语后置。师:非常好。定语后置,好,请坐。请大家巩固半分钟。师:在这静谧的夜,苏子泛舟夜游邂逅了澄澈的江和朦胧的月。提到江月,我们会想到张若虚的“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

4、初见人”;会想到李白的“古人今人皆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江月永恒,生命无尽。让我们一起品味“江月”,赏析文章当中的情感。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赏析赤壁之江月,历史之江月和哲理之江月。梳理文章的情感变化,找出情感变化的原因。开始。我找一位同学给咱们梳理一下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并从原文找到依据。生1:作者一开始在游览赤壁的时候是乐的。在第二段第一句“于是饮酒乐甚”。师:“于是饮酒乐甚”。接下来。生1:然后情感转到悲。师:再转到悲。生1:在第三段最后一句“托遗响于悲风”。然后再一次转到了乐。转到了喜。最后一段第一句“客喜而笑”。师:大家觉得她梳理得好不好?生:好!(掌声)师:特别棒!好,那么我们

5、就跟随苏轼泛舟夜游。赏赤壁江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写景片段。生1:我最喜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师:你为什么喜欢?生1:因为它非常优美壮阔,然后非常仙气飘飘。师:“仙气飘飘”这个词用的怎么样?我觉得挺好的,是不是?那么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出仙气飘飘的感觉?生1:多么辽阔呀!好像脱离人世,升入渺渺仙境。师:你给咱们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了,能不能再读出那种仙气飘飘。生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师:嗯,有没有这种仙气飘飘的感觉?生:有。师:好,请坐。在这一句话当中,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是有一点点仙气飘飘感觉

6、的,是不是啊?那么如果我们想再给它展现出在看完了江与月,享受在水上飘荡的这种感觉。你觉得应该如何去诵读呢?它的停顿、重读应该在哪里?生2:应该从“飘飘乎”后停顿,“而不知其所止”要重读。“浩浩乎”也要停顿,“羽化而登仙”要重读。师:嗯,你试着给大家读一下。生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师“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不是烟波浩渺的,仙气飘飘的感觉就有了。有同学跃跃欲试,我们一起读一遍试试。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师:好,继续来赏析我们喜欢的文字。生3:我喜欢的是“白露横江,水光

7、接天”,还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师:好,请给大家赏析一下。生3:这几句写皓月当空,碧水万秋,月光朦胧,秋风徐徐。景象非常澄澈、美丽、静谧,就像梦境一般。师:就像梦境一般。刚才用的几个词语,你真是太高级了,能不能给大家重复一下?生3: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美丽静谧。师:请给大家试读一下这几个句子。生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应该是风吹的水波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生3:波澜不起。师:波澜不起,相对比较的平静,是不是?嗯,好,你读一下,能不能读出这种平静。生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师:是不是特别好?(掌声)好,还有哪位同学再来给咱们赏析一

8、下。生4:我所找的是“月出于东山上,徘徊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一句就是讲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如同牛奶般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与天气相连。也是很仙气飘飘的感觉。师:仙气飘飘的感觉。“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个“徘徊”,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含义?生4: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不舍得降下去。师:哎,特别好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能够表现出月对于作者、客人的那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月出于东山上,徘徊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师:所以在第一自然段,作者因何而乐?生1:作者因赤壁景色之美而乐。师:赤壁景色之美是他乐的主要原因,是

9、不是?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生2:我觉得还有季节的原因。师:还有季节的原因,这个点儿非常好。哪里体现到季节的原因。生2:“壬戌之秋”。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风是什么样的?生2:是微凉的,清风徐来。师:水是什么样的?生2:水波不兴,水是平静的。师:嗯,非常好!水是平静的。恰好适合泛舟夜游,对吧?所以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怎么能不开心,不畅快呢?所以,作者怎么样?扣舷而歌之。请咱们一块儿把歌词诵读一遍。生: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师:“美人”是谁?生:作者思慕的人。师:那思慕的人在哪里?生:在遥远的地方。师:在那遥远的地方。所以咱们在

10、这一句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读出美人遥不可及的感觉?渺渺兮于怀读。生: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师:望美人兮天一方。所以那种求而不得的什么?比如说失落,可以吧?失意、惘然,就出来了吧。然后我们听到了洞箫的声音。找位同学给咱们赏析一下,这是洞箫的声音。你觉得这个洞箫,听完之后,有什么样效果?生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师:这是它的效果。那我们这个洞箫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呢?生3:其声呜呜然。师:它的声音是呜呜的样子,是不是?那么这个洞箫,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觉?生3:很低。师:很悲凉,好,请坐。你再补充一下。生4:悲凉、悲伤。师:想到这两个词语,是不是,好,请坐。那么洞箫的声音是

11、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所以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直观的感受呢?生:悲。师:除了悲伤、悲惨,还有呢?嗯,幽怨。这个词太棒了!生:婉转。师:虽然婉转,虽然幽怨,虽然悲伤,但是箫声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是特别大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所以作者非常悲伤,是不是。悲原因还有什么?生5:他听到洞箫十分悲伤,作者原来就有些悲伤,然后又以这种洞箫的声音为伴奏,就更加的伤心,他的心情也是由乐转悲。师:嗯,也就是说洞箫的声音是他情绪由乐转悲的触发点。通过客人的回答,你还看出了怎么样的悲伤呢?生5:苏子感觉生命短暂。师:生命短暂。你给大家分析一下。生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叹自

12、己人生短促,羡慕长江无穷无尽。师:自己的生命是渺小的,短暂的。他用了两个小的东西,什么呀?生:蜉蝣。师:蜉蝣和粟。这两个小的物种和整个扩大的长江形成了对比。长江是无穷无尽的,我像蜉蝣和粟米一样。非常好!还有没有?生5:我觉得他应该还有生命短促,自己壮志难酬。师:壮志难酬。大家觉得这个有没有道理?你再分析一下。生5:就是上面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孟德也是壮志难酬,就引出他自己也年过半百,自己的大志也没有实现。师:嗯,在这里好,请坐,非常好!在这里给大家提两个小点。第一个就是美人,是思慕的人,但是在这里可以指什么?生:抱负师:政治抱负或者是君王,也就是说,这个美人跟屈原笔下的美人含义是一致的

13、。再一个,请同学们思考曹操这个典故使用的作用、用意是什么?生6:引用曹操的诗句能够引出他自己的壮志难酬。师:你也是这么理解的,好,请坐。有没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他使用曹操的典故并不是这么个意思。生7:曹操的经历和自己形成对比。曹操是一国之君,年过半百,但是自己大志没有实现。师:这位同学想到了赤壁怀古当中,苏轼使用周瑜的典故。大家注意有一句话“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曹操是大英雄,但是现在呢?他看到赤壁佳景想到这是曹操曾经战斗的地方,曹操曾经多么志得意满,但是现在都已经不在了。所以是一种英雄安在之悲。到最后,作者想要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个地方有没有显示出什么悲伤感觉呢?生8:人生苦短

14、,心愿难成。师:心愿难成。他想要携飞仙以遨游,但是?生8: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师:说的特别好,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所以心有难成,理想难以实现。所以这样的悲伤,如果用李泽厚先生的话说,那就是对人生、宇宙、社会的怀疑和厌倦,是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喟叹。最后客人怎么样呢?喜而笑,是因为什么啊?好,你来说一下,是什么样的道理?好,先请各位考虑一下。你来回答一下。生9:第四段说了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道理。变的是千千万万的事物时刻都在变动,不变的是万间的永恒。我们需要取的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如清风明月。不取的是不为我所有的我一毫也不会沾取。师:这位同学把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取的是什么,

15、不取的是什么,分析都非常透彻了,是不是?好,请坐。在原文当中,这个变与不变用的是哪些语句?生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师:可以读得再熟练一下。所以尽管世间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宇宙和我们是永恒的,不用去羡慕山间的清风与明月,因为如果不是我们的,不必强求。山间的清风与明月是无限的,我们可以无限的享用。所以到这里,客人就喜了,这个喜是对客人忧患生命真谛、宇宙

16、真谛,大彻大悟后的志乐。这篇文章就景、情、理三个角度统一了起来。那么回顾原文,我们发现作者情感的变化,跟主客问答有非常大的关系。那么对于主客问答这件事情,你怎么看?生1:我觉得它是苏轼的自问自答。客是他消极虚无的态度,苏轼借客的口表达了自己的失落。苏轼以此来宽慰自己,从创造中解脱,让自己变得豁达、超脱、乐观。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掌声)所以,主与客,可以理解成苏轼一个人两种自我的对话。主客问答也是赋体的一个常见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个人的化身,主客问答在这里实际上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和拥抱自然的道家思想的对话。在两个自我的辩论中,苏轼最后觉醒了,觉醒后的豁达自由。所以这可能就是余秋雨在苏

17、东坡突围当中所说的“成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这样的成熟对一生坎坷的苏轼来说是多么难得。请大家看苏轼少年得志,却一生坎坷。44岁被贬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再贬儋州,最后逝世于常州。正如他的自题金山画像所说,心似已灰之木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师:就是在他一度下狱,三度被贬的情况下,依然给我们留下脍炙人口的精神食粮。请大家自读苏轼作品当中的典型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

18、忍不拔之志。所以如果“抖音文化奇妙夜”要推举最佳国风带队人,我觉得苏轼是特别契合的。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是个生: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诗人,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师:是的,在那个江月夜,苏轼从自然的江月反观到了历史的、哲理的江月。从扣问自然到追寻人生。在这个月夜,他实现了人生的升华。而我们也在这里收获了民族乐观的底色。接下来让我们再读经典,致敬经典。哪位同学给大家诵读一下你最喜欢的片段。好,你先来。生1:我喜欢的是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19、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掌声)师:这同学太让人陶醉了,哪位同学还想来。生2:我喜欢的是第一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掌声)师:让我感受到了江月夜的静谧。小瑕疵,少焉、万顷。接下来,咱们同学一起来读一下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体会苏轼随人自适的人生观。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20、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师:从大家情感饱满的诵读中,我们体会出了苏轼的旷达。那么接下来我们在动笔写一写,你眼中的苏轼是什么样的?写完的同学,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小组交流了。在交流的时候,根据评价量表当中的标准,选出小组当中,咱们得分最高的一个作为代言人,我们在班级里面分享。好,可以开始交流。师:好,我们先请这个小组。其他同学做好点评的准备。生1:你曾泛舟赤壁,也曾扣弦歌唱,高呼长江无穷,你曾把酒问天,也曾起舞弄清影,轻叹世事难全,你就是你,一个豁达洒脱

21、的苏东坡。师:同桌,你来点评一下,你给他打多少分?生2:13分。师:扣两分是怕她骄傲吗?生2:因为我觉得她还可以再变得更好一些。师:可以在读得更好一些。同桌非常中肯。这个小组。生3:你曾屡遭贬谪,也曾诬陷入狱,但仍高歌一樽还酹江月;你曾远离故土,也有失至亲之痛,感慨人有悲欢离合。你就是你,一个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师:好,请坐。你来评价一下。生4:我觉得也是13分。读的还是有点瑕疵,再读的更好一点就更好了。师:再读的更好一点就更好,是不是,好,所以在咱们同学的眼中,苏轼是达观的,豁达的。今天我们和苏轼这个具有伟大灵魂的人相遇,从他身上获得了治愈,汲取了力量。我们的治愈盲盒来了。请大家选择苏轼作品当

22、中的积极向上的句子,给你喜欢的句子或者是由苏轼作品引发的正向能量的句子写到卡片当中,收上来,我们进行一下交流一下。我们的盲盒已经收集了好多好多的正能量。其实我也写了几个。我们这个盲盒是怎么用呢?当你心情失落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从里面随机抽取,然后相互治愈,相互助力。那这样的话我们找个同学,你来抽一个,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师: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你觉得这个同学给你什么样的祝福?生1:感觉就是让我乐观。师:乐观。其实更好的是理解为不要空感青春已逝,要珍惜时光,及时行动。那这个具有祝福意义的小纸条就送给你。这个盲盒我们就送给咱们同学。希望咱们

23、同学心情不好的时候,迷茫失落的时候,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汲取经典力量。来,班长,接盒。结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啊。我也有些话想要致敬苏轼,也有一些话想要对咱们同学说。你曾种地酿酒,也曾倚杖听江声,高唱大江东去。你曾艳羡拣尽寒枝而不栖的寒鸦,殊不知烟雨中弃蓑衣穿行本身就是一种品格。黄州已融入你的血肉,贬谪已成为你生命的常态。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何等的磅礴大气,何等的潇洒豁达。是你,用从容旷远的诗篇滋养我们;是你,用超然洒脱的人生观,救赎了我们。诗意中国,源远流长,与时光共伴,听世纪回响。让我们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欢,赓续经典,让中华文化化作新时代的歌声,唱响民族的颂歌。请大

24、家齐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根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至此,我们的活动案例圆满完成。希望咱们同学把对苏轼的品读延续下去,延续到我们的生命中。好,下课。生:老师再见。师:谢谢大家。赤壁赋教学反思奋战许久,废寝忘食,绞尽脑汁,五易其稿,虽然最终呈现的课堂不够完善,但这也是一场非常特别的旅程。整个教学情境设计合理,授课思路清晰,既能挖掘文本内涵,又能跳出文本,观照现实。情境与教学活动能一一对应,严密契合

25、,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在准备阶段,能够充分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大胆取舍,不断修改、完善,试讲、磨课。学生预习时,能够细化任务,让学生明确每一步应该做什么,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课堂重点,准备充足。在授课时,能够很好地把控全场,仪态自然,语速适中,思路清晰,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预设目标。但不能否认,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1.教学设计偏保守,不够新颖。情境设计是“抖音文化奇妙夜”的“赓续经典,国风涌动”的活动案例征集,本质上还是经典篇目的文本解读和活动设计。从分析文本到知人论世再到跳出文本观照生活,思路清晰,问题在于文本分析部分占时间太长,知人论世部分写的东西太简单,

26、亮点“盲盒”的操作太过仓促,没有亮起来。比重不够合理,文本处理部分可以再加一些活动,分开处理。2.临场发挥有点生硬,太紧张,不够自信,不会变通。对于预设太过依赖,临时生成较少,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以后要多关注学生,让预设的东西成为助力,而不是成为框住自己的枷锁。3.文本研读可以再系统全面一些。虽然一直在研究文本,但却感觉没有真正把文本吃透,没有给学生把文本讲透。如何梳理框架,如何找明情感变化原因,如何引导学生,都需要不断实验,不断打磨。4.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诵读指导不够专业,针对性不强。例如,学生在诵读过后,可以从重读、停顿、情感等方面引导。在学生分析文本时,如果分析到位,可以用“分析得很透彻”“分析的很到位”“你的思路非常清晰”等语言给学生肯定;如果分析不到位,再引导学生思考。总之,老师要少说,把课堂交给学生。5.对于学情,要有更精准的把握。学案要批改到位,要学会观察学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