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8027766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欧姆定律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

2、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二、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 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器材: 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10、15的电阻各一

3、个、导线数根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方法: 改变电源的电压 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 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

4、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这两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问题的解决,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三)设计实验 1、课件出示思考题 (1)根据研究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方法,这个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 (2)选择使用哪些器材? (3)该实验应分几步,具体步骤怎样? 2、学生激烈讨论,明确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必须设法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才能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即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提出本实验必须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变(确定应该用定值电阻而

5、不用灯泡),研究I与U的关系;第二步,保持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对于第一步,改变U(用电压表测),观察I(用电流表测量),且电压的调节可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实现(阻值为R的电阻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或者通过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滑片来实现。 师生共同讨论: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比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方案要好。 3、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学生个人设计,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处和不足。 4、学生进一步讨论:对于第二步,要研究I与R的关系,首先要改变图中R的值,可用5、10、15的电阻。要保持U不变,可调节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不

6、变。 5、师生共同讨论:要完成以上实验,还必须测量相关数据,需要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分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作个别辅导。 欧姆定律教案 篇二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

7、。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

8、与价值观 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2、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2、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10)、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五、板书设计 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 猜测三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 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欧姆定律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9、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

10、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

11、,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根据数学规律,我们可以对欧姆定律公式I=U/R进行变形,得到U=IR或R=U/I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同一导体中的两个量,来求出第三个量。 2、欧姆定律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

12、三)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四)作业布置:作业本第53页(一)14。 教学过程 篇四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

13、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

14、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

15、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807欧,U=220伏。 求:I。 解:根据欧姆定律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

16、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U、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 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题解后) 用电压

17、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欧姆定律教案 篇五 一、教学任务分析 拓展型课程中的“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基础型课程中部分电路的延伸,是“

18、电路”一章中的核心知识。内容不仅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压及电动势等物理量,还通过对电池供电原理以及非静电力做功等内容的详细介绍,突出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涉及到的新概念较多并且抽象,如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外电阻、内电阻等等,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均有一定的难度。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实验获取数据的能力,还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处理数据的理性分析能力。 让学生感受电池,制作水果电池,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对电池认识的神秘感,甚至给学生一个发明创造的欲望,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经历。 本节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整合,探究活动的

19、科学设计,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电动势及内阻概念,知道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经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化学电池结构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3)观看“神六”、“核电站”等图片,领略我国电能领域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激发爱国主义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电动势概念的建立,探究电源内阻和闭合电路欧姆

20、定律。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电源有内阻以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电压、电流传感器、DIS数据采集器等,水果及铜丝、锌丝等。 2信息技术:自制FLASH课件。 3使用教材:上海市现行高级中学课本物理拓展型课程I第二册(试用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设计思路 在“电源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节电学内容的教学中,通常我们的教学设计是根据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内容按次序而进行的。在教学内容上,从非静电力做功引入电动势的概念,强调电动势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在实验得到电源的内外电压之和为电源电动势的基础上,借助欧姆定律,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1、。在教学次序上,先电源电动势,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认知水平,学生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也不会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对“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节内容研究后,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设计出两个双循环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双循环针对电动势而言。电动势的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考虑到电动势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难的。在电动势教学的第一循环中,仅仅指出电源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它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

22、量出来。在第二循环中,指出它是表征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电源电动势和电路断开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有相同的大小和单位,但他们的。物理含义不同。 第二个双循环针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而言。在第一循环中,通过多组电流、电阻的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电源有内阻,并进一步得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先将电源的表征量都研究好,待所有概念都解决后,再去研究电路中电流所遵循的规律,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二循环中,先以作业形式给学生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从能量角度对电源的研究。 考虑到本节课的探究方法与课本中的不同,我们在作业中编排了题目“简述课本中闭

23、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学习到另一种经典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探究电动势与电源内、外电压的关系而得出闭合定律欧姆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一循环的学习,课题名称定为“电源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时间为1课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回顾历史、引入课题 视频:神舟6号遨游太空。让学生思考电池翼板的作用。 图片:科学家伽伐尼。介绍伽法尼发现电的过程。 图片:科学家伏打照片。介绍伏打及伏打电池,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伏打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物:不同类型化学电池。解剖化学电池内部结构,指出废旧电池给人体和环境带来的危

24、害。 制作:自制水果电池。在不同水果中插入锌丝和铜丝,并测量其两丝间的电压。 图片:核电站、三峡。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发展情况。 (二)探究建构概念、建立规律 探究一:影响端电压的因素 师:下面我们以干电池为例来研究电源。如图1是由干电池、电阻箱组成一个电路。为了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先介绍两个概念。我们把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端电压”;电源外部所接的电阻称为“外电阻”。图1电路中电源的端电压也就是外电阻上的电压。 师:请大家按图1连接电路,测量电源的端电压,完成下表,并讲一讲你的发现。 电阻箱电阻R 断路 电源端电压U 生:我们发现外电阻R越大,电源端电压U越大,说明端电压与外电阻有关。 生:不同的电

25、源在外电阻相同的情况下U是不同的,说明端电压还与电源有关。 生:电路断开时的端电压仅由电源本身决定。 师:电路断开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由电源本身决定的,即:不同的电池,在电路断开时,维持两节间电压的本领是不同的。为了描述电源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动势用符号是E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 师:请大家测量课桌上干电池的电动势。 探究二:闭合电路的电流 师: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如果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是已知的,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呢?凭你的知识、经验、智慧或灵感,猜测一下。 生:我的猜测是:I=E/R 师:这样的猜测对不对呢?电池

26、的电动势刚才大家已经测量过,下面请大家再测量一下,不同外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完成下表,最后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电阻箱电阻R 电路中电流I 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流I 师:那么,电流与电动势和外电阻之间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再猜测一下。 生:分母再大一点就行了,我的猜测是,可能是电源内部有电阻。 师:假设你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不妨将电源内部的电阻叫内阻,用r表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可写成:I=E/(R+r)。现在请大家利用实验数据,根据你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一起来找一找r的大小,然后看一看在误差范围内,上述关系是否成立。 生:我将每一组数据代入I=E/(R+r),通过计算的发现,每一次

27、求出的r都在23欧姆左右,说明电源存在内阻的假设是成立的,并且电路中的电流应该满足I=E/(R+r)。 生:我是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先画出IR图像,发现图线是曲线,后来将I=E/(R+r)写成R=E/Ir形式,看出电阻R与电流倒数1/I成线性关系。如果I=E/(R+r)成立,那么,通过实验数据画出的R1/I图像应该是直线,结果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2所示,这就说明了关系式I=E/(R+r)是正确的,而图线的截距为2344,说明电源的内阻为2334欧姆。 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I=E/(R+r)是成立的结论,而且利用图像还得到了电源的内阻。 师:I=E/(R+r)这个规律最早是由欧姆

28、发现的,为了区别在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我们将它叫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之所以称为“闭合电路”,是因为I=E/(R+r)涉及到由电源、电阻等整个闭合的电路。而初中学习欧姆定律I=U/R只涉及到整个电路中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将I=U/R又叫做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三)应用联系实际、解释实验 题目:探究实验表明,闭合电路中的外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电源的端电压越大。请解释之。 解答: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可知,当外电阻R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I必将变小;将I=E/(R+r)代入到U=IR得,U=E/(1+r/R),所以,当外电阻R变大时,电源的端电压U变大。 九、作业设计 本节课

29、在作业设计上,力求使作业能够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环境,甚至跳出物理学科本位,同时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电子为什么能在电源的内部从正极运动到负极? 自主学习: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开阔视野:简述课本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 拓展研究:课堂实验数据的再研究。 (1)画出UR、IR、UI图像,并用相关理论对图像进行分析。 (2)假设E、r未知,利用实验数据如何计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等。 关注生活:查看手机电池上的说明,指出个参数的意义及提出注意事项的理由。 联系实际: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用水果电池?并设计一个实验

30、来验证你的想法。 十、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得到电源电动势、电流以及外电阻的实验数据后,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位已自学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同学说,电流等于电动势与外电阻的比值。课后我和该同学交谈后发现,学生并不是为了配合我的教学设计而故意讲错的,而是他将以前自学过的知识忘了。通过这次交谈,我对意义建构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们的理念,即物理课堂应该是

31、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而掌握知识的场所。 目前,大家对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较为重视,改革的力度也较大,但在作业方面改革步伐却是缓慢的。对作业功能的定位很少研究;在教学五环节中布置作业所用的时间是最短的;作业的来源单一,很多时候就是课本或练习册中的几道练习题;题目通常也侧重于理论研究,通过演绎、推理来完成。本节课试图在作业的布置上做一些改革的尝试。努力使作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环境,甚至跳出物理学科本位。作业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查漏补缺,而且具有承上启下、新旧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功能。如作业中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再处理,不仅将课堂的研究引向深入,还为以后“内电阻与电动势的测定”的

32、实验教学打下了伏笔;再如通过作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用课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电源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二个循环的学习。另外,自主学习有时是需要引导的,由于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了有关电源内部电荷运动的FLASH动画,所以学生课后的自学就变得有趣、轻松和高效,对“电源内部电荷运动原因是由于电荷受到了非静电力的作用”的理解也较为深刻。 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

33、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

34、、方法。 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10)、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板书设计 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 猜测三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 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

35、、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图:见图10 记录表格: 结论:(欧姆定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复习提问 我们学过的电学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当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 学生以举手的形式回答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学案上。 这部分问题学生以前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即使有少数同学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学生之间会进行纠正。 导入新课 提问:电压增大,电流也随着增大,但是你知道电流增大了多少吗? 让学生猜测电流I、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式。 学生大胆猜想。 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但应

36、该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乱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应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逻辑进行猜想。同时可将所有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这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作用。 进行新课 一、设计实验 让学生阐述自己进行实验的初步构想。 器材。 电路。 操作。 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提出异议,促使学生思索实验的改进。 锁定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学案的过程,补充实验器材,画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操作方法。 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

37、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二、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要让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传授学生控制变量法。 三、分析论证 传授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投影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得到结论。 学生根据教师投影出的问题观察数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四、评估交流 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 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 巩固练习 扩展记录表格,让学生补充。 投影一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 学生补充表格。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这个练习很简单,但能使学生沿着前面的思维惯性走下去,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 这一道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归纳。 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回顾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 篇七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具: 篇八 书写有提问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