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027693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教材按照时间分为三个子目,根据课标要求以及知识的连贯性我把本课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立国之基选才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治国之本治吏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旨在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了解制度的产生与流变是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的,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制度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借鉴,才能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需要,制度文明同样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借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解释能力与家国情怀。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内容,由于中国隋唐的科举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传到西方,对西方文官制度有一定影响,西方文官制度建立后逐渐完善进而对世界又产生影响。我国从

2、民国到共和国,公务员制度都是在参考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本课为下一课西方文官制度讲解甚至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都打下基础。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依据教学实际整合成两个部分:一是立国之基选才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是本课重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具体更迭过程、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二是治国之本治吏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较第一个部分,显得不是特别重要,需要理清各个朝代监察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学情分析1.从学生自身来看: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整体的学习,对本课所学有一定的了解,然而本课的知识性理论性较高,学生学习可能会兴致缺失,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

3、运用图片、材料等直观形式,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启发教学。2.从学习情况来看:对于新教材的学习本就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受疫情影响,对中国古代知识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因此要丰富教学内容,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挖掘基本史实背后的深意。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辨证的评价中国古代各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2.历史解释: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时代背景及历史评价。3.史料实证:通过土司府、宋代科举考场图片说明史实,培养史料实证精神。4.时空观念:以课后小结的形式,利用时间轴梳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监察的更迭过程5.家国情怀: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

4、,了解中国科举制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及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制度文明之间需要交流互鉴。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奋斗目标。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不仅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重在品行与才学的双重考查,如今对优秀人才的定义也是要求品学兼优。所以我们中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品行的养成。另外,治国之本在治吏,吏治则国治。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守法公民,也要做社会的监督者。教学准备收集历史图片、地图、文字材料等制作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更迭过程,对察举制及科举制的评价。中国古代

5、监察制度的特点。教学方法课 型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分钟)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始终围绕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化而不断变化,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出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设问: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具体的更迭过程是什么?是如何体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服务的?二、 根据课标要求把本课整合成两部分:立国

6、之基选才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在任何时期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都是国家管理的重中之重。如本次高考改革就采用了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愿选科的方式,其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所以,我们同学更应该努力学习变兴趣爱好为学科专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治国之本治吏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治国之本在治吏,吏治则国治。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强了对腐败分子的治理,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处理。所以,身为中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做守法公民,也要做社会的监督者。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通过一则材料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把握本课脉络。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家国情怀授新

7、课一、立国之基选才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25分钟)1. 夏商西周:世官制出示世官制的内容:世官制(世卿世禄制):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无论王室还是各级贵族都是凭借宗法和血统世代继承高官厚禄。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设问:秦朝之后,官僚政治取代了以血缘宗亲为纽带的贵族政治。世官制是否还有体现?引导学生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与本课相对应的知识,同时说明世官制在后世以土司制、恩荫制等形式,还是有所体现的。2.春秋战国:客卿制、军功爵制引入材料辅助说明: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

8、相称也。”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背景?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私学兴盛,士人阶层兴起。诸侯国君为了在争霸战争中称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们通过礼贤礼士、奖励军功等方式选拔人才。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引入材料辅助说明: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先秦法家主张的专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教育内容的制度。“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法吏”也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旨意的使命。4.汉朝:察举制出示察举制的内容: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

9、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出示察举制的内容:一、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二、察举人才的标准有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三、察举分常科和特科两类。设问:根据所学及察举制的内容分析察举制的影响?作用: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统治提供官吏人才;开创中国古代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先例。局限: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系统完整的选官制度是从两汉的察举制度开始的。5.魏晋南北朝:九品

10、中正制引入材料辅助说明: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官员们互相嘱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九品中正制推行的背景?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任人唯亲,察举制弊端显露,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战争频繁,士人流散, 察举制度失去社会基础,事实上难以实行。设问:根据教材内容归纳九品中正制选官的过程?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材料一:宋书记录了

11、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的这种最初目的“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材料二: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影响:前期(魏至晋),以才品人,起到了选贤举能的积极作用;由于中正官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考试选吏为隋唐科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后期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用人局面。6.隋唐至清:科举制说明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及隋唐时期的发展过程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

12、大,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隋唐统治者需打破门第取士的标准,打击门阀世族势力,创立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的势力加强。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为了维护和扩大其经济利益,迫切需要打破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积极要求参政。宋代:宋代对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强化殿试,严格考试,由皇帝亲策,废除公荐,“取士不问家世”,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锁院、糊名、誊录等制度的实行,使得科举考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的竞争原则。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明朝:南北卷制度:为了保证科

13、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也为了保持科举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宣德二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设问:明朝实行南北卷制度,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何关联?明清科举的特点:考试的科目内容趋于单一化。仅有进士一科,其它科目予以废止。固定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以四书五经为考核内容。考试形式固定为八股文。学校教育已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更加严格考试程序。根据明清科举制的特点联系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经世致用1898年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光绪帝诏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至此正式废除了。展示材料: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

14、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材料二: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材料四: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有怎样的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中央

15、集权。通过考试举才,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和尚文重学的社会风气。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明清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的范畴,八股取士更是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中国科技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学生思考问题,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内容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作答。根据概念概括秦朝的选官制度实质为: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学生根据察举制的内容归纳、概括其过程分析和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察举制的意义。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

16、容思考并作答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并作答学生思考并作答分析和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根据所学归纳填写表格帮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做到知识学习、运用的连贯性培养。通过土司府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利用材料说明概念,培养学生历史实证素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历史解释能力介绍察举制有代表性的常科与特科,强调德才并举,注意立德树人通过材料解读并结合所学,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材料解

17、读并结合所学,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及利用唯物史观辨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由于科举制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已经有系统介绍,所以就直接复习呈现利用博物馆关于锁院制度的宋代科举制图片,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明朝南北卷制度联系经济重心南移,培养历史迁移能力联系如今的高考改革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培养历史迁移能力通过材料解读知道中国古代科举制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和西方政治提供借鉴,渗透家国情怀 通过分析科举制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二、治国之本治吏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10分钟)1.秦汉时期的考核与监察考核:上计制监察秦朝的中央监察机构

18、是御史府,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朝廷百官。在各郡派驻一名御史,称“监郡御史”,这标着这我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正式确立。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置御史大夫。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郡国的监察,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置十三州部刺史。前期对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期刺史改称州牧、太守,职权进一步扩大,拥有地方军政大权。变成了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导致国家分裂。2.隋唐至宋的考核与监察考核:唐六典规定:考绩由尚书省吏部负责,考课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评定分三等九级,综合考评这几年的政绩以决定升降与奖惩。监察隋唐:御史

19、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宋朝在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并且设通判3.明清的考核与监察考核:清朝吸收了明朝后期考核制度松散 、官吏贪墨成风的教训 , 在考核标准上偏重于惩办腐朽。其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官员。大计是对地方总督、巡抚及其下属官吏的考绩。监察明朝的监察机构包括督察院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清朝的监察特点为:科道合一。说明我国的监察模式由御史台模式转变为督察院模式。标志着监案制度的职能和权力的重心已完全放到了对臣下的监督、控制上来。阅读教材内容,整理秦汉上计制的内

20、容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表格内容。学生依据明清时期考核制度的内容完成流程图结合所学内容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上计制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知道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具体表现。知道监察区逐步发展为行政区,体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行政制度混淆这一特点知道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体现监察制度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有法律依据。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如:汉代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都是由监察区发展而来的。培养学生问题提取能力通过学生归纳中国古代监察模式的特点,培养问题归纳能力。并布置作业,进而突破这一难点。课堂小结(2分钟)与老师一起完成时间轴的梳理通过对知识脉络的梳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板

21、书设计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立国之基选才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二、治国之本治吏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教后反思根据课标要求,本课重点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更迭过程。由于中外历史纲要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所介绍,所以,学生本该有所了解,但是上课时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并不好。所以很多内容只能重新讲解,这样就造成给第二个知识点: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所留的时间不多,教学节奏显的比较快。特别是本课难点: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特点,没法具体、详细的讲解。只能留在课后去处理。整体感觉,能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整个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这一问题,已经是比较满意的了。需要课后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对本课内容的巩固与理解。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