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设计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教学设计4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古诗教学设计4篇小学古诗教学设计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模板 古诗教案设计一、【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尝试背诵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利用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借助想象,加深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阅读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怀乡思亲、孤独寂寥、壮志难酬、与友人依依惜别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并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难点:通过反复朗诵,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四、【课前准备】六、【教学过程】一、上课导入:1、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2、学习必备 欢迎下
3、载 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们了解他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感受一下?请看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二、解诗题,知作者1、你知道作者哪些诗或事?从题目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
4、方法三、“三读”知诗意1、趣读,体会音韵美要你来读,你怎么读?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b展示汇报: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下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
5、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2听读,想象画面美过渡:这首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来,请闭上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学生描述句子: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一个画面?感悟方法:a.听了他这样的描述,你有怎样的评价?c.知道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方法引导: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可以使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
6、这么美再听读,强化画面: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想象画面组内交流:汇报展示: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b.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意有推波助澜的作用3、背读,感悟情感美a.引导领悟情感b.背读: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愿意背下来啊?大家一起背一下(配乐)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
7、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七、【作业】1、课后积累作者诗句2、用你的画笔画一画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咏柳春日乞巧嫦娥题西林壁游山西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七律长征牧童舟过仁安清平乐村居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鹤山小学信息化教学“三为主四环节”教案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2 小学古诗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着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解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
9、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第 1 页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着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着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
10、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第 2 页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
11、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第 3 页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
12、,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
13、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第 4 页 问题。 第 5 页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3 小学古诗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能结合生活巧妙运用古诗。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 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学生准备: 1.重温六年级上下册所学过的古诗。 2.回顾以前
14、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复习一下。(板书课题:古诗复习) 二、欣赏图画,背诵诗篇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4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出示图,(杜甫的春夜喜雨)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学生朗诵。 预设:春雨春晓、绝句江南春、春日偶成、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咏柳、春夜喜雨、鸟鸣涧、大
15、林寺桃花、晚春、江畔独步寻花、惠崇春江晚景(苏轼)、(1)一年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 学生朗诵。 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 秋季:山行、枫桥夜泊、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山居秋暝、暮江吟 冬季:江雪、元日、梅花 (2)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回味无穷,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舞墨,你知道哪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忆江南、鹿柴、望岳)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第一幅图,居然由一幅画联想到了这么多有关联的诗词,同学们真了不起啊!老师真佩服!下一幅图是什么
16、呢?请看 2、出示图,(舟过安仁背景图)看到景,你想起了A、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从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是一首描写儿童奇思妙想的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背给大家听听。 3、出示图,静夜思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A、从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是一首思乡诗,它们都表达了孤身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及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你还知道有哪些?预设:天净沙秋思月夜忆舍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秋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望春夜洛城闻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出示图,(题西林壁书中插图)看到此图,你仿佛想起了A、这首诗让你领悟了什么道理? B、像这样蕴含人生哲理的诗你还知道哪些?预设:陆游游
17、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王安石等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赏画面,回忆古诗,并展开想象,归类整理出了学过的诗:写景、送别诗、思乡诗、时令节日诗等相关诗句,还有哪些类
18、别的诗?预设:爱国诗、边塞诗、咏物诗、题画诗、哲理诗? 三、感悟诗情,记忆名句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话题,让我们通过这些话题感悟古诗中的诗情诗境。 2.出示课件。 话题一 感悟四季春 春天美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美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感悟四季夏 夏之韵在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感悟四季秋 “秋风
19、秋雨愁煞人”,秋在诗人的眼里是悲凉的。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马致远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感悟四季冬 冬孕育了梅花的骨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描绘了塞外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冬抒写了北国风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话题二 品味乡愁 乡愁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伤。乡愁是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叹。 乡愁是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
20、前”的悲愤。? 话题三 话说友谊 友谊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牵挂。友谊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友谊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友谊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的劝慰。友谊是“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痴情。友谊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叹。话题四 站台送别 站台送别是首缠绵、凄美的诗,岑参送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白送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无际流”; 高适送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维送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勃送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话题四 感悟
21、哲理 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在坚持一下,就会迎来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我明白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我看到了苏轼的豁达胸襟。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我明白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 四、理解诗意,迁移运用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4.
2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归类。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4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
23、喜悦的心情;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起,从而提高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三、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四、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咏柳、绝句)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
24、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
25、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疏疏) 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
26、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
27、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
28、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五)、作业: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六)、课外延伸: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29、。 3课外亲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四、板书: 追入 诗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画 儿童、黄蝶、菜花 意 色: 黄、绿 (动)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 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
30、美景。 三、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大家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读书的古诗观书有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五步法吗? 3首先,我们来知诗人,【出示朱熹图片】这就是朱熹, 你对朱熹了解多少? 4接下来,谁能把诗题解释一下?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这节课只要同学们认真读,用心思考,积极发言,相信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大。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古诗。 二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任务,初步自学这首诗。 【任
31、务一】 1)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 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 所描绘的画面。4)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互相交流。2学生诵读,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 1)检查诵读(1)同学们,朱熹说过: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 徊” ,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3)这首古诗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 (4)小结:同学们,基本上做到读通读顺,待会儿我们理解
32、了这首诗,相信大家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2)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方塘就是指?多大的方塘?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出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 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 ,短短 7 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天光云影共徘徊” “徘徊”什么意思?换成“
33、晃动”行不行?这句什么意思?这里也包含着一种修辞手法?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5)池塘优美的景色,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交流】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 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3)品读三四句 (1)诗人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作出回答为有
34、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 (2)“渠”这里是指什么?现在生活中指什么?这就是古今意的不同。(3)“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i” ,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4)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5)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6)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4)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三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 1.【任务二】 这首诗全写的是池塘中的水,可是题目却用了观
35、书有感,这是为什么呢? 2.小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 3.交流结论: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 _。板书: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 读书汲取 4诗人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指导朗读。【指名读(2 人)齐读】 四拓展新知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 2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说理诗泛舟,【出示古诗】借助解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
36、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 3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想变得心智聪明,就必须多读书!)五【出示名言】的确,只有读书才会使人进步,请同学们齐读名言,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六作业布置 搜集朱熹的春日读一读,背一背。七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看 方塘 清澈透明 源头活水想 心智 更加聪明 不断读书 (写景)(喻理)凉州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
37、士悲苦的生活。二、教学重难点:品读悟诗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母亲河。自古以来,长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成为很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长江的诗句我们就学过不少,谁愿意来展示一下,来一两句。(请三个学生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题目是凉州词。(板书)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很多诗人都曾经以此为题。不信吗?那我们一起去网络中看一看。(师亲自查询演示:输入“凉州词”)你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诗人王之涣、王翰、张籍都曾写过此同名诗歌。其中王翰的这首也很有名,同
38、学们也都很熟悉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位学生读,然后齐读)(二)感悟诗意,品位诗情 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这句诗) 1、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你从诗中的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这些特点?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预设:(1)黄河:雄伟壮观 从“远上”“白云间”进行体会
39、(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黄河、白云) (2)孤城(不是孤城,而是城):联系上下行的诗句想一想,它指的是哪座城?(玉门关)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玉门关吗?那了解这个地方吗?这下我们都遇到难题了,怎么办呢?(利用网络) 学生查找:有关玉门关的资料(文字介绍、图片)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板书) 你还能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玉门关的特点?(一片、万仞山:片,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城、山) 师:的确,“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
40、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那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诗呢?(指名读,齐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句诗就是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进行理解,下面这句希望同学们也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诗的第一句都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而我们都知道,诗人写诗往往都喜欢借景来抒情。那它究竟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课件出示) (1)这句诗中你觉得哪些词难以理解,提出来?(生说,再查阅资料,汇报时提醒学生用一句话汇报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 预设: 羌笛:文中的解释里就有,同学们,解释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课文。何须:有什么必
41、要,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2)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两三个学生说)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过玉门关外的。) (3)这句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首诗的感情?(怨) (4)那么,战士们,究竟是怨还是不怨呢?如果怨,他们怨什么?如果不怨,他们又为什么不怨呢? 展开讨论 师:的确,战士们是有怨的,他们思念家乡的亲人,盼望能早
42、日回家,可是,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一名驻守边防的战士,有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因此他们的这种悲伤的哀怨中还带着为国捐躯的壮烈,是悲而不失其壮。 谁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句诗?(指名读,齐读) (5)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豪迈的、誓死保家卫国的将士们。面对这些,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写下了这首诗,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知识延伸 1、师:事实上,描写黄河的诗句除了我们今天课本内的学的还有很多,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仍然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生:查找描写黄河的诗句。(诗句直接抄在书上进行反馈) 师:你看,合理利用网络来学习语文,我们不
43、仅学到了课本上关于黄河的诗句,还了解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看来,合理地利用网络,收获真是不少啊) 2、师: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凉州词一样,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反映战争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查找。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字。过程与方法: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