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025666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题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对象是刚刚升入高中的青年学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要引导学生体味古人深邃的思想,了解更为复杂的社会人生,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追寻生命的诗意。本课尝试通过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不群”之处,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高尚情怀,引发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思考,以此落实单元的人文主题。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鉴赏方法,落实任务群的要求。我在教学设计中将人文主题和任务群巧妙结合,授之以“法”,导之以“方”,以期带领学生探寻古

2、诗词中的文化基因,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以文体为划分依据的单元模式,但却将阅读和表达结合得更加紧密。语文的核心能力就是阅读与表达,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勾连阅读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关键能力。据此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品味,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入手,抓住关键字句,鉴赏本诗“不群”之处。通过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高尚情怀,领会诗人对生命的思考。2. 体味不同的诗歌体裁有何不同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精深处、形式的完美处、语言的精妙处深入探究,尝试写诗歌短评。【课堂实录】人有一知己师:亲爱的同学们

3、,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学习。尽管我们年龄不同、地域有别,可如果要选择一位我们喜欢的古人,把他请进我们的朋友圈,那么我们的圈中可能就会有一位共同的好友一李白。可以说,李白的诗歌陪伴了我们的成长。对于李白诗歌的成就和风格,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评价来自他的知交好友一诗圣杜甫,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学习,来体味李白的“不群”之处。(以“朋友圈”勾连古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杜甫的评价,架构“主问题”。)奇诗共赏之师:古人说“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鉴赏需要抓住标题。本诗的学习,我们就从鉴赏标题开始。大家看看,我们

4、从诗歌的标题中能够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呢?生:事件。就是做梦游了天姥山。生:还有写诗的缘由。李白写这首诗是为了留别,也就是注释中的别东鲁诸公。师:好。那么同学们觉得本诗标题中一个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仙的“不群”?(引出“主问题”。)生(异口同声):梦!师:老师总结一下。离别本是寻常之事,可李白用记梦的方式写离别,这种形式就很不同寻常了。这是一首送别诗,离别之情一般无外乎分别愁苦、对朋友的关切勉励以及别后的寂寞伤怀等常规情感,那么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情感又有什么“不群”之处呢?我们进入学习任务一。(一)思中藏机杼学习任务一:探究作者思想情感的“不群”之处。师:为了整体把握诗歌,我们首先梳理诗歌的脉络。沈

5、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本诗说“诗境虽奇,脉理极细”,请同学们抓住标题中的“梦”字,快速地梳理出本诗的脉理。生:先是交代了入梦之因,再写梦游奇景,最后是梦醒嗟叹。师:好。我们以梦为线索,梳理了诗歌的结构。这便于我们切入文本,深入研读。但首先我们得读懂诗歌。这首诗大家有没有文字上的疑难之处和句读上不清楚的地方?下面就请大家默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这个环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梳理重点知识,如有共同的疑难就提出来;第二个阶段是小组间的相互挑战,大家尝试着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考查其他小组。)生:老师,“忽魂悸以魄动”的“以”字什么意思?师:这是你们小组共同的问题,对吗?

6、生:是我自己的问题。师:哦。那我们先开启你们小组的内部互助模式。小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生:“以”是个虚词,和“而”差不多。师:好。你就是他的一字师啦!其他小组还有无疑问?(生纷纷摇头。)师:好。下面我们小组间的挑战模式就正式开启了!出题者有权让其他小组抢答或者直接指定某一小组作答。生: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越人语天姥”中的第三个字应该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抢答。生: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个字特别容易错读成四声,其实应该读“y,因为它是说起的意思而不是告诉的意思!师:这位同学的回答也特别有价值!言简义丰,有对出题者的赞美,有对问题的判断,还体现了自信!生:我们组的问题想请刚才得到老师表扬的

7、这一组来回答。熊咆龙吟殷岩泉”中的“殷”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好。我们迎战。本文中的“殷”字含义比较特殊,是震动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师:我们小组间的挑战真是深谙要领,渐至佳境啊!扫清文字障碍,我们就可以深入研读了。“诗言志”,把握诗人的情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任务。第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诗歌了,大家回想一下,在诗歌的写作中,诗人一般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生:选择合适的意象,营造意境,借景抒情。生:诗人都很重视锤炼语言,将情感藏在语言文字之中。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很准确。我们了解了诗人一般会怎么写,才会让我们的鉴赏更加有的放矢。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自由鉴赏,可以从意象、意境入手,或者抓住关键字句

8、,找出你有心得之处,分享给大家。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几句,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气势。大家注意诗人意象的选择。常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可五岳在天姥山的面前却气势全无。写天台山,着重写它高达四万八千丈,却也拜倒在天姥山脚下。这些意象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思不群”。还有,我们在读的时候,一般会重读“横”“拔”“掩”,为什么呢?“横”是直插,有力量感;“拔”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而且读起来也有气势;“掩”就感觉完全把对方掩盖了,更体现了天姥山的高。师:这位同学鉴赏得特别专业。你能不能把这几句给大家范读一下?(生有气势地读,大家鼓掌。)

9、师:这位同学珠玉在前,有没有同学要挑战一下?生:我关注到了“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两句,觉得所选景物也体现了作者的“思不群”。诗人的情感一开始是轻松愉悦的,这从“一夜飞度镜湖月”可以看出来。诗人说“飞度”,飞一样的感觉,很轻松,很快乐。还有“迷花倚石忽已暝”,诗人看奇花怪石,不知不觉天都晚了,说明他喜欢这里的景色,心情高兴。到了“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感情就变化了。景色凝重,感情也低沉了,意境有些阴郁,和之前的轻松优美相比,变化明显。生(同组同学补充):其中的“栗”和“惊”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的意思,用字精当。师:非常好。同学们,李贺曾说“寻章摘句老雕虫”,我们在这

10、两位同学的带领下却发现咬文嚼字乐在其中!这两位同学所关注的地方都体现了李白的“思不群”,那么这首诗中最鲜明、最集中体现“思不群”的部分是生(抢答):仙人聚会。师:请你概括一下,仙人聚会有什么特点呢?生:仙人比较多。“仙之人兮列如麻。”生(补充):排场比较大。“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出场之前的描写突出了排场大。还有,他们的穿着、坐骑也比较气派。师:这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人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写一次仙人聚会呢?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之前学过的鉴赏手一知人论世。老师交代一下相关背景。(PPT展示)李白一直渴望布衣而卿相

11、,他周游各地,结交权贵,期望能够实现“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天宝元年,李白被玄宗召入长安,他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朝做了翰林供奉,时年42岁。李白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但玄宗沉溺声色,宦官权臣当道,一身傲骨的李白终被以“赐金放还”的名义排挤出朝廷。在被迫离开长安的第二年,李白准备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作此诗以明心迹。师:根据背景材料,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李白在诗中要描写盛大的仙人聚会场景?生:他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所以就极力写仙境的美好。这样就与现实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标题说到本诗的写作目的是要留别,可李白所绘之仙境,和惯常的离别情景完

12、全不同!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李白之意不在别!他是借离别抒发心中之块垒。他的目的是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果然是“飘然思不群”!生:李白梦醒后的恍惚、失落是真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沉也是真的,这恰恰说明李白是个真人;但他不屈服,这就高尚“不群”To师:同学们,“相知无古今”,你们堪为李白的知己!至此,我们就明白了李白的“思不群”之处:首先,他能通过奇思妙想为我们描绘一幅神仙聚会图,借出人意料的奇景抒情。其次,他表面上是写诗“留别”,其实是借此表达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情感,别出机杼。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诗的学习,我们发现李白的人生其实和我们一样,也会遇到挫

13、折打击,但难得的是他乐观不屈,这才站成了令我们仰望的高度!人生总会有失意”,但我们不能沮丧,我们要像李白一样,一直努力追寻“生命的诗意”!(二)形体亦不群学习任务二:作者在本诗诗体选择上的“不群”之处。师:我们从标题出发,甚有所得。现在我们回到标题,大家觉得本诗标题该如何断句呢?生:梦游天姥/吟留别。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断法吗?生:梦游天姥/吟/留别。生:梦游/天姥吟/留别。生:第三种断法肯定不对,梦游天姥是动宾结构,交代本诗的中心事件,不应该分隔开。师:说得非常正确。看来大家争议的焦点在“吟”字的处理上。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标题中的“吟”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生思考,也有同桌之间小声交流。)生:

14、应该是第二种断法,“吟”不是吟咏的意思,而是一种文体。(生都点头赞同。)师:本诗是一首古风,标题中的“吟”字应该是诗体的标志。那么这首诗为什么要用“吟”这种诗体呢?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赏析,老师把本诗最能体现“思不群”的神仙聚会场景改写成了一首律诗,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二者的差别。(PPT展示)石扉开处有洞天。猛虎青鸾仙人畔。乐游天姥已忘返。魂悸魄动深深叹。生:改成律诗后句式整齐,虽然似乎更有气势,但还是觉得有点太规矩了,不自由。(生赞同。)师:下面是关于“吟”这种体裁的资料。(PPT展示)吟是古体诗中的一种体裁,经常与“歌行”并称“歌行吟”。其体裁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长短参差,不讲对仗,押韵也较

15、为自由,适合笔随兴致、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律诗结构严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语言精练,讲究对偶,适合表达深沉悲慨之志。)师: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吟“这种古体诗的自由灵动,才能更好地承载李白的奇思壮志,二者恰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三)下笔求有神学习任务三:提炼诗文短评的特点并尝试写作。师:同学们,本课刚开始时,老师说,对于李白诗歌的成就和风格,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评价当属诗圣杜甫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现在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杜甫的评价好在哪里?生:短小、精当。师:窥一斑而知全豹。根据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尝试写作诗文短评

16、,该如何入手呢?(生纷纷作答。)师:同学们的答案可以提炼如下:(PPT展示)定题宜小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提倡写“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评论贵透处理好“叙”和“议”的关系,精叙详议。师:为了巩固我们的学习,请大家课后完成以下作业。(PPT展示)1. 比较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琵琶行,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揣摩不同诗体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 引导学生对本诗内容的精深处、形式的完美处、语言的精妙处进行探究,尝试写诗歌短评。人生有诗意师:同学们,“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幸有“思不群”的李白,从而让再奇诡跌宕的人生也充满了诗意。读他,世间仿佛充溢着不屈的力量;品他,心中自是涌起豪气万丈。同学们,

17、人生自是有诗意,少年宏图当可期!都说熟读可成诵,大家能背下来的部分别看书,背不下来的地方可以读。让咱们通过诵读再次置身诗境,和谪仙一起体验这场奇幻之旅。(朗读结束后下课。)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经典诗歌。但新旧教材要求的“点”颇有不同。对于一名成熟的教师,这样的课极具挑战性。如何打破窠臼,落实“双新“要求,是我在设计时苦思的问题。我以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对李白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来构建全课,“主问题”明确,由“神”到“形”,由“阅读”到“表达”,都围绕着“不群”展开,整堂课思路清晰,不枝不蔓。这一设计,经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成功的。它使得课堂开放而有序。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有针

18、对性的问题,引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研”有所得,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法。学生在“缘景明情”“知人论世”等方法的引导下,体会出了李白藏在瑰奇仙境之后的深沉情思。当学生回答出“醉翁之意不在酒,李白之意不在别”的时候,当学生理解李白的消沉、伤感,明白他不屈的可贵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课堂带领学生完成了由诗歌本身的“不群”到他们自身的“不群”的重要蜕变。这节课,由学习诗歌到感悟李白,由感悟李白到体悟人生,我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互相引领,最终我们一起领悟到了生命的诗意,那是一种虽历尽艰难但昂扬不屈的力量。总结时,我说学生们堪为李白的知己,感慨“相知无古今”,我觉得通过这一课的

19、学习,我们算是真正把李白请入了我们的“朋友圈”。课堂上学生们发言踊跃,妙语连连,奇思屡现,让我倍感惊喜,但同时也让我战战兢兢。因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了好的“预设”确实能有好的“生成”,作为教师,我的功夫不能只下在公开课上,而应该是下在自己要上的每一节课上。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为了追求所谓的“全”还是忽视了一些“点”,比如一些字词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处理,只是“技术化”地通过小组问答的形式点到即止,环节上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终究不够扎实,还得靠课后的作业、测试来查缺补漏。还有,课上的诵读还是不够,有些匆促,其实李白的诗歌有凌云之气,反复诵读更能得其真意。这一课是教材中的一课,也是人生中的一课。失意也是诗意,缺憾也是圆满。生命有诗意,相知无古今。师生读李白,也是读人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