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领域全面扩张_检测业务持续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领域全面扩张_检测业务持续成长.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领域全面扩张_检测业务持续成长1. 公司简介:磁材+检测业务双轮驱动,业绩持续高成长1.1. 从磁性材料厂商起家,业务逐步多元化公司从磁性材料厂商起家,近年来业务逐渐多元化。中钢天源于 2002 年由中钢马 鞍山矿山研究院发起设立,并于 2006 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上市之初主营业务 为磁性材料、磁器件、磁分离及相关配套设施研发、生产与销售。2017 年中钢集团 整合旗下新材料业务,将湖南特材、中钢制品院以及中唯公司注入上市公司中钢天 源,重组完成后公司增加了金属制品、金属检测以及锰系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业务, 自此公司业务结构多元化,且实现了磁性材料领域资源整合,在新
2、材料领域竞争力 进一步增强。公司业务横跨检测检验+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在多个领域已取得领先优势。公 司业务板块众多,目前包括检测检验服务、金属制品、磁性材料、有机材料、装备 制造等业务板块,其中磁性材料下又包括软磁铁氧体(四氧化三锰)、金属磁粉芯、 铁氧体永磁、稀土永磁等多个细分业务,此外,公司未来或将基于现有业务优势进 一步发展壮大新能源材料产业。当前公司已成为我国基建检测检验领域的权威机构、 软磁原料四氧化三锰产能位居全球首位、并且铁氧体软磁/永磁等也已经积累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十四五战略规划显雄心壮志,高目标下,检测检验、磁性材料等业务发展将提速。 针对上文中各项业务,公司都提出了具有
3、针对性的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其中检测 检验服务、磁性材料或成为公司未来发展最核心的两项业务:检测检验将持续扩充 检测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和地域,实现检测产业“世界一流”目标,磁性材料将打造 3 个 10 亿级以上产业集群,3-5 个隐形冠军产品,同样正朝着产业整体水平“世界一 流”目标前进。公司各类业务多由不同的子公司来实施,条线相对清晰。公司各业务与主要子公司 具体对应关系,其中金属制品及检测检验业务由子公司中钢制品院及其 下设单位国检中心来开展;磁性材料业务则依托于下设二级单位中钢天源磁材厂、 钕铁硼磁材厂,以及其他子公司如湖南特材、通力磁材、金宁三环等;此外公司还 参股了铜陵纳源等企业(磷
4、酸铁),进一步加码新能源材料赛道。1.2. 磁材+检测双轮驱动,业绩持续高成长检测检验、磁性材料、金属制品业务为公司主要营收利润来源。2020 年公司营收主 要包括四部分,其中金属制品检测占比22%、金属制品占比20%、工业原料占比31%、 电子元器件占比 19%;再从毛利占比来看,金属制品检测占比 44%、金属制品占比 20%、工业原料占比 18%、电子元器件占比 14%。其中工业原料主要指的是软磁原 料四氧化三锰以及金属软磁粉(同时包括少量的芴酮功能材料等),电子元器件则主 要指的是永磁铁氧体器件和钕铁硼器件,换言之,两者可分别代表软磁和永磁材料。 因此可大致认为:2020 年检测检验贡献
5、 45%毛利,磁性材料贡献 30%毛利,金属制 品贡献 20%毛利,剩余的装备制造业务贡献 5%毛利。近年来公司业绩维持较高速增长,且 2019 年后表现持续改善。公司 2017-2021 年营收 CAGR 约为 22.3%,且近年来营收增速在持续走高,2020、2021 年增速分别高达 21%、55%;归母净利 2017-2021 年 CAGR 约为 11.7%,且 2020、2021 年均维持在 20%增速以上,整体来看公司业绩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毛利率排序来看,检测检验金属制品磁性材料,整体盈利能力良好。分业务 板块来看,检测检验毛利率较高,保持在 50%左右,其余业务板块如电子元器件
6、、 金属制品等相较而言毛利率较高,约 20-25%,工业原料则约 15%左右。综合来看, 近年来公司毛利率保持在 20%以上,净利率保持在 10%左右,整体保持相对稳定。1.3. 国企背景提供产业资源支持,市场化管理模式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公司母公司中钢集团背景雄厚,具备丰厚的产业资源和的一流的科研实力。公司母 公司为中钢集团,目前持有公司股权比例合计约32%左右,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中钢集团主要从事于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等,是 中国最早“走出去”从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国有大型企业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较为丰富的铁、锰、镍矿等矿产资源,轧辊产销规模世界最大,装备能
7、力和技 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积累了较强的科研实力,目前建有 30 个国家级研发和服 务平台,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机构、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工作站。而公司作为中钢 集团旗下最重要的两个上市平台之一(另一平台为中钢国际),有望得到中钢集团产 业、技术等方面的充分支持。中国宝武托管中钢集团或将为公司带来更多资源支持。2020 年 10 月国资委决定由 中国宝武集团对中钢集团进行托管,而宝武集团为全球最强钢铁企业,资金、资源 等硬实力毋庸置疑,未来有望给予公司更多产业资源支持,推动公司加速发展。尽管公司本身为国企背景,但整体管理体制更市场化,经营效率较高。1)公司采用 事业部模式,并按照“集中管控,专
8、业经营”的原则,处理公司与事业部之间的关 系,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独立核算,能灵活自主地适应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并迅 速作出反应,组织专业化生产。2)公司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内部活力,提升经营效 率,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体系,加大市场化选聘,同时推进股权激励、员工持 股、岗位分红、项目分红、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维度的中长期激励,有效调动了员工 的积极性。因此,尽管公司为国企背景,但在经营体制、管理风格上更市场化,更 为积极进取,经营效率也更高。2. 磁性材料:积极进取的磁材综合供应商,产能正顺势扩张磁性材料主要包括硬(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两大类。磁性材料是个范围较大的概 念,按照应用功能来分类,可以
9、分为硬(永)磁材料、软磁材料以及其他磁材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硬磁和软磁。简单而言,硬磁一经磁化后,能保持恒定磁性,不容易退磁,即所谓矫顽力高,主要用于产生恒定磁场;而软磁则正相反,易于磁化, 也易于退磁,即矫顽力较低,主要用于导磁,完成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硬磁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永磁、稀土永磁等。其中,铁氧体永磁磁能积相对较小, 但价格低廉、环境耐受性好,广泛应用于变频家电,以及汽车雨刮电机、摇窗电机 等微电机中;稀土永磁则经历了更新换代,目前以钕铁硼材料为主,磁性能强,但 价格相对铁氧体偏高,目前多运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中。软磁材料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可分为传统金属合金(以硅钢为
10、主)、软磁铁氧体、非 晶及纳米晶、金属磁粉芯等不同的材料类别。由于不同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电阻 率、温度特性不同,因此使用的场景存在差异。例如硅钢适用于低频、高功率的工 作环境,如工业电机、变压器等;软磁铁氧体适用于高频、低功率的工作环境,如 消费电子等;而金属软磁粉适用于中高频、中高功率场景,如消费电子、光伏逆变 器、新能源车等。当前公司同时涉足软磁和永磁两条路线,优势领域为铁氧体软磁及铁氧体永磁。软磁方面: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四氧化三锰、铁硅粉等。其中四氧化三锰为软磁 铁氧体原料(主要是锰锌铁氧体);而铁硅粉等属于铁基软磁粉末,可进一步用 于生产软磁金属磁粉芯。目前公司拥有 5 万吨四氧化三锰
11、产能(4.5 万吨电子级+0.5 万吨电池级),软磁铁氧体磁芯 5000 吨(属于控股子公司金宁三环),规划 扩至 2 万吨,同时公司拥有 3000 吨铁硅粉产能以及 1000 吨磁粉芯产能。永磁方面: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稀土永磁(钕铁硼)和铁氧体永磁两类。目前公 司拥有 2 万吨永磁铁氧体器件,未来将进一步扩至 4 万吨,同时公司还拥有 2000 吨烧结钕铁硼磁体,未来至少扩至 5000 吨。2.1. 软磁材料: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器件,公司加速一体化布局2.1.1. 铁氧体软磁:四氧化三锰全球龙头,正积极向下延伸软磁产业链软磁铁氧体可分为锰锌、镍锌等多种类别,其中锰锌铁氧体占比约 7 成。软磁铁氧
12、 体是以 Fe2O3 为主成分的亚铁磁性氧化物,根据配方差异,又可以分为锰锌、镍锌 等多种类别。其中锰锌系铁氧体是最主要的软磁铁氧体,产量占比约 70%左右,镍 锌系铁氧体产量占比大约在10%左右,其他铁氧体如镁锌铁氧体等占比则小于10%。软磁铁氧体终端应用领域较多,目前主要应用于通讯、电子、家电、新能源等领域。 由于软磁铁氧体在高频下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损耗等特性,可以发挥功率 转换、功率变换、抗电磁干扰等作用,同时又便于批量化生产和机械加工,制成各 种形状的磁芯,且成本较低,因此较为广泛地应用于通信、计算机、照明、开关电 源、家电、医疗仪器等领域。目前来看,通讯以 22%占终端应用领
13、域首位,家电以 19%居其次。此外,部分高性能软磁铁氧体(高频、低功耗)也可应用于 5G 通讯、 汽车电子、光伏逆变系统等新兴领域,未来需求有望加速扩张。中国已成为全球软磁铁氧体第一大生产国,2021 年产销量约 30 万吨。目前全球软 磁铁氧体产量集中于日本和中国,其中中国是第一大产国,产量占全球的 70%-80%。 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近年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销量大致稳定在 20 万吨+, 2021 年则进一步增长至 30 万吨左右。未来国内软磁铁氧体市场规模年增速或超 10%,2025 年有望达 150 亿左右。2020 年中国软磁铁氧体市场规模约为 85 亿元,预计 2021 年接
14、近百亿。随着未来通讯、 家电、汽车向低耗能、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光伏、无线充电等新兴 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未来软磁铁氧体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张。据华经产业研究院 预计,2025 年国内软磁铁氧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50 亿元左右,2020-2025 年 CAGR 约 12%。其中,预计高性能软磁铁氧体需求将实现更高速扩张。国内软磁铁氧体竞争格局:行业仍较分散,且高端产能偏少。从行业集中度来看, 目前中国从事软磁铁氧体生产的企业共约 230 多家,初具规模的企业约 110 多家, 但仅有大约 10 家左右能够达到万吨以上规模,其余大部分年产能在 500-1000 吨左 右。与此同时,海
15、外软磁铁氧体高端产能整体处于更领先的状态,包括美国 Magnetics、 美国 3M、韩国 Amotech、TDK、日立金属等,而国内则多集中于中低端领域,产 品价值较低。再向产业链上游看,四氧化三锰是锰锌铁氧体的主要原料之一。软磁铁氧体的制作 生产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原料粉料器件”。以锰锌铁氧体而言,原料主要包括 四氧化三锰、氧化铁(铁红)以及氧化锌。我国四氧化三锰当前年产量约 10 万吨,以电子级为主。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 及立木信息咨询数据,目前我国四氧化三锰生产能力和产量位居全球首位,国内产 能 TOP5 企业在占据全球产能的 88左右。2020 年中国四氧化三锰产量 9.37 万吨
16、, 同比增长 8.9%。同时,四氧化三锰又可以分为电子级和电池级,分别主要用于生产 锰锌铁氧体和锂电池正极材料,目前我国四氧化三锰产能仍以电子级为主。受益于 主要下游软磁铁氧体及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终端应用的扩张,四氧化三锰需求亦有 望增长。中钢天源是全球最大的四氧化三锰制造商,目前拥有 5 万吨四氧化三锰产能。公司 现拥有电子级四氧化三锰产能 4.5 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 0.5 万吨,合计 5 万吨。 其中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制造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电子级四氧化三锰则 主要用于备制软磁铁氧体,近年公司四氧化三锰产量为全球第一,国内市占率50%。 2020 年公司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产销
17、量(绝大部分为四氧化三锰)约 4.3 万吨,2016- 2020 年 CAGR 近 10%。从四氧化三锰到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公司积极向下游延长产业链。1)2021 年 公司收购金宁三环,当前持股比例已达 51%(完成并表),金宁三环拥有 5000 吨软 磁铁氧体产能,且已具备相关工艺技术以及良好的客户基础。2)此外,据公司 2020 年 9 月公布的定增预案,公司拟投资建设软磁铁氧体粉料生产线 4 条,设计粉料年 产能为 2 万吨,同时拟建设软磁铁氧体磁芯生产线,设计烧结年产能为 1.5 万吨(粉 料生产为磁芯生产的前道工序)。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试产期 12 个月。项目所产 的高性
18、能软磁铁氧体磁芯将以 5G 通讯、汽车电子、光伏新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作 为目标市场,未来需求空间广阔。2.1.2. 金属软磁粉芯:快速发展的新兴软磁领域,公司已具备先发优势金属磁粉芯具备高饱和磁通密度、可适用于中高频场景等特征。金属合金软磁粉是 指含有铁、硅及其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粉末,包括铁硅磁粉、铁硅铝合金磁粉和铁硅铬磁粉、铁镍磁粉等。金属合金软磁粉可进一步加工为磁芯,金属磁粉芯 兼具了金属软磁和铁氧体软磁的一些优良特性,一方面具有较高的饱和磁通密度, 可在高功率场景下工作;另一方面,由于金属磁粉芯因天然存在的微细均匀气隙的 结构,减少了漏磁场所带来的涡流损耗,可适用于中高频场景。金属
19、磁粉芯作为电感元件的核心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 空调、电子通信等领域。合金软磁粉芯主要用于制作电感元件,发挥逆变(直流变 交流)、变频(改变供电频率、调节负载)、斩波(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 调电压的直流电)、开关电路等功效,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空调、电 子通信等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逆变电路的高频、高功率密度化和电磁兼容 性(EMC)的更高要求,金属磁粉芯保持了较快的的产业化发展速度。主要下游电感元件市场持续扩张,有望带动全球金属软磁粉芯需求保持 6.5%长期 复合增速。1)电感元件是金属软磁粉芯最主要的下游,未来将维持稳健增长。据中 国电子元件行
20、业协会数据,2021 年全球电感器件市场规模预计约达 53 亿美元,未 来伴随新能车、光伏储能等产业快速发展,全球电感器市场将持续增长,2021-2026 年有望实现复合增速约 7.5%。2)下游电感元件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也将带动金属 磁粉芯产业发展。据 QY Research 预计,2020 年全球金属磁粉芯市场规模约 4.75 亿 美元,2027 年有望扩张至 7.5 亿美元,长期复合增速约 6.5%。公司目前约具备 3000 吨铁硅粉产能以及 1000 吨金属磁粉芯产能。公司的金属软磁 粉产能主要属于下属子公司湖南特材,据官网信息,湖南特材已具备年产 1000 吨铁 硅粉生产线一条,同时
21、 2017 年被中钢天源收购后,募资新建年产 2000 吨气雾化制 备铁硅粉项目以及年产 1000 吨金属磁粉芯项目,预计公司现已具备 3000 吨铁硅粉 产能以及 1000 吨金属磁粉芯产能,未来仍有望继续扩张。湖南特材已经掌握金属软磁粉末的核心工艺,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下属 子公司湖南特材已于 2014 年 12 月成功开发出气雾化铁硅粉、气雾化铁硅铝、气雾 化铁镍等系列合金粉末,且于 2014 年建设了一条气雾化制备铁硅粉中试线,并申请 了相关技术专利,开展生产和销售。同时于 2015 年,湖南特材开始磁粉芯产品研 发,完成了粉末绝缘包覆、压制成型、热处理等工艺研究,目前已经完全
22、掌握金属 磁粉芯的核心技术。2019 年 6 月湖南特材自主研发的“高效气雾化制备超细金属软 磁粉末技术”通过专家组科技成果评价,该技术解决了粉末雾化效率低、粉末微观 形态差、磁粉芯损耗高、直流叠加性能低等问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 永磁材料:下游需求持续扩张,公司铁氧体+稀土永磁双线布局2.2.1. 稀土永磁:新能源需求高景气,公司钕铁硼业务成长空间广阔在稀土永磁中,钕铁硼是目前性价比最高、应用最广的材料。稀土永磁指稀土金属 和过渡族金属形成的合金经一定的工艺制成的永磁材料,又划分为三代:第一代SmCo5,第二代 Sm2Co17,第三代钕铁硼(Nd2Fe14B)。其中钕铁硼磁性
23、能突出、 价格适中,应用最为广泛。钕铁硼可以分为中低端钕铁硼和高性能钕铁硼,其中高性能钕铁硼市场需求增长潜 力大,竞争相对缓和。高性能钕铁硼指内禀矫顽力与磁积能之和大于 60 的钕铁硼 材料。1)从终端需求来看,中低端钕铁硼产品主要用于磁选、磁吸附、玩具、电动 自行车等发展潜能小的传统行业。而高性能钕铁硼由于其扭矩大、抗温性好,多用 于对磁材质量要求严格的新兴产业中,如电动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汽车 EPS、 智能制造等领域,未来需求潜力大。2)从供给端来看:我国烧结钕铁硼企业数量逾 两百家,产能超 30 万吨。但行业不均衡问题严重,仅少数企业能规模化生产高性能 钕铁硼,而大量中小企业集中在
24、门槛较低的中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总体来 看,高性能钕铁硼无论下游需求景气度还是竞争格局都明显更好。电车、风电等有望拉动未来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快速扩张,1)新能车:渗透率加速 提升,充分打开钕铁硼需求空间。一般而言,纯电动车单车钕铁硼消耗量约为 3.5kg,混动单车用量约 2kg,明显高于传统汽车(主要用于 EPS/微电机,单车用量1kg), 目前新能源车正处于政策驱动+市场驱动叠加的黄金时期,全球高增长可期,或将贡 献钕铁硼未来主要需求增量。2)风电:碳中和大势下风电装机或持续扩张。彭博新 能源财经数据预测 2021-2030 年全球累计风电容量或将翻一倍,达到 1.7TW,同时 直驱风
25、机加速渗透(对钕铁硼需求量更大),将带动风电领域钕铁硼用量持续增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0-2025 年中国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 CAGR 将达 16.6%, 全球 CAGR 约 14.7%。公司当前拥有烧结钕铁硼磁体产能 2000 吨,未来产能或将至少扩张至 5000 吨。根 据公司官网信息,公司目前拥有烧结钕铁硼磁体产能 2000 吨,为国内具有一定行业 知名度和较高客户认可度的稀土永磁生产企业,但相较于其他稀土永磁厂商而言产 能规模仍偏小。考虑到下游市场空间广阔,稀土永磁预计将成为未来公司发展的战 略重点,参考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公司 2025 年欲将稀土永磁打造成 1
26、0 亿级以上产业集群,预计未来产能或将至少扩张至 5000 吨。同时公司在高性能钕铁硼生产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 料的行业门槛实际较高,生产流程冗长繁杂,涉及熔炼、破碎、成型、烧结、加工 及晶界渗透等众多步骤和关键工艺技术。同时,不同的下游应用对产品的成分配比、 形状大小、尺寸公差、充磁方式等指标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工艺设计和工艺控制 要求极高,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而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生产技术, 自主开发的烧结钕铁硼多级磁环居国内优先水平。此外,公司所采用的稀土永磁晶 界扩散技术,使得重稀土金属含量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公司 70% 以上产品采用
27、该工艺。2.2.2. 铁氧体永磁:汽车电机+变频家电推动需求,公司顺势产能快速扩张铁氧体永磁性能优良、价格相对低廉。铁氧体永磁指的是以 Fe2O3 为主要组元的复 合氧化物强磁材料,其代表是钡铁氧体和锶铁氧体等(注意与锰锌、镍锌铁氧体等 软磁铁氧体进行区分),只需外部提供一次充磁能量,就能产生稳定磁场,进而向外 部持续提供磁能。由于铁氧体永磁材料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环境耐受性好,因此 在汽车、变频家电、电动工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铁氧体永磁和钕铁硼优劣势有所不同,因此在应用场景上并非完全替代关系,未来 将共存。由于钕铁硼磁性强、抗磁损的特点,对于磁材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而言(如 新能车驱动电机
28、、永磁直驱风机等),钕铁硼的综合性价比较高;但在对磁性要求偏 低以及可能存在高温的场景中,铁氧体永磁由于价格更低廉、温度特性更好,应用 更为普遍,如汽车电机(雨刮、摇窗、座椅、ABS 等电机)和变频家电(空调、洗 衣机、冰箱、微波炉)等。因此,铁氧体永磁和钕铁硼并非完全替代,由于工艺、 成本的差距,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应用领域,预计未来两条技术路线将共存,并实 现差异化发展。铁氧体永磁市场目前正处于稳步扩张状态。铁氧体永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变频家 电等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精密微电机中,例如在汽车中,永磁铁氧体直流电机由于 具有温度适应性好、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已大量应用到汽车发动机、底盘和车身三 大
29、部位及附件中。近年微特电机市场保持持续增长状态,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 2014-2020 年我国微特电机产量 CAGR 为 4.79%,表观需求量 CAGR 约 4.87%。而 永磁铁氧体需求与微特电机行业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 示,2020 年中国永磁铁氧体(预烧料)需求量约为 46.5 万吨,增长率为 4.6%,也 保持了相应的增速。未来铁氧体永磁的需求增量将主要集中于汽车电机以及变频家电领域。1)汽车智 能化、电动化:目前铁氧体永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各类微电机当中,而随着汽 车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推进,预计单车装载的电机数量将更多,这也将提振汽车 领域的铁氧体永
30、磁用量。2)家电变频化:随着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领域的变 频化趋势加速,铁氧体永磁作为变频电机中的重要功能部件之一,渗透率亦有望持 续提升,进而带动需求扩张。根据 QYResearch 预测,2028 年全球永磁铁氧体市场 规模有望达 342.7 亿元,2022-2028 年 CAGR 为 4.31%。预计需求增量将主要集中于 汽车+变频家电领域,且高性能永磁铁氧体预计将迎来更高增速。再从供给端来看,近年我国永磁铁氧体整体产量较稳定,而市场较为分散。1)目前 我国为永磁铁氧体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几年我国占全球产量比例在 70% 左右。2015-2019 年期间我国永磁铁氧体的产量整
31、体保持稳定,均在 50 万吨以上, 其中 2019 年产量 52.8 万吨。2)再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我国永磁铁氧体产业发展 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市场较为分散。国内永磁铁氧体产能规模1 万吨的企业数量占 比仅为 9%,包括通力磁材(中钢天源子公司)以及横店东磁、龙磁科技等,剩余则 小企业居多,未来市场对高性能永磁铁氧体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头部企业市占率有 望继续提升。公司现有永磁铁氧体磁瓦产能 2 万吨,未来将扩至 4 万吨,产能翻倍。公司当前永 磁铁氧体磁瓦产能 2 万吨,未来公司永磁铁氧体磁瓦产能将至少扩至 4 万吨,相较 于当前而言产能翻倍,产品主要用于高端家电和汽车等领域的电机产品。目前公司
32、永磁铁氧体工艺水平已居于国内前列。目前子公司通力磁材拥有国内先进 的高级永磁铁氧体磁体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批量生产性能相当日本 TDK 水 平 FB6、FB9、FB12 系列产品(尤其是 FB9、FB12 系基本为目前国内技术水平最 高的铁氧体),且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开发高剩磁、高矫顽力及双高的特殊形状的非 定型产品。宝武入局有望提供优质铁红原料,同时公司自研的铁精矿焙烧氧化制备铁红技术未 来有望提升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安全环保性,同时降低成本。公司现有产能须外购预 烧料,而外购预烧料的原料铁红绝大多数为钢铁冷轧厂酸洗阶段再生工序的副产品, 铁红全铁含量、杂质成分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未来或
33、发生两点变化:1)宝武托 管中钢集团,有望为公司提供优质铁红。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钢铁厂,宝武占 据铁红、铁磷产能 50%以上,有望为公司铁氧体生产提供优质原料和供应链保障。 2)公司正自主开发超级铁精矿焙烧氧化制备铁红技术。该技术可以从铁矿石原矿中 提纯制备高一致性氧化铁作为基料,再自制预烧料,有利于保障永磁铁氧体器件品 质的一致性和性能的稳定性,且不含氯离子,生产过程更为安全、环保,此外铁精 矿粉供应充足,具有来源稳定、价格便宜的优势。考虑到目前钢铁厂环保力度加大, 铁红、铁磷产量或逐步下降,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有助于解决未来原料问题。3. 检测检验:千亿级市场持续扩张,扩域扩项助力巨头
34、成长3.1. 行业:大市场、小企业特征显著,看好行业持续扩张+集中度提升3.1.1. 检测检验市场规模广阔,且未来有望持续扩张什么是检测检验服务?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业(又称为 TIC,即 Testing, Inspection, Certification 的简称)是运用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技术,为客户提供分析、测试、 检验、认证、计量等服务的产业。TIC 供应商活跃于经济的所有领域,向客户提供 合格评定服务,随全球经贸活动的发展而壮大。简单而言,例如在一个公路基建项 目中,可能需要对路基路面等进行性能检测,如抗压强度、含水率等,再比如在各 类生产项目中,也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测,这些往往由检
35、测机构进行现场或实 验室检测检验,并出具相关报告。我国检测检验市场规模体量巨大,且在稳定、持续地扩张。1)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 据,2021 年全球检测检验行业市场规模达 2343 亿欧元(对应人民币规模约 1.7 万 亿元),自 2010 年以来平均增速达 9.5%,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速 3.3%。再从中国市 场来看,据国家认监委数据,2020 年我国检测检验市场规模达 3586 亿元,2013-2020 年平均增速高达 14.4%。2)同时,根据全球检测机构 BV 的研究,检测服务费只占 产品或资产价值的 0.1%-0.8%,但检测服务能保障公司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从 而保障公司收益。换言之
36、,检测属于经济活动中的“刚性开支”,即使在整体经济下 滑的年份,检测活动仍会进行,因此具备较强的穿越周期的能力。例如 2020 年,我 国 GDP 增速仅为 2.2%,但检测检验行业整体仍保持 11.2%的较高速增长。检测检验所涉细分领域众多,其中建筑建材细分市场规模较大。分不同专业领域来 看,我国检测检验行业实际涉及 30 余个子领域,市场规模最大的前五大领域主要是 建筑工程、环境监测、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电子电器等,其中建筑工程、建筑材料 2020 年市场规模分别为 576、339 亿元,两者合计约 915 亿(中钢天源所面向 的检测领域主要为基建),占我国检测检验市场规模比例约 25%
37、,且两者 2017-2020 年 CAGR 分别约为 16.4%、17.1%,增速亦较为可观。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良好的政策支撑、市场化程度提升等要素驱动下,未来检测 检验行业市场规模仍有望保持 10%+的增速(据 BCG 预测,2025 年国内检测检验 市场规模将超 7700 亿,2021-2025 年的复合增速将达 16%)。第一,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检测检验事实上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与整体宏 观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因此我国 GDP 的持续增长(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 2022 年 我国 GDP 增长目标设定为 5.5%),决定了检测检验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第二,我国对质量标准的要求持续提
38、升,是检测检验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背景。从 战略高度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正在推进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建设更安全可靠的 产业链供应链,无论是工程建设亦或是产品制造,都在要求更高的质量,并推动中 国标准体系进一步向国际标准看齐。在质量标准要求提升、且管理更严格的大趋势 下,检测检验行业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我国近年亦出台了大量政策鼓励检测检验 行业发展壮大。第三,检测检验市场化程度提升,第三方检测未来优势更凸显。检测认证机构可以 分为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实验室与第三方检测机构三类,未来市场化程度更高 的第三方检测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第三方检测具备更强的独立性、公信力, 另一方面,第三方检测具备
39、规模效应且可解决重复投资问题:检测服务对于个体客 户而言,需求是零散不确定的,检测的产品种类、指标数量越来越多,这对于企业 内部实验室而言,将会出现无法快速跟上供应链情况与重复投入的问题;而政府检 测方面,目前正将检测工作逐步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以避免大量的重复 性实验室建设,减少检测活动的成本开支。因此,检测检验行业正在逐步由政府机 构、企业内部实验室转向第三方检测,变得更为市场化商业化。此外,在基建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基建领域相关检测或将呈现更高景气。当前我国 经济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基建投资作为 传统的“稳增长”抓手,预计未来仍将发力托底经济增长
40、,预计基建领域相关检测 需求或将呈现更高景气。3.1.2. 政策+市场驱动检测行业进入整合期,未来集中度或加速提升当前中国检测检验市场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呈现典型的“小、散、乱”特征。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共有检测检验机构 48919 家,然而就业人数在 100 人以下的小微 型检测检验机构数量占比达到 96.43%,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绝大多数检测检验机 构属于小微型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薄弱。规模普遍偏小、布局结构分散、重复建设 严重等问题,是当前我国检测检验行业存在的典型弊病。对标海外成熟市场,目前我国检测检验的行业集中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行业 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欧美国家 TIC 市场
41、基本进入稳定期,而我国 TIC 市场则刚进入 整合期,特征是市场规模增速较快、行业尚待整合洗牌。据 BCG 数据,截至 2019年,中国前五大 TIC 机构仅占据 2.5%的市场份额,相较于海外成熟市场存在巨大差 距(欧洲 19%、北美 12.5%),且低于亚太及其他地区(5.7%),未来还有较大的提 升空间。在产业复杂度提升、政策对标准要求提高、消费者意识提升等新市场特征下,国内 检测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欧美 TIC 市场在 21 世纪后进入快速整合期,背 后的原因主要包括:1)新兴产业不断增加,产品检测的复杂度逐步提升,对检测企 业的综合实力要求愈来愈高;2)政策对质量标准要求逐渐严
42、格化,且消费者质量意 识强化,对检测的需求量增大、要求提升,因此检测机构的品牌权威也变得更为关 键;3)大量企业抓住机遇,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区域扩张。目前 中国正表现出类似的市场特征,包括产业复杂度的提升、政府对标准要求提高、消 费者意识提升,及头部企业频繁进行兼并扩张等,预计未来小微检测企业的竞争力 将进一步削弱,而兼具规模优势、资金实力、品牌优势,运营高效、可提供“一站 式检测服务”的大型检测机构将具备更明显的优势。政府亦多次发文要求加快检测行业整合,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测品牌。2021 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测检验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 意见,要
43、求到 2025 年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检测检验新格局,“涌现一 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检测检验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 力的检测检验知名品牌”。预计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检测检验行业整合有望提速。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检测检验行业正迎来整合期,未来头部大型检测企业市占率 有望持续提升。1)据国家认监委数据,2015-2020 年规模以上机构(营收1000 万) 数量占全行业比重从 10.87%提升至 13.11%;营业收入占全行业比例从 71.48%提升 至 77.36%,且 2020 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增速跑赢行业平均,集约化趋势进一步凸 显。2)从具体数量上来看,全国
44、检测检验机构 2020 年收入在 1 亿元以上机构有 481 家,比 2019 年多 58 家,收入在 5000 万元以上机构有 1197 家,比 2019 年多 138 家。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推动下,大型检测企业的品牌力、管理经营能力方面的竞争 优势正在强化,未来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或将持续提升。3.2. 公司:被市场“忽视”的基建检测巨头,成长空间广阔3.2.1. 历史悠久的基建综合性检测巨头, 服务实力强大、品牌力深厚公司旗下的国家金属制品质检中心为首批国家级技术检验机构,历史悠久。公司检 测检验业务依托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院,该子公司下设的国家金属制品质 检中心(中钢
45、国检)是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技术检验机构。中钢国检检测业务主要涉及基建领域,为基建检测领域权威机构。中钢国检检测范 围主要包括项目工程、金属与合金类材料及制品、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建筑材料、 煤矿设备等。从所涉行业领域来看,目前公司检测业务主要以铁路、公路等基建类 项目为主。中钢国检检测检验资质齐全、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资质是检测业务的核心要 素之一,具有相应的资质是展开相关检测业务的第一步。公司资质较为齐全,拥有 CAL、CMA、ILAC+CNAS、住建部见证取样/主体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工程/城市 桥梁资质、交通部综合甲级和桥隧专项检测资质、交通部公路工程甲级
46、和公路机电 专项监理资质、安全生产甲级检测资质、计量校准、司法鉴定、生态环境、特种设 备检测检验等近 20 个资质。目前公司已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检测能力 包括 10000 多个参数,4000 余个产品,涵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标准 3000 余项,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检测服务。中钢国检检测仪器设备先进齐全、同时员工素质较高,综合服务质量较高。中钢国 检目前拥有约 8 万平方米大型检测实验室,100 余个实验室,拥有 3000 余台重要检 测仪器设备。再从员工情况来看,目前中钢国检拥有员工近 600 人,其中教授级高 工、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师近 4
47、00 人,占据 2/3,队伍水平素质高,能够 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中钢国检多年来承接了众多国内大型检测项目,凸显公司实力强大、品牌力深厚。 近年来,中钢国检为我国多数高铁建设项目以及雅万铁路、郑州地铁、云南高速、 港珠澳大桥、2022 年冬奥会场馆、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等众多大型项目提供过检 测服务,这是对公司自身检测实力和品牌力最好的背书。公司合作对象包括中铁、 中交、中国电建、中国水电等大型央企,行业经验丰富。3.2.2. 成长性、盈利性业内领先,扩域扩项加速公司成长检测业务历史营收增速可观,盈利能力一流,不输国内其他头部检测上市公司。1) 从成长性来看,2017-2020 年公司检测业务
48、营收 CAGR 约 41.9%,不输其他检测上 市公司,尤其是 2019、2020 年,增速明显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再从盈利能力来 看,公司毛利率常年稳定在 50%+,同样要高于业内其他上市公司(约在 40%-50% 区间)。营收增速较快,反映了公司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而较高的毛利率或与公司 所处的细分检测领域以及突出的品牌影响力/议价能力有关。从国内外巨头的经验来看,通过不断地设立分支机构、收购兼并等活动进行扩项扩 域,为实现自身内生+外延式增长的必经之路。公司当前亦正在通过持续地扩深度、 扩领域、扩地域,打开自身成长空间:一是扩深度,即在本身熟悉、优势的领域内不断扩大检测范围,例如公司
49、检测的优 势领域集中于铁路检测,2021 年公司已具备砼及原材料、岩土、基桩、隧道、钢结 构五个专项检测资质,相比 2020 年新增获批了岩土专项检测资质,进一步扩大了铁 路工程检测业务范围。二是扩领域,即从优势检测领域切入其他检测领域。公司正不断地从铁路检测扩大 至其他检测领域,例如 2019 年公司通过收购贵州西部业黔,开拓了房建检测市场, 2020 年通过收购吉林正达交通检测公司,切入公路检测领域。此外公司近年来还先 后获得了人防、桩基、校准、防火、声学、特种设备、环保等资质。预计未来公司 将不断通过外延并购等方式实现跨领域扩张(并购已有公司是获取新资质最为快捷 的方法),除铁路检测等已有的优势领域外,其他领域如公路、市政、隧道桥梁、环 境检测等市场占有率亦有望持续提升。第三,扩地域,即通过设立分公司或事业部等方式,将检验服务网络铺设至全国。 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