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知识点--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知识点--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3.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双版纳八壹高级中学地理备课组2022年10月选择性必修知识清单新 教 材 高 中 地 理 必 备 唯有建立自身的定位导航系统,才能既公转又自转,并且永远不会晕头转向。目录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1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 -二、昼夜交替- 1 -三、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2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3 -五、正午太阳高度- 3 -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 -一、地球的公转运动- 3 -二、 变化规律- 3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6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7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7 -一
2、、岩石圈的组成- 7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7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8 -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8 -二、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9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0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 -二、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10 -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1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11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11 -一、锋与天气- 11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2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3 -一、三圈环流(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13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与季风环流)- 14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4 -第三节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15 -一、气候要素及其影响- 15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5 -三、气候与自然景观:- 16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17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相互关系- 17 -一、陆地水体- 17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 18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8 -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9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9 -四、渔场形成的条件:- 19 -五、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20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0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4、 20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21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21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1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1 -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4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5 -一、 整体性概念- 25 -二、 整体性的表现- 25 -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6 -第一节 认识区域- 26 -一、区域的含义- 26 -二、区域的基本特征- 26 -三、区域划分的指标- 26 -四、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6 -第二节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 27 -一、区域发展的异同- 27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7 -三、因地制宜
5、促进区域发展- 27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 28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28 -一、黄土高原范围- 28 -二、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28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8 -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28 -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29 -一、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29 -二、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29 -三、鲁尔区发展中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29 -第三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30 -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30 -二、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30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 30 -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
6、区域发展- 30 -第一节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30 -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 30 -二、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 30 -三、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30 -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 31 -一、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 31 -二、产业转移的原因- 31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1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32 -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32 -二、南水北调工程- 32 -三、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2 -四、南水北调的影响- 33 -第四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 33 -第一节区域协
7、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33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33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33 -第二节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 33 -第三节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例- 35 -一、“一带一路”- 35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 35 -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 35 -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36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36 -一、认识自然资源- 36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36 -三、维护资源安全- 36 -第二节 石油与国家安全- 36 -一、石油资源的分布- 36 -二、石油的生产与消费
8、- 36 -三、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36 -第三节 耕地与粮食安全- 37 -一、耕地资源的价值- 37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37 -三、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37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37 -一、海洋空间资源概述- 37 -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37 -三、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 37 -单元活动践行绿色发展- 38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38 -二、发展绿色生产- 38 -三、倡导绿色消费- 38 -四、创建绿色学校- 38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38 -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38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9、38 -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8 -三、碳排放中的国际合作- 38 -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39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39 -二、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39 -三、 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9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39 -一、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39 -二、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39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40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40 -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40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40 -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40 -单元活动参与环境保护- 40 -一、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0 -
10、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40 -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40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语数外、理化生,最大是地理;有地而生,有理而存;学好地理,享用一生!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11、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1670km/h,南北纬60为赤道的一半837 km/h,南北极点最小为0。(1) 同海拔的两地,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2) 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二、昼夜交替晨昏线(圈) 1晨昏线(圈)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的平均位置通过南北两极。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同时,晨昏线摆动于南北两极的两侧各2326,其特征可从以
12、下两方面把握:晨昏圈所在乎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必须通过地心。 晨昏线上的时间信息: 晨昏线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在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晨昏线的判断、 晨昏线的画法(通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向阳为昼半球,背阳为夜半球)、 晨昏线的判断,在晨昏线上作一点,点顺着地球自转,如果这一点进入白天则为晨线,如果这一点进入黑夜则为昏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3、昼长计算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
13、就是白昼的小时数。(找某点所在的纬线圈被晨昏线所分割形成昼弧和夜弧的比例)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方法是: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也可以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即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时。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某地昼长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比如知道某地5月22日的昼长,就可以推算出该地7月22日前后
14、的昼长。同理,某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也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4.一天中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5晨昏线与经线圈 重合:一年中只有春秋二分 相交: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交角最大时为6月22日或12月22日 6时间计算: 找特殊时刻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7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
15、线。三、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1地方时:地方时的时间根据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太阳正对的经线为正午12时。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经度每相隔1,地方时相。地方时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经度差(同在东经或西经相减,一东经一西经相加)第二步:把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15差1小时,1差4分钟)。第三步: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东侧则加上时间差,在西侧则减去时间差。2时区的划分: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即每隔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16、;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3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日期减去1天。4.日界线类型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大致和180经线重合日期分割特点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动,该线在地球表面
17、自西向东移动。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变,时间一直在变。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五、正午太阳高度 (1)计算公式:H=90-中与符号很关键,此外,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表示当地纬度,表示直射点纬度。 在太阳直射点同一侧,两地纬度差等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2)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方向由太阳的位置确定。若太阳位于南方时,影子朝向北方。反之则影子朝向南方。(3)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楼
18、间距的计算等要抓住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轨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与地轴关系(一轴两面三夹角) 二、 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北半球)春分:3月20日或21日直射赤道位置: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递减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和极夜春分夏至太阳直射到北半球,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移)位置:到间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随时间推移昼越来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从北极点向极圈扩大夏至:6月2
19、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位置:北回归线上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往南北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全极昼夏至秋分太阳仍直射北半球,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南移)位置:到间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北半球昼大于夜,越向北昼越长,随时间推移昼渐短极昼范围逐渐缩小秋分:9月23日或24日太阳直射赤道位置:赤道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递减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和极夜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南半球,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南移)位置:到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北半球夜大于昼,越向北昼越短,
20、随时间推移昼渐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极圈扩大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位置:南回归线上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往南北递减北半球为一年夜最长昼最短时北极圈内全极夜冬至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移)位置:到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北半球夜大于昼,越向北昼越短,随时间推移昼渐长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本图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时的太阳光照图,北半球春分日,日期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纬度),此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全球各地的日出(落)时间都为地方时6时(18时),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如为秋分日,则日期为9月23日左右,次日
21、则太阳直射于南半球1、二分日太阳光照图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2326N);此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至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至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各地的日出(落)时间最早(迟);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的昼夜界线为晨线;次日则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极昼范围缩小(南半球的极夜范围缩小),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则增长(南半球昼增长夜在缩短);2、二至日太阳光照图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2326S);此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
22、极圈至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至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的日出(落)时间最迟(早);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的昼夜界线为昏线;次日则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极昼范围缩小(北半球的极夜范围缩小),北半球的昼增长夜则变短(南半球昼缩短夜在增长)。3、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全球图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如图AGB为晨线;为AHC昏线。局部圆柱投影图(矩形图)。顺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故图中经度为西
23、经度;AC为昏线的一部分,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此图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三、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
24、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5.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多在夜晚发射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内陆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6.日出方位时间全球日出方位全球日落方位极昼(除极点外)北
25、半球太阳视运动春分-秋分东北西北北极正北升、正北落在天空运行大于半圆,昼长大于12小时春分或秋分正东正西在天空运行半圆,昼长12小时秋分-第二年春分东南西南南极正南升、正南落在天空运行小于半圆,昼长小于12小时7.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二十四节气图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组成岩石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关成分举例岩浆岩 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结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玄武岩多气孔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石有斑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为碎屑物
26、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层理构造、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煤、石油是最重要能源。砂岩、页岩变质岩岩石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新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花岗岩变质为片麻岩、石英砂岩变质为石英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2.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1) 岩浆:三进一出。 (2) 岩浆岩:一进三出。 (3) 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4)能相互转化的是岩浆和岩浆岩或者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3. 判断箭头含义(1)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2) 指向沉积岩的箭
27、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3)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4) 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4.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 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作用结果 两者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同时进行,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太阳能、地球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8、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日趋和缓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构造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平运动(为主):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直运动(为辅):垂直于地表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界线甲M乙N2两种边界与地形(1)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29、斯里兰卡岛、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板块运动张裂(生长边界)碰撞(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对地貌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三)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对生产生活影响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 ;适合开凿隧道 向斜:良好的储水构造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向斜向下弯曲中心新两
30、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断层地垒断层岩块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地堑断层岩块相对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二、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过程 普遍侵蚀作用流水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形成“V”形谷、瀑布,使坡面破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溶蚀形成石林、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河流流经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雅丹地貌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
31、区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刃脊、峡湾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滨海地带搬运作用流水搬运泥石流湿润、半湿润地区风力搬运沙尘暴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沉积作用流水沉积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一定的分选性河流中下游, 山口处,入海口风力沉积黄土高原、沙丘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冰川沉积冰碛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沉积海滨沙滩滨海地带河流堆积地貌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洪(冲)积扇。地貌特点:以山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
32、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三角洲河流入海处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泥沙堆积而成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沉积岛等。(右图所示)如果是弯曲的河道,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原因世界人口密集区,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50以上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成为人类理想的居住地人烟
33、稀少。在山区生活的人们,一般将居住地选择在河谷或山间盆地地表崎岖的山地、寒冷干燥的高原,不利于农耕与对外联系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深刻。地形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拔海拔较低的平原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较小山地由于地面坡度大,不太适合大面积耕作,海拔低、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合林业发展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的高原地区,只能因地制宜发展高寒农牧业坡度坡度超过7,就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超过25,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应发展林业或进行自然保护坡向不同坡向会造成太阳辐射和水分条件的差异,影响植物生长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布局的影响非常显著。(1)平原:一望无际
34、的平原最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建筑成本都比较低,因此线路密度较大。在河网密布的平原,修筑公路、铁路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但内河航运比较发达。(2)山区: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要大得多,山区的交通线往往迂回前行呈“之” 字形分布。 附:4.公路线的区位选择(1)类型国道和高速公路要求线路平直,以直达运输为主(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到及地方性公路或一般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2)公路选线的一般原
35、则: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3)桥隧在交通运输线中的作用:保护耕地(平原地区);克服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保护生态及野生动植物;二、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1.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在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可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修筑堤坝,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从而改变下游河道的侵蚀、堆积过程及其形态,并改变和影响冲积平原的发展方向;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修筑海堤,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而且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工程建设中挖方或填方会人为造成陡坡或洼地;采石、采矿会改变地表形态,而
36、堆放矸石、废矿石等会形成人造丘冈等。 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破坏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则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大量引用河水,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营造防护林,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等。 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类活动既受到地表形态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此外,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又可能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将变得更加广泛与深刻。人类必须认识和遵循地表形态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
37、害,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 1、冷锋与天气(1)冷锋含义: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简图: 雨区图: 剖面图如下:(2)气温、气压曲线变化及天气变化(如右图) (3) 降水:降水位置:锋后;降水区域:冷锋的坡度大,所以雨带较狭窄。(4)天气实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的寒潮、沙尘暴;一场秋雨一场寒。2、暖锋与天气:(1)暖锋含义: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简图: 雨区图:剖面图如下:(2)气温、气压曲线变化及天气变化(如右图) (3)降水:降水位置:锋前;降水区域:暖锋的坡度小,所以雨带较宽阔。(4)天气实例:华
38、北春雨连绵;一场春雨一场暖。3、准静止锋与天气:(1)准静止锋含义: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简图: 雨区图:(2)天气变化: 连续性降水(3)天气实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和天山准静止锋。4、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1)正常年份推移规律: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10月:雨季结束。(2)影响: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
39、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低压(气旋)与天气(北半球为例):(1)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2)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 (3)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4)气温、气压曲线变化及天气变化(如右图)(5)天气状况:阴雨(6)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2、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气压状况:气压中心高,四周低(2)气压梯度力方向:从中心指向四周(3)气流流向:北半球: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南半球: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4)气温、气压曲线变化及天气变化(如右图)(5)天气状况:晴朗干燥(6)
40、我国的典型天气:长江流域的伏旱;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3、锋面气旋与天气:(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如下图:(2)天气变化: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易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3)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4)锋面的判读:冷暖锋的判断:左冷右暖(图幅上方是正北);西冷东暖。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冷暖锋运动方向判断,逆时针为北半球,顺时针为南半球。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一、三圈环流(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1、前提: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2、原因:太阳辐射引起地表冷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3、
41、过程如图:(1)低纬环流: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高空形成高压向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偏成西南风,在30附近上空,暖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气流向南北移动,向赤道流动逐渐偏转成东北风,低纬地区形成低纬环流。(2)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成西南风又称盛行西风;而极地地区空气冷却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压,极地高压向南流动,在60附近与盛行西风相遇形成锋面,暖空气被抬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向南北移动形成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4、七个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2个南北纬)、副极地低压
42、带(2个南北纬)、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5、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2个南北纬)、中纬西风带(2个南北纬)、极地东风带(2个南北纬)。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规律: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与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气压中心的分布:(1)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大陆: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大西洋:冰岛低压(2)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3、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