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篇学校三班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1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同学熟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加深对共产党的宠爱。 2、了解交通进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进展带来的问题。 3、要同学明白,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以和它所带来的生活的变化,这些虽然同学并不留意,但是确的的确能感受得到的。 4、了解我国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历程,以和现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
2、的一些国际组织。 三、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特殊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同学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特殊强。涉和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和的社会领域是简洁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消逝,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同学状况分析 高班级是小同学学问、力气、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班级同学,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识,养成了确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时扩大,进一步熟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同学乐于这
3、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乐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学问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和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同学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局部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同学已经具备了确定的生活阅历,同时他们对四周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溢惊奇。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惊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同学生疏的生活阅历作为实例,引导同学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把握新身手。 (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学问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气。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学问实际化,
4、不只使同学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同学应用社会中学到得学问去观看、分析实际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备注 1 从四大制造说起 2 2、 圆明园在哭泣 2 3、 悲愤的吼声 2 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5、 春天的故事 2 6、 期中检查,检查反馈 2 7、 走进新时代 2 8 高峡出平湖 2 9 西部大开发 2 10 日新月异的交通 2 1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12 国际组织 2 13 期末复习 2 14 期末检查 2 15 检查反馈 2 学校三班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2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班级科学下册
5、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编写者将学问、探究力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既留意到激发并呵护同学学习科学的爱好,又尽可能的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全面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思考问题和科学地解决问题的力气。 本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怀天气单元教学,培育同学对一个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看、记录、争论,从而进展同学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这样的训练能克服浮躁心理,对同学学习专一的做一件事很有关怀。并使同学初步熟识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周期性的和无周期性的事实。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育同学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熟识
6、和描述,从而进展同学更全面的熟识事物的力气。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熟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熟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神奇的活动,使同学获得一种真实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谢,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结合,使得争论土壤和种植活动相互结合。 其次单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班级上册其次单元的基础上,带领同学对植物的一生做较深一层的争论。同时引导同学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也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看、记录、
7、描述活动的开头;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第一个活动;更是一次亲身经受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希望老师们要做实这个活动,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一些基本的熟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争论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像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熟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熟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试验,熟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育同学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力气。 第四单元关怀天气是依据学校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
8、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熟识现象和开放观测活动,使同学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把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熟识。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同学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 第五单元观看与测量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看,提出自己能够争论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洁工具或通过试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的表述;以及内容标准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看、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敬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留意保留且不任凭涂改原始数据”的表述建构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看不
9、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试验的方法和基础。从同学的角度看科学探究,观看又是同学最能够便利使用与体会自身的感官与科学探究之间的亲热关联的活动形式。 二、教学建议 1、教材插图很多,但文字太少,教学中老师应多用提示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同学供应独立探究的机会。三班级的同学还不能完全独立探究,必需经受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为此,教材接受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来实现这一思想,教学中要扶多放少不能贪多、贪全。这就突出了同学的“动手做”,即重过程而轻结果,尽量不以定论的方式直接呈现有关的结论性学问,尽可能使结论由同学自己争论后得出,充分体现“
10、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2、要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课的容量较多,很多课题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议削减每课的容量,一课时只能争论一个到两个问题,太多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争论的试验材料可依据实情做适当的选择与调整。 3、课内外结合,把课后争论落实到实处 课堂一开头往往是提出好多问题,然后师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争论,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课后争论争论”,至于真正地争论了多少,生怕只有同学自己心里清楚。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课后争论看得和课上一样重要,由于那是同学更加自主的表现,更是他们力气进展,良好科学品质形成的大好时机。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同
11、学保持课后争论的爱好,关注他们课后争论的状况,供应准时的关怀,定期开展一些沟通研讨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并同同学的评价挂钩,真正地把课后争论落到实处,如对植物的一生单元的教学。 4、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本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充实人、进展人,完善人。一方面,老师要为同学供应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环境,使他们置身于一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体中,不仅让同学去学习、把握学问、技能等,还让同学感受科学作为生活过程的意义。另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同学体会并参与制造良好的科学人文环境,鼓舞同学亲近自然、探究自然,最终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如对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 5、有些单元在时间支
12、配上要调整:由于气候的缘由,把关怀天气支配在第一单元进行教学,固体和液体支配在其次单元,这时教学进度到了四月份,天气转暖,可以把土壤与生命支配在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支配在第四单元,观看与测量可以作为全册整理。 三、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支配备注 3.2-5我们四周的土壤了解土壤3月2日开学 3.8-3.12肥沃的土壤 3.15-3.19土壤的爱惜 3.22-3.26单元总结 4.12-4.16熟识液体(1)把液体倒进水里 4.19-4.23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单元总结 5.17-5.21植物和我们(1)单元总结 5.24-5.28今日天气怎么样气温有多高 6.7-6.11今日刮什么
13、风气候与季节 6.14-6.18单元总结 6.21-6.25复习考查 学校三班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3 一、同学基本状况分析: 全体同学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布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特殊投入。但由于同学年龄小,可塑性强,学问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乐观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同学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班级的同学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进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同学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同学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
14、社会性进展的自然连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同学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依据同学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进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乐观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力气和情感倾向。 3、确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阅历,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养
15、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仆人的阅历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把握自己,合理支配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看、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章,初步体会规章的双重作用,阅历规章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损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留意平安,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平安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
16、健康平安地成长。 8、提高辨别力气,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沉迷玩耍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损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疼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敬重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培育之恩,学会关怀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培育。 12、了解家庭的进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大事,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进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17、、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转变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力气、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把握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阅历,结合同学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敏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进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同学乐观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支配表 本册教材共四
18、个单元,计十三课。课时支配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支配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 1、我爱我的家(2课时) 2、我们的学校(2课时) 3、我生活的社区(2课时) 其次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1、我学会了(2课时) 2、向“谁”(2课时) 3、做学习的仆人(2课时) 4、大家都在学(2课时) 第三单元;我和规章交伴侣 1、则在哪里(2课时) 2、规章有什么用(2课时 3、我们给自己定规章(2课时)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1、我是谁(2课时) 2、我的责任(2课时)
19、 3、我能做好(2课时) 学校三班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4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同学熟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共产党的宠爱。 2、了解交通进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进展带来的问题。 3、要同学明白,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以及它所带来的生活的变化,这些虽然同学并不留意,但是确的的确能感受得到的。 4、了解我国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历程,以及现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国际
20、组织。 三、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特殊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高校生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特殊强。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的社会领域是简洁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消逝,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1)学会为别人着想,与邻居和谐相处。 (2)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从小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 四、同学状况分析 中班级是学校生学问、力气、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三班级同学,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识,养成了确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
21、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乐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教学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学问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同学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学校生已经具备了确定的生活阅历,同时他们对四周的各种事物、现象布满惊奇。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惊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同学生疏的生活阅历作为实例,引导同学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把握新本领。 (二)大胆想象
22、,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学问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气。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学问实际化,不仅使同学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同学应用社会中学到得学问去观看、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校三班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5 一、班级状况分析 三班级是学校生学问、力气、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识,养成了确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同学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
23、乐观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班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其次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快;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平安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动身,激发同学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熟识,最终落实到爱惜自己的平安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进展,为同
24、学熟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同学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同学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公正地沟通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留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章、懂得平安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关怀同学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
25、,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敏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同学自主学习。 3、重视进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究、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进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同学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同学共同成长。 六、教学进度 学校三班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6
26、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 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接受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同学的阅历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阅历作为学习的目标。 3、依据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标准的各部分和各条均不是依据学科体系和学问点呈现的。每一条标准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学问学习,情感态度和行为力气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4、提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依
27、据具体的同学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以同学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标准基本上接受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呈现。 二、教材设计思路 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开放,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成长和进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行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侧重与儿童进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进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平安地生活,乐观快乐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
28、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育需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具体的反映。健康平安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侧重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教学理念及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怀同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力气,把握必备的基础学问,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丰富同学的生活阅历:在教学时要
29、擅长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阅历,结合同学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进展同学的生活阅历,使同学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同学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老师创设同学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敏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留意引导同学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看、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同学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要准时鼓舞同学的各种尝试和有制造性的思考,引导同学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30、 (四)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留意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留意与同同学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进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进展和变化,准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对同学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同同学活实际的亲热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为此,鼓舞老师乐观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同学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制造条件让同学
31、乐观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阅历,逐步提高熟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力气。 四、教学活动设计 我在成长: 1、开展“把各种好玩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等活动。设计自己的学习时间表。 2、结合实例,进行把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收入自己的锦囊的活动。 3、试着每天把自己的新发觉登记来。 4、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 我与家庭: 1、观看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担当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 2、学会熟识平安标志,爱惜自己。 3、模拟情境,和同学、老师一起演习生活中遇到过危险时应当怎样自护自救。看谁反应快,方法多。 4、建立自己的平安卡。
32、我与同学: 1、为自己最要好的伴侣和最宠爱的伴侣设计小卡片,向他表达你的情意。 2、可以叙述同学们相互关怀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消逝的磨擦和冲突,设置情景,争辩解决的方法。 3、把你和伴侣之间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把你们的纪念物保藏起来,让友情的芳香留在你们的记忆里。 我的家乡: 1、想方法解开这些谜,找到这些“看不见的手”,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2、关怀铅笔和米粒找到“妈妈”,看谁编的故事最好玩,说说找妈妈的感想。 3、家乡的打工者带着技术、资金回来了,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预备,试着说说你的想法。给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写一封信。 4、采访身边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 5、
33、查找身边的做出了确定成果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 我与社会: 1、用自己宠爱的方式去了解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食品。 2、选择你宠爱的可行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服饰特点。 3、了解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特别的庆祝方式和来历,把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一起沟通。 五、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一)评价方式:本课程接受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老师可依据具体状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老师评价、同学自我评价、同学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本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 1、老师观看记录。老师对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力气、行为进行观看,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
34、与同学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老师对同学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舞同学巩固进步,修正不足,连续努力。 3、同学自评。老师引导和关怀同学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熟识、自我调控的力气。 4、同学互评。同学依据确定的标准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关怀同学逐步养成敬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同学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呈现和沟通,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6、个案分析。老师针对某一同学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六、课时支配 1我学习,我欢快10课时 2家庭因我更美丽
35、()课时 3共享友爱阳光()课时 4感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课时 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课时 共计:()课时 学校三班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7 一、 教材分析: 三班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亮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同学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阅历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
36、达到的教育目标。三班级下册共支配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会爱惜自己”“我尝试自主学习”“我和我的伴侣”“我们生活在一起”。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同学的社会性进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同学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熟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同学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促进同学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育对同学道德推断
37、力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阅历和儿童感爱好的问题入手,接受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加教材与同学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老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老师要联系当地和同学的实际,准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同同学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取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章,初步懂得规章、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措施 .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同学的留意力。 .通过各种好玩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同学参与的热忱。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