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四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四篇 回顾历史,有成就的人,都是把握住现实才实现了自己的幻想。前车可鉴,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高三,会因为我们的惊慌生活而变得越来越快;下面是我带来的四篇中学历史会考学问点总结,希望大家喜爱! 中学历史会考学问点总结1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记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2、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学历史会考学问点总结2 其次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心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心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秦朝中心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心行政体制 其次、充分体现出
3、“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心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心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 4、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阔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境况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心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中学历史会考
4、学问点总结3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减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
5、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心政权中,相权不断减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心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心严格限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需听从上级,地方听从中心,最终听命于中心。 中学历史会考学问点总结4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
6、: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分: 宰相被制度给予决策大权,其地位非常坚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询问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肯定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记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主动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旺盛为康乾盛世的出现供应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峻地扼杀了社会的创建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缘由之一。 中学历史会考学问点总结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