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6篇)_1.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8018195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6篇)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6篇)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6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6篇)_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整编的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朋友们。陈情表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研读全文,体会作者至诚至真的情感。 2、学习用至诚的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重点 1、分析内容、结构,把握陈述的层次 2、分析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语之切,理之透。 教学难点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所陈之情和陈情的艺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必有方”就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去做

2、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期盼,离家的艰辛。 “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所谓孝顺,就是说为人子女应该对父母长辈能够时时嘘寒问暖,父母年老体弱,应该多抽出闲暇时间陪伴左右。论语中对“孝”的强调,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质的满足。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几千年来,“孝”一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单单是让人可以老有所终,老有所养,孝更是对每个人自身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

3、力量。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找)。 1、作者为何上表陈情? 除臣洗马,辞不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2、为什么不想到晋为官?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为什么祖孙如此情深似海,可以使李密放弃高官厚禄不愿废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扶养。 穿插介绍李密生平(作者详细介绍见课文):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

4、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其才气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4、进一步发问:李密在文中明确表明不想到晋为官吗?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

5、陨首,死当结草。 “忠”与“孝”的矛盾,也许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事实上,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李密对蜀汉还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那个时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

6、了尽孝。 陈情表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节 一、导入: 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解题: “表”是一种文

7、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李密在祖母去世,

8、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写作背景: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

9、屡被征召。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当时的李密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无人供养;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汉旧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国之臣顾虑新朝而暂存观望的谨慎,更何况司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这些想法,多少被晋武帝觉察到,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写下此文。 五、诵读课文,感知课文: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指出要重要字词的读音: 衅闵悯鲜 祚期强茕茕孑立 夙蓐诏洗马 猥陨首逋慢矜 拔擢优渥盘桓庶 2、精读课文,感知以下问题: A、是谁陈情? 李密。 B、向谁陈情? 晋武帝。

10、C、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先尽 孝后尽忠的衷情。 D、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至于作者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我们学习文章时慢慢体会。 六、讲解第一段: 1、讲解第一段词句: 2、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那么作者从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摄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原因,故作者不能“废远”。所以这一句又为下文

11、埋下伏笔。 4、围绕“夙遭闵凶”,作者的叙述的层次是怎样的?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横的方面:(外、内) 5、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辞不赴命之事,而是从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使晋武帝的恼怒斥责化为同情,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陈情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

12、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1.读音。 臣以险衅(xn) 夙遭闵(mn)凶 门衰祚(zu)薄 期(j)功强(qing)近之亲 应(yng)门 茕茕(qingqing)孑(ji)立 床蓐(r) 猥(wi)以微贱 非臣陨(yn)首 责臣逋(b)慢 宠命优渥(w) 刘病日笃(d) 犹蒙矜(jn)育 过蒙拔擢(zhu) 盘桓(hu

13、n) 气息奄奄(yn)(yn) 更(gng)相为命 2、词语 1.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4.门衰祚薄 门庭衰微,福分浅薄。 5.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 6.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7.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 时候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8. 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

14、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10. 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 11. 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难以预料。 12 .相依为命 相互依靠过日子,谁也离不开谁。 3、完成长江作业,相互考察,落实词语句式。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尝试背诵。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

15、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苏轼有前后赤壁赋,诸葛亮有前后出师表,大家知不知道李密也有前后陈情表呢?文中有何暗示? 二、 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既然有前陈情表,那它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什么? 从“臣以供养无主”“具以表闻”可以推知前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应该就是体现在第一段,第一段可以说是前陈情表的精简压缩版。 2、诵读第1段,第1段结构有何特点?请具体分析。 总分式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年幼多病、零丁孤苦,门衰祚薄、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卧病不起-配乐朗读 3、讨论:结合1、2两段分析,后陈情表叙

16、述与祖母关系仅只一百二三十个字,而前陈情表极可能是洋洋洒洒近千言,晋武帝在李密“具以表闻”之后,为什么对李密很不满意,甚至于“诏书切峻”,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比较前后两表,请从征召原因、内容侧重、选择决定、语言特点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以及对写作的启示。 其一,从语言技巧方面来看,后者极可能啰嗦拖沓,语言陈旧,有敷衍之意,故而读之无味;前者语言简洁而不简单,凝练精粹,极富创造性,起到生动形象,真情至性,悲恻动人的效果。(开头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词语自然精粹,以一敌百,以少胜多,形象生动地表现其孤苦情状,凄恻哀婉,令人读而生

17、悲,印象深刻) 其二,从征召原因方面来看,武帝对李密的的征召,其实并不只因为他的孝廉、他的秀才,更是要他李密对新朝的忠心和顺服,以作其他旧臣表率,笼络人心。是以武帝需要的并不仅是一篇只述孝道的陈情表,更需要的是一篇向新朝献忠的投降书!而李密居然不识好歹,多次征召,不仅没有感激涕零,却竟似置若罔闻一般,是不是还眷念蜀国,对新朝灭蜀心怀不满而暗怀抵触呢? 其三,从内容和结果方面来看,满纸在说祖母如何地情深似海,对晋朝主动伸出的橄榄枝(讲到某个国家“伸出橄榄枝”,一般是形容这个国家对外表示出了友好的态度和愿望,以谋求和平,共赢的发展。具体到个人,“伸出橄榄枝”,则指向某人示好、给某人机会),却似乎是

18、有意忽略,热脸蛋贴人家冷屁股,难道我晋朝对你就是情如纸薄,刻薄寡恩吗?(察、举、拜、除,可见朝廷求贤若渴,对李密征召殷切,恩重如山。) 4、李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关键之所在了吗?第二段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责、逼迫、催、急 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多少文人因坚持名节、拒不合作,引起君王的猜忌和不满而遭致杀身之祸,“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李密“伏维”一番,恍然大悟,不觉惊出一冷汗,心中大恐,于是赶紧在前陈情表之后不久又赶紧追加一篇后陈情表,希望能够弥补前表之失,挽救迫在眉睫的危机。 5、李密“伏维”一番,在后陈情表是从哪些方面表达对新朝的忠顺之意的呢?可就以下关键词进行分析。 1、孝治天下:与圣

19、朝核心价值(理念)巧合一致:(守孝即是忠君、高度契合、如鱼得水、由衷拥护) 2、不矜名节:在伪朝从政态度(为官)反省深刻;(既然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 3、亡国贱俘:对自我现状处境(处境) 清醒认识; 4、过蒙拔擢 对武帝恩重如山(恩宠)无限感激 5、不能废远:因祖母命悬一线(垂危)无奈选择 此段文意多转,语言委婉流畅,面面俱到,多方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指导背诵 6、已表忠心,写到此处,李密是否可以松一口气,觉得应该可以在武帝面前政审过关,而将表文呈上了呢? 虽表了忠心,但是口头说的好听,还需用行动来落实和证

20、明,不能只给祖母行孝而不向皇帝尽忠。既然忠孝不能两全,从帝王角度来说,就应该只尽忠,没有忠,就不能保证孝。 7、阅读第4段,自古忠孝不得两全,面对两难,李密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这个建议于李密、武帝各有何益处? 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于李密:忠孝两全 ,解决千古难题 于武帝:慰降臣、驭官吏,收民心、合人伦,感神灵、符天道,xx定、促一统,留美名、传千古。 (两全其美、鱼与熊掌兼得,可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虽为套语,但为何对帝王来说不可或缺? 臣服,恐惧,帝王践踏其人格,羞辱其自尊,视臣民性命如蝼蚁,臣民就算在学识、才华、道德上远胜国君,却也不得已而丧失了独立人格,在

21、精神上已被解除了反抗,以显示帝王之威严,满足其虚荣,稳固其统治。 9、此番再次陈情,李密实现他所希望的目的没有呢?你若是武帝,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陈情表 : 了解到一片忠心,认识有十般益处,得意于万分感激,享受着无限怖惧。 10、结合课文,以忠孝为内容为李密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蒙慈恩陈孝情愿乞终养 下联:沐清化表忠心誓效奔驰 横批:万世师表 11、小结: 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

22、的方案。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全文构思缜密,以忠孝为线索,逐层深入、脉络分明、思维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陈情表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点和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2、探究法。理清结构,把握文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用导入

23、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 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解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 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 【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

24、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 板书强调重点读音。(确保读准字音) 险衅(xn) 闵(mn)凶 门衰祚(zu)薄 期(j)功强(qing)近之亲 应(yng)门 茕茕(qing)孑(ji)立 床蓐(r) 猥(wi)以微贱 陨(yn)首 逋(b)慢 伏渥(w) 刘病日笃(d) 犹蒙矜(jn)育 拔擢(zhu) 气息奄奄(yn)(yn) 盘桓(hun) 更(gng)相为命 三、再读整体把握 1、要求学生对照解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要求积累的文言词句,老师帮助学生在书中标示出来) 实词 险衅 陨首 东宫 伏惟 伏渥 区区 古

25、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 告诉 区区 不行 沐浴 无主 上报 辛苦 成语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单音文言实词 夙 鲜 息 吊 婴 逮 拜 寻 除 矜 听 闻 通假字 闵悯 蓐褥 有(同)又 重点文言虚词 见(慈父见背) 更(更相为命) 于(介词,“胜过”、“比”之意) 以(介词,“凭”) 句式 判断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副词,否定判断) 实为狼狈 (动词“为”肯定判断) 本图宦达 (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来是的意思) 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前太守臣逵察(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

26、(为)洗马。 具以表闻(之)/拜表以问(之)。 被动句 而刘宿婴疾病 倒装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固定句型 既终,(既又) 有所,(有的人) 无以,(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 是以,(因此) 非独,(不单,不仅) 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层次大意。(每组由推选出的代表陈述) 老师归纳后明确(学生参考):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四、扩展训练 结合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后老师再

27、明确: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开始背诵课文。(争取三天之内背诵并默写) 2、李密“辞不就职”除了课文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大体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达的情感。今天,我们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讨。 二、检查 1、检查背诵。 学生准备两分钟。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语文课代表)。每人背诵完,学生点评。 2、师生齐读或背诵,再次体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陈什么情? 讨论后回答。(考查学生会不会借助原文回答,对能有意识用原文回答的同学提出表扬) 老师明确:陈述祖母

28、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明确: 晋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

29、说) 引导: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四、艺术鉴赏 1、语言艺术。 排比

30、、对偶句式,骈散结合 2、构思艺术 【板书】陈情于理、寓理于情 陈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养无主 孝情 沐浴清化 过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笃 尽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尽忠日长 (理) 请求: 先尽孝后尽忠 五、作业设计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辅导课重点考查内容) 【教学反思】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

31、论,唤起了学生的亲情意识,许多学生通过日记和博客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愧疚意识溢于言表,让人倍感欣慰。这是教案体现出的人文性最为成功的一面。 不过,毕竟是古文,古文知识积累相当重要。在教案设计时,除了朗读背诵突出外,对古文言知识的检查落实稍感不足,这一点,在辅导课安排的测验中已经表现了出来。另外,古文背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我发现解决的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进,通过默写检查落实;二教师示范背诵能消除学生背诵的畏难情绪三奖励背诵也富有成效。 陈情表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

32、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 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臣以险衅(xn)夙遭闵(mn)凶终鲜(xin)兄弟常在床蓐(r) B、猥(wi)以微贱责臣逋(b)慢犹蒙衿(jn)育宠命优渥(w) C

33、、岂敢盘桓(hun)有所希冀(y)日薄(b)西山除臣洗(xin)马 D、逮(d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门衰祚(zu)薄更(g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慢,C有所希冀(j),D逮(d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

34、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

35、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文 (一)第一段: 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6、。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问题串讲: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

37、之僮 3、翻译下列词语和句子: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字体的解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自由

38、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 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

39、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3、翻译词语和句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除臣洗马,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三)第三段: 1、同上:

40、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串讲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

41、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

42、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五、晋武帝为什

43、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课文结构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七、艺术特色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八、讨论课后练习 九、字词整理 2 、古今异义: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同“褥”,草褥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臣亡国贱俘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7、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陈情表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