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归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化学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归纳 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常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1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
2、+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2 化学(chemistry)是探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改变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相识和改造
3、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记。 高一化学学问点包括: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学问专项突破、阿伏加德罗定律、氧化还原反应学问要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常见的几种计算技巧、书写离子方程式易忽视的几个因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专题、晶体专项练习、化学键专题、看不到离子符号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的过量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推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肯定和不肯定,一般和、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8电子稳定结构专项练习、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 第一
4、章从试验学化学-1- 化学试验基本方法 过滤 一帖、二低、三靠 分别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 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 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 液体体积加热方式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冷却的水流方向防液体暴沸 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 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
5、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 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协作运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 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需用的仪器 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 计算 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 溶解(少量水,搅拌,留意冷却) 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 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振摇 定容 摇匀 容量瓶 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 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
6、液;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 从试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事实上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3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留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
7、子的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识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 2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 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肯定数目的质子和肯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8、。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4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削减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单位:mol/(Ls)或mol/(Lmin) 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确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温度:上升温度,增大速率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9、 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变更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逆:化学平衡探讨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肯定。 变:当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推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记: VA(正方向)=VA(逆方向)
10、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借助颜色不变推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5 1、最简洁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全部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像,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高一化学必修二必背学问点归纳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