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11361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 进入中学后,许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果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留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1 1.近代:1840年至1949年 改变表现: (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 (2)饮食:西餐传入并渐渐流行(19世纪40年头起); 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起先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特地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起先出现,西菜西点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

2、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起先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20世纪30年头前后,京津等地起先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起先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4)风俗: 主见“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变更传统婚姻制度,提倡婚姻自由 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加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 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改变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夫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改变缘由:(1)西方

3、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2)仁人志士的推动; (3)民主思潮的促进;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 改变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1)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2)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 4)风俗习惯: (1)

4、.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同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酷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 (3).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双休日,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改变缘由:(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商品粮购销冲突突出,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就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城镇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须要。 (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天翻地

5、覆的改变。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2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缘由:(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头;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 (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缘由:a、辛亥革命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

6、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斗争,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4)着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缘由: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斗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缘由: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

7、牟取暴利 萎缩: (1)时间:抗战成功以后(解放斗争期间或19451949) (2)缘由: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3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起先运用铁农具和牛耕; 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形成缘由: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

8、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起先:战国商鞅变法 评价 a、爱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均田制(北魏唐)“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全部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4 1、

9、概述“一五”安排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_对生产力的破坏等,总结其阅历和教训。(11课) (1)“一五安排”(1953-1957)的实施:“一五安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究: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人民对于经

10、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 (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困难。 (5)19661976_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阅历教训:充分相识国情,生产关系的变革肯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民

11、经济要有安排按比例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7)_阅历教训: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冲突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相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2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途,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确定实施改革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总结5

12、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运用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加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减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心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

13、,提高了中心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纳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起先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建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长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允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肯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

14、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殊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建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显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限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心: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干脆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心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梳理整合【5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