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及综合防治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害及综合防治学习教案.pptx(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水稻病害及综合水稻病害及综合(zngh)防治防治第一页,共78页。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水稻水稻水稻(shudo)(shudo)(shudo)(shudo)稻瘟病稻瘟病稻瘟病稻瘟病 Rice blast Rice blast Rice blast Rice blast一、症状一、症状(symptom)(symptom)稻瘟病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各个稻瘟病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各个(gg)(gg)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其发病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第2页/共78页第二页,共78页
2、。1.苗瘟: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叶基灰黑色,叶片变褐卷缩枯死(k s),成片死亡,称发地火;第3页/共78页第三页,共78页。2.2.叶瘟:秧苗和成株叶片,本田分孽盛期叶瘟:秧苗和成株叶片,本田分孽盛期发病最重。叶片上病斑表现发病最重。叶片上病斑表现(bioxin)(bioxin)有四种类型:有四种类型:白点型褐点型急性型普通型形状白色圆或近圆或短梭斑褐色小点椭圆或大斑暗绿色水渍状梭形病症无无灰绿色霉层无病斑转化抗病品种的反应,易变为急性斑抗病品种的反应,一般不变为急性斑持续天晴可转为慢性斑雨水多可转急性斑第4页/共78页第四页,共78页。第5页/共78页第五页,共78页。第6页
3、/共78页第六页,共78页。第7页/共78页第七页,共78页。第8页/共78页第八页,共78页。第9页/共78页第九页,共78页。第10页/共78页第十页,共78页。第11页/共78页第十一页,共78页。3.3.节瘟:节瘟:抽穗后发病;抽穗后发病;初在稻节上产初在稻节上产小褐点小褐点绕节绕节扩大扩大节变黑节变黑腐、凹陷、缢腐、凹陷、缢缩,造成稻穗缩,造成稻穗(do su)(do su)折断折断和白穗;和白穗;第12页/共78页第十二页,共78页。4.4.穗颈瘟:穗颈瘟:穗颈,枝梗发穗颈,枝梗发病初为褐色病初为褐色(h(h s)s)小点小点绕轴绕轴扩展扩展轴变褐轴变褐坏死,造成白坏死,造成白穗;
4、穗;第13页/共78页第十三页,共78页。第14页/共78页第十四页,共78页。5.5.谷粒瘟:谷粒瘟:椭圆或不椭圆或不规斑,中间规斑,中间(zhngjin(zhngjin)灰白,有灰白,有褐色边缘,褐色边缘,早期发病,早期发病,成暗灰色秕成暗灰色秕谷;谷;第15页/共78页第十五页,共78页。二、病原物(二、病原物(PathogenPathogen)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y(y mn)/mn)/丝胞纲丝胞纲/丝胞目丝胞目/梨形孢梨形孢属属/灰梨孢菌灰梨孢菌Pyricularia Pyricularia grisae;grisae;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门(
5、y mn)Magnaporthe(y mn)Magnaporthe grisea,grisea,不常见不常见;1 1、形态: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形态: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倒棍棒形,无色,成熟后倒棍棒形,无色,成熟后1 12 2分隔,分隔处常缢缩。孢子梗分隔,分隔处常缢缩。孢子梗不分枝,不分枝,2 24 4个隔膜,基部较个隔膜,基部较粗,色淡,顶端呈曲折状,孢粗,色淡,顶端呈曲折状,孢子脱落后留有疤痕,常数根丛子脱落后留有疤痕,常数根丛生,从气孔或表皮抽出;生,从气孔或表皮抽出;第16页/共78页第十六页,共78页。2 2、病菌生理特性、病菌生理特性 (1 1)病菌发育适温)病菌发育适温26262
6、828,要求,要求93%93%以上的湿度,孢子以上的湿度,孢子在水膜包裹条件下萌发最好;在水膜包裹条件下萌发最好;(2 2)病菌可产生多种毒素,抑)病菌可产生多种毒素,抑制稻株的呼吸和生长。例如:制稻株的呼吸和生长。例如:稻瘟菌素、薄层稻瘟菌素、薄层(bo cn)(bo cn)酸、酸、吡啶羧酸、香豆素、稻瘟醇。吡啶羧酸、香豆素、稻瘟醇。第17页/共78页第十七页,共78页。(3)生理分化:稻瘟菌易发生变异,表现在培养性状(xngzhung),生理特性,对杀菌剂的抗性,对水稻品种的致病力等方面;根据在 7个鉴别品种上的致病表现(TTP、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丽江新团
7、黑谷),长江流域籼稻品种上以ZB、ZC群小种为主,粳稻上以ZF、ZG群小种居多;(4)寄主范围:在自然条件下,可侵染水稻、壮羊茅、秕壳草、马唐,人工接种可侵染小麦、大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狗尾草、稗草);第18页/共78页第十八页,共78页。稻瘟菌分生孢子形态(xngti)图第19页/共78页第十九页,共78页。第20页/共78页第二十页,共78页。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谷、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上越冬本田叶瘟本田叶瘟再侵染再侵染反复侵染流行反复侵染流行(气流)(气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节瘟、节瘟、穗瘟、穗瘟、谷粒瘟谷粒瘟苗瘟苗瘟气流气流再侵再侵染染三、病害循环三、病害
8、循环(Disease cycle)第21页/共78页第二十一页,共78页。vv3月下4月上开始产孢,56月最多,孢子气流传播。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活半年一年,菌丝在病组织内可活1年以上。潮湿(chosh)时:23年即可死亡。第22页/共78页第二十二页,共78页。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一)气象因素: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shd)90%以上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湿度(shd)越大,潜育期越短。湖北省:第一发病高峰 第二发病高峰 6月/上中7月/中、下 9月/上10月/上中稻叶瘟早稻穗颈瘟 一季晚穗颈瘟 双晚叶瘟穗颈瘟第23页/共78页第二十三页,共78页。v该
9、病在湖北省的流行程度(chngd),与67月和9月的雨量密切相关;年月降雨均温发病情况19767234.8毫米30.2早稻穗颈瘟重1971790毫米28早稻穗颈瘟轻1972981.5毫米22.1晚稻穗颈瘟轻19739190.4毫米21.5晚稻穗颈瘟重第24页/共78页第二十四页,共78页。(二)栽培管理 长期灌深水,偏施N肥,冷浸田发病(f bng)重;(三)水稻生育期 四叶期分列盛期(叶40%展开到完全展开后2天内最惑病),抽穗期是穗颈瘟感病期(始抽穗到抽出6天内最惑病)。第25页/共78页第二十五页,共78页。(四)品种抗病性 籼稻(xindo)粳稻糯稻 垂直抗性品种水平抗性品种 抗性基因
10、:多为显性遗传和独立基因第26页/共78页第二十六页,共78页。4、抗性机制(1)形态结构抗病:表皮硅化细胞多,叶厚、窄挺;(2)保卫(bowi)反应:病菌入侵,稻株体内多元酚醌与氨基酸缩合黑色素能杀死被菌入侵的细胞和病菌。第27页/共78页第二十七页,共78页。(五)菌源数量和生理小种的变(五)菌源数量和生理小种的变化化1 1、菌源数量、菌源数量适宜条件下,一个病斑可持续产适宜条件下,一个病斑可持续产孢孢1414天,达天,达2000200060006000个分生个分生孢子。孢子。2 2、稻瘟病菌具有高度的异核和异、稻瘟病菌具有高度的异核和异质现象质现象(xinxing)(xinxing),极
11、易发生,极易发生变异。变异。第28页/共78页第二十八页,共78页。五、预测预报五、预测预报根据越冬菌源、气候条件、寄根据越冬菌源、气候条件、寄主生育期三者关系,预测病害主生育期三者关系,预测病害(bnghi)的发展趋势。的发展趋势。1、长期预报、长期预报历年的气候与发病的关系,对历年的气候与发病的关系,对照当年的天气预报,作出病害照当年的天气预报,作出病害(bnghi)流行程度的估计。流行程度的估计。第29页/共78页第二十九页,共78页。2、短期预报(1)从越冬病草上查产孢始期,预测叶瘟始见期:将病节、病穗颈干燥贮存,第二年春播前取200根病组织,捆扎后置室外,均温15时,逐日检查产生分生
12、孢子的情况,病草见孢后3040天田间出现零星病株。(2)由发病中心预测虽瘟大田发病进度:稻分列盛期,气温达20,查村旁生长旺盛苗田,若有中心病株,且预报有连阴雨79天大田可能(knng)普遍发病,1014天盛发。第30页/共78页第三十页,共78页。(3)从病斑型预测叶稻瘟发病程度:分列期出现急性病斑,若此种斑成倍增长,35天可能会大发生(说明苗情和气候均有利发病)。(4)孕穗期叶稻瘟预测穗颈稻瘟:孕穗期剑叶瘟10%左右,急性病斑急增,气象预报:早稻抽穗期多雨 二晚抽穗有寒潮 穗颈瘟即可大发生 20以下(yxi)低温第31页/共78页第三十一页,共78页。六、防治六、防治(一)农业防治(一)农
13、业防治 1、选用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推广抗病品种采用采用(ciyng)“引引”“试试”“繁繁”三步骤,就地鉴定,评选和推广优三步骤,就地鉴定,评选和推广优抗品种;抗品种;合理利用抗病品种,进行基因布置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进行基因布置和基因轮换;基因轮换;杂交稻的抗病力,与恢复系和不育系杂交稻的抗病力,与恢复系和不育系抗病谱紧密相关;抗病谱紧密相关;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管水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管水施肥。第32页/共78页第三十二页,共78页。(二)药剂防治(二)药剂防治(二)药剂防治(二)药剂防治1 1、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种子处理10%401 100010%401 1000倍浸
14、种倍浸种倍浸种倍浸种2 2天,有杀菌催芽作用;天,有杀菌催芽作用;天,有杀菌催芽作用;天,有杀菌催芽作用;2 2、叶面、叶面、叶面、叶面(y min)(y min)施药施药施药施药叶瘟防治:叶瘟叶瘟防治:叶瘟叶瘟防治:叶瘟叶瘟防治:叶瘟3%3%左右,喷药控制发病中左右,喷药控制发病中左右,喷药控制发病中左右,喷药控制发病中心;心;心;心;穗颈瘟:破口至始穗期各施药一次;穗颈瘟:破口至始穗期各施药一次;穗颈瘟:破口至始穗期各施药一次;穗颈瘟:破口至始穗期各施药一次;每公顷可用每公顷可用每公顷可用每公顷可用75%75%三环唑三环唑三环唑三环唑375g375g、2%2%加收米加收米加收米加收米(春雷
15、霉素)(春雷霉素)(春雷霉素)(春雷霉素)1350g1350g、40%40%稻瘟灵稻瘟灵稻瘟灵稻瘟灵1500g1500g、40%40%异稻瘟净异稻瘟净异稻瘟净异稻瘟净2000g2000g对水对水对水对水900gk900gk喷雾。喷雾。喷雾。喷雾。第33页/共78页第三十三页,共78页。vv稻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发现,目前已成为亚州和太平洋稻区的重要病害。vv在我国1950年首先在南京郊区发现,现在除新疆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但以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危害最重,一般减少10-40%,严重可减产50%以上。vv细条病主要(zhyo)分布在亚州热带、亚热带稻区,现在在华东、华中、华南稻区
16、已都有发生,局部地区其发病面积已超过了白叶枯病(例如福建,湖南、广西)。水稻水稻(shudo)(shudo)白叶枯病(附细条白叶枯病(附细条病)病)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第34页/共78页第三十四页,共78页。一、症状一、症状一、症状一、症状(symptoms)(symptoms)(symptoms)(symptoms)(一)白叶枯(一)白叶枯(一)白叶枯(一)白叶枯 1 1 1 1、普通型:在分裂期以后出现,发病从、普通型:在分裂期以后出现,发病从、普通型:在分裂期以后出现,发病从、普通型:在分裂期以后出现,
17、发病从叶尖叶缘开始,初为黄绿色或暗绿色条叶尖叶缘开始,初为黄绿色或暗绿色条叶尖叶缘开始,初为黄绿色或暗绿色条叶尖叶缘开始,初为黄绿色或暗绿色条斑斑斑斑沿叶脉迅速上下扩加宽;病健交沿叶脉迅速上下扩加宽;病健交沿叶脉迅速上下扩加宽;病健交沿叶脉迅速上下扩加宽;病健交界明显,呈波纹状,病斑最后界明显,呈波纹状,病斑最后界明显,呈波纹状,病斑最后界明显,呈波纹状,病斑最后(zuhu)(zuhu)(zuhu)(zuhu)灰白枯死,其上有少量黄色鱼籽状菌胶;灰白枯死,其上有少量黄色鱼籽状菌胶;灰白枯死,其上有少量黄色鱼籽状菌胶;灰白枯死,其上有少量黄色鱼籽状菌胶;2 2 2 2、急性型:在环境和寄主生育状
18、态适、急性型:在环境和寄主生育状态适、急性型:在环境和寄主生育状态适、急性型:在环境和寄主生育状态适于发病的条件下,叶片病斑从叶尖叶缘于发病的条件下,叶片病斑从叶尖叶缘于发病的条件下,叶片病斑从叶尖叶缘于发病的条件下,叶片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迅速扩展,病斑灰绿色,呈开水开始,迅速扩展,病斑灰绿色,呈开水开始,迅速扩展,病斑灰绿色,呈开水开始,迅速扩展,病斑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密黄色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密黄色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密黄色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密黄色菌胶;菌胶;菌胶;菌胶;第35页/共78页第三十五页,共78页。水稻白叶枯病1.病株 2.病
19、叶前期(qinq)3.病叶(粳稻)4.病叶(籼稻)5.病部菌胶 6.病原细菌第36页/共78页第三十六页,共78页。水稻(shudo)白叶枯病 第37页/共78页第三十七页,共78页。3、凋萎型:kresek型;多在秧田后期拨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呈失水状,青卷,随后萎蔫,其它叶片相继(xingj)青枯,最后整丛枯死,折断病株,挤压基部,可见大量黄色菌脓溢出;4、黄叶型:仅在广东发现,新出叶呈均匀褪绿或黄色宽条斑,病株生长受阻,从病叶上一般查不到细菌,但在病株茎基和节间,有大量细菌存在;第38页/共78页第三十八页,共78页。(二)白叶枯与细条病病状(二)白叶枯与细条病病状(bn
20、 zhun)区别区别白叶枯细条病入侵伤口、水孔伤口、气孔病斑扩展从叶尖、叶缘开始,沿叶脉上下左右扩展成大块黄白色条斑从任何部都可表现病斑,初始为针头状暗绿色水浸状小斑沿叶脉扩展成中间褐色两端暗绿色的细条斑,病斑可以互相愈合,严重时叶片呈红褐色枯死透光不透光半透光(叶肉组织结构受到破坏)菌脓较少,鱼籽大小密黄色叶背面沿叶脉成条排列,菌脓尖头大小,腊黄色病原Xpv.oryzae黄单胞杆菌稻白叶枯致病变种Xanthomonaoryzaepv.oryzicola黄单胞杆菌稻细条病致病变种第39页/共78页第三十九页,共78页。(三)稻白叶与生理性黄叶(三)稻白叶与生理性黄叶(hun y)的区别:的区别
21、:叶片喷菌试验:红墨水染色试叶片喷菌试验:红墨水染色试验(验(1:2水)白叶病斑不着色,水)白叶病斑不着色,生理性黄叶生理性黄叶(hun y)变红色;变红色;第40页/共78页第四十页,共78页。二、病原物(二、病原物(Pathogen)Xathomonas oryzae pv.oryzae(Ishiyama)Swings 属假单胞菌目属假单胞菌目,黄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细菌。(一)形态与生理(一)形态与生理 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钝园,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钝园,极生鞭毛,极生鞭毛,G;培养黄落黄色,;培养黄落黄色,光滑发亮光滑发亮(f lin),最适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温度26-
22、30;白叶枯病菌在;白叶枯病菌在3%葡萄糖或葡萄糖或20ppm青霉素培养基上,青霉素培养基上,不能不长,细条病菌能生长;不能不长,细条病菌能生长;第41页/共78页第四十一页,共78页。水稻(shudo)白叶枯病菌第42页/共78页第四十二页,共78页。(二)致病力分化(二)致病力分化 用鉴别品种可把病菌用鉴别品种可把病菌(bngjn)划划分成不同致病型,其田间群体毒分成不同致病型,其田间群体毒力,主要以数量差异为主;力,主要以数量差异为主;(三)寄主(三)寄主 水稻、茭白、李氏禾、野生稻;水稻、茭白、李氏禾、野生稻;第43页/共78页第四十三页,共78页。三、病害循环(三、病害循环(Dise
23、ase cycle)第44页/共78页第四十四页,共78页。四、发病因素四、发病因素(yn s)(Epidemic factors)(yn s)(Epidemic factors)1.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白叶枯病细条病适温25-30,20受抑制33;台风暴雨、洪涝有利发病;高温、高湿、气温 28,台风暴风、洪涝有利发病;第45页/共78页第四十五页,共78页。2、栽培管理:、栽培管理:N过多、灌深水、过多、灌深水、漫、串灌;漫、串灌;3、品种抗性:糯粳籼、品种抗性:糯粳籼4、预测预报:、预测预报:(1)噬菌体数量预测预报)噬菌体数量预测预报 噬菌体噬菌体/ml 环境环境适合适合早、中稻早、
24、中稻(zhngdo):500个个 10-15天发病;天发病;1000个个 3-5天发病;天发病;第46页/共78页第四十六页,共78页。(2 2)白叶枯病流行)白叶枯病流行)白叶枯病流行)白叶枯病流行(lixng)(lixng)趋势流行趋势流行趋势流行趋势流行(lixng)(lixng)趋势预测:趋势预测:趋势预测:趋势预测:早稻病害流行6月/下雨日8天中稻病害流行7-8/中阴雨20天均温30以下晚稻病害流行7-8月雨日台风多,暴雨6天以上第47页/共78页第四十七页,共78页。五、防治五、防治(fngzh)1、种子消毒:强氯精、种子消毒:强氯精500倍、倍、20%叶青双叶青双500倍浸种倍浸
25、种2天;天;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秧:种苗三叶期、培育无病壮秧:种苗三叶期和移栽前和移栽前3-5天各喷药一次天各喷药一次4、加强水肥管理:、加强水肥管理:第48页/共78页第四十八页,共78页。5、药剂防治:20%叶枯唑可湿粉剂(fn j)(叶青双、噻枯唑、川化018)500-600倍;85%强氯精(TCCA:三氯异氰尿酸);10%叶枯净(5氧吩嗪)300-500;14%络氨铜水剂300-400倍;10氯霉素可湿粉剂(fn j)80010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间隔7天,据病情施药23次。第49页/共78页第四十九页,共78页。第三节第三节 水稻水
26、稻(shudo)(shudo)纹枯纹枯病病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blight vv稻纹枯病是世界性广泛分布的病害,是我国水稻上的三大病害之一,一般(ybn)减产1020%,严重造成植株倒伏、枯死,损失可达50%以上。第50页/共78页第五十页,共78页。一、症状一、症状(symptoms)(symptoms)(一)危害部位:叶鞘、叶片,严重时也危(一)危害部位:叶鞘、叶片,严重时也危害稻穗和茎杆。害稻穗和茎杆。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绿色小点扩大成椭圆形斑,边缘褐色,扩大成椭圆形斑,边缘褐色,中央暗绿
27、至灰白色,不同病斑愈合,形成中央暗绿至灰白色,不同病斑愈合,形成云纹状大斑,叶鞘发病坏死,导致叶片枯云纹状大斑,叶鞘发病坏死,导致叶片枯黄黄(khung)(khung)。叶片发病:病菌可从叶鞘向叶片发展,叶片发病:病菌可从叶鞘向叶片发展,也可因叶片与病斑接触而发病,病状与叶也可因叶片与病斑接触而发病,病状与叶鞘发病相似,叶片严重发病,可使稻株不鞘发病相似,叶片严重发病,可使稻株不能正常抽穗。能正常抽穗。第51页/共78页第五十一页,共78页。(二)病症:(二)病症: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至灰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至灰白色菌丝和不规则形白至暗褐白色菌丝和不规则形白至暗褐色菌核,后期在病部可见白粉
28、色菌核,后期在病部可见白粉状霉层状霉层为病菌为病菌(bngjn)担子和担孢子。担子和担孢子。第52页/共78页第五十二页,共78页。二、病原二、病原(bngyun):无性态:半知菌亚门无性态: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目无孢菌目/丝核菌属丝核菌属/瓜丝核菌瓜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性态:担子菌亚门有性态:担子菌亚门/非褶菌目非褶菌目/瓜亡革菌属瓜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 cucameris第53页/共78页第五十三页,共78页。1、形态和生理: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呈褐色,较粗,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格;菌核:由菌丝体交织而成,白至暗褐色,表面(biomin)粗糙,
29、不规则形;菌核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为1030层死细胞,约占菌核半径的1/2左右,内层为活细胞;浮核:外层厚;沉核:外层薄;担子:倒卵形或园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卵园形、无色、单细胞的担孢子;第54页/共78页第五十四页,共78页。发育最适温、湿度:发育最适温、湿度:28-32,96%以上以上(yshng)的相对的相对湿度;湿度;2、寄主范围:自然条件下可、寄主范围:自然条件下可浸染浸染15科近科近50种植物,种植物,人工接种可使人工接种可使54科科210种植物种植物发病;发病;3、生理分化:、生理分化:依据菌丝彼此能否融合,茄丝依据菌丝彼此能否融合,茄丝核菌划分出了核菌划分出了1
30、2个融合群,稻个融合群,稻纹枯菌为纹枯菌为AG1群,群,AG1群群又可分又可分A、B、C三型,其毒力三型,其毒力ABC;第55页/共78页第五十五页,共78页。第56页/共78页第五十六页,共78页。水稻(shudo)纹枯病 第57页/共78页第五十七页,共78页。第58页/共78页第五十八页,共78页。1.形态:形态:营养营养(yngyng)菌丝多核菌丝多核;直直角分枝角分枝;能产能产生念珠状细生念珠状细胞胞;形成菌核。形成菌核。2.菌核的致病菌核的致病性性:菌核具菌核具“浮浮水性水性”,“沉沉水性水性”,“转变转变性性”三特点三特点;形成形成“水上水上病斑病斑”、“水水下病斑下病斑”、“跨
31、越型病斑跨越型病斑”。第59页/共78页第五十九页,共78页。3.生物型特性生物型特性:菌丝生长温度菌丝生长温度:1038,适温适温2832 菌核形成菌核形成:1215开始形成开始形成,3032最多最多 pH:2.59.8,最适为最适为5.46.7 光照光照(gungzho)可抑制菌丝生可抑制菌丝生长长,但促进菌核萌发但促进菌核萌发第60页/共78页第六十页,共78页。4.寄主范围:寄主范围: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自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自然发病的寄主有然发病的寄主有15科近科近50种植种植物,人工接种的发病寄主可达物,人工接种的发病寄主可达54科科210种植物。种植物。5.生理生理(sh
32、ngl)分化:分化:Parmeter(1969)、生越(、生越(1972)等用菌丝融合法将茄丝核菌区等用菌丝融合法将茄丝核菌区分为分为7个融合群个融合群(AG,Anastomosis-Grop),水水稻纹枯病菌为稻纹枯病菌为AG-1。第61页/共78页第六十一页,共78页。三三.病害循环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第62页/共78页第六十二页,共78页。菌核存留土中10万粒/亩,稻株发病轻;60-80万粒/亩,稻株发病重;200万粒/亩,稻株将严重发病;在干燥条件下,菌核保存(bocn)8-20个月,萌发率80%,11年后仍有27.5%萌发率;在土面或水层中越冬均可有活(96%以上)
33、,土表下9-25cm,也有87%的存活率;第63页/共78页第六十三页,共78页。四、发病因素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Epidemic factors)1 1、菌源数量、菌源数量(shling)(shling):越冬菌:越冬菌核数量核数量(shling)(shling)大,病害可能更大,病害可能更重;重;例如菌核例如菌核1 1万粒万粒/亩与亩与120120万粒万粒/亩,稻亩,稻株始病期相差株始病期相差5-75-7天;天;2 2、气候条件:纹枯喜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纹枯喜高温、高湿;长江流域:早稻发病高峰长江流域:早稻发病高峰6/6/中中-7/-7/上上 晚稻发病高
34、晚稻发病高峰峰8/8/下下-9/-9/下下第64页/共78页第六十四页,共78页。3、品种(pnzhng)和生育期:孕穗抽穗期最易惑病;品种(pnzhng)抗性有差别,但未发现免疫品种(pnzhng);4、栽培技术:N肥过多,稻分裂期后灌深水,有利发病;第65页/共78页第六十五页,共78页。五、防治五、防治(fngzh)方法(方法(Control methods)消灭菌核、减少菌源、合理施肥、消灭菌核、减少菌源、合理施肥、适时晒田适时晒田 勤灌成灌、干干湿湿、药剂防治勤灌成灌、干干湿湿、药剂防治(fngzh)、控制蔓延;、控制蔓延;(一)消灭菌源:(一)消灭菌源:秧田和本田翻耕耙平时,打捞浪
35、秧田和本田翻耕耙平时,打捞浪渣,烧毁或深埋;渣,烧毁或深埋;铲除田边杂草;铲除田边杂草;未腐熟稻草:不返还到水田;未腐熟稻草:不返还到水田;返回(fnhu)第66页/共78页第六十六页,共78页。(二)合理(二)合理(hl)管水施肥管水施肥用水:前浅、中晒、后湿润;用水:前浅、中晒、后湿润;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NPK配合使用、避免中后期配合使用、避免中后期大量施用大量施用N肥;肥;第67页/共78页第六十七页,共78页。(三)药剂防治:喷药要及时,(三)药剂防治:喷药要及时,过迟过早,防效均不理想;过迟过早,防效均不理想;1、制定防治对象田的标准:、制定防治对象
36、田的标准:早稻分裂末期,丛病率早稻分裂末期,丛病率10%;孕;孕穗中期,穗中期,15%;始穗期,;始穗期,20%;中、晚稻上各加;中、晚稻上各加5;2、药剂种类、药剂种类(zhngli):井岗霉素:内吸,保护治疗作井岗霉素:内吸,保护治疗作用用40-60ppm 75-100kg药液药液/亩亩50%多菌灵可湿粉剂、多菌灵可湿粉剂、30%纹枯纹枯利、利、50%托布津托布津100g/亩,亩,75kg液液/亩。亩。第68页/共78页第六十八页,共78页。第四节第四节 水稻水稻(shudo)(shudo)病毒病病毒病 Rice viral diseases Rice viral diseases 全世界
37、报道的水稻病毒病有10多种,我国已知的有7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水稻种植区,黄矮病和普矮病发生(fshng)较为普遍。第69页/共78页第六十九页,共78页。一一一一.症状症状症状症状(zhngzhung)(symptoms)(zhngzhung)(symptoms)比较比较比较比较黄矮黄矮普矮普矮 黑条黑条条纹叶枯条纹叶枯黄萎黄萎株型株型 矮矮矮矮矮矮正常正常矮矮分蘖分蘖 不增多不增多增多增多 增多增多不增多不增多增多增多叶色叶色 黄绿相间黄绿相间浓绿浓绿 浓绿浓绿黄绿黄绿黄化黄化症状症状 叶平摆、叶平摆、错位,黑错位,黑根根叶鞘叶鞘 叶鞘有腊,叶鞘有腊,白黑短线白黑短线条条心叶下垂,心
38、叶下垂,枯心,黄枯心,黄角斑角斑叶呈叶呈竹叶竹叶状状第70页/共78页第七十页,共78页。水稻(shudo)黄矮病第71页/共78页第七十一页,共78页。水稻(shudo)普矮病第72页/共78页第七十二页,共78页。水稻(shudo)黄萎病 第73页/共78页第七十三页,共78页。二二二二.病毒病毒病毒病毒(bngd)(bngd)特性特性特性特性黄矮黄矮普矮普矮黑条黑条条纹叶枯条纹叶枯 黄萎黄萎形态形态弹状弹状球状球状球状球状球状球状多形多形介体介体黑尾大斑,黑尾大斑,二点叶蝉二点叶蝉黑尾大斑,黑尾大斑,电光叶蝉电光叶蝉灰飞虱,灰飞虱,白飞虱白飞虱灰稻虱灰稻虱黑尾大斑,黑尾大斑,二点叶蝉二点
39、叶蝉介体带毒介体带毒 终生终生不经卵传不经卵传终生卵传终生卵传 终生不经终生不经卵传卵传终生卵传终生卵传 终生终生潜育期潜育期1030天天1030天天2030天天25天天2790天天第74页/共78页第七十四页,共78页。早稻本田早稻本田 早稻秧田早稻秧田晚稻秧田晚稻秧田本田本田7-8月月越冬介体:成虫、越冬介体:成虫、若虫(看麦娘等)若虫(看麦娘等)虫媒虫媒再生稻再生稻 再侵染再侵染 三三.病害循环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第75页/共78页第七十五页,共78页。四四.发病规律发病规律(gul)(Epidemic factors)1.介体与发病介体与发病 发病程度与介体出现时间及
40、田间发病程度与介体出现时间及田间传播关系密切。传播关系密切。2.与气候的关系与气候的关系 高温干旱时病重。高温干旱时病重。3.与品种的关系与品种的关系 一般矮杆品种比高杆感病一般矮杆品种比高杆感病4.栽培与发病栽培与发病 氮肥过多,叶色浓绿,生长过旺,氮肥过多,叶色浓绿,生长过旺,加重病害。加重病害。第76页/共78页第七十六页,共78页。五五.防治措施防治措施(Control methods)(Control methods)1.1.清除毒源:铲除田间、沟边杂草清除毒源:铲除田间、沟边杂草2.2.治虫防病:设诱杀虫;治迁飞高峰治虫防病:设诱杀虫;治迁飞高峰3.3.栽培防病:合理布局,连片栽培防病:合理布局,连片(lin(lin pin)pin)种植,合理施肥种植,合理施肥4.4.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品种5.5.抢救措施:排水晒田,施抢救措施:排水晒田,施P,KP,K肥肥6.6.搞好虫情预报搞好虫情预报第77页/共78页第七十七页,共78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78页/共78页第七十八页,共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