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形成PPT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的形成PPT学习教案.ppt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气候气候(qhu)的形成的形成第一页,共50页。2012-12-17气候形成气候形成(xngchng)的下垫面的下垫面因子因子n n前面已经讲述前面已经讲述(ji(ji ngsh)ngsh)了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和环流因子了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和环流因子n n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又是低层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它对气候的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又是低层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影响十分显著。n n针对不同下垫面的不同特性,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描述:针对不同下垫面的不同特性,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描述:n n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n n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
2、候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n n冰雪覆盖与气候冰雪覆盖与气候第1页/共50页第二页,共50页。2012-12-17第三节海陆分布第三节海陆分布(fnb)对气候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就下垫面差异的规模及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来说,海陆就下垫面差异的规模及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来说,海陆间的差别是最基本的,并主要影响间的差别是最基本的,并主要影响(y(y ngxingxi ng)ng)气温、大气温、大气水分和环流。气水分和环流。第2页/共50页第三页,共50页。2012-12-17一、海陆一、海陆(hi l)分布与气温分布与气温n n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大小的分布是很不对称的,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大小的分
3、布是很不对称的,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约大一倍(北半球陆地覆盖率为南半球约大一倍(北半球陆地覆盖率为39.3%39.3%,南半球只有,南半球只有19.2%19.2%),而北半球东半部的陆地面积又比西半部大两倍。因此由),而北半球东半部的陆地面积又比西半部大两倍。因此由于海陆物理性质差异而引起的海陆气温对比,在亚欧非大陆和附于海陆物理性质差异而引起的海陆气温对比,在亚欧非大陆和附近海洋就显得特别的突出。近海洋就显得特别的突出。n n冬季相对于大陆来讲,海洋是大气的冬季相对于大陆来讲,海洋是大气的“热源热源”,大陆是,大陆是“冷源冷源”。可是可是(ksh)(ksh)到了夏季相对于大陆来讲,夏季海洋
4、是个到了夏季相对于大陆来讲,夏季海洋是个“冷源冷源”,大陆是大陆是“热源热源”。第3页/共50页第四页,共50页。2012-12-17第4页/共50页第五页,共50页。2012-12-17海陆与大气热量海陆与大气热量(rling)交换交换的差异的差异海洋和大陆由于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的天文辐射之下,其增温和冷却有很大差异;同时对流层大气中的海洋和大陆由于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的天文辐射之下,其增温和冷却有很大差异;同时对流层大气中的热能主要得自下垫面,下垫面由于海陆不同,海热能主要得自下垫面,下垫面由于海陆不同,海-气热量交换与陆气热量交换与陆-气热量交换的情况大不相同:气热量交换的情况大不相同
5、:海洋具有热惰性,它增温慢降温亦慢,既是一个巨大的热量存储器,又是一个温度调节器。海洋提供给大气的海洋具有热惰性,它增温慢降温亦慢,既是一个巨大的热量存储器,又是一个温度调节器。海洋提供给大气的年平均潜热年平均潜热(qinr)(qinr)比提供给大气的湍流显热大得多。比提供给大气的湍流显热大得多。大陆与之相反,它吸收的太阳辐射仅限于表层,热容量又小,具有热敏性。与同纬度海洋相比,大陆具有夏热大陆与之相反,它吸收的太阳辐射仅限于表层,热容量又小,具有热敏性。与同纬度海洋相比,大陆具有夏热冬冷的特性。而大陆提供给大气的潜热冬冷的特性。而大陆提供给大气的潜热(qinr)(qinr)和湍流显热则相差不
6、大。和湍流显热则相差不大。上述这些差异必然导致海陆气温的显著对比性。上述这些差异必然导致海陆气温的显著对比性。第5页/共50页第六页,共50页。2012-12-17第6页/共50页第七页,共50页。2012-12-17海陆气温海陆气温(qwn)对比对比第7页/共50页第八页,共50页。2012-12-17世界一月气温(世界一月气温(C)距平图)距平图世界七月气温(世界七月气温(C)距平图)距平图第8页/共50页第九页,共50页。2012-12-17n n从全年来讲,在从全年来讲,在500hPa 500hPa 等压面上,每年等压面上,每年(minin)10(minin)10 月到次年月到次年4
7、4 月都是海上气温比陆上高;月都是海上气温比陆上高;69 69 月相反,月相反,海上气温比陆上要低;海上气温比陆上要低;5 5、10 10 月为转变月。月为转变月。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1000 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为地面0米;95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700米;85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1500 米;70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3000 米;50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5500 米;40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7000 米;30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9000 米;25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1
8、0000 米;20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12000 米;15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14000 米;100百帕平均(pngjn)海拔高度约为16000 米第9页/共50页第十页,共50页。2012-12-17综上所述可见,海陆气温的差异,在冬季的高纬度为最突出,综上所述可见,海陆气温的差异,在冬季的高纬度为最突出,在夏季则以副热带纬度最显著在夏季则以副热带纬度最显著(xinzh),就全球而言,由于,就全球而言,由于北半球海洋面积相对地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冬季比南半北半球海洋面积相对地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冬季比南半球冷,夏季比南半球热。球冷,夏季比南半球热。第10页
9、/共50页第十一页,共50页。2012-12-17二、海陆分布对大气水分二、海陆分布对大气水分(shufn)的影响的影响1 1、对蒸发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对蒸发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大气中的水分主要得自下垫面的蒸发,海洋的蒸发量远大气中的水分主要得自下垫面的蒸发,海洋的蒸发量远比大陆为多。因此冬季比大陆为多。因此冬季(dngj)(dngj)海洋是大气的海洋是大气的“水汽源水汽源”,大陆相对于海洋来讲,则为,大陆相对于海洋来讲,则为“水汽汇水汽汇”。夏季海洋仍。夏季海洋仍为大气的为大气的“水汽源水汽源”,但强度远较冬季,但强度远较冬季(dngj)(dngj)为小。为小。从湿度场的情况来看,无论在那一个层
10、次,每年从从湿度场的情况来看,无论在那一个层次,每年从12 12 月月到次年到次年2 2 月,亚非大陆是北半球上比湿最小的地区,月,亚非大陆是北半球上比湿最小的地区,比大西洋、太平洋小,也比北美大陆小;盛夏期间比大西洋、太平洋小,也比北美大陆小;盛夏期间69 69 月,东亚一带,尤其南亚一带是北半球湿度最大月,东亚一带,尤其南亚一带是北半球湿度最大的地区,而太平洋却为相对干区,的地区,而太平洋却为相对干区,4 4、5 5 月和月和9 9 月则是月则是转换月,这与海陆蒸发作用的年变化密切关联。转换月,这与海陆蒸发作用的年变化密切关联。第11页/共50页第十二页,共50页。2012-12-172
11、2、对雾的影响、对雾的影响海上空气潮湿,只要有适当的平流将暖湿空气吹送到比较冷海上空气潮湿,只要有适当的平流将暖湿空气吹送到比较冷的海面,下层空气变冷,极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平流雾,的海面,下层空气变冷,极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平流雾,所以所以(su(su y y)在海上,尤其是冷洋流表面,雾日极多。在纬在海上,尤其是冷洋流表面,雾日极多。在纬度度4040以上的大陆东岸和低纬度的大陆西岸都是冷洋流经以上的大陆东岸和低纬度的大陆西岸都是冷洋流经过地区,不但海面多雾,大陆近岸受海风影响,雾日也过地区,不但海面多雾,大陆近岸受海风影响,雾日也多。多。大陆上除了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雾日较多外,一般大陆内大陆
12、上除了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雾日较多外,一般大陆内部都是雾少霾多。部都是雾少霾多。陆地雾与海上雾有很多差异,主要表现在:陆地雾与海上雾有很多差异,主要表现在:陆地雾以辐射冷却形成为主,盛行于冬季晴夜和清晨,近陆地雾以辐射冷却形成为主,盛行于冬季晴夜和清晨,近午时因日照强而蒸发消散;海面雾的形成以平流冷却为午时因日照强而蒸发消散;海面雾的形成以平流冷却为主,春夏出现频率最大,正午日照虽强也不能消散,只主,春夏出现频率最大,正午日照虽强也不能消散,只有当风向改变,风力增强,使气流上下扰动时才被吹散。有当风向改变,风力增强,使气流上下扰动时才被吹散。在大陆沿海地区多平流辐射雾,它是由湿空气平流至陆上,
13、在大陆沿海地区多平流辐射雾,它是由湿空气平流至陆上,再经夜晚辐射冷却,空气达到饱和时而形成的。再经夜晚辐射冷却,空气达到饱和时而形成的。第12页/共50页第十三页,共50页。2012-12-17第13页/共50页第十四页,共50页。2012-12-173 3、对降水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海陆分布对降水量的影响比较复杂,海洋表面空气中水汽含量虽多,海陆分布对降水量的影响比较复杂,海洋表面空气中水汽含量虽多,但要造成降水还必须有足够的抬升作用,使湿空气上升凝云致雨。但要造成降水还必须有足够的抬升作用,使湿空气上升凝云致雨。从降水的成因来讲,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气旋雨(包从降水的成因来讲,可
14、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气旋雨(包括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数种。括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数种。由于海陆物理物质不同由于海陆物理物质不同(b tn(b tn),这几种降水出现的时间和降水量,这几种降水出现的时间和降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有显著的差异。第14页/共50页第十五页,共50页。2012-12-17n n对流雨对流雨n n 形形成成对对流流雨雨的的一一个个平平条条件件是是空空气气层层结结的的不不稳稳定定性性。在在大大陆陆,夏夏季季午午后后空空气气层层结结最最易易达达到到不不稳稳定定,在在水水汽汽充充足足和和其其它它条条件件适适宜宜时时,就就会产生对流雨。会产生对流雨。n n 海海洋洋表表面面
15、在在夏夏季季午午间间水水温温往往往往比比海海面面低低,空空气气层层结结很很稳稳定定,尤尤其其是是冷冷洋洋流流表表面面逆逆温温现现象象很很显显著著,只只利利于于(ly)(ly)雾雾的的形形成成,不不会会产产生生对流。对流。n n 冬冬季季夜夜间间的的暖暖洋洋流流表表面面,水水温温比比气气温温高高,当当天天空空有有低低云云时时,夜夜间间云云的的上上部部空空气气辐辐射射散散热热变变冷冷,云云下下空空气气有有效效辐辐射射不不强强,下下层层又又与与暖暖水水面面接接触触,因因此此下下层层气气温温较较高高,气气温温直直减减率率大大,才才有有利利于于(ly)(ly)对对流雨的形成。流雨的形成。n n 海洋上对
16、流雨比大陆上为少,出现时间多在冬夜和清晨。海洋上对流雨比大陆上为少,出现时间多在冬夜和清晨。第15页/共50页第十六页,共50页。2012-12-17 锋面雨和气旋雨锋面雨和气旋雨 海海面面降降水水绝绝大大多多数数是是锋锋面面雨雨和和气气旋旋雨雨。在在副副热热带带高高压压盛盛行行的的洋洋面面上上,空空气气中中多多下下沉沉气气流流,空空气气层层结结又又很很稳稳定定,所所以以年年雨雨量量很很少少,年年平平均均值值在在300mm300mm以以下下。在在海海岸岸的的冷冷洋洋流地带年雨量甚至在流地带年雨量甚至在100mm100mm以下,是海洋以下,是海洋(h(h iyng)iyng)上的上的“干旱区干旱
17、区”。在在纬纬度度40-40-6060洋洋面面,年年降降水水量量在在1000mm1000mm以以上上,这这是是锋锋面面和和温温带带气气旋旋经经常常在在这这里里经经过过所所产产生生的的降降水水,海海面面平平滑滑,气气旋旋中中的的旋旋转转气气流流不不易易遭遭到到破破坏坏,水水汽汽又又甚甚充充足足,在在冬冬季季锋面气旋发达,所以海上气旋雨冬季特别丰富,在热带暖洋流表面热带气旋盛行,是海洋锋面气旋发达,所以海上气旋雨冬季特别丰富,在热带暖洋流表面热带气旋盛行,是海洋(h(h iyng)iyng)上另一多雨地带。上另一多雨地带。第16页/共50页第十七页,共50页。2012-12-17第17页/共50页
18、第十八页,共50页。2012-12-17n n在温带大陆西岸,气旋活动频繁,尤其是在冬季,在温带大陆西岸,气旋活动频繁,尤其是在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锋面气旋最强,所以气旋雨也南北气温差异大,锋面气旋最强,所以气旋雨也很多。很多。n n愈向内陆,海洋气团变性愈甚,空气愈来愈干燥,愈向内陆,海洋气团变性愈甚,空气愈来愈干燥,降水量就逐渐减少,到了大陆中心就形成干旱沙降水量就逐渐减少,到了大陆中心就形成干旱沙漠气候。漠气候。n n北半球大陆面积大,特别是亚欧大陆东西延伸范北半球大陆面积大,特别是亚欧大陆东西延伸范围很广,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气团影响,所以出围很广,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气团影响,所以出现
19、大片现大片(d pin)(d pin)干旱、半干旱气候;在南半球由干旱、半干旱气候;在南半球由于大陆面积较小,内陆干旱区域也相应地比北半于大陆面积较小,内陆干旱区域也相应地比北半球小。球小。第18页/共50页第十九页,共50页。2012-12-17三、海陆三、海陆(hi l)分布与周期性风系分布与周期性风系由于由于(yuy)(yuy)海陆分布引起气温差异而造成的周期性风系有:海陆分布引起气温差异而造成的周期性风系有:以一日为周期的海陆风以一日为周期的海陆风以一年为周期的季风以一年为周期的季风第19页/共50页第二十页,共50页。2012-12-17这种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产生的气压梯度是比较小的
20、,只有(zhyu)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才能显现出来。第20页/共50页第二十一页,共50页。2012-12-17季风季风(jfng)(monsoon)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jji)(jji)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为季风。季风的形成与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季风的形成与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jji)(jji)变化、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行星风带的季节(jji)(jji)移动和广大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移动和广大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有关,且彼此间互相联系。用有关,且彼此间互相联系。夏季大陆上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气压
21、比海洋上低,气压梯度夏季大陆上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气压比海洋上低,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所以气流分布是从海洋流向大陆的,形成夏由海洋指向大陆,所以气流分布是从海洋流向大陆的,形成夏季风,冬季则相反,因此气流分布是由大陆流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冬季则相反,因此气流分布是由大陆流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季风。季风形成的原理与海陆风基本相同,但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气季风形成的原理与海陆风基本相同,但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沿海地区。而季风是由海陆之间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沿海地区。而季风是由海陆之间气压的季节气压的季节(jji)(jji)变化而引起的,规模很大,是一年内风向随变
22、化而引起的,规模很大,是一年内风向随季节季节(jji)(jji)变化的现象。变化的现象。第21页/共50页第二十二页,共50页。2012-12-17第22页/共50页第二十三页,共50页。2012-12-17东亚东亚(Dng Y)季风季风n n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甚广,而东亚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甚广,而东亚(Dng Y)(Dng Y)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季风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n n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盘据,高压前缘的偏北西伯利亚高压所盘据,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
23、东部的冬季风。由于各地处于高气压的部位不同,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由于各地处于高气压的部位不同,各地冬季风的方向并不完全相同,由北而南依次为西北风、北各地冬季风的方向并不完全相同,由北而南依次为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由于蒙古风和东北风。由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比较强大,由陆向海,气西伯利亚高压比较强大,由陆向海,气压比较陡峻,所以风力较强。压比较陡峻,所以风力较强。n n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由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由于此时气
24、压梯度比冬季小,所以夏季风比冬季风弱。于此时气压梯度比冬季小,所以夏季风比冬季风弱。n n东亚东亚(Dng Y)(Dng Y)季风对我国、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的天气和气季风对我国、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是低温、干燥和少雨;候影响很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是低温、干燥和少雨;而夏季风盛行时是高温、湿润和多雨。而夏季风盛行时是高温、湿润和多雨。第23页/共50页第二十四页,共50页。2012-12-17第24页/共50页第二十五页,共50页。2012-12-17第25页/共50页第二十六页,共50页。2012-12-17南亚南亚(NnY)季风季风n n亚
25、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n n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chdo)(chdo)低压移到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chdo)(chdo)低压移到北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
26、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chdo)(chdo)后,受北半球地转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n n在季风的影响下,南亚也是冬干夏湿,但是它和东亚季风有一在季风的影响下,南亚也是冬干夏湿,但是它和东亚季风有一个明显差别,即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因为夏季印度半个明显差别,即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因为夏季印度半岛气温特别高,是热低压中心所在,它与南半球副高之间
27、的气岛气温特别高,是热低压中心所在,它与南半球副高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因此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压梯度大,因此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第26页/共50页第二十七页,共50页。2012-12-17n n图中显示了各个季风区冬季图中显示了各个季风区冬季图中显示了各个季风区冬季图中显示了各个季风区冬季(dngj)(dngj)(dngj)(dngj)及夏季盛行风和降雨区及夏季盛行风和降雨区及夏季盛行风和降雨区及夏季盛行风和降雨区的变化的变化的变化的变化第27页/共50页第二十八页,共50页。2012-12-17 青藏高原与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谓之高原季风。青藏高原与四周自由
28、大气的热力差异,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谓之高原季风。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goy)(goy),夏季出现热低压,其水平范围低层大,高层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的影响:,夏季出现热低压,其水平范围低层大,高层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的影响:1 1)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季风厚度增大。我国西南地区冬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季风厚度增大。我国西南地区冬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goy)(goy)环流和热低压环流的东南方,应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所环流和热低压环流的东南方,应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29、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所形成的低层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起来,遂使我国西南部地区季风的厚度特别大。形成的低层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起来,遂使我国西南部地区季风的厚度特别大。2 2)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由于高原冬季冷高压)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由于高原冬季冷高压(goy)(goy)和夏季热低压相当强大,冬季空气由高原向外辐散,夏季向高原辐合,加之高原大地形的强迫作用,造和夏季热低压相当强大,冬季空气由高原向外辐散,夏季向高原辐合,加之高原大地形的强迫作用,造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升降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升降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
30、。青藏高原青藏高原(qn zng o yun)季风季风第28页/共50页第二十九页,共50页。2012-12-17图图1 1 无青藏高原时的东亚气候无青藏高原时的东亚气候图图2 2 有青藏高原时的东亚气候有青藏高原时的东亚气候据模拟:如没有青藏高原,夏季西南季风只能到达印度洋南部,我国大部地区都是偏西风和西北风,受下沉气流控制。因此大陆将是水汽很少的干燥气候,即使印度和缅旬,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充沛雨量。我国西部的干旱将更为严重,东部也将属于(shy)干旱气候。而高原的存在,首先诱使热带西南季风向印度、缅甸侵袭,造成高原雨季,同时西南季风的一部长驱深入,到达我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在青藏高原隆起之
31、前,约距今几千万年以前,从我国北方到长江流域都是广阔的干旱气候带,在喜马拉亚造山运动以后,距近几百万年时,大高原抬升,才建立了亚洲的季风气候。第29页/共50页第三十页,共50页。2012-12-17四、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四、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n n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在海洋条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jy(jy u)u)显著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显著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n n区别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指标很
32、多,最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区别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指标很多,最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方面。第30页/共50页第三十一页,共50页。2012-12-171 1、气温指标、气温指标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在气温上的标气候在气温上的标志一般志一般(ybn)(ybn)用气温用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年温相时、春差、年温相时、春秋温差值和大陆度秋温差值和大陆度等几个指标表示,等几个指标表示,气温较差还和所在气温较差还和所在地纬度有关。地纬度有关。海洋上云量一般海洋上云量一般(ybn)(ybn)比大陆上多,比大陆上多,风速较陆上大,这风速较陆上大,这也能减小海上
33、气温也能减小海上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图图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和海陆的变化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和海陆的变化 Ac:Ac:大陆气温年较差大陆气温年较差;Am;Am:海洋:海洋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Dc:Dc:大陆气温日较差大陆气温日较差;Dm:Dm:海洋气温日较差海洋气温日较差第31页/共50页第三十二页,共50页。2012-12-172 2、水分标志、水分标志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比同纬度大陆性气候多,其一年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比同纬度大陆性气候多,其一年中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较多。气旋雨的中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降水的变率小
34、。频率为最大,降水的变率小。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jdu)(jdu),降水集中于夏季,降,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水变率大。此外,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此外,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陆性气候大。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气候小于大陆陆性气候大。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气候小于大陆性气候。性气候。第32页/共50页第三十三页,共50页。2012-12-173 3、气候大陆度、气候大陆度气候学上为了定量地表示各地气候大陆性程度,采用气候学上为了定量地表示各地气候大陆性程度,采用气候大陆度为指标来衡量。大陆度计算的方法很多,气候大陆度为指标来衡
35、量。大陆度计算的方法很多,通常以气温年较差(消去纬度影响)和气温的纬度距通常以气温年较差(消去纬度影响)和气温的纬度距平为依据。平为依据。另外,还有用降水和大陆气团出现的频率等来计算大另外,还有用降水和大陆气团出现的频率等来计算大陆度。但由于气候大陆度除受海陆分布影响外,还受陆度。但由于气候大陆度除受海陆分布影响外,还受大气环流、大陆面积、地形和海流等因素的影响,因大气环流、大陆面积、地形和海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用一个或多个气候要素的简单组合,来表示复杂多此用一个或多个气候要素的简单组合,来表示复杂多变的大陆或海洋对气候影响的程度往往带有片面性。变的大陆或海洋对气候影响的程度往往带有片面性。迄
36、今尚没有迄今尚没有(mi y(mi y u)u)一个公认的完善的计算大陆度公式。一个公认的完善的计算大陆度公式。第33页/共50页第三十四页,共50页。2012-12-17第四节第四节 地形地形(dxng)和地面特性和地面特性与气候与气候n n世界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世界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2929,不仅分布形势,不仅分布形势(xngsh)(xngsh)很不规则,而且表很不规则,而且表面起伏悬殊。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面起伏悬殊。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xngsh)(xngsh),可分为山地、高原、,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它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构成崎岖
37、复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它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这些下垫面,又因沉积物、土壤、植被等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杂的下垫面。这些下垫面,又因沉积物、土壤、植被等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特性,使陆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更为复杂。特性,使陆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更为复杂。第34页/共50页第三十五页,共50页。2012-12-17一、地形一、地形(dxng)与气与气温温1 1、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青藏高原):机械阻挡作用机械阻挡作用 热力作用热力作用从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看来,具有如下特点:从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看来,具有如下特点:(1 1)地球的第三极地:青
38、藏高原海拔高,虽位于副热带、暖温带纬度)地球的第三极地:青藏高原海拔高,虽位于副热带、暖温带纬度上,但气温特别低,冬夏皆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平均气温低上,但气温特别低,冬夏皆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平均气温低18201820。(2 2)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大,比同高度自由大气更大;气温年较差亦比同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大,比同高度自由大气更大;气温年较差亦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大,但因海拔高耸,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则稍小。高度的自由大气大,但因海拔高耸,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则稍小。(3 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
39、秋温:青藏高原上春季升温强度大,)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青藏高原上春季升温强度大,特别是积雪消融特别是积雪消融(xiorng)(xiorng)之后,雨季未到之前,高原因受强烈日之后,雨季未到之前,高原因受强烈日照,增温快,秋季降温速度亦快,春温高于秋温。照,增温快,秋季降温速度亦快,春温高于秋温。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第35页/共50页第三十六页,共50页。2012-12-172 2、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1 1)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条件各异,导致土温)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
40、条件各异,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和气温都有明显(mngxi(mngxi n)n)的差异。的差异。2 2)地形凹凸和形态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地形凹凸和形态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mngxi(mngxi n)n)的影的影响。凸起地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响。凸起地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3 3)在同样的地形条件下,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山地气温)在同样的地形条件下,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山地气温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都是随着地方海拔高度的加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都是随着地方海拔高度的加大,气温下降。大,气温下降。第36页/共50页第三
41、十七页,共50页。2012-12-17二、地形二、地形(dxng)与地方性风与地方性风1 1、青藏高原季风、青藏高原季风在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在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szhu)(szhu)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夏季出现热低压,其水平范围低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夏季出现热低压,其水平范围低层大,高层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层大,高层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的影响: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的影响:1 1)它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我国西南地区冬)它使我
42、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我国西南地区冬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环流和热低压环流的东南方,应分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环流和热低压环流的东南方,应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所形成的低层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起来,遂使我国西南部地低层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起来,遂使我国西南部地区季风的厚度特别大。区季风的厚度特别大。2 2)它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由于高原冬)它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由于高原冬季冷高压和夏季热低压相当强大,冬季空气由高原向外辐散,季冷高压和夏季热低压相当强大,冬季
43、空气由高原向外辐散,夏季向高原辐合,加之高原大地形的强迫作用,造成高原上夏季向高原辐合,加之高原大地形的强迫作用,造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升降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深厚气层的升降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第37页/共50页第三十八页,共50页。2012-12-17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qhu)(qhu)(qhu)(qhu)的的的的影响影响影响影响n n青藏高原对青藏高原对西风西风(xfng)(xfng)气气流的分流作流的分流作用用 n n青藏高原对青藏高原对天气系统的天气系统的阻挡和屏障阻挡和屏障作用作用n n青藏高原对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
44、和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气候变化的热力作用热力作用西风(xfng)气流低压槽区高压脊区第38页/共50页第三十九页,共50页。2012-12-172 2、山谷风、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地,这就是山谷风。谷风。山谷风还有明显山谷风还有明显(mngxi(mngxi n)n)的季节的季节变化,冬季山风变化,冬季山风比谷风强,夏季比谷风强,夏季则谷风比山风强。则谷风比山风强。第39页/共50页第四十页,共50页。2012-12-173 3
45、、焚风:沿着背风、焚风:沿着背风(bi fn)(bi fn)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是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是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率增温,分水分在山前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率增温,这样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的气温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这样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的气温
46、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第40页/共50页第四十一页,共50页。2012-12-174、峡谷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成(xngchng)强风,这种风称为峡谷风。图图 峡谷风峡谷风第41页/共50页第四十二页,共50页。2012-12-17三、地形三、地形(dxng)与降水的形成与降水的形成迎风山地对降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迎风山地对降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原来原来(yunli)(yunli)空气层结是对流性不稳定或条件性不稳定的,风空气层结是对流性不稳定或条件性不稳
47、定的,风经过山地的机械阻障作用,引起气流的抬升运动,空气达到凝经过山地的机械阻障作用,引起气流的抬升运动,空气达到凝结高度后,在上述层结条件下,能加速上升运动的继续发展,结高度后,在上述层结条件下,能加速上升运动的继续发展,凝云致雨;凝云致雨;当低压系统或锋面移到山地时,因地形的阻障作用,使低压系统当低压系统或锋面移到山地时,因地形的阻障作用,使低压系统或锋面移动滞缓,因而导致气旋雨或锋面雨雨时延长,强度增或锋面移动滞缓,因而导致气旋雨或锋面雨雨时延长,强度增大;大;当气流进入谷地时,由于喇叭口效应,引起气流辐合上升,如果当气流进入谷地时,由于喇叭口效应,引起气流辐合上升,如果空气潮湿,层结条
48、件又适宜时,就会产生降水;空气潮湿,层结条件又适宜时,就会产生降水;在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由于山坡南北增温情况不同,或由于谷底在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由于山坡南北增温情况不同,或由于谷底与山坡增温比谷上空气增温快,会产生局部热力对流,形成对与山坡增温比谷上空气增温快,会产生局部热力对流,形成对流雨或雷暴雨;流雨或雷暴雨;气流经过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域,因摩擦力的影响产生湍流上升运气流经过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域,因摩擦力的影响产生湍流上升运动,在其它条件适宜时,往往形成低层云或层积云,产生小量动,在其它条件适宜时,往往形成低层云或层积云,产生小量降水,如毛毛雨、小雨等。降水,如毛毛雨、小雨等。第42页/共50
49、页第四十三页,共50页。2012-12-17第43页/共50页第四十四页,共50页。2012-12-17四、地面特性四、地面特性四、地面特性四、地面特性(txng)(txng)与气候与气候与气候与气候第44页/共50页第四十五页,共50页。2012-12-17第五节第五节 冰雪冰雪(bn xu)覆盖与气覆盖与气候候n n冰雪覆盖(冰雪圈)是气候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季节性雪冰雪覆盖(冰雪圈)是气候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季节性雪被、高山冰川、大陆冰盖、永冻土和海冰等。由于它们的物理性被、高山冰川、大陆冰盖、永冻土和海冰等。由于它们的物理性质与无冰雪覆盖的陆地和海洋不同,形成一种特殊性质的下垫
50、面。质与无冰雪覆盖的陆地和海洋不同,形成一种特殊性质的下垫面。n n它们不仅影响其所在地的气候,而且还能对另一洲,另一半球的它们不仅影响其所在地的气候,而且还能对另一洲,另一半球的大气环流、气温和降水产生显著的影响,并能影响全球海平面的大气环流、气温和降水产生显著的影响,并能影响全球海平面的高低。在气候形成和变化高低。在气候形成和变化(binhu)(binhu)中冰雪覆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中冰雪覆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子。因子。第45页/共50页第四十六页,共50页。2012-12-17雪线雪线(xuxin)n n雪线是指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雪线是指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