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pptx(1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的不是单个版块的能力,而是考验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取舍,如何扬长避短的能力。”而在你决定有舍有得之前,你还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能力那就是时间掌控能力。如果你不能控制时间,那么你再优秀,也只能望纸兴叹。而控制时间的秘诀,就在于速度运算的速度、阅读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第1页/共173页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大纲解读与考点分析】判断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其测验题型主要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图形推理、机械推理等。判断推理旨在考察能力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思维能力。第2页/共173页题型:一、定义判断二、类比推理(事件排序)三、演绎推理(逻
2、辑判断)四、图形推理 五、机械推理 第3页/共173页一、定义判断一、定义判断【题型介绍】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定义,然后再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者严格依据定义选择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考查考生运用一定的标准进行推断或判断的能力。必须注意,不能去怀疑题目中给出定义的正确性,也就是必须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第4页/共173页例:公关礼仪:是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礼貌礼节和行为规范,公关礼仪与礼仪密切相关,有着共同的原则:尊重、友好、谦虚、真诚,追求的都是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广交朋友,减少摩擦,增进友谊。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属于公关礼仪的范
3、畴?A.某公关小姐为了取悦客户,故意穿着奇装异服,结果把客户吓了一跳第5页/共173页B.一位客户在和王经理的会面中迟到了,但王经理没有责怪他,仍然以礼相待,敬为上宾C.某公司因为一名记者对其公司作了负面报道,对该记者进行报复D.王民为了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私下里贿赂主考官第6页/共173页【解题指导解题指导】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形式,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第7页/共173页解题方法解题方法解答定义判断题的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当然有些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直接选择的方法。第8页/共173页具体方法及应用具
4、体方法及应用1.从定义项的“属”“种差”入手,如果选项中的案例不属于该定义项中“属”的范畴,就可以判定该选项不符合定义。第9页/共173页例:“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争议的、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解决的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A原、被告之间发生纠纷的1000元的借款B原、被告之间发生的名誉受到诽谤的伤害C原、被告之间发生的起诉与被起诉的关系D原、被告之间发生的抢劫与被抢劫的施、受害关系解析:B选项中的“伤害”就不属于“属”“法律关系或权利”的范畴,因为“伤害”是“事实”,而不是“法律关系或权利”。可以首先排除。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属”当作定义项的关键词,以便和以下的方法统一起来。正确答案A 第
5、10页/共173页2.分解被定义项中的“种差”,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这是解答定义判断题中最重要的方法。如上例中只要抓住关键词“民事”,就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C项中原告与被告之间是诉讼法律关系,D项中原告与被告是刑事法律关系,均不是“民事”的法律关系。本题中还有两个关键词:“当事人争议的”,“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但是并没有作为考核点而出干扰项。而四个选项都有“原、被告之间发生”,隐含了以上两个关键词的内容。因为只有在人民法院审判中才会有原告和被告,也只有当事人有争议才会诉讼至法院,成为原告和被告。第11页/共173页考试中某些关键词不作为考核点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所以只要抓住与选项相关的关键词即
6、可,不必面面俱到,甚至不需要对概念完全理解。定义中常见的关键词有这样几类:“主体”即“概念的承受者”,“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等。第12页/共173页3.对选项进行归纳和抽象,这是应用以上两种方法的前提。如上例应该能归纳出:B为“事实”,C为“诉讼法律关系”,D为“刑事法律关系”,所以,排除B(定义为“法律关系或权利”而非“事实”)、C、D,选择A答案。可见,在抽象与概括的基础上,抓住对关键词的分析至关重要。综上,应试者应熟练掌握上述三种方法,并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不分先后同时使用,这才是应对定义判断题型的关键之法。第13页/共173页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恰当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1
7、紧扣定义,定义本身不容置疑;2、抽丝剥茧,抓住其中的关键词;3、只取最优第14页/共173页1、从众行为:个人因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动作等方面做出的与众人趋于一致的行为。下列哪一例不属于从众行为?A演讲并不精彩,但别人都鼓掌,我也鼓掌B我打心眼里认为这首歌好,没想到这歌确实很流行C今年流行皮大衣,虽然我不宽裕,但还是咬牙买了件皮大衣 D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也没有什么说的,我同意大家的意见解析:B第15页/共173页2、重婚: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一种是重婚?A李小青与王刚相恋多年,举行了正式的订婚仪式,并已接受了王刚家的许多彩礼,但
8、后来李小青撕毁婚约与一外地男人结婚。B黄某因受其夫虐待,遂与本厂一同事相好,两人有时一起偷偷外出旅行,其夫知道后,向法院起诉,状告黄某与其同事重婚。但黄某则说,她心目中真正的丈夫就是那位同事。C阿雪家住江西一偏远乡村,已婚且有一子。在一次外出途中,被一同乡拐骗至安徽一偏远山村,卖给了该村的邱某,未经登记就做了邱某的妻子。D孙某与周某结婚一年,因性格不合决定离婚,周某的父母也立即把女儿接回家。半年后,在未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孙某又与另一外地女子结婚,周某也嫁给了邻村一男子。解析 D第16页/共173页3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行政争议的当事人和与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复议的人。
9、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是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A行政复议的第三人B行政复议的鉴定人 C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D行政复议第三人委托的律师解析:B 第17页/共173页定义判断中的定义涉及人类心理的各个方面,如公共关系学、管理科学、心理学、法律、教育学等。第18页/共173页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类型。但是教育有好差之分,培养人也有方向的区别。如:某犯罪团伙引诱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等等。依据以上论述,下列不属于教育范畴的是:A.一群孩子抢着看电视节目B.家长教孩子礼貌用语C.学校组织同学参观革命博物馆D.犯罪团伙组织新加入的成员进行抢劫实验第19页/共173
10、页解析:应选A。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谈到教育时,是指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但在本题中,依据教育的定义,培养人的活动均为教育活动,无论正面培养的还是反面培养。选项B、C属于正面培养人的教育,选项D属于反面培养人的教育,但也属于教育的范畴。而A中这种活动和培养人的活动没有什么联系,所以不属于教育范畴,故应选择A为正确答案。第20页/共173页二二 逻辑判断逻辑判断逻辑判断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定为正确的、不容质疑的。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是与这段陈述有关的四个推论,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条件就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正确的答案应该
11、与所给出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第21页/共173页“小的是美好的”这句话,倘以我看,作为严格的美学命题恐怕站不住脚。比如古典诗人喜欢吟咏的小桥流水、樱桃小口之类,但究竟也有不少人取相反的爱好,去赞美跨海的桥或索菲娅罗兰式的阔嘴。可见:A.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B.“小的是美好的”不正确C.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D.大与小,哪一种形态算是美的,属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之事第22页/共173页常见的逻辑错误1、偷换概念2、因果倒置3、以偏概全4、自相矛盾5、循环论证6、同语反复7、循环定义8、转移论题第23页/共173页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司马光说
12、: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第24页/共173页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A.偷换概念。B.自相矛盾。C.以偏概全。D.倒置因果。E.循环论证。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第25页/共173页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B、D、E显然不合适。选C也不妥,因为以偏概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第26页/共173页19世纪有一位英
13、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他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以下哪项论证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出现的类似?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是徒劳。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题干中改革家的犯的逻辑错误是因果倒置,选项D也犯了同样错误。第27页/共173页例:平反是
14、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E.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对后两种案件进行纠正都可以叫做平反,而对于第一种进行纠正,不能叫做平反。第28页/共173页三三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经典题型经典题型及及解题方法解题方法(一)逻辑矛盾题:条件有矛盾,分辨真假所谓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例如:“这马
15、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第29页/共173页例: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第30页/共173页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
16、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第31页/共173页例: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结果发现三位
17、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第32页/共173页解析: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第33页/共173页2)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这是假的,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有哪一个优秀就不会错了)。答案D。第34
18、页/共173页解题要领: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理解;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第35页/共173页(二)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二)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联结词是断定逻辑关系的重要依据。第36页/共173页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如:前件 后件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分析上面命题,容易理解它们的语
19、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逻辑性质也不同。因此,前后件之间的推理思路就不同。推理思路有规律,这些规律叫推理规则。第37页/共173页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句型:如果A,那么B。符号:A B(读A则B)规则1:断定A,必然断定B。符号:A B,A=B(分离规则)规则2:断定非B,必然断定非A。符号:A B,-B=-A(逆否规则)传递规则:A B,B C=A C第38页/共173页2.必要条件推理:句型:只有A,才B。符号:AB第39页/共173页3.排中律规则(相容析取)句型:或者A,或者B。符号:A V B(读A或B)规则1:否定A,必然断定B。符号:A V B,-A=B规则2:否定B,必然断定A。
20、符号:A V B,-B=A第40页/共173页由于最近的市场变化,绿岛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10%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事实上,从绿岛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结构来看,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必然真?A.如果绿岛公司不能达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它就会破产。B.在以后两年内,如果绿岛公司提高了20%的生产率,它就不会破产。C.如果市场没有变化,绿岛公司就不需要提高生产率以防止破产。D.在以后两年内,绿岛公司有可能提高10%的生产率,但不可能达到提高20%的目标。第41页/共173页解析1.文中出现联结词“如果那么,
21、否、则”等逻辑联结词,考核推理规则。这类试题叫做论证演绎。2.文中命题及形式分析: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这是充分条件命题,即:提高10%提高20%,逆否推理:-提高20%-提高10%传递推理:-提高20%-提高10%,-提高10%破产=-提高20%破产结论是:不提高20%就破产。答案A。第42页/共173页一个热力站有个5个阀门控制对外蒸气。使用这些筏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1)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2)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3)不能同时关闭3号阀和4号阀。(4)现在要打开1号阀,同时要打开的
22、阀门是()。A.2号阀和4 号阀。B.2号阀和3号阀。C.3号阀和5号阀。D.4号阀和5号阀。第43页/共173页解析1.这样的试题,每个条件都是用联结词确定了逻辑关系,必须运用推理规则解析。这类题叫做正则演绎推理。2.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用符号表示,即简明又清晰,方便推理)1)1(2,-5)(其中1表示开启1号阀,-5表示关闭5号阀)2)(2 V 5)-43)-(-3,-4)4)1(必须打开1号)据条件1)、4),用分离规则:1(2,-5)(断定开2,关5)据断定(2,-5),结合条件2)(断定关4号)据断定-4,结合条件(3)(断定开3号)累计断定项是:2,-5,-4,3对照选项:答
23、案B。即: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2号阀和3号阀。第44页/共173页以下是一份统计材料中的两个统计数据:第一个数据:到1999年底为止,“希望之星工程”所收到捐款总额的82,来自国内200家年盈利一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第二个数据:到1999年底为止,“希望之星工程”所收到捐款总额的25来自民营业,这些民营企业中,五分之四从事服装或餐饮业。如果上述统计数据是准确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A上述统计中,“希望之星工程”所收到捐款总额不包括来自民间的私人捐款。B上述200家年盈利一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中,不少于一家从事服装或餐饮业。C在捐助“希望之星工程”的企业中,非民营企业的数量要大于民营企业。D向
24、“希望之星工程”捐款的民营企业的年纯盈利有的在一亿元以上第45页/共173页解析:本题从题干出发,根据题干可以知道到1999年底为止,向“希望之星工程”捐款的二两个数据有交差关系,所以200家年盈利一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一定有民营企业,所以选择D 第46页/共173页在汉语和英语中,“塔”的发音是一样的,这是英语借用了汉语;“幽默”的发音也是一样的,这是汉语借用了英语。而在英语和姆巴拉拉语中,“狗”的发音也是一样的,但可以肯定,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交往只是近两个世纪的事,而姆巴拉拉语(包括“狗”的发音)的历史,几乎和英语一样古老。另外,这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因此,这说
25、明,不同的语言中出现意义和发音相同的词,并不一定是由于语言的相互借用,或是由于语言的亲缘关系所致。以上论述必须假设以下哪项?A汉语和英语中,意义和发音相同的词都是相互借用的结果。B除了英语和姆巴拉拉语以外,还有多种语言对“狗”有相同的发音。C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相互接触,一定会导致语言的相互借用。D如果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有的词发音相同,则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一定在某个时期彼此接触过。第47页/共173页【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目,题干结论为不同的语言中出现意义和发音相同的词,并不一定是由于语言的相互借用,或是由于语言的亲缘关系所致,理由是通过发音的事例来说明问题,需要假设的是使用不同
26、语言的人相互接触,一定会导致语言的相互借用,否则就不会有这个结论,所以选择C 第48页/共173页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以来,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上升,到本世纪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之最。与此同时,和一切发达国家一样,由于饮食中的高脂肪含量,新加坡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从上述判定,最可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A目前新加坡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于日本。B目前新加坡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C新加坡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虽逐年上升,但这种疾病不是造成目前新加坡人死亡的主要杀手。D上个世纪60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主要疾病,到本世纪,如果在该国的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那么对这
27、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一定有实质性的提高。第49页/共173页【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结论型题目,上个世纪60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主要疾病如果在本世纪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而同时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上升,那说明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一定有实质性的提高。第50页/共173页在许多鸟群中,首先发现捕食者的鸟会发出警戒的叫声,于是鸟群散开。有一种理论认为,发出叫声的鸟通过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拯救了同伴,即为了鸟群的利益而自我牺牲。最能直接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A.许多鸟群栖息时,会有一些鸟轮流担任警戒,危险来临时发出叫声,以此增加群体的生存机会B.喊叫的鸟想找到更为安全的位置,但是不敢私自
28、打破原有的队形,否则捕食者会发现脱离队形的单个鸟C.危险来临时,喊叫的鸟和同伴相比可能处于更安全的位置,它发出喊叫是为了提醒它的伴侣D.鸟群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同胞之间有相同的基因,喊叫的鸟虽然有可能牺牲自己,但却可以挽教更多的同胞,从而廷续自己的基因第51页/共173页解析:A只是提到鸟群栖息时,而没有提到其他时候,C只是说“可能”处于更安全的位置,二者都不能直接削弱题干中的结论,D本身不能削弱题干中的结论,而B强调了鸟喊叫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鸟群的利益,它能直接削弱题干中的结论。第52页/共173页读者上网阅读各类网络小说已成为阅读新时尚,“点击率小说”在网络小说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成
29、为一种新的出版模式。网络上的作品因为高点击率走红出版,网络写手可以获得版税。网站因为人气赚取高点击率,出版社因为高点击率和人气判断市场,赢得市场销售业绩。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率,有的专业写手甚至根据出版商的要求写书。根据这段文字,无法推出的是:A.网络阅读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阅读模式B.点击率小说受到网站和出版商的大力欢迎C.网络写手必须满足读者需求,作品才会有较高的点击率D.点击率小说使网络写手、网站与出版社建立起“三赢”的出版模式。第53页/共173页四、类比推理四、类比推理类比推理考察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
30、词。第54页/共173页例题:义工:职员A.球迷:球员 B.学生:老师 C.初学者:生手 D.志愿者:雇员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第55页/共173页答题技巧答题技巧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所作出的一种推断。解答这类题目时可考虑以下几点:1.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所给选项进行分析类比。2.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采取排除法。第56页/共173页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1.首先弄清题干所给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2.然后注意各种关系之间的细微差别。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有些关系是非常相近的,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别。例如: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的关系3.认真审题,看完
31、全题再答题。第57页/共173页【解题方法解题方法】1从题干词对的内涵与外延入手把握两者的逻辑关系;2多角度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两组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则据此推出的另一对相似词的可靠性越高,两组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两组对象在类与类的关系中就越接近,因此就越能排除迷惑项,类推出的结论也就越可能符合题干部分词语要考查的逻辑关系;类比对象相同的本质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性程度越高;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间的联系越紧密,则结论的可靠性程度越高。3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采取排除法。第58页/共173页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原因与结果【例1】努力:成功A.生根:发芽 B.耕耘:收获C.
32、城市:乡村 D.原告:被告【解答】答案是为B。该题题干中的两个词具有某种条件(或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第59页/共173页2.工具与作用【例2】汽车:运输A.鱼网:编织 B.编织:鱼网C.捕鱼:鱼网 D.鱼网:捕鱼【解答】此题答案D。第60页/共173页3.物体与其运动空间【例3】轮船:海洋A.飞机:海洋 B.海洋:鲸鱼C.海鸥:天空 D.河流:芦苇【解答】此题答案为C。如果在加上 火车:铁轨 该怎么选?第61页/共173页4.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例4】山野:猎手A.生猪:工厂 B.教室:学生C.农民:阡陌 D.野兽:旷野【解答】此题答案为B。第62
33、页/共173页5.属概念与种概念【例5】水果:苹果A.香梨:黄梨 B.树木:树枝C.家具:桌子 D.天山:高山【解答】该题题干中“水果:苹果”两个词之间是属种关系,所以答案为选项C。选项B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选项D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第63页/共173页6.同一类属下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种概念)【例6】绿豆:豌豆A.家具:灯具 B.猴子:树木C.鲨鱼:鲸鱼 D.香瓜:西瓜【解答】答案为D。对于此题,考生常常是看到哪里就选到哪里,尤其是选项C,其中的鲸鱼其实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第64页/共173页7.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称谓【例7】芙蕖:荷花A.兔子:月亮
34、B.住宅:府第C.伽蓝:寺庙 D.映山红:杜鹃【解答】此题答案为C。因为芙蕖是荷花的书面别称,而伽蓝是寺庙的书面别称。第65页/共173页8.事物的出处与事物【例8】稻谷:大米A.核桃:桃仁 B.棉花:棉子C.西瓜:瓜子 D.枪:子弹【解答】此题答案为B。因为稻谷是大米的惟一来源,而棉花是棉子的惟一来源。第66页/共173页9.工具与作用对象【例9】剪刀:布匹A.玻璃:门窗 B.锯子:木头C.衣服:缝纫机 D.门窗:玻璃【解答】此题答案为B。第67页/共173页10.作者与作品【例10】罗贯中:三国演义A.宋江:水浒传 B.鲁迅:少年闰土C.王勃:长恨歌 D.吴承恩:西游记【解答】此题答案为D
35、。第68页/共173页11.物品与制作材料【例11】书籍:纸张A.毛笔:宣纸 B.文具:文具盒C.菜肴:萝卜D.飞机:大炮【解答】此题答案为C。第69页/共173页12.专业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例12】作家:读者A.售货员:顾客 B.校长:教师C.官员:改革 D.经理:营业员【解答】此题答案为A。第70页/共173页13.作品中的人物与作品【例13】猪八戒:西游记A.水浒传:林冲 B.蒲松龄:聊斋志异C.黄飞虎:封神演义 D.红楼梦:林黛玉【解答】此题答案为C。第71页/共173页14.整体与其构成部分 例14:电脑:鼠标()A.手机:短信 B.水壶:茶杯 C.录音机:磁带 D.船:锚 解析:
36、D。第72页/共173页15反义词、同义词例15:喜欢:讨厌()A热爱:拥护 B晚:迟 C温暖:寒冷 D高兴:愉快解析:C。第73页/共173页新题型:三个词为一组例:争议:仲裁:听证(国考真题)A诉讼:审判:旁听B通货膨胀:宏观调控:货币政策C突发事故:现场抢救:善后处理D交通安全:交通法规:交通警察 第74页/共173页解析:这种题目难度高一些,需要考虑第一个词和第二个词的逻辑关系,并且还要考虑第二个和第三个词的逻辑关系。争议:仲裁:听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争议可以通过仲裁这样一个方式来解决,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听证。那么,最为匹配的是A,诉讼可以通过审判来解决,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旁听。于是,
37、选A。B的错误在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工具和手段,通过货币政策可以进行宏观调控。这个逻辑在题干中是不存在的,不能说成听证是实现仲裁的一个手段,通过听证可以进行仲裁。所以,B不对。C,D不对是显然的。第75页/共173页新题型:将两组的四个词都给出,但是前后两对词中都缺少一个。例:():知识分析:()(国考真题)A书本 理论 B学习 结论 C学问 研究 D学生 研究员 第76页/共173页解析:由于题干没有给出任何一组完整的词,因此,不能直接判定所需的逻辑关系。所以,要将四个选项都代入并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答案为B,学习为了得到知识,而分析为了得到结论,属于目的关系。第二对词中分析是个动词
38、,是个行为,因此,第一个()也应该找一个表示行为的动词会比较匹配,这里“书本”,“学问”“学生”显然都是不合适的。第77页/共173页练习题练习题自然灾害台风()A.生物骆驼B.省会城市深圳C.网球比赛 D.重工业电力解析:A第78页/共173页林冲:水浒传()A鲁达:三国演义B崔莺莺:红楼梦 C祥林嫂:阿Q正传D孙悟空:西游记解析:D第79页/共173页晋:粤()A闽:豫B冀:滇C黔:川D湘:桂解析B第80页/共173页喜欢:讨厌()A热爱:拥护B晚:迟C温暖:寒冷 D高兴:愉快解析C第81页/共173页公鸡:家禽()。A母鸡:矮脚鸡B小虾:有袋动物C卷发:头发 D母马:牲畜解析D第82页/
39、共173页五五 机械推理机械推理【考点分析】机械推理考察考生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等物理现象和机械运动的理解与判断能力。它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同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2007、2008年有5道试题,每题1分。第83页/共173页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有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B.重力是物体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C.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第84页/共173页2.有两个人,各用50千克的力拉一个弹簧秤,秤的指针应该是多少?a.50千克 b.100千克 c.0千克 d.25千克第85页/
40、共173页六六 图形推理图形推理传统题型:两套图形题。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就是说,两套图形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也存在某种差异。在每套题中,第一套图形包括三个图形,第二套包括两个图形和一个问号。在这两套之外还有供选择的四个图形。考生应选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图形。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或最大的相似性,而且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这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抽象推理能力。第86页/共173页解题方法解题方法从第一套图形入手,仔细观察第一套图形中的三个图形,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观察的要点:元素数量的变化(数量)旋转或移动方向上有无规律(方位)图形之间是否
41、有叠加(加、减)外形上是否相似等(对称等)然后把第一套图形的变化规律运用到第二套图形中,并分辨出两套图形的相似性与不同点,掌握规律。在选择答案时要仔细,避免视觉错误。第87页/共173页规律:元素数量的变化第88页/共173页规律:叠加第89页/共173页规律:相加第90页/共173页叠加第91页/共173页旋转第92页/共173页元素组合的变化第93页/共173页数量的变化+方向的变化第94页/共173页旋转第95页/共173页单元组成图形的拼接点的变化第96页/共173页图形只一笔画成的第97页/共173页叠加后相减第98页/共173页图形相加去同解析:第一组图形中每个图形都有是由四个小三
42、角解析:第一组图形中每个图形都有是由四个小三角组成的,分别观察四个小三角,上部的小三角,第组成的,分别观察四个小三角,上部的小三角,第一个是黑色的,第二个是黑色的,而第三个是白色,一个是黑色的,第二个是黑色的,而第三个是白色,可得出一个假设可得出一个假设“相同可得白色相同可得白色”;第99页/共173页再观察右下解的小三角,第一个图形是黑色的,第二个图形是白色的,而得到的第三个图形是黑色的,可得出一个假设“不同可得黑色”,然后将左小部的三角形及中部的三角形用这个假设验证,结果符合假设,这说明这两个假设即是第一组图形的规律,显然第二组图形应遵循这个规律,因而选择C 第100页/共173页平面图形
43、的空间还原平面图形的空间还原 平面图形的空间还原,即给一个平面图形,让你将这个平面图形还原成空间图形,俗称折纸盒问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公务员考试的一个新趋向。解决这类问题主要运用排除法,根据一些必然制约的关系进行排除。第101页/共173页解析:从四个备选项可以判断,A、B、C、D分别显示的图形的下半部分,因为上半部分一定是三面阴影。如果显示的都是图形下半部分,那么一定是B,因为从平面图来看阴影一定是相对的,所以选择B。第102页/共173页角或边的增减变化角或边的增减变化解析:此题虽是一道视觉推理,但实质是角或边解析:此题虽是一道视觉推理,但实质是角或边的变化。原图形
44、的角的个数分别为的变化。原图形的角的个数分别为3 3个,个,4 4个,个,5 5个,个,6 6个,所以接下来角的个数为个,所以接下来角的个数为7 7个,所以选择个,所以选择A A答案。答案。第103页/共173页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解析:此题在形式上虽是视觉推理题,但实质上是轴对称的有关问题。此题的规律为原图形每个图形都为轴对称图形(不只一条),并且都有中心,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C答案符合。第104页/共173页ABCD解析:最左边的图形中的直线是向上直立的,其后的图形中的直线逐渐向右倒下,第五个图形中的直线应该恰好倒下。因此,正确的答案是D。第105页/共173页 A B C D解析:
45、墨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五个图形中,墨点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因此,正确的答案是B。第106页/共173页这道题规律是2个图形重合的地方全部去掉,左边的图形先把2个图形合并就成为一个正方形里含个X,但这个X是由2个X合并的,所以并不是去掉X,而是去掉正方形里的整个内部,所以最后变成了一个正方形。右边图形也是把重合的整块都去掉,就是去掉长方形里的整块,所以就剩下了2个三角形。答案是C第107页/共173页解析:第一至第四个图形是同一图形在平面内的不同位置旋转而得到的,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是这一图形在平面内的不同位置,其他图形在平面内是不同图形,或者说只有D图和原始图在平面内是相同的答案是D
46、 第108页/共173页第109页/共173页资料分析资料分析【大纲解读与考点分析】“资料分析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每道题针对一段资料有1-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第110页/共173页资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应试者的理解、转换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中涉及到观察、计算、判断、推理等能力。资料分析的内容包括三种: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图形资料。第111页/共173页资料分析所设计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级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通过观察就可以在文字或图表中直接找
47、到答案,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某一具体数值;第二级是中级难度题,通常需要经过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或运算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涉及一组判断,要求考生分析这组判断的正误,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第112页/共173页(一)文字资料(一)文字资料 资料分析中所用文字资料大多属于说明文文体,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以及各种数据的比较。与统计表之类的资料相比,文字资料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众多的数据隐藏在有关的陈述中。第113页/共173页解题要领解题要领首先应通览整个资料,初步分析资料中哪些信息是最重要,哪些信息是一般的;然后研究资料
48、后面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侧重点;结合问题再针对性地阅读资料;分析、解答有关问题。答题时应认真、仔细,因为有的题目所考查的就是文中的重要细节或某个具体数据;要准确把握文义,综合分析,再做出有关判断,做出正确选择。第114页/共173页根据文字叙述回答根据文字叙述回答1-51-5题题三峡库区直排长江的主要城市污水口有66个,2001年三峡库区直排长江的城市污水年排放量总计3.17亿吨。排放量较大的三个地区为重庆主城区、万州区和涪陵区。其中重庆主城区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91亿吨,与2000年相比,污水排放量增加1%;万州区0.35亿吨,与2000年相比,污水排放量增加6.9%;涪陵区0.23亿吨,与2
49、000年相比,增加6.7%。城市污水中污染物总量为20.51万吨。其中化学耗氧量占污染物总量的56.56%,生化需氧量占污染物总量的29.40%,氨氮占负荷总量的3.71%。第115页/共173页1.三峡库区中,污水直排长江的主要城市不包括:A.重庆主城区 B.万州区 C.云阳区 D.涪陵区第116页/共173页2.排放量较大的三个地区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A.10.9%B.7.1%C.60%D.78.6%第117页/共173页3.与2000年相比,污水排放量增加率最大的是:A.重庆主城区 B.万州区 C.云阳区 D.涪陵区第118页/共173页4.2000年涪陵区的污水排放量约为()
50、亿吨。A.0.215 B.0.251 C.2.15 D.2.51 第119页/共173页5.2001年,化学耗氧量约为多少万吨?A.0.76 B.6.03 C.11.60 D.20.51第120页/共173页(二)表格资料(二)表格资料 表格资料是将有关资料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具有简明、清晰和易于比较的优点。解答表格资料题的关键是首先要能读懂统计表。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通常用原始数据制成。第121页/共173页解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根据问题与表中具体数值相对应,通过分析找出答案。第122页/共173页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