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经典诗词鉴赏5篇_高适代表作赏析.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08943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适经典诗词鉴赏5篇_高适代表作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适经典诗词鉴赏5篇_高适代表作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适经典诗词鉴赏5篇_高适代表作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适经典诗词鉴赏5篇_高适代表作赏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适经典诗词鉴赏5篇_高适代表作赏析 禹王台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的东南隅禹王台公园内,其中的三贤祠建于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是为了纪念唐代闻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同登吹台而建的祠堂。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高适经典诗词鉴赏,来观赏一下吧。 别董大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画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

2、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懊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呈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当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意,坚毅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塑身的色调。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燕歌行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特别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

3、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背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假如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

4、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结构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疾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其次段八句写战斗经

5、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猛烈,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始终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缘由,是诗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须要,而犹着意作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担心的心绪相适应

6、。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境况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凄惨命运深寄怜悯,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的确可以作为代表。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

7、番探讨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指责将领傲慢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斗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苦痛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重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冲突,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

8、激越,慷慨悲壮。 开头 全诗以特别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其次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白斗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特别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猛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

9、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目空一切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紧急:“单于猎火照狼山”,如同“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动,气氛也从宽缓渐入惊慌。 其次段 其次段写战斗紧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呈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

10、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冲突,示意了必败的缘由。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显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 第三段写士兵的苦痛,实是对汉将更深的指责。应当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斗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

11、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终归“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紧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原委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行缺少的一段。 结尾 最终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终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和善,何等英勇,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

1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x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到处爱惜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显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斗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概畅达,笔力矫捷,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办法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3、诗人着意示意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留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斗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困难改变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到处隐伏着显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别与汉将临战失职,尽情声色,都是显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非常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气。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

14、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塞下曲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胜利。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15、 注释 此诗描写前半部分描写了壮美的沙场征战之景,渲染了一种宏阔悲壮的氛围。 后半部分则是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万死不辞,要成为描像麒麟阁 的立功之臣,并且非常讪笑那些文臣,只会读经书,不能真的杀敌报国,可叹 这些文人参不透这点的话只会白白的苍老而去,不能名留青史。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豪壮之情,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手法大气豪壮,宏大宽阔之 气尽显。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短暂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是

16、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激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示意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芜之地;下句写衡阳,示意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织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终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蓟中作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7、。 蓟中作是五言古诗。高适的蓟中作主题特别明确,此诗描写了边疆的荒芜、边患的严峻,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为高适其次次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含蕴深广;实为天宝末年东北边疆现状之形象写照,可以“诗史”视之。 高适经典诗词鉴赏5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