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79024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痢疾79024学习.ppt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病原学 1.属肠杆菌科志贺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菌毛。2.分4群,47个血清型。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3.我国以B群为主。第1页/共37页病原学 4.生存力较强,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产生毒素:(1)外毒素:A群产生外毒素的能力最强 肠毒素 细胞毒素 神经毒素(2)内毒素:第2页/共37页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不典型病人意义最大)第3页/共37页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第4页/共37页3.易感人群:(1)普遍易感。(2)免疫力短暂,易多次发病。4.流行特点:全年发病,夏秋高发。流行病学第5页/共37页发病机理致病因素 1
2、.侵袭力:2.细菌数量:10100个可引起发病。3.毒力:外毒素、内毒素。4.抵抗力:胃酸肠道正常菌群肠粘膜分泌型IgA第6页/共37页发病机理外毒素.肠毒素:小肠粘膜渗出增加早期12 日水样便。.细胞毒素:加剧粘膜的炎症破坏粘液 脓血便。.神经毒素:神经系统症状。第7页/共37页发病机理内毒素v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意识障碍。感染性休克。第8页/共37页发病机理途径:经口.胃结肠、回肠末段(菌毛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侵入固有层。第9页/共37页特点:一般不发生肠穿孔:仅限于固有层。一般不发生菌血症:一般不侵入血流。炎症 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大量吞噬痢疾杆菌。发病机理第10页/共37页腹痛、里急
3、后重:是由于局部炎症刺激和毒素作用于肠壁神经肠蠕动共济失调和痉挛,以直肠、肛门挂括约肌最明显。发病机理第11页/共37页发病机理中毒性菌痢v特异性体质对细胞毒素、内毒素发生异常强烈反应所引起。第12页/共37页病理解剖1.部位:乙状结肠、直肠(严重者全结肠)2.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第13页/共37页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7天,多数为1-2天。2.病情:A群B群D群;B群易转慢性。3.临床分型:(1)急性菌痢(2)慢性菌痢第14页/共37页急性菌痢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消化道症状:渐进过程()腹痛:阵发性,痉挛性。()腹泻:水样
4、便脓血便(量多量少)。次数:少多(10次/日)。()里急后重:轻重。.体征: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12 周内恢复,少数转为慢性。第15页/共37页急性菌痢急性菌痢轻型(不典型)1.全身中毒症状轻。2.肠道症状轻(10次/日)。3.病程37日。第16页/共37页急性菌痢急性菌痢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严重的毒血症:高热,惊厥,休克。.肠道症状轻:经灌肠,肛拭子粪检方可发现异常。.临床常分为: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颅高压。混合型:最凶险。第17页/共37页慢性菌痢 1.病程超过2月。2.原因:(1)未正规治疗。(2)耐药菌株感染。(3
5、)基础疾病。第18页/共37页3.临床分为:慢性迁延型:症状反复出现,轻。急性发作型:有菌痢史,诱发。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菌痢史,无症状,检 查 发现。慢性菌痢第19页/共37页实验室检查第20页/共37页血常规 v白细胞轻中度升高(102010/L)。v中性粒细胞升高。v慢性贫血。第21页/共37页粪便检查.常规检查:典型痢疾粪便中无粪质,量少,呈鲜红色粘液冻状,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15个Hp),脓细胞及红细胞,有巨噬细胞有助诊断。.细菌培养(大便):确诊依据。第22页/共37页3.疑难慢性病例,可作乙状结肠镜检 查。4.免疫学检查:早期、快速。5.志贺菌核酸检测:分子杂交、PCR
6、。其他检查第23页/共37页并发症 v志贺菌败血症v溶血性尿毒综合征v关节炎 第24页/共37页诊断第25页/共37页鉴别诊断与急性菌痢鉴别:1.阿米巴痢疾:起病缓,中毒症状轻,大便 血多粪少、腥臭,腹痛、里急后重轻。2.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同餐者同发病。3.病毒性腹泻:4.霍乱:第26页/共37页鉴别诊断 与慢性菌痢鉴别:(1)直肠癌、结肠癌:肛指。(2)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慢性血吸虫病:第27页/共37页鉴别诊断 与中毒性菌痢鉴别 脑型:乙脑:少见休克,大便检查正常。休克型:其他的感染性休克。第28页/共37页治疗 v一般、对症治疗v病原学治疗v中毒性菌痢v慢性菌痢第29页/
7、共37页一般、对症治疗1.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1W,或粪便培养2 次阴性。2.对症治疗:补液。腹痛:阿托品 Po/im654-2 10mg Po/im高热病人:阿斯匹林、柴胡。第30页/共37页病原治疗 .首选喹诺酮类抗菌药(疗程57天)。诺氟沙星(氟派酸):0.20.3g 34次日 Po。氧氟沙星(氟嗪酸):0.2g 23次日 Po。环丙沙星:0.2g 23次日 Po。第31页/共37页病原治疗.氨基糖甙类:丁胺卡那:200400mg日、2次日、im15mg/kg日、23次日、ivgtt其它: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疗程一般不超过710天,总量小于15g)第32页/共37页病原治
8、疗.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菌感染)()头孢噻肟钠:2-3g,2次/日,ivgtt()头孢曲松钠:2g,2次/日,ivgtt第33页/共37页中毒性菌痢1.病原治疗:以静脉滴注为宜。(头孢菌素类、喹 诺酮类)2.高热、惊厥:亚冬眠疗法、安定。3.循环衰竭的治疗:扩容、解痉、纠酸、强心、升 压、解毒。4.呼吸衰竭的治疗(脑水肿、颅高压):脱水降颅压:甘露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第34页/共37页慢性菌痢 1.增强体质,生活有规律。2.抗菌治疗:根据药敏选药或未用药。联合用药。每疗程延长至1014天,重复23个疗程。3.可用保留灌肠:0.51庆 大 霉 素 200ml或 510大
9、 蒜 液 200ml每日一次,10 14天为一疗程。加0.2普鲁卡因减轻刺激;强的松20mg,加强药物浸入。第35页/共37页总结v 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全年散发,夏秋季最多。急、慢性患者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细菌通过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以及蝇传播,尤其是食物及水被污染后可引起暴发流行。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不产生稳定持久的免疫力,各型间缺乏交叉免疫,容易再次感染。主要表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中毒性菌痢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而消化道症状极不明显。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流行学史及粪便标本的显微镜检查即可诊断。可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第36页/共3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7页/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