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理论基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气燃烧理论基础.ppt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城市燃气的分类1.燃烧特性参数 华白数W:与燃烧热负荷有关的参数 (MJ/m3)燃烧势CP:与燃烧火焰传播速度、燃烧稳定性有关的参数2.城市燃气分类标准 天然气,液化气,人工燃气燃气基础知识燃气基础知识第1页/共44页第2页/共44页第一章第一章 燃气燃烧计算基础燃气燃烧计算基础 一、燃气的燃烧过程 燃气 混合 燃烧(化学反应)烟气:CO2,H2O,N2,O2,空气 点火 CO,SO2,NOX 二、燃气燃烧的基本反应 第3页/共44页三、燃烧所需空气量 (一)理论空气需要量 (m3/Nm3干燃气)(二)实际空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 V =V0四、理论烟气量和实际烟气量第一章第一章 燃气燃烧计算
2、基础燃气燃烧计算基础第4页/共44页第一章第一章 燃气燃烧计算基础燃气燃烧计算基础五、不完全燃烧时的计算 第5页/共44页第一章第一章 燃气燃烧计算基础燃气燃烧计算基础六、理论燃烧温度tth 的近似计算 燃气、空气常温,完全燃烧,忽略热分解(1800),绝热。燃气低热值=烟气量比热燃烧温度 Hl =If =Vn Cf tth tth=Hl/VnCf 天然气燃烧产物的平均比热表温温 度度0-200200-400400-700700-10001000-12001200-1500平均比热平均比热kJ/m31.381.421.471.511.551.59第6页/共44页第二章第二章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3、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一、化学反应速度(一)化学反应速度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即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的消耗量:W=dC/d (kMol/m3 s)CH4+2O2=CO2+2H2O W=dCCH4/d =0.5dCO2/d =dCCO2/d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 n 反应速度常数 k 第7页/共44页第二章第二章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速度 反应级数 n 反应速度常数 k 阿伦尼乌斯定律:k=k0 exp(E/RT)k0 频率因子(指前因子)E 活化能 R 通用气体常数第8页/共44页第二章第二章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二)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
4、素 W=k0 exp(E/RT)Cn 1.温度 T 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到一 定温度后,增加缓慢 2.活化能 E 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E 高,难于反应 3.反应物浓度 C 浓度高,反应速度加快(与反应级数 n 有关)4.气相反应物分压 p 分压p大即浓度高,反应速度也加快 5.反应级数 n 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 第9页/共44页 二、燃气的着火(一)气体燃料两种着火方式:自燃着火:强制着火:常温可燃混合物中,用一热源局部点火燃烧,向周围传播,最后达到整个可燃混合物燃烧。(二)着火热力理论:以热量平衡为基础。化学反应发出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 时,就能着火。着火温度与燃气成分、浓度(压力)、容器
5、壁温(传热)等因素有关,着火温度不是一个物性参数。第二章第二章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第10页/共44页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一、正常火焰传播正常火焰传播速度 即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Sn 火焰传播速度 与气流法线分速度相等时,能稳定燃烧。第11页/共44页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火焰传播速度Sn 可燃混合气导热系数 Q 可燃混合气热值 燃烧反应平均速率 0 可燃混合气密度 C p 可燃混合气比热 Tm 烟气出口温度 T0 可燃混合气初始温度第12页/共44页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二、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
6、度Sn的因素 (一)可燃混合气比例的影响 (二)燃气性质的影响 第13页/共44页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三)温度的影响 1.初始温度的影响可燃混合物初始温度高,燃烧温度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加,因而Sn增大。第14页/共44页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2.火焰温度的影响在高温情况下,随着火焰温度的提高,Sn显著提高;在更高温度下,由于热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大大增加,促进反应,进一步提高火焰传播速度Sn。第15页/共44页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四)压力的影响 Sn pk Sn 50 50-100 100 k 0 0
7、 0第16页/共44页(五)惰性气体的影响 燃气中加入惰性气体N2,热值降低,反应速度减慢,将使火焰传播速度Sn下降。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第17页/共44页三、火焰传播浓度极限(爆炸极限,着火浓度极限)在燃气-空气混合气中 1.浓度确定时,仅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才能着火;2.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燃气与空气的比例在一定 的范围内火焰才能传播;3.能使火焰持续不断传播所必须的最低(高)燃气浓度,称 为火焰传播浓度下(上)限。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第18页/共44页 单一燃气的爆炸极限 (常温,20)第三章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
8、传播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燃气名称燃气名称爆炸下限爆炸下限%爆炸上限爆炸上限%氢氢4.075.9一氧化碳一氧化碳12.574.2甲烷甲烷5.015.0乙炔乙炔2.580.0乙烯乙烯2.734.0乙烷乙烷2.913.0丙烯丙烯2.011.7丙烷丙烷2.19.5丁烯丁烯1.610.0正丁烷正丁烷1.58.5异丁烷异丁烷1.88.5第19页/共44页第四章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燃气燃烧方法 燃气的燃烧过程 (1)燃气与空气的流入、混合 (2)混合气的加热与着火 (3)完成燃烧化学反应 燃烧热加热新鲜混合气,维持不断燃烧。第20页/共44页第四章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燃气燃烧方法一、燃气燃烧方法的分类:按照混
9、合时间与化学反应时间两者比较 (一)扩散式燃烧(有焰燃烧)扩散混合控制:燃气、空气分别喷入,混合速度控制燃烧;火焰长,稳定性好;燃烧时间长;煤气与空气可分别预热以提高温度。(二)完全预混式燃烧(无焰燃烧)动力学控制:燃烧速度快,火焰短;空气消耗系数 n 较小,燃烧温度高,空间热强度较大;但空气与煤气温度不能预热过高。(三)部分预热式燃烧(大气式燃烧器)介乎两者之间,第21页/共44页第四章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燃气燃烧方法二、扩散式燃烧 层流扩散火焰的结构 1 1 外侧混合区(燃烧产物外侧混合区(燃烧产物+空气)空气)2 2 内侧混合区(燃烧产物内侧混合区(燃烧产物+燃气)燃气)3 3 =0=0
10、 处为燃处为燃气区气区 =1=1 处为火焰面处为火焰面 第22页/共44页第四章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燃气燃烧方法三、部分预混式燃烧(大气式燃烧器)(一)部分预混层流火焰 燃气预先混入部分空气(01),燃烧加强,火焰清晰,火焰温度提高。内锥体(兰色锥体),气流的法向速度与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相等,形 成稳定火焰面。外锥体,内锥之外按扩散方式与空气混合后燃烧。第23页/共44页第四章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燃气燃烧方法兰色火焰出现条件:1.燃气-空气混合物浓度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之间。2.气流的切向分速使下面质点对上面质点点火。3.火焰根部存在点火源:火焰传播速度 Sn=气流速度 V 1点:SnV 2点:
11、SnV 3点:Sn=V 火焰面稳定 点火环第24页/共44页(二)部分预混层流火焰的稳定 (比较气流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离焰:气流速度快,点火环变窄而消失,火焰脱离燃烧器出口 脱火:气流速度进一步加大,大于火焰传播速度,火焰被吹熄 回火:气流速度减到小于火焰传播速度,火焰缩进燃烧器 燃气的火焰传播速度Sn越大,脱火曲线和回火曲线位置高,不易脱火而易回火,如人工气。天然气则相反,Sn 小,易脱火不易回火。2 脱火曲线脱火曲线(气流速度上限)4 回火曲线回火曲线(气流速度下限)1 光焰曲线光焰曲线,过小时,由于 碳氢化合物热分解,形成 碳粒和煤烟,燃烧不完全第四章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燃气燃烧方法第
12、25页/共44页第四章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燃气燃烧方法影响脱火和回火曲线,即燃烧稳定性的因素 1.燃气混合物组成:(Sn不同)人工煤气易回火,天然气易脱 火,LPG易黄焰;2.一次空气系数:增大,Sn减小,使脱火曲线下降;容易脱火,3.燃烧器出口直径小散热大,火 焰温度下降,Sn 变小易脱火,不易回火;4.周围空气的含氧量低时,火焰 传播速度Sn减慢,易脱火。第26页/共44页第四章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燃气燃烧方法四、全预混式燃烧(无焰燃烧)特点1.燃烧速度快,火焰很短甚至看不出2.容积热强度高 100-200106kJ/m3h (3-6104kW/m3)2.空气过剩系数小(=1.05-1.1
13、0),燃烧温度高3.燃气与空气全预混,火焰传播能力强,但由于温度高,容易回火4.热效率高,40%的燃烧热以辐射传热第27页/共44页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 一、大气式燃烧器的构造及特点 低压引射大气式燃烧器:引射器和头部组成。工作原理:喷嘴喷射燃气-引射空气-吸气收缩管-混合管 -扩压管-头部火孔流出燃烧 燃气灶:收缩管收缩管 混合管混合管 扩压管扩压管 =0.45-0.75 =1.3-1.8 (1 1)风门)风门 (2 2)一次空气口)一次空气口 (3 3)引射器喉部引射器喉部 (4 4)喷嘴)喷嘴 (5 5)火孔)火孔 第28页/共44页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
14、器(一)引射器 引射器的作用 (1)以高能量的燃气引射空气,并使均匀混合;(2)引射器末端形成剩余压力,以克服气流在头部的阻力损失,使燃 气-空气混合物在火孔出口具有一定速度;(3)输送一定的燃气量,达到热负荷要求。吸气收缩管的进口截面积比喉管面积大 4-6倍。第29页/共44页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1.喷嘴 以一定速度喷出,输送一定的燃气量 管内层流流动时有压力降,压力降与燃气性质、燃气速度(流量)、管道直径、管道材质等有关。H 燃燃气压力气压力(Pa)喷嘴流量:流量流量系数系数 d 喷喷嘴直径嘴直径(mm)如有 n个喷嘴 s 相对密度相对密度 热负荷:Q=nLg Hl/36
15、00 (kW)Hl 燃气低燃气低热值热值kJ/m3 n喷喷嘴数量嘴数量 喷嘴直径:第30页/共44页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 喷嘴出口截面至喉部的距离对一次空气系数的影响第31页/共44页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2.混合管 使得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均匀分布。渐缩管有利于速度场均匀分布,不利于温度场、浓度场均匀分布;渐扩管反之。混合管取圆柱形,长度=(1-3)dt3.扩压管 截面扩大,混合气速度降低,使气体的部分动压变为静压,提高压力,混合均匀。扩压管张角6 8。第32页/共44页(二)燃烧器头部1.多火孔头部 燃气-空气混合物均匀分布到各火孔,
16、头部各点气流压力相等,二次空气能均匀达到各个火孔。头部过大时灭火噪声大。第33页/共44页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 各种形状的火孔 圆火孔:加工简单,但与空气接触面较小;方火孔:与二次空气接触面 较大,但加工工艺要求高。第34页/共44页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条形火孔 同样面积布置下热负荷较高,要考 虑二次空气补足充分。口琴式燃烧器平板式多孔红外燃烧器 第35页/共44页二、大气式燃烧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优点:1.火焰短,火力强,燃烧温度高;2.可用于不同燃气,燃烧较安全、环保,热效率高,CO含量低;3.可用低压燃气,空气靠燃气引射,具有自调性,煤气空气按比例 调节
17、;4.适用性强,可满足各种工艺需要。缺点:1.由于部分预混空气,火孔热强度、燃烧温度受限制;2.热负荷较大时,结构较笨重;3.引射空气自适应调节,负荷调节比较小。适用范围:多火孔大气式燃烧器广泛用于家庭和公用事业的各种灶具、热水 器、沸水器,单火孔的多用于中小锅炉和工业炉。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第36页/共44页三、大气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 (请看参考书)第五章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第37页/共44页第六章第六章 燃气互换性燃气互换性一、一、燃气互换性和燃具的适应性 燃气的成分可能改变:生产过程少许变化,不同的气源。对于燃具:当气源成分变化时,燃具的热负荷、燃烧稳定性、
18、火焰结构、烟气中CO含量等也会变化。要求燃具不用调整仍能正常使用,即燃气上述性能改变不超过一定极限。1.燃气互换性。某燃具以基准气 a 进行设计调整,现改用置换气 s。如果燃具不加调整仍能正常工作,则 s 燃气对 a 燃气具有“互换性”。2.燃具适应性 当燃气性质有少许变化时,燃具不加调整仍能正常使用。“互换性”要求气源变化不能超过一定范围;“燃具适应性”要求燃具制造厂生产适应性强的优质燃具。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第38页/共44页第六章第六章 燃气互换性燃气互换性二、互换性的判定 热负荷 Q=HhV 流量 (一)华白数 1.华白数:热负荷与W成正比:Q=K W (压力不变时)与 W成反比。
19、W不变时,同样压力下热负荷、也不变。2.广义华白数 如果压力变化,喷嘴前压力 p(Pa)广义华白数:热负荷:Q=K1 W1 第39页/共44页第六章第六章 燃气互换性燃气互换性(二)燃烧势CP 燃烧势是与火焰传播速度、燃烧稳定性有关的参数。实验证明,内焰高度 h与离焰、回火、不完全燃烧工况有关;内焰高度又与相对密度S和燃烧速度Sn有关,则与燃气成分有关。所以燃烧速度与燃气成分的函数第40页/共44页第六章第六章 燃气互换性燃气互换性三、火焰特性对燃气互换性的影响 燃气性质除了华白数,还要考虑火焰特性,即产生离焰、回火、黄焰和 不完全燃烧的倾向性。典型燃具用一种燃气作燃烧特性曲线,以 燃具的运行
20、工况 qp 和作坐标点,如 在燃烧特性曲线范围内可以正常燃烧。当燃气改变时,燃烧特性曲线和运行点都 发生改变;只有当工作点在新的燃烧特性 曲线范围内,燃具保持稳定燃烧,才具有 互换性。qp 火孔热强度(W/mm2)一次空气系数第41页/共44页第六章第六章 燃气互换性燃气互换性基准气 a,离焰极限曲线La,黄焰极限曲线Ya,Wa=51.0置换气 s,离焰极限曲线Ls,黄焰极限曲线Ys,Ws=42.5 互换时燃具热负荷变化:一次空气系数变化:运行点 1:a1:qp=14 W/mm,=0.30 s1:qp=11.7W/mm,=0.36 运行点2:(适应性好)a2:qp=14 W/mm,=0.35 s2:qp=11.7W/mm,=0.42第42页/共44页 参考资料1.同济大学等编.燃气燃烧与应用(第四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项友谦等编著.天然气燃烧过程与应用手册.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花景新.燃气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韩昭沧.燃料及燃烧(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5.姜正侯主编.燃气工程技术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6.童正明等编著.工程燃烧学.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 第43页/共4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4页/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