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昆虫学复习.ppt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什么是昆虫(描述其整体形态结构即特征)第1页/共69页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分节:头、胸、腹;2头部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由9-11节组成,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有转化为外生殖器的附肢。5具有变态特性: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系列内、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第2页/共69页一、昆虫的头部触角结构、类型及代表科口器结构、类型及代表科复眼、单眼头式第3页/共69页二昆虫的胸部前翅着生中胸,后翅着生后胸。足的结构、类型及代表科翅的结构、类型及代表科假想脉序图翅连锁第4页/共69页三昆虫的腹部昆虫的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除末
2、端几节具有尾须和外生殖器外,一般没有附肢。第l-8节两侧常各具有气门一对。产卵器第5页/共69页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及其作用1底膜:2皮细胞层:3表皮层:(1)内表皮:最厚,质地柔软而有延展性(2)外表皮:质地坚硬,致密(3)上表皮:最薄,结构最复杂,一般由内向外分为:角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3层,体色:色素色、结构色和混合色三种。第6页/共69页第7页/共69页体长:昆虫的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和腹末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距离。第8页/共69页第二章昆虫的内部器官及其功能1体腔即血腔: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
3、心脏,各器官浸泡在血液中。昆虫胸部或腹部的横切面:两层膈膜将整个体腔分为三个血窦:(1)膈膜:背膈膜、腹膈膜(2)血窦:背血窦(心脏和大动脉)、围脏窦(消化、排泄、生殖器官)、腹血窦(中枢神经系统)第9页/共69页第10页/共69页第11页/共69页第一节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生殖方式概念概念:单体生殖和单体生殖和双体双体生殖生殖;概念概念:两性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生殖和孤雌生殖;概念:概念:单胚单胚生殖和多胚生殖;生殖和多胚生殖;概念:概念:成体成体生殖与幼体生殖;生殖与幼体生殖;概念:概念:卵卵胎生。胎生。第12页/共69页第二节第二节 昆虫的胚后发育昆虫的胚后发育 胚后发育:胚后发
4、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的整个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发育过程。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突破卵壳而出的过程。第13页/共69页变态: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的一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叫变态。系列形态变化,叫变态。变态类型及其代表科(重点)第14页/共69页蜕皮:蜕皮:昆虫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昆虫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幼虫期第15页/共69页虫龄:从孵化至第1次蜕皮
5、前的幼虫称1龄幼虫,第1 次蜕皮后的幼虫称2龄幼虫,依此类推。龄期:相邻两次蜕皮所经历的时间。头壳指数:各龄间头壳宽度按一定几何级数增长,即各龄幼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即:上一龄头壳宽/下一龄头壳宽=1.4 第16页/共69页金蝉脱壳化蛹: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从一个自由活动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虫态的过程,又叫化蛹。蛹的类型:第17页/共69页金蝉脱壳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末龄若虫的皮化为成虫的过程。补充营养: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成虫羽化后生殖腺尚未成熟,需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成虫为完成性成熟而进行的取食活动称补充营养。恢复营养:第18页
6、/共69页多型现象: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不同的现象。(如不同的现象。(如“社会性昆虫社会性昆虫”)性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它外部形态的差异,即第二性征。第19页/共69页世代:世代:昆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昆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 止称为一个世代。止称为一个世代。生活史:生活史: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年生活史:年生活史:昆虫在昆虫在1 1年中生活史,又称生活年史。年中生活史,又
7、称生活年史。第五节第五节 昆虫的世代和生活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史第20页/共69页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使前后世代明显重叠的现象。世代交替: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和生活习性等有明显差异,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发生的现象。第21页/共69页三、休眠和滞育三、休眠和滞育 1.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便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利用休眠,可控制天敌昆虫的释放。2.滞育:由遗传性决定,并受光周期、温度、湿度、营养等共同作用,以及体内激素调控;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适宜环境条件也不能立即恢复发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才能解除滞育。第
8、22页/共69页第六节 昆虫的习性和行为昆虫的习性和行为有哪些,如何利用其进行害虫防治?第23页/共69页第24页/共69页1、种2、各目的特征3、主要阶元:界、门、纲、目、科、属4、标本的制作与保存第25页/共69页菜粉蝶Pieris rapaeL.属名种名定名人姓氏双名法(binomen)即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为种名。第26页/共69页目与科的特征半翅目:蝽科、缘蝽科、猎蝽科、红蝽科、长蝽科等翅目:白蚁与蚂蚁的区别鳞翅目:蛾、蝶的区别;凤蝶、蛱蝶、眼蝶、粉蝶和弄蝶的特征。双翅目:蝇科和虻科的区别直翅目:蝗亚目、螽蟖亚目与蝼蛄亚目的区别第27页/共69页第28
9、页/共69页概念Pest:Pest:当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超出了某种允许的阈值水平而引起经济损害的时候。population:population: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community:community:占有一定空间,有着相似的自然资源需求的几个或多个种群的集合体。ecosystem:ecosystem:在一特定的区域的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信息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第29页/共69页生态环境因素 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即气候因素,或称为无机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降水、光、风、土壤、地形、人为活动影响等。非密度制约因子 另一类
10、是生物因素,即有机因素,主要包括昆虫的食物和天敌。密度制约因子第30页/共69页温度、湿度、降雨、光、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第31页/共69页一、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昆虫是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在其有效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加强酶和激素的活性,从而加快昆虫体内生化反应的速度,表现在发育速度的加快。第32页/共69页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可将温度划分为5个温区:致死高温区:45-60 亚致死高温区:40-45 适温区:8-40 亚致死低温区:-10-8 致死低温区:-40-10第33页/共69页适温区又可分为以下3个温区。高适温区温度约为3040。最适温区一般为2030。寿命适
11、中,繁殖力最大。低适温区一般为820。此温区的下限,称为最低有效温度,只有高于这一温度,昆虫才开始发育,故称为发育始点(发育起点)温度。第34页/共69页1 温度与昆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得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能是一个常数,积累的总热能以发育历期与此期间的平均温度的乘积表示,称为积温常数即:K=D*T K-积温常数 D-发育历期 T-发育温度 第35页/共69页昆虫在发育起点(c)以上的温度才开始发育即:K=D(T-C)K-有效积温常数 单位:日度。当测的害虫某一虫期或龄期的发育起点
12、和有效积温后,就可根据当地常年的平均气温,结合近期天气预报,利用积温预报式,发生对害虫下一虫态或龄期出现时间的预报。第36页/共69页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的测定 因为:K=D(T-C);V=1/D(V-K=D(T-C);V=1/D(V-发育速率)所以:T=KV+C T=KV+C 多组T T、V V值 用最小二乘法可求 K C K C*多级人工变温法 第37页/共69页预测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期 例:如7 7月1010日深点食螨瓢虫产卵盛期,7 7月中旬气象预报平均温度为28 28,预测其1 1龄幼虫的盛期。(K=58.06K=58.06日度 C=15.46 )C=15.46 )解:已知 K=D(T-
13、C)D=K/(T-C)=4.6 K=D(T-C)D=K/(T-C)=4.6 即5 5天。故7 7月1515日是1 1龄幼虫的盛期 第38页/共69页 预测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的代数 如果某地对该种昆虫一年内可提供的有效积温K1K1小于K,K,这种昆虫就不能在该地分布。代数D=K1/K(D=K1/K(代)。第39页/共69页利用有效积温保存天敌和确定释放天敌适期 例:已知玉米螟赤眼蜂全代的发育始点为5 5,完成一代需求的有效积温为235235日度,故选择低温保存温度在5 5 以下。又如5 5月2020日预测到6 6月2 2日(即1313天后)是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产卵适期,求在何
14、种温度下繁蜂,可不误在6 6月2 2日适期放蜂 K=D(T-C)235=13X(T-5)T=21.5 K=D(T-C)235=13X(T-5)T=21.5 第40页/共69页3.3.低温致死效应和昆虫的耐寒性过冷却现象过冷却现象:昆虫的体液能忍受00以下的低温而不结冰,这种现象叫过冷却现象。昆虫的体温持续下降,当体温降到 00以下时,体液不结冰,但当体温降到一定低温(如-12)-12)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热量,此时体温复升,这一温度称为过冷却点。但体温只能升到接近0 0 处,而后又慢慢下降。第41页/共69页光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可见波长范围在250一700m之间,对紫外光敏感,
15、而对红外光不可见。光强度的影响:日出性昆虫、夜出性昆虫、昼夜活动性昆虫、弱光性昆虫。第42页/共69页 风:影响昆虫传播、扩散;可使昆虫致死。另外造成树木折断枯死造成次期性害虫大发生。5、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第43页/共69页土壤因子 据估计,大致有 95%95%的昆虫种类与土壤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直接关系。第44页/共69页摘要:食物 2.2.天敌第45页/共69页1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1.1昆虫食性的分化按食物的性质分 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按取食范围的广狭区分 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第46页/共69页 2 2 昆虫的天敌1 1)捕食性天敌螳螂、蜻蜓、猎蝽、瓢虫、步甲、虎甲及直翅目、
16、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昆虫。2 2)寄生性天敌:按寄主分为卵寄生、幼虫寄生、蛹寄生、成虫寄生或跨期寄生。按寄生习性分为:单寄生、复寄生、重寄生。第47页/共69页n3)病原微生物:细菌(金龟子乳状病芽孢杆菌、BT)真菌(虫霉菌、白僵菌、绿僵菌)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昆虫感染以上三种病原后的病状区别n4)捕食性鸟类和其他有益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蜘蛛、捕食螨。第48页/共69页第49页/共69页 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第50页/共69页2.2.种群的统计特征1)统计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比、
17、年龄组配、繁殖率、滞育率等2)密度(density)定义: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生物种群个体的数量。第51页/共69页第五节 昆虫群落生态学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 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的物种。这说明群落中的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性。第52页/共69页第53页
18、/共69页第一节害虫管理的理念应用害虫管理的原理提出如何管理害虫?第二节 害虫管理的原理及技术方法一、森林害虫种群数量调节的基本原理1、生物潜能:2、反馈和负反馈机制:3、生态对策:K对策和R对策。第54页/共69页二、害虫种群数量调节的技术方法(一)森林植物检疫 森林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验和处理,严禁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输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对内检疫(国内检疫)和对外检疫(国际检疫)。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第55页/共69页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公告,公布了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其中昆虫11种、
19、病原微生物6种,线虫1种,植物1种,并自2005年3月1日开始生效.新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昆虫(11种):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松突圆蚧、杨干象、苹果蠹蛾、双钩异翅长蠹、蔗扁蛾、枣大球蚧、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美国白蛾第56页/共69页(二)林业技术 运用林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大量发生繁衍的条件,或直接消灭、减少虫源,避免害虫发生或减轻危害。主要包括:选育抗虫树种和品种、加强经营管理、合理采伐、运输、储藏等。第57页/共69页1、选育抗虫树种和品种2、加强经营管理:造林前对土壤昆虫、立地等的调查;营造混交林,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创造复杂的生态条件;适地适树,树
20、种的合理配置;采取封山育林、合理抚育,及时修枝、间伐,组织透光伐、卫生伐等,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清除林内杂草、灌木、粗糙树皮,冬耕深翻;合理施肥灌溉。3、合理采伐、运输、储藏第58页/共69页(三)生物防治方法 广义: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激素或提取物)控制有害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为害的方法。防治植物病害、杂草、其他有害动物、害虫等。第59页/共69页(四)物理机械防治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消除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1、捕杀2、阻隔3、诱杀:潜所诱杀、食物诱杀、灯光诱杀、性息素诱杀、颜色诱杀第60页/共69页4、高温处理5、放射性元素处理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同位素
21、、各种射线处理害虫,微波杀虫,紫外线灭菌等方法。第61页/共69页(五)化学防治(五)化学防治农药的优点、缺点。生物防治的优点、缺点。农药的缺点:昆虫的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再增猖獗Resurgence,农药残留Residue第62页/共69页1、农药的分类 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按成分和来源分:无机杀虫剂,包括砷酸钙、砷酸铝、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按作用方式分:触杀剂(辛硫磷、氰戊菊酯)、胃毒剂(砷酸钙、砷酸铝)、熏蒸剂(氯化苦、磷化铝、溴甲烷)、内吸剂(乐果、久效磷)、拒食剂(
22、拒食胺)、忌避剂(香苯油)、引诱剂(性引诱剂)等。2、剂型第63页/共69页粉剂 可湿性粉剂:乳油、浓乳剂、乳膏 颗粒剂 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 水剂 第64页/共69页3、农药的使用方法喷粉法:喷雾法:超低容量喷雾和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每公顷用药量在5000ml以下,雾滴直径在100微米以下;低容量喷雾:每公顷用药量在7500015000ml以下,雾滴直径在100150微米以下。第65页/共69页烟雾法。适合于树高、林密、水源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气温逆增和风速影响大。早晚易出现气温逆增现象,林内风速为0.3-1.0m/s适合放烟。熏蒸法。溴甲烷、磷化铝。拌种法。土壤处理。毒饵法。种苗浸渍法。毒环法。第66页/共69页4、农药的合理使用 正确选用农药;合理混用农药;交替轮换农药;严格掌握用药量,控制药剂浓度、用药次数等;适时施药;喷药均匀周到,保证施药质量;注意保护天敌。第67页/共69页第五章 各论部分松树害虫:松突圆蚧、松墨天牛、马尾松毛虫、萧氏松茎象栗瘿蜂杉木害虫:杉梢小卷蛾、双条杉天牛竹笋害虫:刚竹毒蛾、黄脊竹蝗、竹笋禾夜蛾形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主要防治方法。第68页/共6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9页/共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