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问题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问题学习.ppt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无处不在的生态现象(一)无处不在的生态现象为什么北欧地区多“女人执政 玫瑰当家”?第1页/共33页(一)无处不在的生态现象 生态视角中的春秋 古时,大的事件多发生于春秋两季,春天是播种和祭祀的季节,秋天是收割和战争的季节。原来这才是春秋贾志刚第2页/共33页(一)无处不在的生态现象 生态自然 生态危机环境污染 生态=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Youre what you eat!第3页/共33页(二)无处不在的生态危机20世纪世界十大污染事件 1、1930 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2、1943美国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1948年美国多诺拉事件4、1952年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5、1953-
2、1956年日本水俣事件6、1955-1963年神东川的骨痛病7、1961年日本四日市事件 8、1968日本米糠油事件9、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0、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第4页/共33页(二)无处不在的生态危机 美国金融界海啸 日本自然界海啸第5页/共33页 (二)无处不在的生态危机 管理学家眼中的美国金融海啸管理系统不健全第6页/共33页 (二)无处不在的生态危机经济学家眼中的美国金融海啸经济规律认识错误第7页/共33页(二)无处不在的生态危机 哲学家眼中的美国金融海啸人类生存方式扭曲第8页/共33页(二)无处不在的生态危机 日本海啸 人口、经济是按照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发
3、展的,属于指数方式发展的,属于无限制的系统;而人口、无限制的系统;而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方式发展的,属于有限方式发展的,属于有限制的系统。这样,人口制的系统。这样,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就会进一步限制人口和就会进一步限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第9页/共33页Company Logo(二)无处不在的生态危机人类人类无边无边的的欲望欲望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地球地球有限有限的的供给供给第
4、10页/共33页二、越发激进的生态批判之路二、越发激进的生态批判之路最初崛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崛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兴旺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旺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2深度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深度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3第11页/共33页(一)最初崛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最初崛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以“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的诞生为标志的诞生为标志鲁道夫鲁道夫巴罗、亚当巴罗、亚当沙夫沙夫第一次提出第一次提出“全球生态危机全球生态危机”“乐观派乐观派”与与“悲观派悲观派”之争之争第12页/共33页(二)蓬勃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蓬勃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基于科
5、学技术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基于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莱斯、本莱斯、本阿格尔、高兹阿格尔、高兹“深绿派深绿派”与与“浅绿派浅绿派”之争之争第13页/共33页(三)深度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资本主义批判进入政治和文化层面对资本主义批判进入政治和文化层面佩伯、福斯特、奥康纳佩伯、福斯特、奥康纳“绿色绿党绿色绿党”与与“红色绿党红色绿党”之争之争第14页/共33页三、他山之石:西方社会的生态批判理论三、他山之石:西方社会的生态批判理论你你 回回 的的 去去 吗吗?第15页/共33页三、他山之石:西方社会的生态批判理论12 3 文化视角批判政治视角批判经济视角批判第16页/共33页(一)生态危机
6、产生根源的文化视角的批判(一)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文化视角的批判消费主义盛行的批判消费主义盛行的批判1大众文化媚俗的批判大众文化媚俗的批判2幸福观异化的批判幸福观异化的批判3第17页/共33页1.1.1.1.对消费主义盛行的批判对消费主义盛行的批判 它强调花销和占有物质;并不断破坏着强调节约、俭朴、自我约束和谴责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丹尼贝尔消费背离生产消费背离需求消费背离使用价值消费行为背离人第18页/共33页2.2.2.2.对大众文化媚俗的批判对大众文化媚俗的批判 消费本质上是人为刺激起来的幻想的满足,是一种与我们真实自我相异化的虚幻活动。弗洛姆健全的社会 社会的通讯被销售广告和市场的甜言蜜语
7、所支配。艾伦杜宁多少算够第19页/共33页3.3.3.3.对幸福观异化的批判对幸福观异化的批判 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因而它是无限的要求。丹尼贝尔 成功不再是一个个人评价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生活品质的问题,而是主要依据所赚的钱和所积累的财富的多少。高兹 生活在90年代的人们比生活在上一世纪之交的他们的祖父母们平均富裕四倍半,但是他们并没有比祖父母们幸福四倍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消费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是微乎其微的。艾伦杜宁第20页/共33页(二)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经济视角的批判(二)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经济视角的批判 经经
8、济济 理理 性性 批批 判判 双双 重重 矛矛 盾盾 批批 判判 双双 重重 危危 机机 批批 判判123第21页/共33页 当人们发现更多的并非必然是更好的,发现挣得越多,消费的越多并非必然导向更好的生活,从而发现还有着比工资需求更为重要的需求时,他们也就逃脱了经济理性的禁锢当人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价值都可以量化,认识到金钱并不能购买到一切,认识到不能用金钱购买的东西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最本质的东西,“以市场为根基的秩序”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1.1.对经济理性的批判对经济理性的批判 经济理性发端于计算和核算从我的生产不是为了自己的消费而是为了市场那一刻起,经济理性就开始启动了。计算
9、机和机器人具有一种经济的合理性,确切地讲,它以尽可能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的经济需求为主要特征这种合理性的目的在于使生产要素发挥作用时更加经济化,它要求用简单的度量衡单位标准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加以衡量、计算和规划。第22页/共33页2.2.对资本主义双重矛盾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双重矛盾的批判 与此相反,在经济危机及向社会主义转型问题上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出发点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或者说“社会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关系及力量”之间的矛盾。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及向社会主义转型的理论,其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一个特定性是是价值与剩余价值
10、的生产与实现之间的矛盾。第23页/共33页3.3.对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的批判1.传统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调整生产力、生产关系结构 经济危机(过剩)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矛盾 保护和重构生产条件 生态危机(不足)第24页/共33页(三)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政治视角的批判(三)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政治视角的批判1 1生态殖民主义批判生态殖民主义批判2 2生态社会主义建构生态社会主义建构Company Logo第25页/共33页1.1.对生态殖民主义的批判对生态殖民主义的批判 生态殖民主义制度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凌驾于生态之上的经济帝国一种取代不再
11、奏效的旧殖民主义的新殖民主义。福斯特 最糟糕的人类和生态灾难通常发生在南部国家以及北部的那些“内陆殖民地”。生态恶化的人类牺牲品往往是那些乡村的穷人那些只有很少土地以及根本没有土地的人,生态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以及城市中的失业者和就业不充分的人,再加上北部的那些受压迫的少数民族和穷人。奥康纳 发达资本主义的这个“优雅的超出寻常的饭店的精美外观,只有通过一系列日益肮脏和令人恶心的后房和厨房才能成为可能。”佩伯第26页/共33页2.2.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社会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不过不是资本主义技术中心主义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它反
12、对生物道德论和自然神秘论以及由它们所导致的任何各种可能的反人道主义体制。它强调人类精神的满足有赖于与其它自然物的非物质性的交往。人并不是一种污染源,他既不是生来就是傲慢、贪婪、好斗、富有侵略性,也不是生来就具有其它的种种野蛮性。如果人沾染上这些的话,那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遗传因素或原罪所致,而是流行的社会经济制度造成的。虽然不能把人与其它的动物同日而语,但人也是自然存在物。我们所设想的自然是社会地被设想的和社会地形成的。而人所做的也是自然的。”佩伯第27页/共33页2.2.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经济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态社会主义者大多反对大规模、集中化的经济体制,崇尚“舒
13、马赫主义”(小的即是美的),主张实行小规模、分散化的经济体制,要求建立“零增长”的“稳态经济”。用“生产少的但更好”的原则取代利润最大化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普遍反对“稳态经济”和“舒马赫主义”,主张经济的适度增长。他们主张社会主义经济应该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而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必须是理性的、适度的,以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利润为目的。第28页/共33页2.2.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政治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受绿色运动的影响较深,大都接受了绿党所提出的“基层民主”的原则,强调政治过程的分散化、非官僚化,要求实行一种以工人自治(即工人对生产
14、和社会生活进行直接管理)为特征的基层民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基层民主”的原则是不现实的,也是无助于生态问题的解决的。奥康纳明确指出:“大多数的生态问题以及那些既是生态问题的原因也是其结果的社会经济问题,仅仅在地方性的层面上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区域性的、国家性的和国际性的计划也是必需的。”第29页/共33页四、西方社会生态批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一)生态概念的辨析231“自然自然”“环境环境”与人分离与人分离“资源资源”“能源能源”与人相关与人相关“社会社会”“文明文明”与人同一与人同一第30页/共33页(二)五大系统的关系“三位一体”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届六中全会)“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建设是基础 人类社会内部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 第31页/共33页(三)生活方式的反思 三、用得简单用得简单 简单化简单化生存生存 二、二、一、吃得简单吃得简单 活得简单活得简单第32页/共3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3页/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