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和常人方法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和常人方法论.pptx(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一讲第十一讲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一一、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二、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构成二、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构成三、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三、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四、舒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四、舒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五、五、简短的评价第1页/共67页生平与著作生平与著作 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第2页/共67页 18991899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银行职员家庭。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银行职员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后在维也纳大第一次世界大
2、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后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和社会科学。毕业后承继家族传统,在银行工作。学学习法律和社会科学。毕业后承继家族传统,在银行工作。19321932年年社会世界的意义改造社会世界的意义改造问世,受到胡塞尔的好评。问世,受到胡塞尔的好评。19671967年年,此书翻译成英文,改名为此书翻译成英文,改名为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81938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巴黎,次年来到美国纽约,继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巴黎,次年来到美国纽约,继续从事银行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兼职任教。续从事银行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兼职任教。19531953年以后,放弃双重工作生涯,受聘
3、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年以后,放弃双重工作生涯,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从事社会学研究。院,从事社会学研究。第3页/共67页 生前:生前:The Phenomenology of Social World The Phenomenology of Social World/1932./1932.19591959年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纳坦森、同事、遗孀一起整理出年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纳坦森、同事、遗孀一起整理出版(版(1962196219661966)四卷本文集:)四卷本文集:Collected PapersCollected Papers.(社社会实在问题会实在问题、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理论研究、现象学
4、哲学研究现象学哲学研究)19731973年和年和19891989年,舒茨的学生卢克曼根据他的手稿整理出两年,舒茨的学生卢克曼根据他的手稿整理出两卷本的卷本的生活世界的结构生活世界的结构出版。出版。The Structures of the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Life-World,2 vols.With Thomas Luckmann/1973-,2 vols.With Thomas Luckmann/1973-1989.1989.中译本:许茨:中译本:许茨:社会实在问题(舒茨文集第一卷)社会实在问题(舒茨文集第一卷),霍贵,霍贵桓等译,华夏出版社桓
5、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2001。第4页/共67页第一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第一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 舒茨构建理论的出发点:舒茨构建理论的出发点:1 1、韦伯和胡塞尔的基本出发点都是社会个体的主观意识、韦伯和胡塞尔的基本出发点都是社会个体的主观意识在韦伯是由个体赋予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在韦伯是由个体赋予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在胡塞尔则是个体发挥意识构造作用的纯粹自我;在胡塞尔则是个体发挥意识构造作用的纯粹自我;2 2、韦伯和胡塞尔的基本意向都是追求科学有效的解释与结论。、韦伯和胡塞尔的基本意向都是追求科学有效的解释与结论。第5页/共67页一、韦伯的引导一、韦伯的引导
6、 舒茨的整个理论是在继承和批判韦伯有关社会舒茨的整个理论是在继承和批判韦伯有关社会学的方法的论述基础上进行建构的。学的方法的论述基础上进行建构的。1 1、舒茨同意韦伯关于、舒茨同意韦伯关于“价值中立价值中立”、“理想类理想类型型”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建立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建立“理解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宏的宏伟目标以及将伟目标以及将“个体的行动个体的行动”作为研究社会现象最作为研究社会现象最基本起点的看法。基本起点的看法。2 2、舒茨不认同韦伯的将个体的意义行为作为社、舒茨不认同韦伯的将个体的意义行为作为社会学分析最基本的单位和要素的看法,同时还指出会学分析最基本的单位和要素的看法,同时还指出韦伯
7、没有指出韦伯没有指出“行为行为”和和“行动行动”、行动之、行动之“主观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意义和客观意义”之间的区别。之间的区别。舒茨认为,应该对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进行科学舒茨认为,应该对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进行科学地阐释,将每个意义结构进行化约和还原,只有这地阐释,将每个意义结构进行化约和还原,只有这样理解社会学的基础和地位才能得到巩固。样理解社会学的基础和地位才能得到巩固。第6页/共67页 二、柏格森之桥二、柏格森之桥 柏格森的理论既是舒茨建构个体行动与个体意识之间相连接的桥梁,也是柏格森的理论既是舒茨建构个体行动与个体意识之间相连接的桥梁,也是舒茨由柏格森走向胡塞尔、由意识心理学走向现象学的桥梁
8、。舒茨由柏格森走向胡塞尔、由意识心理学走向现象学的桥梁。1 1、柏格森对于科学的态度及其理论初衷与舒茨接近。、柏格森对于科学的态度及其理论初衷与舒茨接近。2 2、柏格森对于传统哲学理性方法的批评吸引了舒茨。、柏格森对于传统哲学理性方法的批评吸引了舒茨。3 3、在康德和胡塞尔那里,舒茨没有发现其要寻求的问题的答案。、在康德和胡塞尔那里,舒茨没有发现其要寻求的问题的答案。第7页/共67页三、以现象学为工具三、以现象学为工具 没有胡塞尔的现象学,当然就没有胡塞尔的现象学,当然就 不会有什么现象学社会学。不会有什么现象学社会学。1 1、胡塞尔对社会世界的一般取向、胡塞尔对社会世界的一般取向 成为舒茨思
9、考的出发点以及对意识成为舒茨思考的出发点以及对意识 的本质的看法也为舒茨所借鉴。的本质的看法也为舒茨所借鉴。2 2、舒茨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也是批评性地继承的。、舒茨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也是批评性地继承的。所以可以说现象学社会学直接源于舒茨对于所以可以说现象学社会学直接源于舒茨对于“理解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熟读以及对于胡塞的熟读以及对于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接受。尔现象学方法的接受。第8页/共67页第二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构成 一、舒茨的行动理论一、舒茨的行动理论 二、舒茨关于二、舒茨关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理论的理论第9页/共67页 一、舒茨的行动理论一、舒茨的行动理论 舒茨的社会行动理
10、论是建立在对韦伯理论的深挖和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它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是建立在对韦伯理论的深挖和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它既是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起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既是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起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在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中,舒茨借助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和中,舒茨借助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和“内在时间内在时间意识意识”和和“绵延绵延”的概念对于韦伯的行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标志着舒茨的概念对于韦伯的行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标志着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初步的形成。的社会行动理论初步的形成。第10页/共67页(一)舒茨对于韦伯
11、(一)舒茨对于韦伯“社会行动社会行动”理论的批判理论的批判 舒茨认为韦伯关于舒茨认为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社会行动”的基本定义以及其对的基本定义以及其对“行动行动”和和“行为行为”的的区分是需要进一步的审查。在舒茨看来,区分是需要进一步的审查。在舒茨看来,“行动行动”来源于个体行动者的意识经验;来源于个体行动者的意识经验;而而“行事行事”则是行动的结果。则是行动的结果。舒茨是在韦伯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分析的宽度,将对行动发生的舒茨是在韦伯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分析的宽度,将对行动发生的过程以及意识流内经验的构成的分析作为我们了解行动者背后意义和动机的一个前过程以及意识流内经验的构成的
12、分析作为我们了解行动者背后意义和动机的一个前提条件,这也是舒茨关于社会行动的新的要素和贡献。提条件,这也是舒茨关于社会行动的新的要素和贡献。第11页/共67页(二)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过程(二)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过程 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者在进行行动的时候,就出于绵延的流中,无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者在进行行动的时候,就出于绵延的流中,无法对意识流的经验赋予意义,只有当行动者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并进行反省的时候,法对意识流的经验赋予意义,只有当行动者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并进行反省的时候,意识流中的经验才获得意义。意识流中的经验才获得意义。必须检视意义的经验过程和结构。必须检视意义的经验过程和结构。第1
13、2页/共67页(三)行动的意义和动机(三)行动的意义和动机 主观意义:只有行动者本人才最主观意义:只有行动者本人才最 意义意义 清楚清楚 客观意义:对每个具体的个体而言客观意义:对每个具体的个体而言 都是既定的都是既定的 原因动机:进行某一行动的由过去原因动机:进行某一行动的由过去 动机动机 的事件历史所决定的理的事件历史所决定的理 由由 目的动机:进行某一行动的由行动目的动机:进行某一行动的由行动 未来要实现的目的所产未来要实现的目的所产 生的理由生的理由 第13页/共67页(四)社会世界的行动(四)社会世界的行动 在舒茨看来,任何一个行动者都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生活世界是他们生活、工作、在舒
14、茨看来,任何一个行动者都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生活世界是他们生活、工作、展示自己的舞台。展示自己的舞台。1 1、理性行动:有道理的、合乎道理的、理性行动:有道理的、合乎道理的 有意的行动有意的行动 可预期的、逻辑的行动可预期的、逻辑的行动第14页/共67页 2 2、行动过程及设计、行动过程及设计 行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他在行动者心中是一个已经完成的时态,而此设行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他在行动者心中是一个已经完成的时态,而此设计的过程是在设计之前,心中要有所确定的结构的某种观念。计的过程是在设计之前,心中要有所确定的结构的某种观念。行动者的设计是建立在他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行动者的设计是建立在他原有
15、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全部设计过程都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理想化,这种理想化又包含着一种特殊全部设计过程都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理想化,这种理想化又包含着一种特殊的构造。的构造。第15页/共67页 3 3、自由、选择与兴趣、自由、选择与兴趣 一、行动是行动者的个人意志自由抉择的结果一、行动是行动者的个人意志自由抉择的结果 二、行动者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受到其兴趣的影响二、行动者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受到其兴趣的影响第16页/共67页 1 1、对于舒茨的行动和自由关系问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对于舒茨的行动和自由关系问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2 2、舒茨关于行动的定义与韦伯的看法有哪些异同点。、舒茨关于行动的定
16、义与韦伯的看法有哪些异同点。第17页/共67页 二、舒茨关于二、舒茨关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理论的理论(一)(一)“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涵义的涵义 舒茨的舒茨的“日常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世界”指的是这样一个主体间际的世界:他在我们出生很指的是这样一个主体间际的世界:他在我们出生很久前就已经存在,同时也被其他人、被我们的前辈当做有组织的世界来经验和解久前就已经存在,同时也被其他人、被我们的前辈当做有组织的世界来经验和解释。现在,它对于我们的解释和经验来说是既定的。我们对它的全部解释都建立释。现在,它对于我们的解释和经验来说是既定的。我们对它的全部解释都建立在人们以前关于它的经验储备的基础上,都建立
17、在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由我们的父在人们以前关于它的经验储备的基础上,都建立在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由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传给我们的母和老师传给我们的 经验基础上,这些经验以经验基础上,这些经验以“现有的知识现有的知识”的形式而发挥参的形式而发挥参照图式的作用。照图式的作用。第18页/共67页 舒茨在舒茨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中将社会世界的结构分为四个领域:中将社会世界的结构分为四个领域:一、直接经验的世界一、直接经验的世界 二、同时代人的世界二、同时代人的世界 三、前人的世界三、前人的世界 四、后人的世界四、后人的世界 这是他日后现象学社会学分析的基石和起点。这是他日后现象学社会学分析的基石和起
18、点。第19页/共67页(二二)生活世界的分层生活世界的分层 生活世界是根据不同的维度而建构的。生活世界是根据不同的维度而建构的。舒茨在分析生活世界时加入了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具体行动者的行为不是发舒茨在分析生活世界时加入了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具体行动者的行为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而是受到特定环境和时间的局限,而行动者所有关于行动的计划生在真空中的,而是受到特定环境和时间的局限,而行动者所有关于行动的计划和安排也都无法脱离客观的外部环境。和安排也都无法脱离客观的外部环境。同时舒茨加入了对意识流时间同时舒茨加入了对意识流时间“现实化现实化”的分析。的分析。舒茨进一步分析了日常存在的生活世界之社会安排。舒
19、茨进一步分析了日常存在的生活世界之社会安排。第20页/共67页(三)生活世界中知识的来源、构成和分配(三)生活世界中知识的来源、构成和分配 知识存库是指现成地掌握在行动者手头的知识储藏库,是在行动者的长期日常生活行为中自然地积累,知识存库是指现成地掌握在行动者手头的知识储藏库,是在行动者的长期日常生活行为中自然地积累,并时时在行动中其作用的那些知识。并时时在行动中其作用的那些知识。第21页/共67页 库存知识发挥作用的形式库存知识发挥作用的形式 A A、类型化类型化 类型化类型化有几个含义:首先,类型化强调库存知识不是科学知识那样的体系结构,而是由一些处理不同有几个含义:首先,类型化强调库存知
20、识不是科学知识那样的体系结构,而是由一些处理不同类型的情境的办法组成的;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类型化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人与情境的某种现象类型的情境的办法组成的;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类型化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人与情境的某种现象社会学性质。社会学性质。第22页/共67页 B B、关联性关联性 关联性就是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关联性就是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关联结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舒茨称之为三个关联系统:即主题关联、动机关联和解释关联。关联结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舒茨称之为三个关联
21、系统:即主题关联、动机关联和解释关联。第23页/共67页第三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第三节、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应用理论的构成 一、舒茨关于文学文本的现象学社会学的分析一、舒茨关于文学文本的现象学社会学的分析 首先,舒茨分析了语言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作用和功能。诗歌语言的首先,舒茨分析了语言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作用和功能。诗歌语言的“表达性表达性”、戏剧语言的、戏剧语言的“沟通沟通性性”、小说语言的、小说语言的“描述性描述性”。其次,分析不同文学艺术形式中存在的不同社会关系。其次,分析不同文学艺术形式中存在的不同社会关系。第24页/共67页 二、舒茨的音乐社会学思想二、舒茨的音乐社会学思想
22、舒茨有关音乐的社会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舒茨有关音乐的社会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音乐本质的分析。音乐是一种非实在的观念性对象(第一部分有关音乐本质的分析。音乐是一种非实在的观念性对象(ideal ideal objectsobjects)第二部分是对音乐知识社会来源问题分分析第二部分是对音乐知识社会来源问题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对音乐内社会关系构成的分析,这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部分是对音乐内社会关系构成的分析,这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与演奏者之间、演奏者之间、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作曲家与演奏者之间、演奏者之间、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第25页/共67页第
23、四节、舒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第四节、舒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基本立场一、基本立场 1 1、方法论的个体主义立场贯彻舒茨学术生涯和著作的始终。、方法论的个体主义立场贯彻舒茨学术生涯和著作的始终。2 2、在对待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基本态度上,舒茨是一种、在对待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基本态度上,舒茨是一种“折中的折中的”做法和态度。做法和态度。第26页/共67页 二、理解的方法二、理解的方法 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方法,是社会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一种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方法,是社会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一种独特方法。独特方法。“理解理解”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1
24、1、作为人类事件的常识知识所具有的经验形式。、作为人类事件的常识知识所具有的经验形式。2 2、作为一种特定的认识论的问题。、作为一种特定的认识论的问题。3 3、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方法。、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方法。第27页/共67页 三、社会科学的两级构想三、社会科学的两级构想 舒茨的舒茨的“一般性的原则一般性的原则”包括包括“一级构想一级构想”和和“二级构想二级构想”。“一级构想一级构想”,普通人对社会世界的构想,也即常识构想,是指从行动者的,普通人对社会世界的构想,也即常识构想,是指从行动者的观点出发对行动者的行动的观点出发对行动者的行动的“理解理解”。“二级构想二级构想”,社
25、会学家对行动者构想的构想,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所用之,社会学家对行动者构想的构想,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所用之建构的建构。建构的建构。第28页/共67页 四、社会科学的三个假设四、社会科学的三个假设 有关社会世界的科学构想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假有关社会世界的科学构想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假定:定:1 1、主观解释的假定,根据社会科学之间的特、主观解释的假定,根据社会科学之间的特殊不同而提出的。殊不同而提出的。2 2、逻辑一致性假定,自然科学的程序和社会、逻辑一致性假定,自然科学的程序和社会科学的程序之间的那些相似之处。科学的程序之间的那些相似之处。3 3、适当性假定,社会科学家在构造有关人的、适当性假
26、定,社会科学家在构造有关人的行动的科学模式时必须考虑到,这些行动都是由处行动的科学模式时必须考虑到,这些行动都是由处在生活世界的个人完成的,而这些个人完成这些行在生活世界的个人完成的,而这些个人完成这些行动时借助了他们的常识构造。动时借助了他们的常识构造。4 4、相容性假定,是指社会科学家构想的类型、相容性假定,是指社会科学家构想的类型必须只包括那些科学上可以验证的假设,这些假设必须只包括那些科学上可以验证的假设,这些假设又必须与我们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又必须与我们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第29页/共67页第五节、舒茨的贡献第五节、舒茨的贡献 舒茨提出了社会科学的三个假定,这可以认为是他对
27、社会科学的最大贡献舒茨提出了社会科学的三个假定,这可以认为是他对社会科学的最大贡献 其次,舒茨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级构想、傀儡、理性行为等多个类型,丰富了社会科学的概念和分析工其次,舒茨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级构想、傀儡、理性行为等多个类型,丰富了社会科学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具 第三,指出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第三,指出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第30页/共67页思考题思考题 1 1、怎样理解知识在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怎样理解知识在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体系中的地位?2 2、如何看待常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如何看待常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28、?第31页/共67页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常人方法论常人方法论 第一节第一节 常人方法论的理论背景常人方法论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第二节 常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常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第三节 常人方法论的发展和影响常人方法论的发展和影响第32页/共67页生平与著作生平与著作 哈罗德哈罗德加芬克尔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Harold Garfinkel,19171917)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的纽瓦克市,19351935年进入年进入纽瓦克大学学习经济学,纽瓦克大学学习经济学,19421942年获得北卡罗莱纳大年获得北卡罗莱纳大学硕士学位。学硕士学位。194619
29、4619521952,在哈佛大学师从帕森斯攻,在哈佛大学师从帕森斯攻读博士学位。读博士学位。19661966 19751975任洛杉矶加利福尼亚任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著作: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著作:常人方法论常人方法论、常人方常人方法论的工作研究法论的工作研究常人方常人方法论的纲领法论的纲领。第33页/共67页 常人方法论强调研究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习惯性的方面,考常人方法论强调研究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习惯性的方面,考察人们使用什么手段赋予日常生活世界以意义,即怎样构造实在。察人们使用什么手段赋予日常生活世界以意义,即怎样构造实在。常人方法论同时包含
30、了加芬克尔的两个理论旨趣:其一,社会学研究应该面向日常人方法论同时包含了加芬克尔的两个理论旨趣:其一,社会学研究应该面向日常生活,分析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常识性知识、程序和技巧来组织他们常生活,分析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常识性知识、程序和技巧来组织他们的实践行动;其二,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社会学知识与日常知识之间的实践行动;其二,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社会学知识与日常知识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第34页/共67页第一节、常人方法论的理论背景第一节、常人方法论的理论背景一、现象学和现象学社会学一、现象学和现象学社会学(一)胡塞尔的现象学(一)胡塞尔
31、的现象学 胡塞尔的现象学对常人方法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胡塞尔的现象学对常人方法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个方面:1 1、胡塞尔提出的、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概念,确定了现象学与常人方的概念,确定了现象学与常人方法论共同研究的基本现象,即对社会世界事实性的认识。法论共同研究的基本现象,即对社会世界事实性的认识。2 2、胡塞尔对、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生活世界”“自然态度自然态度”“科学态度科学态度”的区的区分,形成了常人方法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及其对科学理性分,形成了常人方法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及其对科学理性与常识理性区分的基础。与常识理性区分的基础。3 3、胡塞尔提出、胡
32、塞尔提出“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的概念,并将它与的概念,并将它与“自然态度自然态度”一一起视为生活世界的构成性性质,从而将常人方法论引领到互动起视为生活世界的构成性性质,从而将常人方法论引领到互动着的个体之间共享的主观世界。着的个体之间共享的主观世界。第35页/共67页(二)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二)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这个世界对我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我们普通人是如何建构这种意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这个世界对我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我们普通人是如何建构这种意义的?这也是常人方法论所关注的。义的?这也是常人方法论所关注的。第36页/共67页 二、语言学与语言哲学二、
33、语言学与语言哲学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活动是理解语言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必须在特维特根斯坦提出的,活动是理解语言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必须在特定情境中才能理解词与句子的意义,这影响着常人方法论对行动意义的分析,以定情境中才能理解词与句子的意义,这影响着常人方法论对行动意义的分析,以及重要分支及重要分支“谈话分析谈话分析”。维特根斯坦对维特根斯坦对“规则规则遵循遵循”问题的批判性分析对常人方法论也有重要影问题的批判性分析对常人方法论也有重要影响。响。第37页/共67页 三、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管理三、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管理 与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的关系:与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的关系:与帕森斯的社会
34、学理论的关系:与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的关系:常人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常人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颠倒颠倒”的方式与帕森斯的理论相关联。的方式与帕森斯的理论相关联。常人方法论超越帕森斯常人方法论超越帕森斯“行动秩序行动秩序”理论的困境。但仍然以社会行动的理论的困境。但仍然以社会行动的意义理解与社会秩序问题为主要研究问题和理论着眼点。意义理解与社会秩序问题为主要研究问题和理论着眼点。第38页/共67页 与符号互动论的异同点:与符号互动论的异同点:共同方面:强调行动的意义是由互动的行动者在互动情景中创造出来的,强共同方面:强调行动的意义是由互动的行动者在互动情景中创造出来的,强调行动者如何在
35、彼此的应对中建构共同意义。调行动者如何在彼此的应对中建构共同意义。分歧:符号互动论预设了外部秩序的存在,具有结构主义色彩;常人方法论认分歧:符号互动论预设了外部秩序的存在,具有结构主义色彩;常人方法论认为,规范、角色、价值、信念等因素不可能离开经验世界的活动而抽象地存在,是为,规范、角色、价值、信念等因素不可能离开经验世界的活动而抽象地存在,是在互动中建构出来的一种在互动中建构出来的一种“外在外在”事实世界。事实世界。第39页/共67页第二节第二节 常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常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一、社会秩序的性质:对传统社会学的挑战一、社会秩序的性质:对传统社会学的挑战(一)批判和反思传统社会学(
36、一)批判和反思传统社会学 常人方法论强调社会学家应对抛弃传统社会学业已建立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应直接关注人们置身于常人方法论强调社会学家应对抛弃传统社会学业已建立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应直接关注人们置身于其中、并不断构建着的日常生活现实世界,建构起直接揭示日常社会生活世界本身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并不断构建着的日常生活现实世界,建构起直接揭示日常社会生活世界本身的理论与方法。第40页/共67页(二)拒斥传统社会学关于社会和人的形象的假定(二)拒斥传统社会学关于社会和人的形象的假定 1 1、关于社会事实的假定。常人方法论认为社会事实并非外在于个人的全、关于社会事实的假定。常人方法论认为社会事实并非外
37、在于个人的全然客观的然客观的“物物”。2 2、关于、关于“人的模型人的模型”的假定。传统的的假定。传统的“人的模型人的模型”忽略了人类实践的积忽略了人类实践的积极的创造性质。极的创造性质。第41页/共67页(三)批判传统社会学的科学主义取向(三)批判传统社会学的科学主义取向 加芬克尔对加芬克尔对帕森斯行动理论的批判和拒斥,最表现在对帕森斯行动理论的批判和拒斥,最表现在对“霍布斯秩序问题霍布斯秩序问题”的理解上。的理解上。帕森斯有关帕森斯有关“规范秩序规范秩序”的三个命题:的三个命题:1 1、稳定的社会秩序依赖行动者在行动时遵守规范或规则。、稳定的社会秩序依赖行动者在行动时遵守规范或规则。2 2
38、、规范或规则是社会独立于个人预先决定的。、规范或规则是社会独立于个人预先决定的。3 3、对于维持一种社会秩序来说,关键在于被行动者内化的道德性规范。、对于维持一种社会秩序来说,关键在于被行动者内化的道德性规范。第42页/共67页 加芬克尔对帕森斯秩序命题的颠倒:加芬克尔对帕森斯秩序命题的颠倒:稳定的、一再出现的社会行动模式是行动者权宜性努力的成果或成就。稳定的、一再出现的社会行动模式是行动者权宜性努力的成果或成就。规则与其说是在行动之先,是行动的规则与其说是在行动之先,是行动的“蓝图蓝图”和规定,还不如说是在行动和规定,还不如说是在行动之后,使行动成为之后,使行动成为“可说明的可说明的”、“可
39、描述的可描述的”的一种工具。的一种工具。社会的秩序的基础,如果说有的话,也是认知性的,而非规范性的。社会的秩序的基础,如果说有的话,也是认知性的,而非规范性的。第43页/共67页 二、日常生活及其推理实践二、日常生活及其推理实践 常人方法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常识性知常人方法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常识性知识、秩序和思考来解释日常情境并行动的方法,并从普通人的日常行动及其看待识、秩序和思考来解释日常情境并行动的方法,并从普通人的日常行动及其看待行动的思考模式出发来考察社会现象。行动的思考模式出发来考察社会现象。第44页/共67页 常人方法论关于
40、日常推理实践的核心主张:常人方法论关于日常推理实践的核心主张:1 1、社会活动的有序性、社会活动的有序性 2 2、这种有序性是可观察的、这种有序性是可观察的 3 3、这种可观察的有序性是平常的、这种可观察的有序性是平常的 4 4、这种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有取向的、这种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有取向的 5 5、这种有取向的、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理性的、这种有取向的、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理性的 6 6、这种理性的、有取向的、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可描述的、这种理性的、有取向的、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可描述的第45页/共67页(一)日常实践的可说明性(一)日常实践的可说明性 实践行动
41、的可说明性,即实践或行动的某些部分可以被参与者或旁观者向他实践行动的可说明性,即实践或行动的某些部分可以被参与者或旁观者向他人描述或报道,可以被看到、评论,并因此为成员所理解,成为可认识的行动或实人描述或报道,可以被看到、评论,并因此为成员所理解,成为可认识的行动或实践。践。规范、规则在实践行动中的作用:规范规则只是实践行动可说明的基础,其规范、规则在实践行动中的作用:规范规则只是实践行动可说明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使实践行动成为可描述的与可说明的。作用在于使实践行动成为可描述的与可说明的。第46页/共67页(二)日常表达的索引性(二)日常表达的索引性 索引性是指人们在实践行动中,如对话活动、情景
42、互动中进行语言或体态表达索引性是指人们在实践行动中,如对话活动、情景互动中进行语言或体态表达时,互动双方往往省略(隐含)双方共同知道的知识、信息,但这种省略或者不言时,互动双方往往省略(隐含)双方共同知道的知识、信息,但这种省略或者不言明而隐含的知识、信息对彼此的互动并非没有影响。明而隐含的知识、信息对彼此的互动并非没有影响。“合同中未言明的条款合同中未言明的条款”互动的索引性是无止境的、层层推进的,从而形成一种索引链。互动的索引性是无止境的、层层推进的,从而形成一种索引链。第47页/共67页 索引性表达和客观性表达索引性表达和客观性表达 索引性表达:索引性表达:指用特殊和具体表现形式来指称特
43、定的人、地点、实体与事指用特殊和具体表现形式来指称特定的人、地点、实体与事件等对象,或者说,这种表达就其意义而言,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件等对象,或者说,这种表达就其意义而言,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由情境限定的。客观表达:客观表达:对事物的客观性质的普遍特征予以描述,而不受描述者与特定对事物的客观性质的普遍特征予以描述,而不受描述者与特定情境限定,也就是说,与索引性表达不同,它不依赖于描述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情境限定,也就是说,与索引性表达不同,它不依赖于描述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的背景关系,即是不受情境限制的。的背景关系,即是不受情境限制的。第48页/共67页(三)日
44、常行动的反身性(三)日常行动的反身性 行动的反身性是指,行动与说明和场景之间的不可分性。行动的反身性是指,行动与说明和场景之间的不可分性。在日常实践中,行动、场景和说明构成一个复杂的整体:行动处于局部场景之中,而这个局部场景又是行动的建构物;说明既是使行动成为可理解的条件,本身也是行动的构成成分;说明与场景也存在类似的构成与被构成的辩证关系。第49页/共67页 三、社会学及其推理实践三、社会学及其推理实践 常人方法论对社会学推理实践的理解,既和传统社会学有重要区别,也不完全等同于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论对社会学推理实践的理解,既和传统社会学有重要区别,也不完全等同于现象学社会学,而是有其独特的
45、元理论逻辑。而是有其独特的元理论逻辑。第50页/共67页(一)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一)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类似于韦伯所说的一、类似于韦伯所说的“价值中立价值中立”,即研究者采,即研究者采用非个人的方法论,不对日常说明的本质作出(道用非个人的方法论,不对日常说明的本质作出(道德)判断,而是分析它们如何被用在实践行动中的,德)判断,而是分析它们如何被用在实践行动中的,发现人们用来提出、理解、接受或拒绝特定说明的发现人们用来提出、理解、接受或拒绝特定说明的方法。方法。二、二、“知识平等论知识平等论”即常识推理与社会学推理的
46、对即常识推理与社会学推理的对称性,常人与专家的平等地位,强调社会学要基于称性,常人与专家的平等地位,强调社会学要基于成员的立场、运用成员的方法进行说明。成员的立场、运用成员的方法进行说明。第51页/共67页(二)方法论的独特适当性(二)方法论的独特适当性 常人方法论的独特适当性是指,根据研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现有常人方法论的独特适当性是指,根据研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现有的研究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的研究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我们的兴趣不在于预先发明,并且事实上也不我们的兴趣不在于预先发明,并且事实上也不指向严格的方法论研究,只有当我们发现这些方法对指向严格的方法论
47、研究,只有当我们发现这些方法对我们的检视而言成为可达到的实践推理的特征时,我我们的检视而言成为可达到的实践推理的特征时,我们才运用这些方法程序。们才运用这些方法程序。”加芬克尔加芬克尔第52页/共67页(三)破坏性实验(三)破坏性实验 加芬克尔创造加芬克尔创造“破坏性实验破坏性实验”其目的在于破坏正常秩序,借以观察社会现其目的在于破坏正常秩序,借以观察社会现实如何得以建构的过程,也即正常的社会秩序如何得以维持的过程;说明社会秩实如何得以建构的过程,也即正常的社会秩序如何得以维持的过程;说明社会秩序的建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人们并未察觉自己参与其中;社会现实是柔性的、序的建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
48、人们并未察觉自己参与其中;社会现实是柔性的、脆弱的和容易损坏的。脆弱的和容易损坏的。第53页/共67页 四种破坏性实验四种破坏性实验 1 1、破坏关联的一致性。、破坏关联的一致性。要求学生们(实验者)坚持其谈话对象详尽阐明其平常所说的话的意义来要求学生们(实验者)坚持其谈话对象详尽阐明其平常所说的话的意义来收集资料,学生拒绝一些普通用语理所当然的意义,如收集资料,学生拒绝一些普通用语理所当然的意义,如“厌倦厌倦”“”“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我累了我累了”等,他们坚持要求其谈话对象详细说明其意义。等,他们坚持要求其谈话对象详细说明其意义。第54页/共67页 2 2、破坏立场可交换性。、破坏立场可
49、交换性。学生被要求在商店里坚持将一顾客当作店员,要求顾客完成店员的责任,如学生被要求在商店里坚持将一顾客当作店员,要求顾客完成店员的责任,如结账、将购买的东西包好等。结账、将购买的东西包好等。3 3、破坏互动关系资格的知识作为普通交流方案的构成预期。、破坏互动关系资格的知识作为普通交流方案的构成预期。成员互动过程中,依赖于一种互动关系资格,也即一种基于互动关系的社会成员互动过程中,依赖于一种互动关系资格,也即一种基于互动关系的社会一致性赞同,这种关系资格被成员当作任何成员所应用的,假定其他人也作为同一致性赞同,这种关系资格被成员当作任何成员所应用的,假定其他人也作为同样表达与解释方案来应用。要
50、求学生扮演家里的寄宿者,来破坏家庭中基本人际样表达与解释方案来应用。要求学生扮演家里的寄宿者,来破坏家庭中基本人际互动所要求的构成预期。互动所要求的构成预期。第55页/共67页 4 4、破坏、破坏“众所周知众所周知”是真实社会世界中行动的正确基础的理解这一构成预期。是真实社会世界中行动的正确基础的理解这一构成预期。如医科大学的预科生被要求收听研究者安排的由如医科大学的预科生被要求收听研究者安排的由“医学校代表医学校代表”对对“入学入学申请者申请者”所作的访谈录音,并对之作出评价。从录音中学生们可以判断出,所作的访谈录音,并对之作出评价。从录音中学生们可以判断出,“申申请者请者”言语粗俗,显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