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的起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的起源.pptx(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页/共80页自古西腊、罗马时期开始至1879年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这段时间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这段时期内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是却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在这段时期内是附属于其它学科的,特别是附属于哲学的。哲学家在构建其理论的过程中阐发了许多心理学的思想观点。这一时期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2页/共80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哲学的心理学阶段,亦即古西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在这一阶段里,哲学家们把心理状态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灵魂的功能或作用,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然在灵魂的探讨中有迷信或超自然的观点,但是有关灵魂的探讨并非服务于宗教目的。这
2、一点使它同随后的宗教哲学心理学相区别。Soul第3页/共80页 第二个阶段是宗教哲学的心理学阶段,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宗教神学成为知识体系的核心,哲学成为神学的婢(bi)女,心理学自然也逃脱不了服务于宗教神学的恶运。有关灵魂的探讨成了论证上帝存在的工具。这一时期心理学思想的中心也是关于灵魂的功能和作用。哲学家们力图通过灵魂的探讨来发现上帝统摄人类心灵的机制。第4页/共80页第三个阶段为意识的经验心理学阶段,时间大致起于十四世纪末止于十九世纪中叶。包括了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在这一阶段里,有关心理问题的探讨由灵魂的功能逐渐转向了认识的起源
3、、过程和方法等问题。注意的焦点转向了意识经验起源的研究。灵魂的心理学开始让位于意识经验心理学。人的认识从哪里来的呢?第5页/共80页意识的经验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经验是怎样产生的。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即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心理学史上,我们称之为经验心理学和理性主义心理学。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唯理论站在经验论的反面,它推崇理性判断,认为理性知识是天赋的,是先天固有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构成了意识经验心理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第6页/共80页在经验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联想主义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以“联想”解释一切心理现象,认为各种心理元素通过联想
4、的规律形成各种心理状态。联想主义心理学是意识经验心理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它的出现代表着哲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学的过渡。第7页/共80页第一节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源在1879年科学的心理学独立之前,有关心理学问题的阐述主要是由哲学家来完成的。哲学的认识论同心理学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许多哲学家在阐发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对心理学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哲学心理学”,以便同科学的实验心理学相区别。(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第8页/共80页在使用“哲学心理学”这一标签时,往往带有贬低的含义。因为哲学心理学是思辩的、抽象的,是一种纯理论的推测,是扶手椅上的心
5、理学,缺乏实验的基础。实际上,科学心理学也离不开思辩和理论的推测,同时,哲学心理学尽管没有实验,但也有经验的支持。第9页/共80页一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感性世界和理念世界第10页/共80页感性世界: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和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理念世界:先于感性世界和独立于感性世界而存在的一个“概念”的世界,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变化的,转瞬即逝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东西应该是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理念。理念来源于理念世界,它独立于具体
6、事物和人的心理之外,比具体事物更实在、更真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具体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不能明确表达其意义。例如,个别的人与一般的人即人的理念的关系。第11页/共80页 既然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个别事物都是不真实的,那么我们的感官知觉就不可能是真实可靠的,例如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感觉,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对象也会有不同感觉,这说明感官知觉不可靠,所得到的知识不真实。真实的知识应该来源于理念世界,亦即依靠理性得到的知识。柏拉图看到了感性知识的局限性,但否认了感觉的客观实在性和可靠性,否认理性知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第12页/共80页既然理性不依赖于感性认识,那么理
7、性是怎样得到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呢?这里柏拉图利用了“灵魂不死”、“灵魂转世”的学说,提出了“回忆说”柏拉图认为灵魂和理念都是先于肉体而存在的,是永存不朽的。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就住在在理念世界里,早已认识了理念,只是在进入了肉体以后,受到肉体的玷污而把原有的理念知识给忘掉了。学习的作用就是只有把已有的知识重新回忆起来,所以“一切学习都只不过是回忆罢了”。第13页/共80页 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理性是灵魂中最优秀的部分,当它居于支配地位时,灵魂就有了“智慧”的德性。意志:是灵魂中用以发起行动的部分,当它执行理性的指示,控制欲望时,灵魂就有了“勇敢”的德性。欲望:是灵魂中最低劣
8、的部分,当欲望受到控制时,灵魂就有了“节制”的德性。柏拉图的灵魂分类法是最早的心理三分法,即认识、情感和意志。第14页/共80页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并没有完全继承柏拉图的思想,而是改弦易张,另立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学说。他的论灵魂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本专门的心理学著作。第15页/共80页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认识来源于感觉,而感觉是外部对象作用于感官引起的。他把人的心灵比作“腊块”,感觉则是外物印在腊块上的痕迹。他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认为离开感觉就不能获得任何真实的知识。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他认为灵魂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灵魂是生命的本质
9、,身体是灵魂的工具。第16页/共80页在心理的分类上,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三分法,认为灵魂是一个整体,不能分为部分。不过,灵魂有两种功能,即理性的功能和非理性的功能。理性功能的核心是思维。非理性的功能是感知、记忆和想象。理性的功能是主动的、非理性的功能是被动的。Aristotle第17页/共80页 亚里士多德对思维规律的认识集中反映在他的四因说上。四因说指事物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是物质的自身,是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如房屋的砖和泥。形式因:是事物的形式、原型。因为每一事物都以一定的形式出现。效果因:是导致某一效果的原因,是事物变化的直接原因。目的因:是事物的终
10、极原因,第18页/共80页二二.基督教与经院哲学时期基督教与经院哲学时期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低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仍与灵魂问题有关,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1.奥古斯丁(354-430年)是教父学的最主要代表。他的心理学思想是从教父学中引申出来的。第19页/共80页在身心关系问题上,奥古斯丁认为身体和灵魂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实体:身体是物质的,灵魂是非物质的。灵魂分布于全身,支配着身体的生命过程。灵魂接受来自各种感官印在脑中的印象,输送运动到肌肉,使肌肉发出动作,他的这一观点隐含了“中枢论”的思想。St.Augustine第20页/共80页奥古斯丁第一次使用
11、了“内省法”。他把知识分为两类:外部感觉和主观内省。通过感觉,人们了解着外部世界;通过主观的内省,认识到灵魂的存在。内省为了解灵魂提供了一条有用的途径。内省法是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至如今,内省法仍在心理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奥古斯丁认为推理、记忆和意志是灵魂的三种官能。但他认为三者是一个统一体。同属一个心灵。第21页/共80页2.托马斯 阿奎那(1225-1274年)经院哲学的最著名代表。他的影响深远,直到现代西方哲学中还有新托马斯主义。阿奎那把灵魂看成是物质以外的一种力量,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灵魂是不灭的。人出生时灵魂与肉体结合,人死亡时,灵魂离开肉体。这一学说退回到柏拉图的灵魂转世说的思想
12、上去了。St.Thomas Aquinas 第22页/共80页在阿奎那看来,灵魂具有理性的能力、感觉的能力等认识能力。其中理性的能力是完全不依赖于肉体及其各个器官的,是超越有机体的。在理智与意志的关系上,阿奎那认为原则上理智支配意志,因为理智可以为意志选择好的对象。但他毕竟是一位神学家,需要考虑宗教的利益。如果以理智为中心,则没有信仰的余地。因此在宗教信仰上,他认为意志要支配理智。第23页/共80页三三.文艺复兴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与 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时期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时期从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反教会、反专制,提倡人文主义和研究自然
13、科学。这一时期有许多新学说和新发现,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哈维的血液循环说和伽利略在天文学上的新发现等等。这些学说和发现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来源于经验的方法,都是依赖于可观察的事件,而不是仅仅依赖理性的推理。这种方法论的转变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第24页/共80页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哲学所研究的重点由本体论的问题转到认识论的问题。而认识论的问题同心理学息息相关。因此,与此相关的心理学思想也更加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25页/共80页心身关系问题:出现了交感论与平行论两种学说。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白板说与天赋论:联想主义心理学:以联想解释一切心理现象,讨论联想的机制和规
14、律第26页/共80页1.1.笛卡尔笛卡尔(R Descartes)(R Descartes)笛卡尔生于法国。他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由于健康原因,学校的领导允许他不参加早晨的宗教服务活动,并且允许他躺在床上,直到中午。这一习惯笛卡尔保持了一生。在这些寂静的早晨,笛卡尔进行他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l l(1596-16501596-1650年)年)第27页/共80页有几个梦改变了笛卡尔的生活。他曾经回忆说,11月10日那一天,他是在一个有暖炉的房间度过的。在房间中,他沉思于他的数学和科学观念中,不知不觉睡着了。在梦中,他为懒惰而受到谴责。“真理之灵”占据了他的心灵,劝说他把毕生的工作贡献给数学。
15、真理之灵告诉他,数学原理可以应用到各门科学之中,使知识变得更为精确。因此,笛卡尔决心怀疑现存的一切,特别是那些来自于过去的教条和学问,只相信那些他可以绝对确证的知识.第28页/共80页笛卡尔在数学和哲学方面写下了许多作品。由于这些作品,他的名声逐渐增长,并因此而吸引了20岁的瑞典女王Christina的注意。克里斯蒂娜要求笛卡尔来教她哲学。笛卡尔极不情愿,不想放弃自己的自由和隐居生活,也担心他会死在瑞典,但是他极为尊重皇家的请求。1649年秋天,女王派了一个战舰来把他接到了瑞典。克里斯蒂娜坚持早晨5点钟在一个暖气设备不好的图书馆里给她授课。这年的冬天又极为寒冷。在极端寒冷的冬天早晨,脆弱的笛卡
16、尔忍受了近4个月,最终患上了肺炎。1650年2月11日,笛卡尔去世了。第29页/共80页笛卡尔逝世16年之后,他的朋友认为应该把遗体运回法国。他们送了一口棺材到瑞典,但是这口棺材太短,容不下笛卡尔的身躯,瑞典当局的解决方法是卸下了头颅。当遗体的其余部分准备起程回国的时候,法国派驻瑞典的大使认为他应该留下一个纪念物,于是他砍下了遗体右手的前指。缺少头颅和一个手指的遗体被运回了巴黎,为此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瑞典的一个军事将领把笛卡尔的头颅挖了出来,当作纪念品保存了起来。在150年的时间里,笛卡尔的头颅从一个收藏家转到另一个收藏家那里,直到最后被埋葬在巴黎。第30页/共80页 (1)
17、理性主义的哲学观 在西欧漫长的中世纪里,神学统治着一切。哲学和科学都附属于神学,一切服从于信仰。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哲学以后,哲学家和科学家对神学的真理提出挑战,提出了两种获得真理的方法:一是经验的归纳法,二是理性的演绎法。笛卡尔就是理性演绎法的首位倡导者。这种方法就是:首先凭直觉确立若干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推演出其它命题和定理,以构成一个知识系统。第31页/共80页 笛卡尔贬低感觉经验的作用。认为感觉常常还欺骗我们,只有通过理性的推理得到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但他生活在一个宗教影响仍十分强大的历史时期。因此不得不提出二重真理论:信仰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另外,他也是一个天赋观念论者,认
18、为时间、空间和运动等观念都是生来就有的。第32页/共80页第33页/共80页第34页/共80页第35页/共80页(2)我思故我在 从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出发,笛卡尔主张对以往的一切知识都要进行清理,置于理性的天平上进行衡量。也就是要怀疑一切。笛卡尔进行普遍怀疑的结果,是发现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而怀疑是一种思想,思想总有一个思想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我”所以,我思故我在。他所使用的方法是一种内省的方法。后世的内省法主要是从笛卡尔开始的。第36页/共80页(3)二元论 通过怀疑,笛卡尔确立了“自我”,亦即心理或精神的存在,而在我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物质的世界。这就确立了两个独立存在的实
19、体:物质和精神。心物两分法的传统由此开始。(4)身心交感论 物质和精神或心理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笛卡尔认为两者在人类的有机体内是相互作用的,身体影响心灵,心灵影响身体,两者通过松果腺而相互影响。他的这一观点不同于莱布尼兹的心身平行论。第37页/共80页(5)反射学说 笛卡尔以血液循环的模式解释神经运动的过程。感官与大脑有细线相连。当感官受到刺激时,细线就牵动脑内的某些孔道开关。打开孔道的门,存于其中的“动物精气”就顺着中空的神经流入肌肉,导致肌肉的动作。尽管他没有提出反射这个词,但他却勾画了反射弧的基本机制。这一学说也体现了他的机械论思想,“动物是机器”。第38页/共80页 2.2.洛克
20、洛克(1632-17041632-1704年)年)白板说 洛克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犹如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的经验得到,全部的知识都导源于经验,都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什么天赋的观念或天赋的原则。John Locke第39页/共80页 洛克指出,主张天赋论的一个主要论据,就是认为诸如上帝的观念、几何学学的公理、逻辑学上的同一律和矛盾律是人们“普遍同意的”,因而是天赋的。但是洛克指出,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以及无神论者根本就不信仰上帝,儿童和白痴也没有几何公理和逻辑的观念,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普遍同意,这一论据是站不住的。知识是后天经验的结果。洛克学说
21、有一定的片面性。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心理并不是一张白纸。第40页/共80页 经验论 洛克认为,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外部经验:即感觉,它是外部对象刺激感官而引起的,如关于颜色、声音、大小、形状、运动等等。人的大部分观念都是由感觉得来的。内部经验:即反省,是心灵通过对外部经验的组织和整理而得到的。如知觉、思维、怀疑、推论等等。第41页/共80页观念论 从观念的来源上,洛克把观念分成两类: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等性质的观念。这种观念同自己的原型是相似的,是事物的肖像,是对客观性质的反映。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物体的色、声、香、味等性质是物体的第二性的质。有关这
22、类质的观念称为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第二性的质的观念没有与之相符合的原型,只有引起这种观念的诱因,如颜色的观念,物体本身并没有颜色,只有波长。第二性的质的观念不是客观事物的映象,只是一种主观感受。第42页/共80页从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观念又可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由感觉或反省得到的观念是简单观念。简单观念是观念的基本元素复杂观念:简单观念经过不同的结合就构成复杂观念。如朋友就是一个复杂观念,它是由人、友爱、同情、幸福等观念组成。简单观念是消极被动的,是外物强加给心灵的,心灵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复杂观念则要求理智的能动作用。第43页/共80页联想论 复杂观念赖以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23、就是联想,联想把简单观念进行结合,组成复杂观念。联想有两种,即自然的联想和习惯的联想。自然的联想是指是指观念之间因相似、接近、等因素自然而然的结合。习惯的联想则指通过多次使用而形成的联想。洛克的经验论和联想论使他被称为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而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第44页/共80页3.3.哈特莱哈特莱(1705-17571705-1757年)年)1749年,哈特莱出版了论人类及其框架、责任与期待一书。这本书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第一本系统论述联想的著作。第45页/共80页哈特莱同意洛克的观点,认为所有的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通过感官获得的经验。没有什么固有的联想,也没有出生时就
24、存在的知识。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感觉经验的累积,复杂的心理联结得以形成。通过这种方式,到成人阶段时,较高的思维系统就得以建立了。这种高级心理生活,如思维、判断、推理等,可以被分析或还原为组成它的心理元素或简单感觉。哈特莱是第一个应用联想理论去解释所有类型的心理活动的。第46页/共80页联想论 哈特莱十分重视联想的作用,并坚持用联想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联想有两种,即同时联想和相继联想。几个同时发生的感觉通过联想可以合成复杂的知觉,苦与乐的感觉的复合与联想可形成不同的情绪。观念与运动的联想构成了意志行为的基础。第47页/共80页神经振动说神经振动说 哈特莱把物理学中的振动说应用于神经系统方面,认为外物作
25、用于感官引起神经上的振动,神经上的振动引起脑的振动时就产生感觉。脑内的振动在刺激停止以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振动越来越细微,这种细微的振动叫微振,哈特莱以微振解释一些心理现象,如视觉的微振表现为视觉后象,感知的微振表现为记忆。哈特莱的神经振动说强调了对心理现象的生理分析,尽管这种分析并非科学的,但却开创了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传统,因而影响了实验心理学的创立。第48页/共80页哈特莱以神经振动说莱解释联想的生理基础。联想是与原来的神经振动痕迹作用的结果。如果外物刺激在相近的时间内引起感觉A.B.C.D.的脑内振动,并相互联系,那么这些振动变为微振后的a.b.c.d.也自然是相互联系的,以后只要感觉
26、A.的振动,就会引发a.b.c.d.的观念。观念之所以能形成联想,乃因为神经振动是相互联系的。哈特莱强调了心理对生理的依赖性,开创了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体系,影响到冯特。第49页/共80页 哈特莱之后有许多联想主义心理学家。值得我们注意的观点有:心理力学学说: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机械结合而成的。无论多么复杂的观念,都可分析为简单的观念。心理化学学说: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有机结合而成,类似于化学化合过程。这种结合的新观念具有与原先观念性质不同的新性质。第50页/共80页4.4.经验主义对心理学的贡经验主义对心理学的贡献献经验主义产生以后,许多哲学家抛弃了以往探索知识
27、的方法。尽管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他们考察这些问题的方法变成了原子论、机械论和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的原则是:强调感觉过程的根本作用把意识经验分析成元素通过联想过程把元素综合成复杂的心理经验关注的焦点在意识过程上第51页/共80页经验主义在塑造新的科学心理学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很快就显示出来了。我们会看到经验主义所关心的东西形成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到19世纪中期时,哲学家已经为人性的自然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把理论转变为现实,接下来所需要的就是实验研究方式。由于生理学家的工作,这一点很快就要实现了。生理学家为新心理学提供了这种实验方法,促进了新心理学的建立。第52页/共80页第二
28、节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在科学内的起源科学内的起源哲学可以给心理学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思想,但却不能给心理学提供实证的基础,心理学若缺乏实证的基础,则必然不能脱离哲学,将永远作为哲学的附庸。心理学若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采用观察与实验。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以来的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的独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53页/共80页一一.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要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则必须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换句话说,必须探讨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开展神经系统、和脑的研究。十七和十八世纪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家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如笛卡尔的反
29、射学说和哈特莱的神经系统振动说等等。但是这一问题真正得到重视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十九世纪以后,生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生理学家研究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创造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方法,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牢固的基础。第54页/共80页 1.1.贝尔贝尔-马戎第定律马戎第定律 贝尔(1774-1842年)英国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是发现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律。法国生理学家马戎第(1795-1878年)不久也独立发现了神经运动的这一规律。所以这个发现被称为贝尔-马戎第定律。根据这一定律,神经不是混合地传导感觉冲动和运动冲动,而是单向的,这一定律为反射和反射弧概念奠定了科学的基础。Be
30、ll-Magendie Law第55页/共80页2.神经冲动的电性质 在解释神经传导方面,一直存在着动物精气、力学振动说。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加尔伐尼(1737-1798年)发现,若用两根金属棒分别连接蛙腿神经和蛙腿,当两棒相触时便可引发蛙腿的动作,这一发现证明神经冲动具有电的性质,从而使人们意识到神经传导是可以测量的。第56页/共80页 3.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以往许多学者都相信神经传导的速度是极其快的,因而是无法测量的。赫尔姆霍茨(1821-1894年)以蛙的肌肉做实验,发现神经传导的速度比音速慢,每秒不到50公尺。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一种心理过程是可以进行实验和测量的。以往不可琢磨的“灵魂
31、”现在终于可以进行测量了。Hermann von Helmholtz 第57页/共80页 4.4.神经特殊能学说神经特殊能学说 此说的创立者是德国生理学家约翰内斯缪勒(1801-1858)。缪勒认为人的感觉神经共有五种,每种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即“能”。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可导致同一感觉,如光和电皆可引起光的感觉;Johannes Mller 第58页/共80页同一刺激作用于不同感官会引起不同的感觉。感觉的性质依靠受刺激的神经的性质而定。缪勒的学说支持了哲学上的“不可知论”,但他的贡献是:把对神经的探讨深入到神经纤维的探讨;提出了外在刺激的主观映象问题。现代生理学的研究证明神经的功能是
32、专门化的,甚至在同一感觉器官内。不同的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都进一步专门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神经特殊能学说。第59页/共80页二、大脑机能定位的研究二、大脑机能定位的研究 心理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这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共识。但这一共识在19世纪中叶时并没有得到承认。不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此时已有一些学者认为精神病的起因与脑的病变有关。这就是说,脑是心理的器官。颅相学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第60页/共80页1.来自脑外的定位:颅相学 颅相学的创立者是加尔(1758-1828年)和他的学生施普茨海姆(1778-1832年)。加尔是一个解剖学家。专门从事头和脑的研究。他认为大
33、脑是心理机能的定居部位,心理特性与头颅的形状之间有一种相关的关系。任何一种机能的过度活动都能导致大脑和颅骨相应部位的增大,因而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颅骨的形状去推测该人的心理特点。phrenologyFRANZ JOSEPH GALL 第61页/共80页颅相学基本命题有三:第一,头的外部结构与脑的结构有关;第二,心灵可分成许多机能或官能;第三,头盖骨的形状与心灵的官能相关。加尔把心理的官能分为三十七种,又将头盖骨分成大小不同的三十七个区域。第62页/共80页施普茨海姆在宣传颅相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遍游整个欧洲和美国,进行演讲,宣传颅相学。颅相学的“相面”术传播得如此广泛,以至于许多公司使用
34、这项技术挑选雇员。颅相学的实践者宣称,他们可以使用这项技术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和为那些婚姻存在问题的夫妻进行咨询。因此,正是颅相学可被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一信念使得颅相学获得了极大成功。但是尽管颅相学直到20世纪时仍然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它很快就被科学界所抛弃了。第63页/共80页颅相学在民间曾兴盛一时,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而被科学界所拒绝。它的贡献是:承认了脑是心理的器官,使人们注意到心与脑的关系问题;另外,激起了脑机能定位的研究,由于要从科学上辨别颅相学的真伪,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脑机能的问题。弗卢龙的大脑机能统一说就是在这个背景上产生的。我是指挥中心我是指挥中心!第64页/共80页 2.弗卢
35、龙的大脑机能统一说 为了驳斥加尔的颅相学,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1794-1867年)写了评颅相学一书,分析批判颅相学的伪科学性质,试图把脑生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弗卢龙使用切除法系统地探测动物的脑和脊髓不同部位的功能脊髓。发现尽管中枢神经系统可依照性质和机能区分为几个主要不同的部分,但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统一的。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受损伤,其它部分可以补偿这个部分的功能。总之,神经系统在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弗卢龙的切除法为后来的动物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效方法。第65页/共80页3.3.布罗卡言语中枢的发现布罗卡言语中枢的发现法国医生布罗卡(1824-1880年)在临
36、床上发现一个病人发音器官正常,但是不会说话,几天后,这个病人突然死去,经验尸发现病人的左脑半球额下回后部受伤,因此把这个部位定为言语运动中枢,他人称之为布罗卡言语中枢。第66页/共80页言语中枢的发现对大脑机能统一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一发现再一次使人们相信脑机能有特殊的定位。布罗卡的临床方法对于弗卢龙切除法却是一个有效的补充,因为临床法可应用于人类。另外,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观察与实验而得到的,都是一种经验科学的方法。第67页/共80页1870年德国医生弗里奇在为伤兵包扎时,发现触到裸露了的大脑皮层可以引起对侧的肢体运动。同一时期,希齐格也发现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的表面的某些部位可以引起眼动。后来
37、二人合作以电刺激法研究狗的大脑皮层,发现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为运动功能的中枢,之后又有人找到了感觉中枢。这些发现似乎支持了脑机能的定位说。大脑机能定位还是机能同一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这一争论的意义是,第一,巩固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第二,所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4.4.感觉和运动中枢的发现感觉和运动中枢的发现第68页/共80页四四.天文学中人差方程的发现天文学中人差方程的发现1796年,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马斯基林发现他的助手金内布鲁克观察星体通过子午线的时间正是比自己落后十分之八秒,他以为这是金内布鲁克粗心所导致的,因此将其辞退。第69页/共
38、80页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注意。贝塞尔把自己观察的时间同其它著名天文学家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并非个人的细心或粗心所致,而是导源于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个人无法控制的。贝塞尔推理道: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所有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时间上都存在差异。后来,这一现象被称为“人差方程式”(personal equation)。第70页/共80页贝塞尔的发现导致了两个结论:(1)天文学家不得不考虑观察者的特性,因为个人的特质和个人的知觉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所报告的观察结果;(2)如果天文学不得不考虑观察者的作用,那么其他任何依赖于观察法的学科也必然应该考虑这一问题。人差方程的发现刺激
39、了人们对反应时间研究的兴趣。给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研究的课题。第71页/共80页五五.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心理物理学把实验方法同心理学的研究联系起来,使心理学有了精确的测量方法。这对心理学的独立有着重要的意义。第72页/共80页1.韦伯 韦伯(1795-1878年)是德国感官生理学家,他应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心理学性质的问题。在他之前有关感觉器官的研究几乎都集中于较高的视觉和听觉,而韦伯探讨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皮肤感觉和肌肉感觉。Ernst Weber第73页/共80页他首先发现重量的最小可觉察,而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察与标准刺激
40、之比是一个常数。后来又推广到研究皮肤的两点阈限,线的长短和音的高低,总结出一个公式这一定律说明,物理刺激同它引起的知觉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可用数学关系加以表示。这一研究的其意义在于,第一,刺激和感觉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且这种关系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第二,刺激和感觉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用数量化的方式来表示,开创了心理学中数量化方法的先河。第74页/共80页2.2.费希费希纳纳对于心理学史来说,1850年10月22日是个重要的日子。当这一天的早晨躺在床上的时候,费希纳突然闪过一个有关心灵和身体关系的念头:我们可以用数量化的关系把心理感觉同物
41、质刺激联系起来。费希纳思考道:刺激强度的增加不会导致感觉强度上一对一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刺激以几何级数增长,感觉以对数级数增长。Gustav Theodor Fechner第75页/共80页这一简单但却充满智慧的观念的意义是:若要测量感觉的变化,就必须测量刺激的变化。因此,形成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数量化或数字关系是可能的。这样一来,费希纳从经验上把心灵和身体联系起来,跨越了身体和心灵之间的障碍,使得对心灵的实验成为可能。费希纳认为,对人的每一种感觉来说,刺激的某种相对增加总是能导致感觉强度上可以观察到的变化。因此,感觉(心理品质)和刺激(身体或物质品质)是可以测量的。(均差法(有时也称调
42、节法)、恒定刺激法和极限法)第76页/共80页两者的关系可以用这样一个等式来表示,即S=K log R,其中,S是感觉强度,K是常数,R是刺激强度。它们的关系是对数性质的,即一个级数是按算术方式增加的,另外一个级数是按几何方式增加的。费希纳坚持认为,直到他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之前,他并不知道韦伯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费希纳才意识到,他用数学形式表示的原理基本上是韦伯已经证实了的东西。第77页/共80页在19世纪初期的时候,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坚持认为,因为对心理过程的实验或测量是不可能的,因而心理学永远不会成为科学,但是费希纳却使得心理现象的测量成为可能。正是由于费希纳的工作,人们开始对康德的断言产生怀疑。冯特之所以能作出实验心理学的计划,也主要是因为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方面所做的工作。费希纳的方法在应用于心理学研究方面,比他自己想像的要宽广得多。最重要的是,他给了心理学那种若要称为科学就必须具备的东西,那就是精确和精致的测量技术。第78页/共80页但是费希纳且没有尝试建立实验心理学。他所规划的心理物理学仅仅是为了证明他的哲学观点。因而历史记载的是冯特而不是费希纳建立了实验心理学是我的功劳啊是我的功劳啊!第79页/共8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80页/共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