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一.ppt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你知道高考都考哪些文言虚词吗?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与之虚词五类:()代词:而、何、若、焉、之所、者介词:以、为、因、于副词:乃、其、且、则连词:而、且、以、则、与助词:以、所、之、为、者第1页/共20页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第2页/共20页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文言翻译。第3页/共20页一、看语法分析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
2、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定)主 +状 +谓 +(定)宾名、代动、形名、代第4页/共20页一、看语法分析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第5
3、页/共20页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4.送孟浩然之广陵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顷之,烟炎张天 在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在动词后,作代词;在“所”后,组成“所字结构”,作动词;在地点前,作动词,到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第6页/共20页二、看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下四例中的“
4、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第7页/共20页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3、吾真真不能忘汝也!表判断语气表判断语气疑问语气疑问语气表感叹语气表感叹语气下面下面“也也”字的用法:字的用法:练一练第8页/共20页三、看对应位置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因”和“
5、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第9页/共20页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6、是:俅以幸臣躐(li)跻显位得全首领以没扈从以行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来替换,例句意表达受到影响,是介词;例两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是连词。四、看删换变化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得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字,例句意表达受到影响,是介词,例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例“以”表凭借某种身份,例“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由此得知正确答案是C。第1
7、0页/共20页五、看特殊标志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等。“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
8、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第11页/共20页五、看特殊标志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借助句式标志词来推断。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
9、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第12页/共20页六、看具体语境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文言
10、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第13页/共20页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相同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不同B因、乃:于是 止、仅:只七、看代入检验 第14页/共20页小结:虚词推断的方法小结:虚词推断的方法七看七看、看语法分析、看语气表达、看对应位置、看删换变化、看特殊标志、看具体语境、
11、看代入检验第15页/共20页解答虚词题的思路: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第16页/共20页第17页/共20页 练一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率领石钟山记“把”陈涉世家“正好、恰巧”过秦论”“已经”“之后”出师表“无论”答案:A第18页/共20页练习:资料第19页/共2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0页/共20页